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爸爸!」
朱以海抱着小丫頭,笑着逗弄她。小丫頭現在已經不是先前的狼狽樣,全身很乾淨,甚至頭髮都修剪過,還仔細的去了虱子,紮起兩個小丫髻,綁着紅綢帶子。
她的額頭很高, 比較突出,洗乾淨的臉也還很黃,但那雙眼睛很大。
穿着小裙子的她,朱以海抱在手裏幾乎感覺不到什麼份量,細胳膊小腿。
「叫爸爸。」
可小丫頭卻只是抓着個煮雞蛋在吃着,臉上沒有半點高興。
自從那天她娘死後被埋掉後,這丫頭就沒有笑過, 她不哭也不鬧, 但就是不笑,怎麼逗也不笑,也不開口說話。
要麼發呆,要麼就找東西吃,食量大的驚人,如果不是朱以海讓人盯着,控制她的飲食,這小傢伙能把自己吃撐死。
有御醫開方子幫着調理脾胃,這小傢伙的胃口更好了。
一有空,朱以海便會來看她,抱着她,逗逗她,雖然今天她還是沒開口,但朱以海能感覺到,這孩子現在對他也有了親近,他過來後, 明顯會不時的望他,甚至抱她也不掙扎反對。
看着她那麼專心的吃雞蛋,朱以海覺得心疼,亂世里如草一般的可憐人,至今,朱以海也還沒弄清這丫頭身份,她的母親也仍只是無名氏,不知道來自哪裏,原來叫什麼,家裏是否還有人。
「爸爸給你取個名字好不好?」
小姑娘繼續吃着蛋。
朱以海幫她擦了下嘴角的蛋黃,「叫寧薇如何,朱寧薇?詩經里採薇採薇,說薇乃菜之微者也,上古詩經里所說的薇,據說是指野豌豆、小巢菜等,是一些野菜。
你雖生來跟那野薇浮苹一樣,但爸爸相信你能夠堅強的成長,未來的日子能夠一直安寧健康。
寧薇,你喜歡這名字嗎,朕的五公主?」
小丫頭看了朱以海一眼,然後把手裏的蛋遞到朱以海面前。
朱以海咬了一小口, 「謝謝, 爸爸吃一口, 你也吃一口。」
劉朝在一邊感嘆着道,「五公主自陛下收養後,對食物最是護食,平時碗裏的飯要吃的一粒不剩,甚至御醫開的調理脾胃等的藥,再苦她都會主動的喝的一滴不剩下,哪怕睡着,手裏都總要攥點吃的在手裏才行,
沒想到現在居然願意主動給皇爺分雞蛋。」
朱以海摸了摸丫頭的腦袋,她的頭髮枯黃分叉,先前幫她洗澡梳頭,那打結的頭髮可是費了許多力氣,還剪掉了許多才理順。
這孩子估計可能只有三歲半左右,大概只有八十公分左右,絕對已經是矮小了,有些一歲的正常孩子都有這麼高了。
有嚴重的營養不良,甚至有些肋骨外翻,有輕微的佝僂,好在還能改善醫治。
她是一個可憐的孩子,跟無數中原難民一樣,兵荒馬亂,天災戰亂,導致他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最後家人或可能失散可是已經餓死,身邊僅存的親人也餓死在她旁邊,無依無靠。
可她又是幸運的,她遇上了朱以海,遇上了大明的天子,直接將她抱回,收養膝下,封為五公主。
蛋黃碎開,掉了小塊到地上,丫頭掙扎着下去,非要撿起來吃掉。
蛋吃完後,丫頭很滿足的打了個哈欠,犯困了。
她趴在朱以海的懷裏,很有安全感,一隻手抓着母親遺留木釵做成的項鍊,沉沉睡着。
朱以海抱着她輕輕拍着。
「皇爺,奴婢來抱吧。」
「不用。」
「收養難民孤兒的事,進行的怎麼樣了?」
「奴婢已經派人親自到各個難民營專門負責此事,所有沒了父母親人的孤兒,優先送到登萊,然後轉往長山的孤兒營,在那裏會給他們調養一段時間,然後再送回江南,那邊也已經在建孤兒院,也開始在聯絡官吏、軍民收養孤兒一事。」劉朝趕緊回答。
朱以海嘆息一聲,「僅是在難民營接收孤兒還不夠,這次山東黃河大決,估計有三省十府四五十州縣受災,水災過後又有大疫,然後還會有大飢,得想辦法,深入災區,多救些人,尤其是那些孤兒,如果沒人救助,他們只會可憐的夭折,他們的生命才剛開始,就將凋零,太殘忍了。」
「皇爺,我們也救不了這麼多人啊。」
「想辦法,能多救一個是一個吧。」
「那奴婢儘量想辦法,利用一些其它的身份,過去那邊救人吧,」劉朝提出一些辦法,比如說過去直接買人,把那些孤兒從他們的同鄉、親戚手裏買過來,大災之時,失去父母至親後,親戚同鄉有時能接濟一時,可救濟不了長久,因為他們自顧不暇。
還可以比如去施粥放賑,直接在當地收留孤兒。
也還可以有其它不少的辦法,諸如對八九歲以上的孤兒,可以招為學徒等名義帶走。
就如現在御營就從河南山東淮南等地,派人過去聯絡當地的忠明勢力,娉娶大量年輕姑娘回去給御營士兵成親一樣。
那邊現在動盪,還是災區,幾斗糧就能帶回一個年輕姑娘,相比起江南,成本微乎其微,雖然也有不少御營士兵願意娶老家同鄉姑娘,但畢竟有不少御營士兵其實原來條件都很差,甚至有些是純無產,甚至是奴僕佃戶等。
而給御營士兵娶親,算是一項御營福利,如果能減少開支,還能找到好姑娘,御營當然樂意。
而對災民們來說,活下去是最重要的,能換上幾斗糧,一家人也許能扛過饑荒,而女兒是嫁到南邊去,甚至可以是過好日子不用挨餓了,太平年月,得收彩禮講條件看門戶,而現在就沒那麼多講究了。
能不讓女兒淪落風塵,落入青樓火坑,就已經算是父母能為女兒做的最後一點事情了。
據說現在江南本地人,因為大量的江北女子的南下,而開始敵視甚至仇視她們,認為她們搶走了那些年輕優質的御營士兵,江北女子這種卷個包袱就被組團南下,對御營士兵確實很有吸引力。
這也開始嚴重的衝擊着江南的婚嫁傳統,以往到了明中晚期,婚嫁可是一樁大事,彩禮重,嫁妝也重,對男女雙方都是很大的負擔壓力,許多窮人是娶不起老婆,甚至嫁不起女兒的。
所以在福建等不少地方,溺女嬰的情況一直都很嚴重。
雖然這個風俗讓百姓們負擔艱難,可風俗也不是那麼容易打破的,你不這樣搞,你在四里八鄉就抬不起頭來,別人會恥笑你。
而且男人若是掏不出彩禮錢,別人更不會把姑娘嫁你。
但現在,因為這大量江北女子的南下,她們基本上都是三五斗糧就嫁了的,而且除了帶個小包袱,也不會有什麼陪嫁。
御營會幫她們安排相親,有三次相的機會,然後就是強行配對,配成後還給他們辦婚禮,也會給她們弄個紅包,算是壓箱底的陪嫁了,不多,但是個意思。
這樣簡潔卻又高效的新式婚姻,給江南本土帶來很大衝擊。
別人三五斗糧就嫁,而且御營出面的話都不用御營士兵自己出這糧,娶過來還能再得個幾兩銀做陪嫁,這裏外里不僅不掏錢,還能落些個實打實銀子,姑娘們也往往都年輕健美,有這好條件,不少以往條件差些的御營士兵,自然就願意去娶這些江北姑娘,不願意額外掏高彩禮卻找本地姑娘了。
本地男子們,也會用江北姑娘來說話。
甚至御營能幹的事情,他們自然也能幹,現在江南也出了許多這種人牙中介,跑到江北去,三五斗糧把姑娘帶回江南,再介紹給江南男子,當然,他們得再收取些介紹茶水腳錢等,雖然多了筆開銷,但仍比娶本地姑娘成本低的多。
面對着江北姑娘的衝擊,本地姑娘也只能改變傳統,要麼看到優秀的男人,比如前途遠大的御營將士,或是讀書人等,降低彩禮或不收彩禮,要麼也不再東挑西選了,差不多的也就嫁了,也不再要這要那的了。
很多事情都在改變着。
江北的難民姑娘為家裏換回幾斗糧,而御營用不多的成本為將士們謀到了一個很好的福利,發老婆。
御營士兵們不花錢分到了老婆,滿心歡喜,萬分感激朝廷,感謝聖上。
江北的姑娘們呢,離開了動盪的江北災區,來到江南結婚安家,重新開始安穩的日子。
這好像是一個良性循環,甚至還衍生出了江南牙行,拉些糧食到江北災區,很便宜的就帶回姑娘,然後介紹給江南男子,賺上一筆不錯的中介費用,發了筆財,而江南普通男子們,也終於能娶上老婆了。
「劉朝,朕思慮許久,救助孤兒這事,得有個細緻的條理,比如要多想辦法,儘量快速的從災區,把那些孤兒先接下來,然後要及時醫治、恢復,等經過三五月休養,然後還是得想辦法找人領養。」
「或者是朝廷或朕的內帑出錢,找家庭寄養。」
「也可鼓勵百姓收養孤兒,適當的出些政策給予獎勵。」
劉朝感慨皇帝的仁厚,卻也不得不提醒皇帝,「皇爺,如今天下動盪,遍地災民,孤兒更是不斷產生,皇爺若要全力救助收養,這裏面要花的銀子,會很多,非常多。」
「盡力去救吧。」
面對着這種亂世慘象,朱以海也知道救不了所有人,所以也只能分出優先級來,優秀救助孤兒,他們是國家民族的未來。
然後是工匠、讀書人,這些是朝廷發展壯大的基礎。
然後是青壯,這是優質的勞動力。
雖然這樣的分級,必然會導致先救了這個,則那一個可能救不了的情況,但這是無奈之舉。
也許該一視同仁,但在這種大災大飢中,孤兒是最沒有抵抗能力的,應當優先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