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忌看來,夫差的確是稱得上一代豪傑。
不管是歷史上的夫差,還是現在的夫差——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這是對於夫差最為客觀的評價!
「忌兄,多謝。」
「夫差在九泉之下等着你,希望你不會英年早逝,死的太早!」
夫差自嘲的一笑,隨後就在兩名刀斧手的押解下,緩緩的走向城樓。
時隔多年,夫差又一次將慶忌稱之為「忌兄」,認可了後者是自己從兄的關係。
這讓慶忌一時間,心中亦是感慨良多!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二人之間的所有仇恨,都會隨着夫差的死亡而一筆勾銷,煙消雲散!
慶忌所謂的最體面的死法,莫過於服毒酒與自縊。
因為按照道理,一國之君或是天子,死亡時見血光都被視作「不祥」。
夫差最後是服毒酒自盡的!
慶忌也按照自己給出的承諾,讓人製作一副沉香棺槨,收斂夫差的屍體,然後再建造一座青石大墳,埋下一些金銀玉器之類的陪葬品了事。
對於夫差,慶忌是有些惺惺相惜的。
畢竟夫差征服了偌大的嶺南之地,而慶忌是吃現成的。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夫差對吳國有着不小的功勞!
以至於,在夫差的青石大墳竣工之日,慶忌即將離開句無的時候,還親自率領群臣弔唁夫差,以示敬重。
而慶忌的這種舉動,着實讓要離心中驚懼不已。
惶恐不安!
……
夫差死後,慶忌旋即下令組建一支三萬人的南征軍團,接收並駐防於嶺南之地。
南征軍團中,有一半皆是善於山地作戰的越人。
此處的「越人」,是為世代生活於吳越之地的青壯年。
慶忌以孫武為大將,其妹孫儷為副將,一起率領南征軍團南下。
因為孫儷立志要做一個像商朝女戰神婦好一般的女人,幾次軟磨硬泡,慶忌也抱着試一試的想法,成全了孫儷。
因為征服一個女戰神,多多少少能滿足慶忌的某種yu望……
這註定是一場順風順水的戰事,因為在嶺南之地生活的百越,半數以上的部族首領,基本上都被慶忌控制起來。
有了這些人充當帶路黨,戰事焉能不順利?
恐怕吳軍還未趕到,當地的土著就已經主動棄械投降。
至於那些被俘虜的南蠻士卒,慶忌也沒有客氣。
每一個南蠻士卒,都必須要服勞役十年,之後才能釋放,成為吳國真正意義上的黎庶!
若不是考慮到降卒數量太多,慶忌是已經打算全部貶為官奴的。
因為南蠻大軍將姑蔑城付之一炬的事情,影響太過惡劣。
雖說有不少的姑蔑人倖存下來,但是那一座原本算得上繁華的城邑,卻已經沒有人敢定居了。
而在慶忌的設想中,嶺南之地,日後也將成為吳國流放囚犯、降卒地方。
畢竟,這一大片的不毛之地,需要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不斷開墾,才能具備一定程度上的文明。
這還需要吳國不斷投入,方可有所收穫!
離開句無後,慶忌的出巡隊伍又一路浩浩蕩蕩的在會稽郡各地巡視。
六御馬車上,慶忌坐在那裏閉目養神,對面則是坐着他的兩個兒子吳鴻與吳熙。
似乎是覺得無聊,慶忌睜開眼睛,看着面前的兩個正在練字的兒子,緩聲道:「鴻兒、熙兒,汝等以為,寡人應如何對待要離?」
慶忌對二子的每一次詢問,似乎都是別有深意的。
所以,吳鴻和吳熙都不禁低着頭,暗暗思索起來。
過了許久,長公子吳鴻首先道:「父王,兒臣以為,要離此人雖品行不端,有噬主之相,然其畢竟為我吳國立下大功,不可不從重封賞。」
「父王何不封其為上大夫,食邑五百戶,或以九卿之下任意一官職許之?」
慶忌聞言,微微頷首,又將目光放在公子熙的身上,垂詢道:「熙兒,汝有何看法?」
「父王,兒臣以為兄長所言,不妥!」
吳熙搖搖頭道:「要離並非善類,他能背叛夫差,焉能保證有朝一日,不背叛父王,背叛我吳國?」
「以兒臣之見,不若找一機會,私底下賜要離以毒酒,其若不飲毒酒,則……」
公子熙做了一個「咔嚓」的手勢。
其意不言而喻,就是派人殺死要離!
但,要離豈是那麼容易殺死的?
還不等慶忌說話,吳鴻便道:「熙弟,怎可如此莽撞?要離於我吳國而言,的確是功臣,若父王擅殺有功之臣,豈非使人心寒也?」
「哼,兄長,汝這是婦人之仁!」
公子熙不屑一顧的道:「婦人之仁,如何能成大事?」
毫無疑問,吳熙是一個狠人,做事果決。
相對於吳熙而言,大哥吳鴻則顯得過於仁義,做事情瞻前顧後。
對於兩個兒子的說法,慶忌不予置評。
不過,慶忌心中有着自己的考量!
這要是放在秦漢以後的朝代,慶忌一定會選擇暗中派刺客幹掉要離,或者乾脆賜一杯毒酒了事。
只不過,春秋時代,固然禮崩樂壞,但是人們都有着一定的道德底線束縛。
像是要離這種人,天下人都會摒棄。
但,僅僅是這個緣故,慶忌便要殺害要離,未免讓人貽笑大方!
對於要離,慶忌不能不封賞,卻也不可重用。
要離能享受到的待遇,就跟當初的盜跖一般。
如果要離能安分守己,慶忌可以保證他一輩子衣食無憂,榮華富貴。
然而,要離若是不守規矩,想背叛自己的話,墳頭草已經三米高的盜跖,就是他的下場!
……
吳王慶忌九年,即公元前505年六月,慶忌歷時大半年出巡,終於結束。
返回金陵的慶忌並沒有閒着。
因為還有許多政務等着他處理,同時,一些政策也等着慶忌落實並貫徹。
奉天殿上,群臣分坐於兩側,身穿玄色冕服,頭戴平天冠的慶忌亦是在陛台之上正襟危坐。
「太宰,我吳國境內,有多少殘疾者,可已統計出來?」
被問道的太宰季札,連忙站了出來,躬身道:「回稟大王,老臣與列位大臣,已然統籌各地上奏之數,另有新設之養疾司,初步統計。」
「我吳國殘疾者在三萬人以上!」
文學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