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大唐:落魄皇子,李二偷聽我心聲最新章節!
【可惜功虧一簣,被高句麗拖垮了,最後搞得天下大亂,隋朝崩潰,自己一條白綾送了小命。】
【楊廣雖然暴戾,但眼光絕對是一等一的,打高句麗沒錯,若能成功,史書上也必有重重一筆!】
【可惜天下大勢並不在隋,更不在他楊廣!】
【原因很簡單,隋朝的國力還沒有達到四面八方出擊的程度!】
【楊廣雖有大才,卻看不清天下大勢,有此結局,當真是因果報應!】
【中原王朝三百年興衰起落,區區一個地處邊陲的蠻夷小國,竟然能延續六七百年的歷史!】
【就算再蠢笨的王朝之君,也應該會對高句麗這樣的番邦警惕吧!】
【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後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
【到了當今這個時代,這個異邦小國正如隔海相望的倭國,不斷進化着,早就從漁獵民族進化為與中原王朝同樣的農耕文明!】
【國家有大小,軍力有高低,但是在文明層次上,高句麗並不比中原王朝低多少。】
李佑的分析深入淺出,字字珠璣,都是李世民以前從未聽過的論斷。
他心中巨震,這些信息暗合他得到的情報,甚至遠比自己掌握的情報準確。
李世民知道高句麗的歷史極其悠久,甚至要追溯到秦朝。
但李世民卻不知道,高句麗的歷史竟然悠久到先秦時期!
這給李世民帶來的衝擊是很明顯的,他差點差點當場失態。
老李家可是隋朝的皇親國戚。
這並不是什麼機密,長安城的市井小民都知道李世民有個愛妃就是前朝楊氏公主。
甚至,說起來李世民與楊廣還算表兄弟呢。
但很少有人知道,李世民少年時也跟着李淵參加過隋朝對遼戰爭。
當然,那個時候李世民還很稚嫩,全程都是打醬油,混混資歷。
甚至壓根就沒過河去高句麗境內。
當時的李世民壓根就沒把高句麗放在眼裏。
在他看來,隋朝百萬大軍,肯定摧枯拉朽,殺雞屠狗一般滅了高句麗。
但李世民沒想到,隋朝三征高句麗,皆大敗而回。
以致於戰事不利,動搖了隋朝的國本!
從此,李世民就對這個邊陲酷寒之地的小國上了心。
李世民對高句麗的情報工作向來比較重視,對高句麗的了解甚深。
但朝堂群臣對高句麗就沒有那麼了解了。
很多人是不把高句麗放在眼裏的。
至於隋末隋煬帝對高句麗一系列的軍事失敗,這些人大多視而不見,完全把鍋甩給楊廣了。
而真正對高句麗有了解的將士,不是在遼東的冰雪裏化為白骨,就是失敗者失去一切。
總之,他們的話是沒有人聽的。
李世民若不是親歷戰場,刻意搜集高句麗的消息。
根本就不會知道,大唐周邊還有如此悠久的異域邦國。
其歷史竟然已經延續了六百年之久!
六百載悠悠歲月,中原已經換了好幾個王朝!
隋煬帝敗在這麼悠久的國家手裏,也是不冤。
此時此刻,李世民的心底對滅亡高句麗的心思更重了。
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這樣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靜靜地趴在一旁,冷眼旁觀中原王朝的興衰起落。
一念及此,李世民沒來由地一陣惡寒。
他不禁揣測,這個國家難倒就沒有一絲一毫問鼎中原的野心?
李世民搖搖頭,他不信高句麗沒有這樣的野心!
就連北方的草原蠻夷都意圖逐鹿中原,高句麗必定也會覬覦中原的大好河山!
對於李世民而言,他的人生使命就是不斷征服,成為後世無數歲月里人人傳頌的人「千古一帝」!
高句麗的心思,李世民沒有興趣去猜測。
他只知道,高句麗在那裏,需要他李世民去滅亡,去征服!
此時,伴隨着李世民的沉默,會議的氛圍愈發嚴肅了。
君王的意志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帝國。
哪怕是位高權重的左右二相,在軍國大事上也不能揮灑自如。
李世民見群臣都默然無語,心中愈發失望了。
他很希望這時候有一位大臣站出來支持自己。
李世民有這樣的想法,並不是因為他勢單力薄,需要大臣的支持。
而是他不希望當初跟隨他打天下的功臣,如今都安於享受,不思進取。
如果帝國的重臣皆是如此,他的帝國還怎麼擴張?
帝國的重臣,居然沒有看出高句麗比吐蕃的威脅大得多!
李世民環視一圈,心中的怒意更盛了。
群臣戰戰兢兢,不知道皇帝為何如此。
難道就為了這點小事,陛下就動怒?
既然要先打高句麗,就先打唄。
李靖剛才不是說了麼。
大唐如今國力強盛,甚至可以兩線作戰,戰而勝之!
先打高句麗,還是先打吐蕃,這有什麼好爭的!
不少人甚至對李世民的變臉有些怨氣,覺得皇帝求全責備,過於苛責。
此時,李佑跟李世民的心理差不多,也覺得帝國一干大臣有些落伍了。
【呵呵,這些人居然連李老二這層意思都理解不了!真不愧是大唐的功臣!】
【現在我有些理解帝王為什麼總是要幹掉一批功臣了!】
【李世民這才登基幾年,這些人就安於享受,不思進取了。】
【這麼多能人,居然沒有一個人看出高句麗遠比吐蕃的威脅大。】
【呵呵,不滅了高句麗,遲早是帝國的心腹大患!】
李佑的陰陽怪氣也傳到了李世民的腦海里。
這下更把李世民氣到了!
李世民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心胸氣度。
作為歷史上少有的不殺功臣的開國帝王,李世民引以為豪。
甚至,李世民在晚年感念這些當初跟隨他打天下的功臣,還專門在皇宮建了一個凌煙閣。
貞觀十七年,在太極宮東北隅。
李世民親題讚詞,褚遂良題額,閻立本畫像,共繪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像於閣上。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名傳後世,香火不斷。
這在歷朝歷代,是絕無僅有的。
李世民的心胸氣度,雄才大略,為人個性,可見一斑。
絕對不是劉邦這個黑社會老大出身的帝王所能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