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長平 第47章 漢中

    棧道前延了五里,就來到褒水的一個源頭。大家在這裏就地取材,又在褒水邊的山坡上修補起棧道。

    和斜谷不同,褒谷更長,兩岸懸崖峭壁更多,石質更堅硬。如果沒有以前穿鑿的石洞,要現在石壁上穿洞,十分困難。斜谷內隔幾里還有一處平緩處可以歇腳,進入褒谷,既有寬闊的谷地,也有綿延數十里陡峭的崖壁,到了這種地方,幾乎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每天回來休息,消耗在道上的時間比施工的時間還長。最為困難的是,沿途沓無人煙,只有野獸出沒,所有的補給都必須從斜谷,沿修好的棧道送進來。

    張祿攪盡了腦汁也沒有想到能夠讓消耗在路上的時間縮短的辦法,第二個月就結束了。刑徒們沿着修好的棧道回來,一萬人的隊伍一道縱列排開,從隊首到隊尾就長約十里,走了三天,才走出斜谷,坐上船返回咸陽。而上個月施工的第一批刑徒,在補充了缺額後,重新出現在斜谷口。張祿他們雖然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也只得帶着他們走了三天,重返工地。

    這還沒修出多遠呢!要是修到五百里之外,那要如何才能完成輪換?如何才能維持補給?如何才能維持與基地的交通?

    這天,鄭安平忍不住問道:「主公何思,而眉不展?」

    張祿道:「軍入重地,後援難繼,奈何?」

    鄭安平發現這完全不是自己擅長的,只得謝道:「此非臣所能知也。然主公何謂也?」

    張祿道:「道之前也,如軍之前也。師老兵疲,而糧秣在後,進則無力,退則無路,奈何?「

    鄭安平道:」非所謂也。前路坦坦,後援不絕,豈是進退無路?「

    張祿道:」褒斜道五百里,今猶未百里,所過皆崖壁,若屯堅城之下,進則無路,退則無功。「

    鄭安平道:」屯兵堅城之下,時時攻之,必得破也。「

    張祿道:」今者百里,後援猶繼。若行五百里至褒谷,後援何繼?「

    鄭安平道:」主公何計之失也。五百里而至褒谷,何勞斜谷運糧,自從褒谷運之!「

    張祿眼前一亮,道:」褒谷之出也何地?可得其糧乎?「

    鄭安平道:」臣不諳地理。以情度之,費民力,耗臣財,鑿五百里之棧道者,必有重利在其中也。其所利者,不過通褒斜二谷。斜谷得通咸陽,褒谷通於蜀,其富與庶亦與咸陽匹,乃得其利!「

    張祿道:」安平之言,開吾智也。願安平請右先生至。「

    車右先生是鄭安平認識的,也知道他是芒卯的門客,到了秦國,隱姓埋名,改稱右先生,也告訴了鄭安平。鄭安平立即找來了車右先生。張祿問道:」先生知褒谷通於何處?能為大軍資乎?「

    車右先生道:」聞褒斜通秦蜀,斜谷在秦,無足論也,褒谷必通於蜀。於蜀何處,實未知也。「

    張祿道:」從斜谷至褒谷五百餘里,人煙罕至,運輸為難。若只賴斜谷以通糧秣,必有所難。以臣之見,若得褒斜兩頭並進,則事濟矣!「

    車右先生盤算一番,道:」事有可為!公乘司馬靳,秦人也,或知褒谷之事,君其咨之!「

    現在刑徒的營地就設在一片空曠的河谷旁邊,距離施工地點已經有十里之遙,從這裏向前數十里,都是懸崖絕壁,難得安營之所。萬人安了二十個營寨,張祿的大營正在中央。司馬靳有自己的親營五百人,自立一營,就在旁邊。鄭安平至營帳相請,司馬靳正與蓋聶鬥劍正歡。見鄭安平來請,趕緊結束鬥劍,更了衣,帶着蓋聶,和鄭安平一起回來。路上司馬靳問道:」客卿相召,所為何事?「

    鄭安平道:」主公不諳褒斜地理,願咨之以公乘!「

    司馬靳笑道:」若論他者,臣或不知;若褒斜道地理,臣與祖、父數出入之,或有所知也。「

    到了張祿帳中,鄭安平於外通報,張祿和車右先生一起迎出來,接入帳中,敘禮過,賓主相對而坐,鄭安平坐在下首。


    張祿道:」棧道而前也,漸離斜谷,而糧道漸遠,後援難繼。公乘久在營中,必有以教我。「

    司馬靳道:」區區百里,負糧而行,非其勞也。惟沿途人煙罕至,設營為難,如遇雨雪,必有疾病亡者。「

    張祿道:」褒斜道五百里。千里運糧,廿則一至,事難濟也。且五百里,一月且難至,而況修築焉!「

    司馬靳不知張祿所意,道:」張卿勿憂!張卿但有所令,臣必頻率士卒,竭力效之,除死方休!「

    張祿道:」非所謂也。吾思得一計,惟不知地理,故請教也也。「

    司馬靳道:」卿但有所問,臣所知者,不敢隱也。「

    張祿道:」褒谷所出,乃蜀何處,豈有秦官?「

    司馬靳聞言笑了,道:」褒谷所通,自然秦地,若其不然,修褒斜何為?「

    張祿道:」所通何處?「

    司馬靳道:」其所通也,名南鄭,漢中所治也。「

    張祿道:」公乘請言漢中、南鄭之事。「

    司馬靳理了理思路,道:」失南鄭者,或雲鄭人失國,南奔於此,故名也。厲共公二十六年,秦城南鄭,垂二百年矣。惟南鄭、咸陽,山川修阻,旋服旋叛。先惠文王更元九年,臣祖錯引兵伐蜀,南鄭復歸。十三年,秦敗楚丹陽,斬首八萬,而得楚漢中,乃合南鄭及漢中為漢中郡,治南鄭。出褒谷,即入南鄭,漢中郡守在焉。道南鄭,出金牛道,即蜀郡也。「

    張祿聞言大喜,道:」微公乘,臣焉知!令祖下南鄭及蜀,而其道通。今公乘能行祖道,亦孝也!「

    司馬靳道:」張卿既知漢中地理,復當何策以通其道?「

    張祿道:」臣願發南鄭之徒,自南而北,與吾相會於道,可乎?「

    司馬靳道:」若得秦王兵符,自無慮也。「

    張祿敬禮道:」勞累公乘,心何忍焉!臣當請於王,或當再擾公乘,願勿辭焉!「

    司馬靳道:」若有教令,焉敢辭!兩相禮敬而退。走時,司馬靳還不忘帶着蓋聶耍劍。

    張祿不敢怠慢,就篝火邊,加上些柴,借着閃爍的火光,寫了一封書牘,加印封好,交給鄭安平,讓他明日儘快出谷,交給在郿縣留守的王稽。鄭安平就留在郿縣,協助王稽辦事;王稽若有所需,立即歸告。

    鄭安平知道自己的建議得到採納,自然興高采烈,夜間幾乎失眠。天亮後,匆匆吃過早飯,立即踏上棧道,飛奔回斜谷。百里棧道,鄭安平用了半天時間跑完,出谷口後稍歇一刻,即往郿縣城而來,在館驛中找到了王稽。

    王稽聽說張祿要調用南鄭的刑徒從南往北對修棧道,雖然也知道是個好辦法,不過涉及的手續繁雜,需要驚動太多的人;弄不好,這邊棧道都快修到了,那邊手續還沒辦下來。他向鄭安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維持現有的計劃,不要更改。一旦更改,涉及邊遠郡縣,諸多掣肘!

    鄭安平鼓勵他道,若非別無良策,張祿也不敢驚動謁君;今情急事迫,正要謁君一展襟懷!王稽也不知是被這幾頂高帽子戴的,還是本來就想通了,躊躇了片刻,制定了一個通關方案。他對鄭安平道:」今者,臣往見秦王,王議之於相,相議之於郡守,非計之上者。以臣之見,司馬靳,武安君之所近也,別書一簡,備言其策;漢中守,司馬錯之舊也,靳自往說之,令其自效。臣於王暗通其意,則事必諧矣!「

    得了王稽的指導,鄭安平只在館驛中吃了晚餐,就又匆匆趕回工地,到達時,已經深夜。鄭安平叫醒了寐中的張祿,向他報告了王稽出的主意。張祿心中盤算了一番,覺得有些道理。第二天點軍後,就留下司馬靳,請他分別給白起和漢中郡守寫信,告知此事。司馬靳並不推辭,找張祿討要了簡牘,立即和張祿商量着寫了兩封書信,用自己的印鑑封了,分遣二名妥當之人,分別給白起和漢中送信。

    給咸陽白起送信還好說,道路百里,雖遠而易通。往漢中送信就難了,這四五百里的路程,正常走,至少也得十天;而且路途過於遙遠,一個人很不安全,還給他配屬了五十名衛兵。此人與漢中郡守有舊,但不善言談,請張祿派一能言之士輔佐。要說能言,其餘誰也比不上張祿,但張祿不可能離開。車右先生經不得路途勞累,也不考慮,想了想,只得請芒未出馬。芒未經常在芒卯身邊處理一些行政事務,縱算不得能言善辯,也算伶牙俐齒。張祿和司馬靳把兩人叫到帳中,仔細地向他們介紹了目前的困難和解決之策,讓他們務要說服郡守同意從南鄭開工修路。直到兩人都表示理解才罷。

    隅中時分,兩批信使出發上路。往咸陽的走的是新修好的棧道;往漢中的,只能沿殘破的棧道,小心而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47章 漢中  
相關:    古玩之金瞳鑒寶  武神主宰秦塵  污濁妄構  從影視世界學習技能  過河卒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長平長平第47章 漢中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5s 3.8303MB

搜"長平長平"
360搜"長平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