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好事!但建設水庫,需要對當地水利狀況非常了解人,他們熟悉各種水道,知道哪裏水多,哪裏容易堵塞,來選址建造。599小說網 www.xs599.com然後配合加固河防、截彎取直、退田還湖、植樹造林,多方並舉,來實現解決江南水患的問題……」李雲睿趕緊打蛇隨杆上,說道,「此事若能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將惠及江南八府的萬千百姓,到時候萬民必將稱頌陛下仁德!」
忽悠,接着忽悠!
李雲睿總歸要想辦法把錢花出去,五十億放在賬面上就是紙,花出去才是錢,錢轉起來了,無論是沉澱在固定資產中,還是散落到百姓的口袋中,都是好事!
讀者身份證-伍陸彡74彡陸7伍
南京城的市場已經無法擴大了,李雲睿扔出去的很多生意,都受到了制約。
打個比方來說,水果罐頭在南京城中很流行,但是出了南京城,很少有人能消費的起,無他,百姓窮啊。如果只賣給外地那些富戶,量小,運輸成本都不夠!
類似的例子,枚不勝舉,李雲睿不得不另尋他法。
因此李雲睿瞄準了江南八府,江南八府的百姓,本來就相對富裕,能吃飽肚子,如果再有閒錢,拉動一波消費,問題不大!
江南的消費起來了,就能刺激紅顏會、兄弟會的一些人,積極走出南京城去。
廣闊的江南地區,可是大有作為,到時候商業的種子,就會到處傳播。
至於北方和嶺南,慢慢來唄!
李雲睿嘴裏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八個字,讓朱棣心動不已。
朱棣篡位上台,得位不正是他的先天缺陷,未來史書中,這一「污點」是他無法洗刷掉的,要想讓後世之人忘記或者忽略這個污點,唯有建立曠古爍今的功業!
什麼功業曠古爍今?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下西洋、宣威海外算一個!編撰《文獻大成》(即《永樂大典》,永樂五年定稿後,朱棣看了之後十分滿意,親自為序,賜名《永樂大典》)也算一個!這兩個功業,都沒有惠及百姓……
歷朝歷代,皇帝建立功業,要麼文治,要麼武功!除此之外,能拿得出手的功業,惠及百姓的事情,還真是屈指可數。
如今李雲睿指出了一條路來,說朱棣不心動,那是騙人的……
李雲睿看着朱棣猶豫的表情,扭頭朝着朱高熾眨了眨眼。
朱高熾看到李雲睿遞來的信號後,抬頭看向朱棣,開口說道,「父皇,雲睿提得方案或可一試!歷年來,朝廷每年用於治水、救災的物資數以千萬貫計,若能將這些錢用在水利建設上,避免災害發生,無論是百姓還是朝廷,都將收益……」
朱高熾之所以願意幫李雲睿,並不是朱高熾也想搭救俞士吉和袁復兩人。
作為朱高熾的兩大政績之一,應天府的三座水庫已經初見成效,如果能藉此機會,再主抓一批水庫建設,輔以推廣永樂薯,憑藉兩大兩大政績,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將穩如磐石,就是朱棣真起了廢立太子之心,都要考慮一下百姓答不答應。
年初李雲睿跟朱高熾討論五年計劃地時候,曾經跟朱高熾討論過明年的永樂薯推廣計劃。
今年永樂薯能種六、七十萬畝,至少能15億斤,當地百姓肯定會拿出來賣,他們無法組織大規模、遠距離的運輸,只能就近販賣,當地肯定無法消化。
到時候朱高熾出面,以三文錢一斤的價格收購,總共耗資不過三、四十萬兩銀子,然後轉運到江南等地,延續永樂薯當工資的方法,至少能調動幾百萬人當勞力,修建水庫和整修河道。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功勞肯定屬於朱棣,但苦勞就屬於朱高熾,到時候朱高熾把自己能力展示出來,一個「能」字,就會如影隨形地烙在朱高熾的履歷上,百官也會豎起大拇指讚嘆一句,太子多賢德,實心用事。而百姓也會為此感激朱高熾,不讓他們免費服徭役,又幫他們解決了水患……
這樣既能解決永樂薯的銷售問題,又能推廣永樂薯,還能修建水庫,一舉三得,何樂不為。
現在李雲睿提出了解決江南水患的方案,裏面要修建水庫,朱高熾肯定要抓住這個機會。
朱高熾和李雲睿兩人一唱一和的表演之後,朱棣點了點頭,這是多方得利的事,成了,朱棣的威名必將為千古傳頌。
思索了半晌,朱棣開口說道,「我記得前些日子,右僉都御史俞士吉和大理寺丞袁復兩人剛從江南治水歸來,這兩人應該熟悉江南的情況。只不過都察院的御史彈劾兩人在江南治水之時,有索賄之舉,朕已下旨錦衣衛查證,兩人目前還是戴罪之身……」
哦豁,皇帝居然自己提出來了……
李雲睿心裏十分開心,但表面上卻是很平靜,假裝思索了一下,開口說道,「陛下,我是最痛恨貪官的人,如果給我這種官員,那還不如不給。治水所涉及的資金動輒百萬貫起,萬一他們起了歹心,上下其手,降低一下工程質量,就會引發大災,還不如給我幾個小吏或者幹事的官……」
看李雲睿這樣說,朱棣淡淡一笑說道,「兩人的罪證還在調查之中,如果確有其事,朕定會依律處置;這樣,朕先下旨讓兩人輔助你制定江南水患方略……」
「遵旨!」李雲睿趕緊躬身施禮,說道,「但是陛下,如果兩人真有索賄之舉,還望早點告知我一下,我好提前準備人手,接替這兩個人,畢竟計劃一旦完成,想要換人就不太方便了……」
朱棣聽了李雲睿的話,點了點頭。
討論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三人又談論了一會兒,朱高熾和李雲睿就告辭,出了武英殿。
「殿下,剛才陛下說得兩人,真索賄了嗎?」李雲睿跟在朱高熾身後,邊走邊問道,「朝廷中的官員都這麼牛叉嗎?敢赤果果索賄,那豈不是搞得天怒人怨?」
「本朝俸祿低,這是眾人皆知地事,官員奉旨外出辦事,沿途官員備一些禮品,是在所難免的事……」朱高熾知道俞士吉和袁復兩人下獄的內幕,但他不能說給李雲睿聽,畢竟子不言父過,只能說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哦!這樣啊!」李雲睿假模假樣地點了點頭,說道,「說到底,還是朝廷太窮了,咱們得抓緊時間,想盡一切辦法,讓朝廷和百姓都富起來,到時候,朝廷可以適當提高官員的待遇!」
朱高熾聽了李雲睿的話,點了點頭,沒有回應。要想提高官員的待遇,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身為太子,這事不能由他挑頭,這種事只能恩出於上。朱高熾在這事上,連個屁都不敢放,犯忌諱……
如果朱高熾開了這個口,讓官員們知道了,到時候官員們拿着他的話,跟朱棣提漲工資的要求,無論朱棣漲不漲官員的俸祿,都撈不到好處。漲了,功勞是朱高熾的;不漲,鍋得朱棣來背,因為最終決策權在朱棣手裏。
身為太子,朱高熾很懂分寸,拿捏得極為到位。
朱高熾能在朱棣的懷疑下,穩坐太子之位二十餘年,並非浪得虛名,着實是因為他的手腕厲害。
兩人一起到了東宮,坐了下來,李雲睿開始給朱高熾匯報起最近的工作來,「殿下,永平府遵化州的大型鋼廠已經開始建造,估計在年底之前,應該可以竣工,到時候鋼廠可年產三十億斤,足以支應陛下重建北京的鋼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