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 1 紀家首飾鋪的容量實在是有點兒小, 紀墨十歲那年,紀家首飾鋪算是小有名氣,主要是每一年的廟會和各種節假日, 紀墨都會拉着紀二哥出去擺攤, 攤子小而精緻,不需要擺放多少東西, 關鍵是具有一定的新奇性, 方便引流。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有人來買,就指路紀家首飾鋪, 有人挑剔, 就指路紀家首飾鋪,有人不滿意,就指路紀家首飾鋪。
想要獨屬於自己, 獨一無二, 絕對不會跟別人相同的首飾嗎?紀家首飾鋪歡迎定製個性首飾,保證全世界只屬於你的此生唯一。
任何時候,獨有都是令人羨慕的, 何況這種獨一無二本身就是最大的賣點。
很多人歡歡喜喜去了,她們買不起那獨一無二的點翠首飾, 難道還買不起那獨一無二(刻了自己名字縮寫花形)的普通首飾嗎?
高中低三個檔次的價位拉開, 保證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 只要想有, 就可以有一樣跟別人絕對不重樣的首飾。
這聽起來挺難的,人那麼多, 首飾的花樣才有多少, 可, 真正弄起來, 其實不難。
「多一片葉子,少一片葉子就是不同了,多一個花瓣,少一個花瓣,也是不同,同樣,花形側面和正面,向哪一面側,也是不同的樣子,再加上上面刻的名字縮寫本來也有不同,這樣的生意,正當得很,哪裏糊弄人了?」
紀大哥拿着紀墨給的說辭糊弄紀父,紀父不是個做生意的料,一輩子,就會一個老老實實,勤勤懇懇,若不是被紀大哥牽連,他這樣的人在銀作局,縱然不會出頭,卻也能夠安安穩穩活到老了。
無論是怎樣的體制內,都喜歡這種老實肯干,做事兒不打折扣的人,標準的工具人,用得放心,最好的地方還在於,縱然有些新創出來的樣式,他也只知道給上級送過去審閱,不搶功啊!
紀父總覺得紀大哥這話有什麼不對,還是不太滿意這樣的口號,紀母卻是很變通,「怕什麼,咱們家這麼說,也沒攔着別人家不讓說啊,你看看,咱們家賣的樣子,別人家哪個沒有了,都從這裏學了去,還不給錢!」
一說到這個,紀母就是滿滿的怨念,早在紀墨做出那種簡單穿着銀鈴鐺的紅繩手鍊之後,就有跟風學着做的,還不乏那種山寨比原版更好,逼死原版的情況,什麼銅鈴,金玲的,又有各種攢花鈴之類的,再有紅繩也變了,多了各色彩繩不說,編織的方法也多了很多,連鈴鐺都能多出好些來,不同的數字不同的寓意,不同的彩繩不同的象徵。
古人其實很聰明,好些事情,紀墨為了自家生意好,起了個開頭,不等聰明的紀大哥發揚光大,就有人直接加入進來,把市場搞大了。
弄得紀墨這個原版倒像是劣質模仿者一樣,紀墨跟紀母一樣,也對此事有些怨念,是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勞動成果白白被侵佔,哪怕他的勞動成果也是建立在穿越者的拿來主義上的。
紀墨倒也不是想要什麼「版權費」之類的東西,就是想着那些山寨的,多少遲上一會兒,好歹讓他賺個頭回的錢不行嗎?
偏偏……提起這事兒,紀墨就有些牢騷,不去想,看着紀父在紀母發話之後在不吭聲了,就知道這事兒成了。
紀父其實不是怕老婆,他就是信奉能者多勞,早在當年來到這裏,就是紀母一力做了很多事情,包括生意,都是紀母出面談成的,因此有關生意的話題上,只要紀母說可以,紀父就默認了。
這種讓一步,讓出了紀母的膽氣,也讓出了紀父的家庭地位。
紀大哥笑逐顏開「母親說得對,我昨日去轉了一圈兒,已經有人學三弟的說辭了,真是不要臉!」
紀家首飾鋪的規模在這裏,加上紀墨,就兩個做首飾的銀匠,不可能做得多快,紀墨鼓吹定製款也有着其不得已的地方,走量是比不過了,只能走精品路線,卻又不能跟那些本來實力強大的首飾鋪比,自然便要定製款個性化了。
這些商業上的套路,他未必真的懂其中的營銷原理在哪裏,卻到底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生活過的,多少聽過一些成功案例,這些案例不必全部照搬,學一兩點就可以了。
別的不說,定製款賺錢多,還是很好的。
古代純手工的東西不稀奇,大家都是純手作,紀墨主打的招牌就是「精工細作」,同樣的一支簪子,為什麼他們家的要貴呢?真的就是因為刻上了主人家的名字嗎?
不。
要花心思。
名字巧妙隱藏在簪頭之中已經不稀奇,古人製作東西想要留名的,多少都會想辦法讓那名字不去喧賓奪主。
工匠在自己製作的東西上留下一些小的個人印記,也是能夠理解的。
那麼,怎麼才能體現花了這個心思呢?
紀墨主要在兩方面下功夫,其中一方面就是在顏色上。之前說了,點翠首飾之所以貴重,就是因為上面的顏色難得,在不同的視角看顏色會有差異的這種特性就是其昂貴之處。
那麼,對顏色的變化和構圖上多下功夫,讓顏色更加嫵媚動人,就是一種好方法了。
紀墨創造性地採用了珠光色作為主打產品,人們形容珍珠光澤都會說瑩潤,對其趨之若鶩,尤其古代沒有人工養殖的珍珠,全憑野生,更多了幾分運氣成分,珍珠的價值也更高。
以至於很多人都忽略了貝殼的存在,不是所有的貝殼都很好看,很多貝殼外表的樣子都不那麼精緻美麗,但沒有人能夠忘記打開貝殼之後,看到它裏面那層幻彩時候的驚艷。
很美。這種顏色很美。
紀墨就想辦法把這種顏色「拿」下來,成為簪子上的固有色彩,讓簪子也如貝殼的內壁一樣多出一層幻彩來。
這樣的幻彩,也許不如珍珠的瑩潤,卻同樣是珍稀的,令人讚嘆的。
為了達成這個條件,他嘗試了很多辦法,貝殼的堅硬讓它不能如同麟甲一樣剝去那薄薄的一層作為某些首飾的附着,若是作為貝粉,單獨磨製而成的貝殼粉,哪怕只是取其中那一層,卻也書少了幻彩的特性,或者說在磨製的過程中損傷了它本身的結構,喪失了色彩。
以至於想到這個好點子的紀墨很長時間對着貝殼無從下手,索性他還知道輕重緩急,並沒有急着創新不管學習,跟着紀父的學習有條不紊,只在業餘的時候思索一下怎樣達成自己想要的色彩而做出嘗試。
中間一度投機取巧,乾脆磨製貝殼製作小釵,採用貝殼本身的材質有些不夠圓潤,也不方便造型,便嘗試了如金鑲玉一般的包銀做法,以銀為底,讓那略顯弧度的小釵不至於不好定型。
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貝殼花,作為某種簪子的花形點綴,因為那獨特的色彩,頗受人喜歡。
得了這些喜歡(錢財)的鼓勵,紀墨再接再厲,歷時三年,終於研究出了一種能夠有效利用珠光色的方法,銅簪附着珠光色後,立馬身價倍增,倒是金簪銀簪之類的,本身可用此方法添彩,卻不能喧賓奪主。
價值上,到底是有些……咳咳,科研也是費錢的嘛!
玻璃的確是沙子燒制出來的,可玻璃的價值絕對不能等同於沙子,其中的研製費用,人工費,成本費,時間費用,總是要加上去的吧。
在成功之前,失敗了那麼多次的費用,難道不應該也附加上去嗎?
說到賺錢的事情上,紀墨就少了些樸實,多了些精明,他可以少賺,但一定要賺,也不能太少,否則,哪裏體現他的辛苦價值呢?
哦,對了,在研究珠簪的時候,紀墨難得開了一回屬於穿越者的金手指,弄出了玻璃來,無色透明的玻璃不好弄,但有彩色的琉璃就容易多了——琉璃簪,也是一大賣點,算是以材質取勝的方面了。
而因為世所周知的琉璃價值高,這種簪子的要價高一些才是符合市場行情的,否則就有惡意競爭的嫌疑了。
即便如此,那些大的琉璃,價值更高的器物,紀家還是不敢賣,財帛動人心,若是小件琉璃,無論是琉璃簪還是琉璃耳環之類的,價值高得有限,多幾兩銀子的事兒,可若是大件的,動輒百兩千兩的,就太扎眼了。
紀家這幾個人,實在是保不住。
這個道理,不用紀墨說,紀家人,包括一向愛賣弄小聰明的紀大哥都是懂的,那些價值太高的東西,他們家賣不起。
每次紀墨製作琉璃,都是悄悄地少少地弄,對外託詞,是從外面買來的料子,精心打磨成首飾的,正好紀二哥後來沒再學着做首飾,而是聽了紀大哥的攛掇當了行商,東南西北地來回跑,遂了他的心愿,也有辦法模糊這些琉璃的來歷。
紀家人的表現如此可圈可點,省了紀墨不少心力,更能全心投入到學習和創新之中,唯有缺少錢財的時候,才會再想出一些新的點子來,幫自己換取更多的研發資金。
。測試廣告 2
第 650 章 第 650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