其實他留下的後手,不只是趙宗全。筆硯閣 m.biyange.net
在皇帝還沒有子嗣的時候,第一選擇其實是蜀王,能力出眾不說,勢力也不小,第二選擇才是趙宗全!
如今他有了親兒子,卻也想要找個宗室來輔助他兒子,但能力出眾的蜀王就不在他的考慮範疇。
因為像蜀王這樣的宗室子弟,已經有能力威脅兒子的帝位了。
而趙宗全就不同了,他只是一個禹州團練使,而且這些年還算恭順聽話。
在朝中又沒有絲毫根基,讓他來汴京輔佐他兒子,便成了最佳的選擇。
到時候,既不會威脅到自己兒子的皇位,又能跟張家相互制衡。
想到這裏,皇帝又叫回了準備去傳旨的太監:
「等等~,傳朕旨意,讓禹州團練使趙宗全以最快的速度回京!」
說到這裏,皇帝想了想再次說道:
「至於榮國公他們,便等趙宗全到了以後,在一起召見他們吧。」
······
英國公府。
林昊放下了宮中傳回來的消息!
就在皇帝派人去給趙宗全傳旨的第一時間,林昊就已經收到了消息。
「呵呵,有意思!「
林昊早就查到皇帝和趙宗全有聯繫。
在原劇情中皇帝被兗王逼宮的時候,居然第一時間就寫下血書,冊封趙宗全這個素未謀面的冷門宗室為太子。
這顯然是不正常的事情,按理說他當時第一選擇是,拿虎符調集城內的禁軍平叛。
結果皇帝卻是寫下血書,千里迢迢的禹州到趙宗全那裏,再讓趙宗全帶着虎符來汴京,再去找禁軍來救駕,可謂是謎之操作!
因此林昊一直在探查二者之間的關係,果然讓林昊查到趙宗全就是皇帝留下的後手!
不過林昊對此已經不在意了,如今駐紮在京郊的幾個大營里幾乎全都是林昊的人。
而且他不僅掌控着整個大宋的情報網,還暗中掌控着皇城司這個情報機構。
要是他林昊想造反,別說區區一個趙宗全了,就算趙匡胤復生也無力回天。
只不過他要是直接造反,縱使成功了,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打下整個大宋的江山,打完以後還要幾年時間撫平戰爭的創傷。
花費的時間太久不說,戰爭也會導致大量的平民傷亡,林昊認為完全沒有必要!
況且,林昊雖然沒有當過皇帝,但也知道治理國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完整的接手整個大宋的行政體系。
不過皇帝又開始防着他了,顯然不是什麼好兆頭。
好在皇帝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也就這幾天的事情,至於皇帝找來的趙宗全制衡自己,林昊反而樂見其成!
畢竟,生命在於折騰!
果然,接下來的幾天時間,皇帝的身體每況愈下,也就靠着一口氣在撐着!
三天後!
皇帝難得的上了一次朝會,就在群臣三呼萬歲之後,不知道是群臣的聲音太大,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皇帝還沒來得及開口說話,就突然感覺心口發悶,隨後就是一陣天旋地轉,直接昏倒在了龍椅上。
「陛下~!」隨後眾臣驚呼道。
隨後皇帝就被送回宮中,數名太醫為皇帝診治!
而朝臣們各自相互對視,眼看着皇帝就快不行了,新帝登基意味着新的機會。
而且新帝還是一位兩歲的孩子,這就讓朝中的大臣,各自都在盤算着自己的小心思。
而皇帝這一次,整整昏迷了一天一夜才清醒過來,和上一次短暫的昏迷不同。
上一次昏迷後,雖然感覺自己可能時日無多了,但感覺還能撐個十天半個月,託孤事宜就是為了以防萬一!
可這一次皇帝竟然再次在夢中,看到了趙家的列祖列宗在向他招手,他知道趙家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太醫,朕的身體還能支撐多久?」
「這~!」太醫支支吾吾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後才憋出一句話:「陛下,陛下萬壽無疆······!」
其實太醫通過皇帝的脈象,已經察覺到了皇帝的生命力,正在以極快的速度飛速的流逝着。
按照現在的這個速度,怕是連三天都不一定撐的過去。畢竟皇帝的身體已經油盡燈枯,但太醫卻不敢說啊。
「好了,你們且退下吧!」皇帝虛弱的說道。
其實皇帝心裏是有數的,因此也沒有為難太醫的意思,只是擺擺手讓他退了下去。
況且現在不是計較太醫的問題,當前最重要的是,託孤事宜已經刻不容緩,隨即對身邊伺候的太監問道:
「禹州趙宗全到了沒有?」
「回陛下,趙宗全昨日就已經趕到了!」
「好!」皇帝聞言,頓時精神一振,隨後吩咐道:「立即傳旨趙宗全進宮!」
「遵旨!」說着太監迅速領旨而去。
很快趙宗全就來了,而在趙宗全來了之後,皇帝把身邊的人全部趕了出去,然後單獨接見了趙宗全。
隨後兩人在寢殿內聊了一個多時辰..….!
期間沒人知道皇帝跟趙宗全聊了些什麼。
在皇帝跟趙宗全聊完之後,皇帝立即讓太監通知林昊、韓章等人入宮來。
而林昊一進入皇帝的書房,就見到在一旁伺候着皇帝的趙宗全!
說實話,林昊對這位可是一點好感都欠奉。
在原劇情中老皇帝可是沒有兒子的,之所以讓趙宗全繼承大統,是因為在兗王和邕王逼宮之時沒得選!
老皇帝在匆忙之下寫下血詔,封離汴京最近的,能力尚可的趙宗全來當太子!
但這就涉及到過繼之後,皇考和皇伯稱呼上的問題。
在中國古代皇朝歷史中,由侄兒繼承皇位的,自然不止一位,但是在皇考上有爭議,且鬧的沸沸揚揚,甚至對朝局產生巨大變革的有兩次。
一次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大名鼎鼎的「大禮議」,另一次便是歷史上宋仁宗繼任者發起的。
就拿嘉靖和趙宗全來做對比,這兩次都是皇考皇伯稱呼上的區別,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處。
相同是,兩次皇考之爭,其實並非僅僅是簡簡單單的稱呼問題,歸根到底都是爭權,爭奪朝堂的控制權。
不同之處就多了,嘉靖皇帝當初是和內閣爭權,藉此機會把舊臣權臣貶出朝局,增加皇權的影響力。
而趙宗全則是跟太后的爭鬥,最終落點是皇考皇伯之爭,因為關係到皇帝親政的問題,甚至親政後有多大的自主權。
但問題是自從趙宗全接任太子之位,伺候皇帝歸西之後,順利的登上皇位,這件事就不應該有任何爭議。
當初皇帝傳位給趙宗全,寫下的立嗣詔書,可是明明白白的寫着,立他為皇太子,而他也給皇帝送終。
既然趙宗全接受了這個詔書,那就是從小宗過繼到大宗,承認了皇帝為自己的父親,那自然是認皇帝為皇考,生父為皇伯,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如果不承認這一點,那就說明趙宗全不願意當皇帝的兒子,那說明他拒絕了皇帝赦封他為太子的詔書。
既然如此,那他繼承皇位的合法性,就要受到致命的打擊!
相對而言,明嘉靖皇帝就比趙宗全硬氣多了,當年嘉靖皇帝抵京後便止於郊外。
當時朝廷官員就有關於以什麼禮儀,來迎接興獻王世子朱厚熜的爭論。
而當時的禮部尚書毛澄,根據楊廷和的授意,定議以皇太子即位的儀式。
但尚未繼位的嘉靖就是不肯進城,他明確的表示,他來京都是繼承皇統的,而非繼承皇嗣。
他在繼位的問題上擺名車馬,而內閣大臣們終究沒能沒拗過他,因此也捏着鼻子認下了!
這和趙宗全繼位的立嗣詔書乃是天壤之別,嘉靖皇帝是在郊外受箋之後,再行進的京城。
甚至於當時大禮議還沒爆發之前,嘉靖皇帝為了明確這個立場,要以皇太后之禮迎接生母進京。
如若他們不答應,他甚至提出願意辭去帝位,奉母返回安陸繼續當王爺這樣種話,其態度之堅決,完全不是前後不一的趙宗全可比擬的。
相比而言,趙宗全在接受立嗣詔書的時候,是沒有推辭的,在繼位之初更沒有提出,加封太上皇甚至皇太后這種說法。
只在自己掌握朝局,朝中諸相在韓章的努力下,紛紛成了他的人之後,想要從曹太厚那裏奪權,這才推翻之前的既成事實,這何其令人不齒。
言歸正傳,林昊、韓章、富弼同時向皇帝行禮道:
「臣等參見陛下!」
「免禮!」皇帝擺擺手,隨後又對林昊幾人說道:
「朕,時日無多,太子尚且年幼,等朕殯天之後,望你們竭力輔佐幼帝······!」
隨着皇帝的講述,林昊漸漸發現了不對勁,於是林昊再度用技能查探了皇帝的想法。
皇帝似乎是想讓自己擔任三司使,而不是掌管軍政的樞密使。
本來林昊覺得皇帝已經油盡燈枯了,就想要控制皇帝重新修改任命,但後來又想到,其實擔任三司使也不錯。
要知道軍方大部分力量,本就在林昊或者說張家的掌控中,該安插的重要位置早就安排好人了,縱然自己擔任樞密使,也不會對自己有更大的益助。
反倒是讓林昊掌控了三司使,掌管了鹽鐵、戶部﹑度支三個機構,能讓他安排更多的人。
因此這件事絕對大有可為,於是林昊便不在作妖,任憑三司使落到自家頭上!
果然,皇帝宣佈了最新的任命,韓章繼續擔任丞相,林昊任三司使,富弼任樞密使,封趙宗全為濮王兼殿前司指揮使。
皇帝準備讓他們四個輔佐幼帝,顯然更是想讓他們四人相互制衡。
林昊對於皇帝讓自己擔任三司使,而不是掌管軍政的樞密使倒也不意外,畢竟林昊早就知道皇帝對張家的忌憚!
但其他都好說,唯獨對趙宗全為殿前司指揮使,林昊就有些不太滿意了,這不是明擺着不信任他嘛!
皇帝居然不信任他這個,勞苦功高的大忠臣!
不過林昊也不在意,之前皇帝的親信掌管殿前司,不是也沒能擋住兗王和邕王叛亂嘛!
「臣等必不負陛下所託,一定盡心竭力輔佐太子,為我大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四個人領旨後,自然少不了要對皇帝上表忠心了,反正漂亮話又不要錢。
翌日。
朝會上,皇帝匆忙的宣佈了林昊四人的任命,皇帝就去見他的列祖列宗去了。
皇帝駕崩後,朝堂上的大臣隨之哭聲一片!
隨後便是幼年新帝的登基,等這一些列的事情忙完之後,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然而新帝只是一個兩歲多的幼兒,自然不可能上朝處理政務,自然就需要請太后出來垂簾聽政了。
然而根據皇帝的遺詔,垂簾聽政的居然是兩個,一個是新皇帝的嫡母曹皇后,另一個則是新皇帝的生母是宜貴妃。
於是大宋出現了,兩宮太后一起垂簾聽政的奇觀!
不過林昊倒是看明白了,不得不說,皇帝這幾十年皇帝不是白當的,平衡之道玩的爐火純青。
兩個垂簾聽政的太后,兩個王,兩個文官,三方相互制衡,而三方的內部同樣不是一條心,這就有效的避免權臣篡位。
而後宮則是讓兩宮太后爭權奪利,以免出現外戚做大的局面,皇帝為了自己的兒子,可謂是耗盡心力為新帝鋪路了!
短短不到一個來月時間,朝中可謂是風雲變幻,讓人目接不暇。
先是兗王跟邕王造反,不過被林昊提前設計,結果二王都死在了陳國舅的刀下,直接成為了林昊登上王爵寶座的踏腳石。
可惜這個燕王的封地在遼國,林昊倒是猜到老皇帝打的什麼算盤,無非就是玩的驅虎吞狼的把戲!
再然後老皇帝駕崩,新帝登基,以及四位輔政大臣勢如水火明里暗裏的爭權奪利,其中最過分的就是燕王林昊。
因為林昊借着邕王跟兗王造反一事,開始在朝堂上大肆排除異己。
然而外人不知道的是,這件事其實是另外三人默許的,包括趙宗全也是有參與其中的。
因為林昊和其餘三人的一番動作,讓朝堂上空出了更多的位置。
而這些空出來的位置,當然是由四人安排自己人上位了。
而其中林昊拿到的名額要比其他人多一點,其次是韓大相公和富大相公。
而最少的,自然是根基最薄弱的趙宗全,不過他也藉此機會安排了他兒子進入朝堂。
另外還有十幾個親信,分別擔任了殿前司和幾個大營的將校職務!
主要是趙宗全的底蘊太淺,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即便當前他拿得出手的人,都是老皇帝之前提點他時攢出來的!
這一點上就連林昊都比他強,好歹林昊早就開始了人才儲備!
而兩宮皇太后雖然垂簾聽政,但她們為了拉攏四位輔政大臣,同時鞏固自己手中的權利和地位,對此統統選擇了視而不見。
而如今的朝堂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了!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