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克荊北之後,大漢便把武關納入到京兆尹的統治之下,歸於秦州統治。原本廢棄的商縣也重新利用建設起來,作為溝通南陽與關中樞紐通道。
不過安靜許久的武關,今日也格外熱鬧,朔方都督姜維、關中都督魏延、荊州都督王平、南陽都督句扶等四大都督,齊聚武關,探討固塞之事。
「你可不知,陛下那酒老香了。我遠遠聞去,涎水都想流下來了。」一名來自關中的老卒向眾人吹噓道。
「胡老三,你可別騙人了。陛下那酒是你能喝得到?能舔到陛下的涎水都是你的福氣。」一人嘲笑道。
「哈哈!」
此語一出,在場眾人笑開了花。胡老三也頗是惱怒,漲紅的臉,說道:「不知道別亂說,你問問其他人。陛下賞賜了一壺美酒給前將軍,此酒唯有上丞相、太尉、衛將軍喝過,前將軍在宴席上,當時特意取出給我等瞧瞧。」
「這瞧和喝是一樣的嗎?我還遠遠地見過陛下呢!」那一人繼續嘲笑道。
「嘿嘿~」胡老三也不惱看,笑道:「我又沒說喝過,反正我聞過,比你這個沒聞的人強。」
「行,你比我強。」
「哈哈!」眾人聚眾歡笑起來。
不過未笑多久,一名身材健壯,腰佩漢劍的將軍走過,認識此將的眾人見之,齊聲喊道:「見過衛將軍。」
王平微點頭,示意回禮,便扶着漢劍入殿。入屋後,掃視一圈,只見魏延、姜維等人已至,拱手行禮說道:「諸將軍辛苦了。」
「不敢!」眾人應道。
王平走至輿圖前,步入正題說道:「逆魏不日遷都,我軍此戰將首取潼關,以為固土。後入司隸,尋機掠民入國,以充實國實。至於其餘情況,視戰況而定。」
王平的戰略目標很明確,分三步。其一,完成攻取潼關,完成鞏固關中的戰略目標;其二,掠奪洛陽地區的百姓,用來充實人口空虛的大漢國土;其三,視戰事發展情況,決定是否擴大戰果。
按第一步而言,攻取潼關為何是重中之重,不言潼關是長安的東大門這一屬性,而單看河東、潼關防線的重要性。
在司馬懿坐鎮河東之時,便確定河東、潼關防線,用來封鎖住大漢東出的道路。而也正如他所想,諸葛亮率大軍一頭撞上司馬懿精心佈置的防線,初攻河東失敗。這也是大漢為什麼轉而去攻取南陽地區的背景。
為何河東難克,其主要原因在於潼關守住了河東的側翼,使得河東只需要防守住黃河對岸的漢軍即可。因此大漢若能攻略潼關,便是瓦解了司馬懿的河東潼關防守戰略。
大漢以後攻河東,可以從河東之南,風陵渡一帶過河,從來可以達到深入河東腹地,是魏軍難以往來救援。便於日後攻略河東的戰術佈置,因此這第一步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戰略目標。
頓了頓,王平沉聲問道:「不知諸將軍可有略城見解?」
身側的姜維出列,拱手說道:「衛將軍,維以為不如率關中之眾,出兵河東以為羊攻,其中暗遣精銳實攻潼關,衛將軍率荊州之中北攻洛陽,以為策應攻略潼關所部。」
魏延搖頭,直接否決說道:「不可,伯約輕視潼關了。潼關極其難攻,乃天下少有之堅城,尋常之法,實屬難克。我軍雖牽制其餘二路大軍,當潼關不破,則我軍何言勝乎。」
魏延鎮守關中不過短短几日,但他卻已經視察過了潼關,也是不由為潼關的艱險而感到嘆服,對正面攻堅不抱有希望。
王平沒有直接否決,沉吟少許,說道:「伯約之法,不無可稱道之地,以平之見,若能優化此策,或是可行。」
姜維眼睛一亮,拱手說道:「願聽衛將軍之見。」
「伯約可知逆魏緊要所在何處?」王平問道。
「洛陽?」
「正是!」王平微微頷首,說道:「遷都之事,非同小可。逆魏於洛陽立基,已來二十年矣!將士家卷,官吏百姓少則數萬人,多則十餘萬人,其間中樞難以理政。故其必擔憂,我軍率眾擊洛陽。」
「以衛將軍之見,欲擊洛陽,暗取潼關?」
王平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輿圖前,指着說道:「從南陽取洛陽,有三條道。一為從葉城北上,過潁川,臨廣成關,攻洛陽;二為陛下取洛陽之道,順洛水,過宜陽,取洛陽;三為走析縣北上,順尹水,臨尹闕,伐洛陽。」
「此三路當中葉城雖是平坦,但敵必定佈置大軍於此。尹闕關險要,難以威脅隴右。宜陽之道,平隨陛下走過,此地平頗為熟悉。故平欲走宜陽,與洛陽大軍對峙。亦可從伯約之言,出兵河東襲擾河東大軍。」
聞言,魏延好像知曉王平的想法,打斷說道:「衛將軍欲效光武伐隴,來歙奔襲略陽之事乎?」
王平被打斷了也不生氣,反而笑着說道:「前將軍明見,平之本意亦是如此,今取潼關可效來歙之事。」
來歙,雖非位列東漢開國雲台二十八將,但其在伐隴時功績卓着,劉秀能突破隴山防線,來歙功不可沒。
隴山防線,易守難攻,隗囂派遣諸將固守隴山防線,以御劉秀進攻。劉秀不得克,其間來歙率精兵二千餘人,伐山開路,從番須、回中直達略陽城,撕開隴山防線。
隗囂大驚,率大軍幾萬人包圍略陽城,日夜圍攻,即春至秋,不得克。最終劉秀姍姍來遲,帶着大軍進入隴右,救下來歙。
略陽城大家或許難知其重要,但說及另外一地名——街亭,大家應該不陌生了。馬謖舍水上山,張郃率軍圍困,從而使諸葛亮斷隴計劃失敗,蜀漢最有希望的北伐破滅。
王平手指在輿圖上移動,說道:「從武關北至盧氏,再向北,有小路。遣精銳將士三千,伐山開路,走桃丘聚。據城固守,以斷東面洛陽之敵。並分兵配合前將軍率關中所部,夾擊潼關城。有無外援之下,潼關非降既破也。」
此前大漢佔據宜陽城不久,就被司馬懿率大軍奪取了。不過此間王平並非什麼事都沒有做,而是探查了周邊的地勢。後雖撤守盧氏,但王平還是北上親自考察了下地形,果然有道路可以北上至弘農。
至於王平為何會發現,就要從他擔任關中都督時開始說起。王平上任關中都督以來,首要之事就是要鞏固關中邊防。既然如此,就需要查閱及探察邊防地勢,如函谷關至潼關的防線變遷緣由。
在勘察時,便發現了桃丘聚此地。
桃丘聚,又名桃林塞,位於崤函古道上,因周邊桃花林而得名。桃丘之地,古為周天子放牧之所,後入春秋,為秦晉邊界(注一)。
在函谷關未置,潼關未有的時期,秦國搭建起了以桃林塞為中心地位,依託桃林的扼束河、山,狀皆數函的天然隘道和人工城邑,建立起崤函道的防禦體系。當時王平便暗中記下此地,以備日後所用。
在留守宜陽時,王平念起桃丘聚,曾率親衛翻山越嶺至弘農地界,探察了周邊地勢。故才有今日之策,可以說古今所有名將,任何計策的施展,都離不開地理因素。
姜維與魏延對視了一眼,兩人都察覺到此策的風險性。北至桃丘聚的將領深入敵境,必須堅守到關中大軍突破潼關防線,否則基本就是人死城破,風險系數極高,但回報率也高。
魏延皺了皺眉,沉聲問道:「以衛將軍之意,誰可擔此重任?」
在旁默默無聞的句扶拱手說道:「前將軍,扶將親率三千精銳,以韋虎為副將,翻崤山,占桃丘聚,堅守城池,以待前將軍破潼關。」
魏延看着句扶,點了點頭,讚揚說道:「好漢子,我魏延又多了一個佩服的人。」
說着,魏延向王平拱手,說道:「延可從衛將軍之策,必破潼關,救援句鎮東。」
王平看向姜維,問道:「朔方都督可有不同之見?」
「沒有。」姜維應道。
見無人異議,王平環視眾人,說道:「既無異議,待魏人遷都,平率大軍北至宜陽,有逆魏大軍對峙,吸引其主力。句鎮東率精銳甲士三千,占桃丘聚,斷潼關西路,分軍後至潼關,以為恐嚇。姜都督率朔方之眾,東入河東,吸引河東魏軍。前將軍率關中之眾,攻略潼關。」
「諾!」三人應道。
不過應聲後的,姜維嘴唇動了動,心裏並不平靜,感嘆自己又要和郭淮交手了。
郭淮此人,還真是難敵呀!朔方軍人數不過數千人,如何能與河東數萬之中交手。
王平似乎察覺到了姜維的異動,問道:「伯約可有難處?」
頓了頓,王平寬慰說道:「此戰朔方僅為牽制,不求勝。郭淮此人熟知并州地理,其河東士卒又眾。伯約襲擾為上,不必與其正面交鋒。」
「維知也!」姜維面色正常的應道。
王平也知道郭淮非小覷之將,而且河東兵多,沒有大軍很難敵得過。正因如此,王平看重了姜維出自隴右,習羌俗的特點,讓他帶着朔方兵聯合胡人,進入河東、并州打游擊,以少牽多。
畢竟論獨自領兵與曹魏糾纏者,蜀漢也就鄧艾、姜維、王平、魏延等幾人。如今這些人都有任務,姜維自然要當仁不讓地上台,打游擊委屈他一下。
--------------
左傳曰:「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
《雍錄》卷6《桃林》:「塞以遏塞為義……函、關之間,凡數百里,其中行路,皆扼束河、山,狀皆數函,故名之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