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到了語言不通的地方,不是先學會日常用語,而是先學會髒話,免得只憑對方的表情就跟人家客氣,被罵了都不知道。
所以兩個沃斯人罵髒話的時候,小子們就進去把他們暴揍一頓,不過不太管用,那就免掉當日的半碗水。
就這樣過了四天,倆沃斯人老實了。
飢餓能使人喪失人性,擊垮兩個沃斯人那點可憐的意志就更不在話下。
面對三個窩頭和兩碟鹹菜,乃斯如拉和散播爾眼裏放出狼一樣的光芒。
楚清問過喬克禮了,這一路回來,這兩個沃斯人雖然沒有打他,但是也沒給什麼像樣的吃食。
雖說人在旅途一切從簡,但他們吃艾曼克饢餅的時候可沒說分喬克禮一塊,還搶了不少喬克禮帶在身上的肉乾和豆餅。
所以楚清可不打算給他們吃好東西,就這鹹菜楚清都捨不得。
現在正是家家醃製雪裏紅的季節,這東西雖然有些費肥料,可是房前屋後撒撒種子,三個多月就能收穫一大堆。
尤其是楚清家對各種乾菜、醃菜都收購,幾乎興湯縣的農戶家家都會種上不少,就算不賣,冬天的時候也能用來下飯。
楚清覺得給點醃雪菜就很不錯了。
不過兩個人只給三個窩頭,楚清很想看他們打起來。
楚清以為他們各自吃掉一個後才會爭奪最後一個,沒成想,嘿嘿,男人手大,兩人都是一隻手就直接去抓三個窩頭,然後他倆的手還沒接觸到窩頭就撞到一起,然後兩人就對着瞪眼。
最後是楚清沒忍住「噗嗤」輕笑一下,破壞了「美好」的氛圍,他倆才訕訕收了手,不過還是把一個窩頭小心分成大小極為相近的兩半,然後才開始吃起來。
有了吃的,就好像填補了力氣,他們又開始罵楚清,不過這次罵的是楚清不給他們吃「人的食物」,嫌窩頭難以下咽,嫌醃菜不是手抓肉。
卓耀說了一句:「再廢話沒下頓!」兩個人就閉嘴了。
其實他們來此的目的,在第一天楚清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畢竟楚清在沃斯國待過小半年,對沃斯的日常對話還是聽得懂的,通過兩個人在小黑屋的交談,再有喬克禮的講述,就一切都明白了。
沃斯國四王子凱利迪想籌措糧草攻打大宣,據喬克禮的分析不是沃斯王的意思,但沃斯王好像既不同意也不反對,這是從凱利迪親自到各部落發號施令籌集糧草看出來的。
若是沃斯王的意思,至少也是該召集各部落頭領到王城開個會,然後再有各部落集結隊伍。
楚清的分析是沃斯王想借四王子的舉動看看各個部落目前的意圖,考察四王子的能力倒在其次。
而四王子在各個部落中的動員應該沒起多大作用,正好楚清的商隊到了,所以他打上商隊的主意。
可惜的是,商隊這次並沒有運來糧食,這讓四王子很失望,但是他知道楚清有能力弄到很多的糧食,因為這幾年幾個部落都與楚清的貨棧或者商隊有交易。
而他對楚清的了解是:那是一個比過去的北鎮撫使武繼昌還要貪財的人,還是個女人。
基於這一點,他認為他有能力脅迫楚清為他提供糧食,甚至更多的東西。
「你對我們做的一切,我們會如實稟明給主子的!」乃斯如拉氣咻咻地威脅楚清。
在他們看來,四王子始終沒有在商隊露面,那麼喬克禮肯定不知道他們主子的真實身份。
殊不知,商隊踏上沃斯土地的那天起,商隊的小子就與密偵司的探子們接上頭了。
喬克禮他們此行的真正任務是想辦法找到羅安,自然一進入沃斯國就得與密偵司的探子們取得聯繫。
所以,四王子的動向很快就被商隊掌握。
密偵司的探子們最近憋壞了,因為他們的消息無法送出去。
原因是:四王子不能取得各部落的支持,尤其是左賢王,他甚至堅決反對開戰,並與四王子大吵,四王子一氣之下以巡查邊境的名義,把自己帶來的衛隊散佈在邊境出入口,對守軍進行操練,一下子就掐住了各部落往邊境互市的路線。
導緻密偵司的探子們無法再與新倫州這邊取得聯繫。
如今可好了,楚清的商隊進來了,讓探子們鬆了一口氣,可轉眼商隊就被四王子扣了,又把他們急得不行。
乃斯如拉說要把楚清對他們做的一切報告給他們主子,楚清聽了頗覺好笑。
這就跟兩個小孩兒打架,被打的對打人的說:「你等着,我回家告訴我媽去!」
楚清從小就看不上這種小孩兒,與其說告訴自己家長,都不如告到對方家長那裏有用呢。
不過楚清不打算嘲諷他,而是問道:「說說吧,你們主子找我做什麼?」
乃斯如拉覺得楚清這是被威脅到了,有些得意:「不是都跟你說了嘛,要談筆生意!」
卓耀就要踹他,楚清給攔住,又問:「這話我的副領隊已經告訴我了,可他不知道你主子要跟我們談什麼買賣,你知道嗎?」
乃斯如拉被捆着,臉上除了土還有汗漬和乾涸的鼻血,整張臉黑一塊白一團紅一道的,就像武花臉的臉譜。
可他竟然還挺了挺胸膛,用十分不屑的語氣說道:「你去了就知道了!」
楚清耐下性子,好好跟他說話:「你看,你主子用我商隊的人威脅我,肯定是需要我提供給他什麼東西,我若去,不如一併帶上,也好過來回來去的跑,耽誤功夫不是?」
乃斯如拉猶豫了:「這……」
楚清之所以耐下性子好好跟他說話,是因為需要拖延時間,等待密偵司的回信。
她已經給胡恆秋去了一封加急信,信上寫明為了完成皇帝交付的尋找流落的密衛這一任務,她的商隊被沃斯四王子扣下了。
兩件風馬牛不相干的事情被她說在一起,而且理由很充分:本來今年不打算派遣商隊的,都是為了皇上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