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 3 月,小夥伴公司機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組,專門將原本隸屬於財務部門的投資理財人員劃到了另外一個新成立的子公司小夥伴價值投資管理公司。
這家公司出來,是因為財務部門把投資和日常財務管理混淆了,容易釀成風險。所以,小夥伴公司專門成立一個金融投資部門。原本的財務部門,則是只能進行日常的財務管理,而允許涉足投資。
小夥伴價值投資管理公司,起步資產折合人民幣 3 億元,員工暫定為 5 人,未來團隊也不會增加多少。
畢竟,世界上優秀的投資團隊,發揮作用的只有極少數人。比如,巴菲特的團隊,預計只有巴菲特和芒格兩人不可替代,其他的不是那麼重要。與此同時,幾十年來,巴菲特的團隊一直也就十多個人,沒有隨着資產增長數萬倍,就增加團隊的數量。
投資團隊,很多時候,不是比人多,有時候,只需要精簡到一個人!比如,王啟年一個人,就可以秒殺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投資團隊!
之所以要成立投資理財團隊,因為,企業成長的兩大推動力,一個是自身主業經營管理的能力,另外一部分則是投資的眼光。
充分用好投資,可能比老老實實經營自己的企業,c,w□ww. 可以獲得更多的回報。與此同時,投資的眼光,也是考驗一個企業戰略眼光的有效手段。
如果一個企業可以擁有藝術一般的投資能力,在資本市場屢次找到風口,獲得巨大的投資回報率。那麼,這家企業往往也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知道未來的風口方向所在。
說不定將來小夥伴主業不行了,需要把旗下投資的某個更有前途的子公司。作為轉型的方向。
正是因此,不得不成立專屬的投資公司。
王啟年有自知之明,自己的投資天分的偽的,有時效性的。再過十年,他的投資眼光就不會那麼准了。
所以,王啟年也在刻意培養和發現投資方面的人才。如果發展真正的宗師級投資天才,那麼,他會悉心培養,將來接他的班。
辦公室在國內。但卻是在海外開設賬戶,投資範圍主要是香港、美國的金融市場。
因為,王啟年也僅對香港和美國金融市場,稍微有點概念。至於英國、法國、日本之類的金融市場,上市的是什麼些公司,那些公司牛逼。那些公司偉大,到底是多少點,他完全沒有印象。
王啟年大致僅對於 a 股、港股、美股的一些投機機會,比較了解,尤其是,中概股,在海外上市,被低估了的。更有深刻印象。
比如,香港股市比較開放。後來上市的企業,大半都是內地的企業,市值佔據港股一半市場。
由於,港股錢少上市公司多,所以,股價很容易被低谷。長期成為世界最便宜的一個股市之一。外國資本,經常炒高了世界各地的股市,就把香港市場當作避風港。買入一堆的港股,然後,炒高了套利走人。
港股的參與者。主流資本就是海外資本。一的炒作套利走人,收割了一茬茬。即使如此,港股還是最好投資市場。
為什麼呢,便宜是硬道理,大量被低估的企業,如果市盈率、市淨率足夠低,卻股息分紅足夠多,也沒有必要炒作股價套利走人。完全是可以長期持有,分享公司的成長和分紅。
港股既是投機客的天堂,也是價值投資的天堂。
把美股也作為射程,因為,美股的投資標的多,儘管經常會出現喪心病狂非理智的泡沫,但永遠可以找到低估的品種。
至於 a 股市場由於比較年輕,主流的投資風格自然是投機。大量的投資者存在,造成了熊失的市場股價可以跌的很廉價,遍地黃金的時間段很長,但很多韭菜卻割肉走人,不敢撿起遍地的黃金。而漲的時候,往往很急很猛,短時間內就會創造巨大連續的漲幅,無數投機者看到漲的時候追漲,更多韭菜一哄而上,追昂貴的股票,遭成漲過頭,再一次崩盤。崩盤之後,往往跌過頭,一直跌到遍地黃金都沒人敢撿,又開始有人試探性的撿便宜貨,下一輪牛市。
a 股雖然是投機市,但以價值投資為主。自上而下分析經濟和行業,自下而上分析企業。以估值和企業經營理念選擇投資標的,而不是根據市場先生情緒波動而追漲殺跌,也一樣可以站在勝率高的一方。
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將價值投資者稱之為聰明的投資者。
聰明的投資者,會選擇站在長期勝率較高的一方面,也就是價值投資。投機者的輸贏是賭場上其他投機者的輸贏所決定。
而聰明的價值投資者,是企業經營和成長所決定。
這樣,他們就脫離了賭徒範疇,自然就長期獲得正回報。
當然了,聰明的投資者不僅僅格雷厄姆一人。理論也不止他一家,但大多數一群同工,最後,再歸納總結後,還是格雷厄姆講的全面和透徹。
雖然,標榜價值投資,但小夥伴公司不僅僅局限于格雷厄姆(價值投資鼻祖,安全邊際、成長、價值和風險控制都有涉足)、費雪(成長股理灤究宗師)、巴菲特(格雷厄姆+費雪理念繼承人)、溫莎基金(長期無人關注的低市盈率冷門股投資)、戴維斯家族(股神世家,幾代人長期價值投資,其家族的投資理論被寫進華爾街的教科書)之類的理念。
其實,也有索羅斯(對沖)、西蒙斯(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創始人,量化投資大師,收益率完爆林奇、巴菲特、索羅斯)、大衛. 斯文森(投資組合再平衡理論創始人)等等的理念。
名為價值投資,其實卻是典型的價值投機。
當然了,投資和投機,只要在理性的範圍內,沒有必要分的那麼清楚。即使是一些價值投資大師,年輕時候也有可能是短線的投機客。比如,巴菲特年輕時候,就是一個投機客。
巴菲特早年其實也不是投資,而是投機。在格雷厄姆公司上班的兩年,可謂是巴菲特收益最高的兩年,幾乎每天都頻繁的套利和交易。根據巴菲特自述,1954 年在格雷厄姆公司上班套利的經歷 rockwood 一家在布魯克林生產巧克力的公司,原則該公司自 1941 年開始就採用後進先出制的存貨評價方式,那時可可豆每磅是 50 美分,到了 1954 年可可豆因為暫時缺貨價格大漲至 64 美分,因此 rockwood 想要把帳上價值不菲的可可豆存貨在價格滑落之前變賣掉,但若是直接將這批貨賣掉,所得的收益可能要支付 50%左右的稅金,但 1954 的稅務法令及時公佈,其中有一項不太為人知的規定,就是如果企業不是把這些存貨賣掉而是直接分配給股東間接減少營運規模的話,就可以免稅,因此 rockwood 決定停止其販賣可可豆奶油的業務,並將 1,300 萬磅的可可豆子發還給股東,同時公司也願意以可可豆子換買回部份股份,換算下來,每股可以換得 80 磅的豆子。
有好幾個禮拜巴菲特都整天忙着買進股票、換豆子,再把豆子拿去賣,並常常跑到 schroeder 信託公司拿着股票憑證換取倉庫保管單,獲利算下來還不錯,而唯一的成本費用就是地鐵車票。
這純粹就屬於投機倒把,但卻是在幾周時間,創下了數倍的投機回報率、
由此可見,只要是有利可圖,價值投資者,也是非常樂意於投機的。
巴菲特賣豆子的那段時間是最快樂的,在世界上最牛逼的投資公司上班,跟最牛逼的投資大師格雷厄姆身邊學習。但好景不長,格雷厄姆想要退休,覺得自己退休後格雷厄姆公司就沒有存在必要了。於是,當年華爾街最大的投資機構,格雷厄姆公司就此解散。格老,解散了公司後,悠然的享受退休生活。
而巴菲特當年可是非常難受,他貌似想要給格雷厄姆打工一輩子,想要當格雷厄姆的繼承人。結果,格雷厄姆覺得,自己退休了,公司就失去靈魂,就沒意義,所以,乾脆解散了公司,而忽視了,公司裏面其實也有不亞于格雷厄姆本人的投資高手,可以培養成為繼承人。
巴菲特離開了格雷厄姆公司之後,才開始創造他個人的傳奇。巴菲特創立的公司,幾乎跟當年格雷厄姆公司是差不多的,主要是靠着巴菲特的投資能力,持續的滾雪球。
唯一的不同之處是,巴菲特一直健康,沒有打算退休。此外,他也不打算自己退出崗位就解散公司,反而在生前,一直在觀察培養手下的投資高手,希望在自己離開之後,讓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繼續存續,給持股的股東們繼續創造收益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