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雪姬柔柔笑笑,拍着公子晣的手。讀字閣 www.duzige.com
「你能明白這個,就是好的。」
公子晣依偎在雪姬身邊。
「母君——我害母君也被君父厭棄,君父日後都不會來看望母君了嗎?」
「不——」
雪姬笑笑,欣喜的用另一隻手摸了摸小腹。
「陛下不會不來的。」
「為何?」
「我又將為你添個妹妹。」
公子晣自然不解。
「為何旁的夫人都想要生男,唯獨母君盼着生女呢。」
「皆因你君父喜歡公主。」
公主——皇帝喜歡公主。因為皇帝認為,公主不會對皇位造成威脅。
她從前不覺得這件事是什麼好事,直到最近,她發覺先帝的女兒都曾嫁給王氏、蒙氏為妻妾,她這才領悟到,她可以拿她的女兒為她的兒子鋪路。
等到時候,她將她膝下的兩位公主擇與朝中權貴,到時候,晣兒身後就會有人支持了。
晣知道懷孕十月方生人的辛苦,體貼道:
「臣知道母親一心討好君父,都是為了臣的未來。只是臣唯恐讓母君失望。畢竟,君父今日名言要我記住自己的庶子身份。既然命已生來就註定,那兒臣又何必去爭呢。」
今日皇帝話說的太過難聽,公子晣不得不面對自己的庶子身份。
只是,雪姬對此卻不以為然。
「我的孩兒,不要急於給自己的人生下定論。許多年前,我以為我就要老死在齊國王宮。誰能料到,如今會身在天下之主的榻側呢。」
「我如今讓你潛心學習,也是為了讓你在遇到機遇前做好準備。要知道,沒有本事,就算遇見機會也無法把握。」
「嫡也好,庶也罷,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事。真正致命的是,明知自己不如人,卻不去努力,這樣的人,縱使是機會落到他前面,他也抓不住。」
晣聽了,似懂非懂的連連點頭。
「好了,你且命人收拾收拾,這就去太學吧。這太學之中,雲集天下名士,若你有不懂的,一定要虛心請教諸位博士。只是,你日後切記要學會一件事。」
「什麼事?」
「忍耐。今日之事,皆因你心直口快而起,我且不罰你;但是下一次,你若是再直言,可就不要怪母親心狠了。」
公子晣見他母親一臉嚴肅,也怕被打手,當即恭恭敬敬作揖。
「晣兒謹記母親教誨。」
……
……
……
三日後。
太學——
大秦帝國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中,思想不一的問題尤為突出,而這個任務最終被皇帝交派給了張蒼。
在這件大事上付出努力的人,註定是功載千秋的人。
一時間,無數曾經是荀卿門下的徒弟紛紛前往了太學,以求能得太學祭酒張蒼的庇佑。
這座設有上千個學室、規模宏大的太學,已經湧入了無數名流。
博士們皆頭髮花白、鬍鬚冉長像是山羊的鬍子一樣,柔順的垂下來,這飽讀詩書的氣質,自然與旁人不同,一派仙風道骨之相。
這些名流,雲集在堂中,三五成群的論列。吵吵嚷嚷的,比那喜鵲和烏鴉加起來都要煩人。
室內喧譁,外人看了倒覺得熱鬧。
這七十二博士,多半為儒生,其他也都是精通一門學術的人才,從前只為待詔,有些人十幾年了都沒被先皇帝召見過一次。
現在到了要用他們的時候,他們自然樂不可支。
待鍾聲響起。
「祭酒到,眾博士入列。」
眾博士一個個閉上口,而後恭恭敬敬的排成六列,作揖行禮。
七十二博士,這能全部塞在一處大室內,可見這大室面積極大。
油光發亮的地板上,燭火和銅器耀眼的光芒交相輝映。
這些儒生的鬍鬚一個個軟趴趴的耷拉下來,眼睛裏閃着柔和的光。
公子曜和公子晣兩兄弟卻躲在柱子後面,數着這一顆顆頭頂光禿禿的白腦袋。
兄弟兩個小聲在彼此的耳邊嘀咕着。
晣覺得奇怪:
「我看並未有七十二個博士,不過五十四人,怎麼能說是七十二博士呢。」
曜對曰:
「七十二博士是為總稱,只是表示博士眾多罷了,並不是具體的數字。就像朝中的九卿,只是以九卿為稱呼,但是朝中為上卿的人,卻多達二十餘人。有些人年紀大了,不方便上朝,還有些人身負要職,但是卻在咸陽城外為事。所以前來參加朝會的上卿,有時十餘人,有時卻連九人也不到。但是統稱為九卿。」
晣聽了,不住的點着小腦袋。
待禮畢,張蒼坐在上座,對着諸博士道:
「諸位大多都侍奉過先帝,昔日僅僅為待詔,如今諸位都被充入太學,以為教授,是為替皇帝陛下教導諸生,以為我秦國培養官吏。」
「陛下的詔令已經出示,張榜於市中三日,想必諸位也都知道了。陛下決定將這儒家之學立為我秦國治國之術,此為儒家之幸。」
周青臣帶頭曰:
「臣等謝皇帝陛下。」
其餘諸儒也紛紛作揖拜謝,伏生亦在其列。
只是范增環視了半圈,卻不見這淳于越。
陛下的擔心果然是有道理的。
身為陛下的師傅,今日這樣重要的場合,他竟然沒有來。
想想之前鬧的又是絕食又是辭官的。
范增自然感覺頭皮發麻,這位老先生可不好對付。
張蒼捋着短須,眯着眼,一臉肅穆。
「濟蒼生、安社稷,乃皇帝陛下對我等儒生的期望。而之所以罷黜鄉間之學,自然也是為了文教大一統。」
「但是今日在朝的諸位博士,不僅僅只有儒家,還有名家、縱橫家、道家、陰陽家。十教九流,都在朝中備矣。」
「但陛下以為,這十派,都不可不存續。故皆併入儒學,是故日後這儒學,將要納入諸子之術。儒學之下,設兵法、辯合、觀象、算術等學。」
「儒學既然為治國之綱領,然法不可廢除,是故凡罪按律而斷,卻也循儒教而定,可乎?」
眾卿對曰:
「善。」
……
……
……
范增黑着臉走了出來,他必須得在今日這個時候當場去問個清楚,這淳于越到底是怎麼想的。
身為皇帝陛下的師傅,在朝為官的博士僕射,他居然在今日這個最重要的日子裏缺席。
只是范增一出來,兩個少年公子也跟着溜了出來。
在兩位公子的眼中,范增這人賊好玩。會相面,會望氣。
不止皇帝喜歡他,宮中的幾位夫人也喜歡他,因為他可以幫助這些女子們預測腹中胎兒是男是女。
(這種情況有些混亂,但很這個時候很正常。)
「范增——你站住。」
公子曜忽的從范增的背後跳出來,而後站定雙手叉腰,大喝一聲,將其攔下。
范增一聽到這聲音,心知自己今日是躲不過這位活祖宗了。
范增轉過身來,一臉討好的看着長公子。
「長公子,有何吩咐?」
「你不在尚書台值班,來這裏做什麼?」
「啟稟長公子,臣下日後要在太學為事。」
公子曜可不喜歡太學這地方,大的離譜,而且大室小室千篇一律,而且裏面全部都是竹簡、帛書、還有紙書。
曜頗為無奈的嘆了口氣。
想來范增以後在這裏面,也很不開心吧。
自從他搬入王宮身邊的親友熟識一個個全部都走遠了。
他的大馬『池武』則去了邊地,至今連個音信都回來。
「那你為何離開啊?」
曜以為,范增也是不喜歡他的新職位。
「臣另有要事,要去請見一個人。」
曜聞言,頓時心生失望。
「退下吧。」
范增小心翼翼的作揖告退。
「唯。」
公子曜頹喪的坐在欄杆邊上。
晣問:
「兄長為何唉聲嘆氣的?」
「你我自幼一同長大,我今日也不瞞你了。我母君向君父請詔,於春祭大典上正式冊封我為太子。」
晣聽了,只是道:
「臣恭喜太子。」
公子曜聞言,只是沉默,不再多言。
「我想一個人待會兒。」
晣聽了,微微錯愕,但還是恭恭敬敬的作揖隨後離開。
曜其實想說,我並不想太過年輕就背負這些,這冊封太子的大典,完全可以晚些再行,等到他加冠之日。
怎麼,她母親和舅父們就對此事那麼急切呢,他只覺得他的肩膀上已經壓了一座大山。
曜倒在廊道邊上,隨後就閉目養神去了。
在二世還為太子的時候,曜就被告知他這一生都將是為天下而活着。
天下——
呵呵——
公子晣離開了曜,但是卻又偷偷溜回了太學大室。
范增離開了曜,也沒走幾步,便遇到了氣勢洶洶前來的淳于越。
「淳于僕射,臣正欲去尋僕射呢。」
淳于越一臉肅穆,
「有勞張助教。老夫今日來遲了。」
范增不動聲色。
「僕射來了便好。快請進吧,廷議已經開始了。」
兩人入內,淳于越的姍姍來遲引的大室內起了一陣騷亂。
淳于越在眾目睽睽之下,坐在了首列。
周青臣見到這一幕,眼皮微微翻動。
這個老匹夫,瞧他氣勢洶洶的模樣,今日怕是前來鬧事的。
他仗着是當今陛下的師傅,皇帝陛下禮遇他,所以便把自己太當回事了。
皇帝陛下欽定的廷議都敢遲到。
張蒼坐在最上,年紀卻是最輕。這年輕人做事,總是不靠譜。
對於淳于越來說,當今陛下最是愛犯這種毛病。
怎麼能不循禮制帶頭服喪,反而忙着登基呢;怎麼能不行仁義,而大肆屠殺呢;怎麼能將儒家之學的內核替換成法家呢!
最後一件事,淳于越實在是忍不了了。
但是他今日來,可不是來給人找麻煩的。
「祭酒——我來遲了,還望勿怪。」
「不敢不敢。」
張蒼彬彬有禮的回揖。
「僕射快入座吧。」
待坐定,淳于越悠悠開口。
「且不知祭酒今日召集我等,是為何事?」
「將百家之術,融匯於儒學。當年呂相專權為政,命府中門客編纂《春秋》一書。如今我亦然奉陛下之命,要重新編訂一套書,以為太學培養人才之用。這書中自然是集百家之精華,沖入儒學。」
淳于越知道,這只是一個謊言。
皇帝只是想用儒家包住法家,以保護法家之術這塊破銅爛鐵。
淳于越今日既然來了,那就是要為儒家出頭。
「先帝和陛下皆喜好韓非之學,欲以充入儒學。故臣有一惑,唯望祭酒為臣解答。」
此言一出,堂中法家之士已然不悅。
他們之所以保持緘默到這個時候,是因為直到現在,皇帝陛下都對法家沒有採取過什麼實質性的打擊動作。
但是淳于越,誰人都知道他是什麼心思,他想要輔佐皇帝恢復周禮。
但是這怎麼可能呢。
他一出口,諸臣便覺得他是在攻訐法家之術。
「韓非子曾在《五蠹》一文中說: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北。仲尼問其故,對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也。』仲尼以為孝,舉而上之……令尹誅而楚奸不上聞,仲尼賞而魯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異也,而人主兼舉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幾矣。」
「韓非子以為,若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忠君。諸公以為可乎?夫孝義不行,何以盡忠?」
「倘若如今天下有人因為行孝道犯了法,那是要以儒家之禮義去決定罪犯的生死,還是以法律直接判定此人是死罪呢。」
這個問題自然將張蒼問住了。
不是他不知道怎麼回答,而是他不能替皇帝陛下做回答。
「那僕射以為如何呢?」
淳于越捋捋鬍鬚,氣定神閒的開始問道:
「秦法定有連坐之罪。今父殺人,其子匿之,其子當連坐乎?若要供出其父,子豈能忍心?」
公子晣聽到了這個問題,立刻代入了自己。
「還真的是兩難啊。」
年紀輕輕的公子晣直接在大室內發出了自己的感慨。
這感慨,和淳于越的問題一樣,都被快馬輕車迅速地帶入了王宮。
扶蘇看着這奏議,自然皺眉。
「召廷尉前來。」
(這個確定儒家的過程,其實有些複雜,因為他直接牽扯到秦國當時的法律。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對於天下每一個人都影響很大,和社會安定有非常大的關係,所以我不能跳過的啦。
而且盛世的建立,一定是在一個安定的社會的基礎上。法律是保證這安定的制度基礎哦。)
(下一章給大家介紹春秋決獄是怎麼來的,儒家真的是一劑幫助秦國得天下人心的良藥。)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