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 第329章 碼頭

    揚州府通州。

    有魚鹽之利,航運之便。

    明軍有水師駐於通州南面的狼山,通州城內也駐有一軍,形成犄角之勢。

    在這個初冬,已更名為南通的這座城市港口碼頭,一片繁忙熱鬧。

    趙福遞給趙貴一個剛烤好的紅薯,「白薯,全是粉。」

    趙貴接過在手裏左右拍打去灰,然後就吃了起來。都是逃過荒的饑民,他們如今雖然成了御營糧台的吏員,趙福一個月都有四兩二銀子,而趙貴更是一月六兩,還包吃包住,但兩人似乎都留下了逃荒時的後遺症,總要在身上存點食物,甚至有機會嘴巴就不能閒着。

    一天忙碌下來,捧着個烤紅薯吃,確實非常愜意。

    「也不知道她們娘幾個已經到哪了。」趙貴一邊吃一邊道。

    「是啊,我也不知道我家那三丫頭有沒有嫁給御營兵。」

    師家莊一戰後,兩人就算是跟家人徹底分開了。他們成了御營糧台的書辦糧役,妻兒們則被編入了南下的民營。

    他們跟着御營一路北上,而妻兒們則被分批遷移南下。

    好在他們是御營家屬身份南下的,一路上吃用不用擔心了。

    御營北伐掃蕩山東,將大量的工匠、讀書人遷往南邊,然後是為御營選娉的年輕姑娘,接着是那些工匠、讀書人、姑娘們的家屬。

    御營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遷走,遷移這麼多人需要提供沿途的糧食等等,所以只能分批遷移,先從南邊最需要的工匠開始,然後是識字的讀書人,再是年輕姑娘,再然後是他們的家眷。

    最後是那些年輕的男子等。

    走的最早的肯定最安全。

    而如今的山東徹底的打爛了,清軍還搶走了百姓手裏最後一點糧食,百姓如果不能逃離,那只會凍餓死在這個寒冬。

    趙福慶幸他們在魯橋鎮遇到了金吾騎兵,也慶幸他跟趙貴一起幫着抓俘虜等,最後有幸進入了御營糧台,不僅自己找到了謀生之路,還給家人們爭取了寶貴的船票。

    從山東南撤後,趙貴他們一路撤到了南通。

    明軍這幾個月一直往南撤人,有從黃河口的廟灣港撤人,也有直抵揚州撤人,也有沒運鹽河到通州、靖江的。

    各個港都擠滿了南下的人。

    船只有限,只能排隊等候上船。

    除了要把這些人撤走,還要大量物資也要撤離,糧台的工作十分繁重,各個港口碼頭都派了人,趙貴這堂兄弟倆也是忙的腳後跟不着地,甚至每天晚上還要通宵幹活。

    不過現在畢竟是呆在南通了,這裏已經是明軍的大本營,背靠狼山、崇明,清軍根本不敢靠近。

    甚至明軍還在這裏扶持了以南通義紳明萬里、蘇如轍等組建的七支鄉團,就連這裏的鹽場、灶戶也全都按保甲編練了民兵、保丁。

    趙貴他們每天起碼睡在城裏屋子中,很暖和,也很安全,甚至伙食都還不錯,天天都還有魚吃。

    趙貴都已經長壯實了不少,趙福甚至都有了點小肚腩。

    「我已經跟趙主事打了好幾次招呼了,他說已經請人去打聽了,說最近太忙,也有可能還沒安定好,等安定好了,肯定會有回信來的。」趙福嘆道,他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

    本來差點就成倒臥了,可如今卻混的挺好,一月四兩二錢銀子,哪怕只先領一半,也有二兩一錢啊,更何況那一半也不是不發,而是在各個年節時發。

    不過如今妻兒南下,他一個人在軍營里吃用都不愁。

    剛剛糧台還給他們發了冬裝,有棉襖棉鞋甚至還有個羊皮馬夾,還有床毯子和棉帽子,非常不錯。

    除了現在還沒能跟家人聯繫上,其它的都很好了。

    趙貴也很想念妻兒,他的孩子們都還小,這一路南下,就妻兒一人要拉扯好幾個孩子,也太不容易了。可相比那些還留在北方的饑民,他們又是幸福的。


    起碼不再挨餓受凍,更有了希望。

    「她們估計是去象山或玉環島了,」趙貴一有空也都在打聽妻兒們下落,如今大概知曉她們都早就過了長江南下了,而且基本上不大可能去崇明或舟山。

    「你說咱們什麼時候南下?」趙福問。

    「咱們估計今年都得在這南通了,這裏還這麼多物資和工匠家屬等要撤離呢,況且這南通的鹽也是重要物資,灶戶們的鹽要交到我們手裏,兩淮鹽商又要從我們這裏取鹽,總得有人負責。」

    「現在鹽運使那邊也管不過來,我們糧台肯定得幫忙的,況且這鹽稅的錢,可是大頭都進咱們御營糧台了的。」趙貴因為曾經是童生,更因為他以前也幹過販賣的小生意,人年輕肯吃肯頭腦靈活,所以在糧台這段時間表現很好,已經是個流外官。

    大明的流外官也稱未入流,分上中下三等,分別是教官、首領官和雜職官。

    教官主要是儒學教員,訓導、教諭、學正這些,而首領官一般指典史等。

    到了明末時,雜職官地位降低,與吏員混同,成了從未入流到不入流。

    而魯監國之前重定了一些官制,比如大學士為一品,總督巡撫皆改為地方官,分巡也成道級地方官員等等。

    連不入流官和吏也做了一次調整。

    大體就是把九品以外的官和吏,直接列為流外九品,教官、府縣佐吏,以及一些上吏,都納入了這個流外九品體系,並有一套相應的選任升降考核規則,明確了這些流外官吏們的俸祿福利等。

    算是將他們正式納入體系,提升了他們的地位。

    趙貴現在就是流外從九品,最低的流外官,或者說叫吏目,但也畢竟是入了正式體系的,這待遇就不錯,一月正式的月俸就六兩銀子,還有一些其它收入,更別說,進了流外九品,也意味着可以跟官員一樣考核升遷了。

    如果幹的好,流外出身,干到流外一品後,也一樣有機會升入流內。

    就如縣典史干好了,也是有機會升主簿甚至是縣丞的。

    不過趙貴暫時沒去想這些,他現在很感激監國殿下,所以願意賣力幹活以報答這份活命之恩。

    「我聽說監國在揚州,要渡江打南京了。若是此戰成功,則南京收復,局勢逆轉,監國有可能在南京稱帝,到時不說立馬恢復北京,起碼也能劃江而治,先穩定江南了。」

    趙福說到這很興奮,這戰爭最苦的還是百姓,他現在就非常希望能夠南北分治。

    「我聽說,弘光皇帝已經被清人送到了南京,北京的韃子攝政王主動要求議和,但是監國沒答應。」

    趙貴冷哼了一聲,「是我也不答應,為何要答應?韃子就沒安好心,這個時候送弘光回來,這不是憋着壞嗎?況且,咱們殿下這次北伐,一路高奏凱歌,氣勢正宏,咱們處於上風,何必要同意議和。」

    趙福卻道,「我覺得見好就收吧,韃子的實力擺在那,真的硬打肯定打不過,不如先劃江而治,這樣也能讓百姓休養生息啊。再這麼打下去,人都要死光了。」

    「我相信監國也不願意打仗,不願意百姓於水火,可韃子入侵中原,占我北京,咱們難道還要跟他們稱兄論弟,甚至是稱臣進貢?」

    「可我就怕萬一打不過啊,現在形勢好,韃子被迫求和,咱們沒答應,萬一打輸了,到時可就沒這機會了。」

    都是受戰爭摧毀的饑民,如今又都是得監國之恩活命,他們的家眷又都去了浙東,他們也都希望大明能贏,卻又擔心。

    「我覺得韃子也不過是銀樣蠟槍頭,咱們這次都席捲半個山東,監國以八千金吾騎兵頂在兗州城下快一個月,你看城中兩萬韃子敢出城一戰麼?那山東巡撫聚集了大半個山東的兵馬,卻也只敢龜縮於濟南城中,咱們也沒必要過於懼怕韃子,他們也就那樣。」

    當初明軍在關外屢敗於韃子,打了二十多年一步步輸光了關外,然後闖軍攻入北京,韃子更是趁機入關,半年席捲了大半個中原,使的所有人都一度以為清軍無敵。

    可現在,趙貴卻堅信,韃子也不過如此。

    他們三萬人馬,號稱精銳,但在監國手下卻沒討着半分便宜,折了上萬人馬,死了一個王爺,最後大將軍領着兩個王爺,握着兩萬人馬卻只敢龜縮城中不出。

    「監國打南京,我覺得必勝!」趙貴握緊拳頭道。

    「但願吧,可不能敗了。」趙福擔憂道。

    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好不容易安穩,他不想再失去。

    此時的南通城外,擠滿了人,能御營遷來的,也有自己跟隨來的難民,他們都想過江南下,逃去浙江福建甚至是兩廣之地,遠離戰火。

    到處都是難民們的窩棚,難民們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好在糧台一直在放粥賑濟,活了他們一命。

    可每天上船運走的,遠遠不及新趕到的難民,難民越聚越多,趙貴不敢想像,萬一如果監國攻打南京兵敗,這裏將會成為何等的煉獄末世!

    到時韃子若勝,再奪江北,又豈會放過他們?



  
相關:  明末稱雄  逍遙小地主  晚唐  重返大隋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貞觀俗人  隋唐大猛士    影帝他不想當太監  震驚!開局校花給我生了三胞胎  屠龍之前就讀過龍族的路明非  柯南里的克學調查員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海上升明帝第329章 碼頭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5s 3.9583MB

搜"海上升明帝"
360搜"海上升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