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群體是指由若干個體為實現群體目標且以特定方式組合在一起進行活動的人群結合體。筆硯閣 m.biyange.com群體的工作環境、工作性質等對每位成員在心理上都會產生特定的影響。不同職業的人群構成不同的群體,每種職業都有其特有的環境與組織,因而也有各自獨特的心理衛生問題。
一、職業與心理衛生
勞動就業對於每位社會成員是提供生活資料和取得報酬的保證,也是他們通過勞動為社會盡義務的前提,並由此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在正常的社會裏,成年人總是在從事着一定的職業勞動,因此,職業與每位成員的身心健康休戚相關。某些有害因素雖然短時間內作用不很明顯,但卻具有慢性刺激的效果,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一)勞動自身的因素
1單調而重複的操作勞動易引起抑鬱和疲勞。人都有追求新穎、尋求刺激的基本需要,而單調重複的操作勞動違背了人的這一基本需要。據報道,勞動不到1分鐘就重複操作的工作,要比隔3~30分鐘才重複一次操作的工作更易使人患失眠、腸胃病和抑鬱症。
2無章可循、變換頻繁的工作不利於身心健康。有些工作,變換頻繁,需要較長時間的調節適應,如晝夜倒班易造成生活節律紊亂,容易引起睡眠障礙、精神不安、食欲不振等症狀。據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持續從事夜班的工人,神經症、心臟病發病率高於白班工人,同時由於注意力不易集中、反應遲鈍,判斷力也受影響,故夜班事故也較白班為多,這可能與體內生物節律被打亂有關。
3從事緊張、危險的工作易出現身心疾病。緊張危險的工作使人的注意力持續高度集中,使心理過度緊張,責任感及壓力過重,易引起神經症及慢性消化不良等症。如航空中心的調度及導航員,大交換台的接線員等都易患職業性神經緊張症。bb等人對4000名空中作業的交通調度員和800名空勤人員調查發現,高血壓病發病率前者比後者高4倍,而且患病年齡也較早,分別為41歲和48歲。
4隔離和孤獨的環境易導致疲勞和厭倦。隔離和孤獨的環境,如高山天文氣象台、遠洋貨輪、邊遠山區勤務工作、長年暗室等,工作單調,生活環境寂寞,容易使人產生疲勞和厭倦,影響身心健康。
5環境污染可影響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改變人的情緒和行為。環境污染如噪音、振動、粉塵、高溫、不良氣味、冷凍、潮濕、擁擠、放射線等強烈刺激的延續,會影響人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改變人的情緒狀態和行為。以噪音為例,刺激的音響和怪誕的節奏,會破壞神經、心臟和血管的正常運動節律,使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害,使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平衡失調,導致條件反射異常及心血管功能紊亂。
(二)生理疲勞與心理疲勞
疲勞作為一種心理生理狀態,向來為人們所注意,特別是在應用心理學領域中,醫學心理學、勞動心理學和運動心理學的研究者一直在探討爭論這一問題,因為疲勞狀態是直接與人們的健康和勞動效果相關聯的重要因素。對於疲勞問題的全面理解,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疲勞的指標(多半以活動的成效為衡量尺度)、生理機制和心理機制。
1疲勞指標
隨着疲勞因素的發展和增強,人的工作能力必定要出現明顯變化。也就是說,在長時間操作活動的影響下,人的工作能力往往下降,無法用其他生理因素解釋。另外,伴隨着這種工作能力的下降,人還有其他生理和心理變化的體驗(疲勞體驗)出現。因此,工作能力的下降就成了疲勞狀態的最重要的方面。
2生理機制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疲勞是由機體內部能量的耗減而引起功能最佳狀態的改變。在疲勞狀態下,只能用加快心搏次數來維持原來的血液搏出量。由於單位肌纖維的收縮力下降而要完成運動反射,只有增加功能肌肉單位的數量。與此同時,植物性神經的反射活動開始紊亂,其他條件反射活動開始失調,因此,運動的速度和準確性下降。
3心理機制
從心理學角度解釋疲勞,不像生理學角度解釋起來那麼直觀,因為它是一種主觀的體驗,綜合起來,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無力感 疲勞往往被體驗為力量的不足,在活動中,原來可以完成的動作覺得無力完成,似乎「力已用盡」。
(2)注意力不集中 覺得萎靡不振,反應遲鈍,思想不能集中在當前應完成的任務上。同時,注意的轉換和分配也失去應有的靈活性,原來的工作能力再也無法保持下去。
(3)感受能力下降 各個感覺分析器的感受性下降,而感覺閾限升高。
(4)運動能力失調 疲勞往往體現在運動和動作方面。疲勞時往往覺得自己變得很笨,在完成簡單的或複雜的動作時,覺得幾種動作無法配合得很好,「手腳不聽使喚」。隨着疲勞程度的增長,運動往往變得反常,錯誤數目增加。
(5)記憶出現障礙 疲勞時,記憶能力下降,對遠事難以回憶,對近事難以記憶。
(6)思維障礙 由於傳導能力下降,思維變得刻板,失去中心,漫無邊際。
(7)欲睡 當疲勞體驗達到很高程度時,往往出現睡眠欲望。這是一條警戒線,在這時應睡眠,以防止各種事故和精神的崩潰。
(三)人與工作的相互適應
1工作特點對人員的要求 一般而言,職業和工作特點對人員有一定的要求。一個人如果長期地不能滿足和適應工作的要求,即不能勝任崗位職務,就會產生強烈持久的心理應激,嚴重時可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使人患病。瑞典對中年工作人員的一項調查表明按照每個人的教育水平和所負擔的工作責任大小、職位高低,評價其現有能力和工作要求間的不和諧因素,結果發現,隨着不和諧分數的增加,被調查者的平均收縮壓水平從173kpa(130hg)升到12kpa(140hg),而且後者的不適感和疾病的報告也較多。
2人員的心理素質與工作是否相適應 作為具有一定個性心理特徵的人對工作是否滿意,這也是人與工作相適應的一個方面,是工作在滿足人的需要方面是否匹配以及匹配的程度。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不單是為了謀求物質資料而工作,還有更高更多的社會精神需要。有關調查發現,影響中國中年知識分子健康最強的生活事件是學非所用,在收回的有效問卷中表明,長期從事非自己所學專業的職業,又無力改變這種學非所用狀況的中年知識分子患病率較高。
3盡力改善勞動環境,提高人與工作的相互適應 為了使人與工作之間較好適應,應盡力改善勞動環境和勞動組織,減輕勞動強度,使人們心境安詳、愉快地工作,並且避免過度緊張。要勞逸結合,以防止神經系統出現功能障礙,必要時適當開展一些文體娛樂活動,以消除疲勞,增加身心健康。另外,還要開放勞動市場,提倡人才交流,促使專業人才能學有所用。
二、特殊職業心理衛生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從事一些特殊職業的群體所處環境條件日趨不同,長期從事某種職業養成的習慣,逐漸形成其獨特的心理和行為特色,也都有着各自的心理衛生問題。
(一)特殊群體
包括特種人群及特種職業群體,如航天、航海、煤礦、石油、變電、核電、公路汽車司機等。特殊職業群體是指一些在文化知識、傳統習慣、宗教信仰、職業性質等方面有別於一般群體的人群結合體。特殊職業群體由於專業技術環境各異,對員工會帶來很多心理問題。180年我國一艘12000噸級雜貨船,先後與日本和韓國貨船相撞,對方船沉,我方受傷。事故發生後的幾天之內,發病率明顯增多,當晚全船4人均失眠,1人心腦供血不足,2人血壓增高,10人心動過速,10人胃病,8人腹瀉,在事故後大多數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身障礙。另據調查,17年至181年間在海上沉沒着火、爆炸相撞、觸礁和原因不明失蹤的船隻平均每天一艘,荷蘭海洋研究院和英國海岸警衛隊的研究指出約有3/4的事故是人為失誤造成。由於種種原因形成的心理障礙是肇事之源,只有進行專門研究解決,才能保證特殊職業人員的身心健康,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減少事故發生。
(二)特殊工作環境
特殊職業,由於其特殊工作環境會帶來許多心理衛生問題。例如從事航空工作的飛行員,飛行絕對高度可以令人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出現高空恐怖症、飛行緊張等,持續下去會有不同程度的心身障礙。航海職業的人員,一年有80以上的時間在遠離家鄉、天水一色的大海中漂流,自然環境變化多端,危機四伏,所以其心理負荷極重。加之噪音晝夜不停,船體顛簸搖晃,光照不足,生物節律變更頻繁等因素,會出現工作效率下降、視力疲勞、精神倦怠及其他不良心理反應。另外,淡水缺乏,沒有新鮮蔬菜,睡眠不安和不足等,都會影響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
特殊的工作條件,如噪音、高溫條件,高原低壓環境等,易使人產生厭倦、身心疲勞等體驗,對人的生理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都有待深入地研究,以保護特殊職業勞動者的身心健康。
。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