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朱元璋的祖訓里有那麼一條: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
什麼意思呢?就是除非皇室真的沒有嫡系子孫了,要不然庶出是沒有資格當老朱家皇帝的。
那麼什麼是嫡出?也就是皇后生的孩子。
朱元璋自己幹的事情卻是令人挺迷的,雖說嫡長子朱標和自己的嫡長孫朱雄英都沒有了,可是元妃常氏還有一個兒子活着,他就是朱允熥。
按照朱元璋自己頂下的規矩輪不到朱允炆來當皇太孫,或許是朱允熥太過於頑劣不堪,可能也是朱允炆在朱元璋看來真的太優秀了,更加大的可能性是朱允炆演技太好騙過了朱元璋,總之朱元璋捨棄嫡出的朱允熥,選擇了庶出的朱允炆。
朱元璋為了讓朱允炆繼承帝位合理合法,將朱允炆的生母呂氏提升了地位,也就是跟已故元妃常氏一般成了「妃」的地位,以此來為朱允炆成為皇太孫背書。
作為開國皇帝立下規矩又自己去破壞,其實並不是一件多麼罕見的事情,好多開國皇帝都做過自相矛盾的事情,便是那些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帝王也不例外。
只是那樣一來讓老朱家的情況變得有點意思,祖訓成了可以隨意更改的玩意,不但皇室子孫不當一回事,連帶滿朝文武也覺得沒有多大約束力,有用了才是祖訓,沒用就當做沒那麼一回事。
呂陽來到朱棣大軍報到時,入營就聽到了相關的言論,提到了關於法統方面的事情。
根據說法,講的是朱棣為馬皇后所出,比朱允炆更有繼承帝位的資格。
這是什麼情況來着?又不是久遠年代之後,大家怎麼可能連朱棣的生母是誰都不知道。
那麼朱棣知道是誰生的嗎?必須知道啊!
有兩種不靠譜的傳聞,第一種傳聞說朱棣是碽妃所出,第二種傳聞則說朱棣是元主妃弘吉喇氏所生,其實就是元順帝的遺腹子。
簡直誇張到離譜了啊!
碽妃其實就是高麗進貢給朱元璋的一個女人。
弘吉喇氏是大元皇帝的妃子!
呂陽聽後知道了傳聞的嚴重性,不顧糧秣還沒有入庫,趕緊前往中軍大帳。
剛一接近大帳就聽到裏面朱棣傳出的嘶吼聲,罵得叫那個大聲。
「我是碽妃抑或弘吉喇氏所出?誰造的謠,能造出這等謠言,還能傳開!」
「眾多兄弟之中,血管有異族血脈可有『塞王』者?沒有!我為燕王!!!」
好像還真的是那麼一回事,朱元璋與異族女人生的孩子,不是沒有封王的人,但塞王之中一個擁有異族血統的都沒有。
還有另外一件事情,朱元璋死前在旨意中寫得很明白,異族妃子都要陪他入土,一個都不能留。
按照朱元璋的規矩,其實後宮女人有所子女是不用陪葬的,然而各國進貢或是作為女俘充入後宮的各級女人,她們一個都沒有被留下來。
是的,沒錯,老朱家有那麼一條殉葬的規矩,有品階又沒有生下一男半女,皆是需要殉葬。
在老朱家的族譜中寫得很清楚,朱棣是馬皇后的第四子,天曉得怎麼變成了高麗女人或蒙古女人所生,尤其以是元順帝的遺腹子這個說法最為離譜。
呂陽等朱棣罵累了才讓人通稟。
出賬的人是朱高煦。他一臉的鐵青,只是還夠哥們義氣,提醒道:「我爹現在被氣昏了頭,你沒有要事還是明天再來請見吧。」
呂陽壓低聲音問道:「可知道傳聞何時、何處有?」
朱高煦哪會在意這種事情,進去又帶出了一個人,說道:「你問孟善罷。」
出來的人一身武職的打扮,只是看着有些斯文。
孟善拱手就算行禮,說道:「我軍抵霸州便有傳聞,已捉住幾人,卻不知源頭為何人。」
傳謠言啊?一開始沒有注意到,等傳到第三人開始,想抓到誰先開始傳就難了。
呂陽說道:「必是朝中奸臣所為!」
不是丟鍋,更不是那種「不是也是」的定論。
別忘記中樞朝廷的大臣都是些什麼人,他們帶兵打仗或許不行,玩一些陰損招術絕對在行。
當然,也有可能是耿炳文所為。他是追隨朱元璋的老將,而朱元璋的班底什麼人都有,只要能達到目的任何手段都能使得出來。
孟善本來只是給朱高煦面子才出來應答,見呂陽一下子就將謠言定性,才正眼看待呂陽,態度上也好了一些。
呂陽對孟善行了一禮,再對裏面喊了一聲,撩開帳簾走了進大帳。
帳內看上去比較亂,地上散着一些摺子,還有各種兵器被亂丟,看桌椅甚至被拿刀砍過。
「你來了?」朱棣的鬍子有點翹,看着也挺亂的。他又說道:「你為大軍調動糧秣着實辛苦。如無要事且先行休息,明日再來見我。」
朱棣這是不想將暴脾氣發泄在呂陽身上?
呂陽說道:「行使謠言不過為激怒王爺。」
朱棣深呼吸一口氣極力安耐怒氣,說道:「我知,實乃是被此骯髒手段污了眼。」
呂陽說道:「如今大軍與王爺休戚與共,通傳全軍敗亡無一人可倖免,便可使謠言之事變小。王爺當行之事,乃是趁敵諸部初來立足未穩,往而擊之。」
「爹,呂陽說得沒錯。」朱高煦剛才就進來了,不敢顯示更多的存在感,等呂陽給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立刻出言贊同。
朱棣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額頭,覺得着實是被氣糊塗了。
大帳內就有沙盤,朱棣走到沙盤邊上注視了一小會,問道:「攻擊哪一部合適?」
當前耿炳文的前鋒部隊已經進駐真定,主力在滹沱河的南北兩岸分營紮寨,又有先前及時逃走的徐凱率軍駐紮在河間府,潘忠、楊松駐軍在莫州,先鋒九千人駐紮在雄縣。
還在氣頭上的朱棣有想法,只是不想因為怒氣而做出錯誤部署。
呂陽建議道:「王爺何不招來眾將共議。」
「行!」朱棣卻是看着呂陽,又問了一次應該先打哪裏。
呂陽不想貿然給出建議,見朱棣眼神逐漸變得銳利,知道不說點什麼是不行了。
至於呂陽說了朱棣要不要採納,應該是會詢問其他部將的意見吧?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