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賊 第六百七十四章 張縉彥

    王徵。

    劉承宗對王徵,也是神交已久。

    他看過王徵的書,知道那是個很有創新能力,並且對機械極為了解的官員。

    同時王徵在三原組織忠統義軍時,教給工匠師成我的鑄紅夷炮法式,也為他的征戰提供了很大幫助。

    只不過眼下元帥府和三原有點問題。

    年前,吏衙向陝西、甘肅各府下達文書,命各縣統計里居官員、進士、舉人、秀才的名錄。

    並在各地張榜招賢,請有文武才力、有志之士到西安府來,共商大事。

    各地的反響都還不錯,甚至連左懋第的韓城,都有人願意到元帥府出仕。

    當然,韓城來的那個叫薛行,是當朝禮部侍郎薛國觀的族人,元帥府中樞一致認為,這個斜眼怪是諜子。

    但除韓城之外,西安府各縣在仕官一事上,反應都不好。

    分明人才最多的地方,但壓根就沒人到元帥府來求官。

    起初劉承宗是以為,人們都在觀望,後來才意識到,西安府這邊,是各縣人均跟他有仇。

    血仇。

    在元帥軍進駐西安府的過程中,各縣官方,對元帥軍的態度非常軟弱,大多作壁上觀,甚至半合作狀態。

    可在民間,幾乎每個縣都有士紳組織團練,向他的元帥軍發起進攻。

    那些蜂起的團練組織,在對抗元帥軍時自然是螳臂當車。

    絕大多數都在遇到墳頭放馬吃草的蒙古兵時,就被輕易擊潰,能突破這道也不算防線吧,反正能跟元帥軍見仗的就沒幾個。

    因此在劉承宗這,西安府的士紳團練幾乎就沒有存在感。

    唯一一個有存在感的團練組織,就出自三原。

    三原團練擁有極佳的武器裝備、成熟的構架組織,攜帶紅夷重炮,以飽滿的熱情出戰。

    劉承宗對他們印象深刻,主要源於這個組織的指揮者好似一位故人。

    可能是當年王左掛進攻三原的時候,王徵牽頭搞的忠統武裝守城,給人們帶來信心。

    他們居然以缺乏訓練的團練散勇方陣,拉着紅夷重炮,在平原地帶,主動向大隊蒙古騎兵發動進攻。

    然後被順陵吃墳頭草的蒙古騎兵輕鬆擊潰。

    那位故人自然是用具裝甲騎撞擊衛拉特駝城的前蒙古大汗,一波衝鋒把粆圖台吉的家底都送了的林丹虎墩兔。

    當時劉承宗沒有多想,但現在細細想來,三原士紳武裝應該被打得很慘。

    能組織團練的,最差也得跟他的出身差不多,在三原這種商業興盛的地方,出身多半比他還要好。

    有武藝傍身的秀才最愛幹這種事了。

    真的,劉承宗心想啊,三原團練但凡拉兩位佛朗機式無敵大將軍,都不至於被打得沒人願意出仕。

    偏偏他們推的是紅夷炮。

    紅夷炮是好炮,它射程遠、威力足,在守城攻城方面,用處極大;而在野戰中,對簡易工事和防禦裝備也有奇效。

    可咱的蒙古兵都是窮光蛋,防禦工事?壓根沒那東西。

    開打就一鬨而散,防禦全靠走位仰仗四蹄,拿紅夷炮轟他們,就等於大炮打蚊子。

    團練步兵沒有良好的戰陣訓練,騎兵提刀衝上兩陣,就因害怕散開陣型,裏頭縱然有些弓馬嫻熟的生員武弁,散了陣也獨木難支。

    隨後就是一面倒的屠殺。

    這就相當於他組織民壯,被人打死了,人家再派人到家來,問他的兄長、老父親、鄉親父老,願不願意出仕。

    答案是不需要考慮。

    誰能不顧血仇、鄰里鄙視,急急忙忙的出仕?

    劉承宗並未着急忙慌地派人到三原請王徵出仕,而是叫來了布政司經歷張縉彥。

    這是個降官,投降時就是三原知縣。

    為了嘉獎其投誠有功,升到了陝西布政司,任職經歷。

    劉承宗很關注他。

    張縉彥的履歷乾淨,河南衛輝府人,崇禎四年的進士。

    劉承宗剛離開延安府,他就補了清澗的缺,就任知縣。

    羽林騎打探其過往,出乎意料,此人在清澗任上,幹得還不錯。

    當然表現並不突出,工作之餘餵貓養兔、寫詩作畫、遊山玩水。

    這就是最神奇的地方了,這個傢伙身為大明官員,居然能在陝北遊刃有餘地遊山玩水。

    劉承宗都不好評價,要說他在混日子,那肯定是混了,可是在那年頭的清澗,他能把日子混下去就算厲害。

    當地遊蕩的農民軍,非但沒給他殺了,還由着他在外邊玩,甚至提供保護。

    原因就在於張縉彥這個傢伙,仗着自己有進士功名,給農民軍頭子、小孩們當老師,還給農民軍分地,組織百姓修渠、種樹。

    巧舌如簧,告訴當地鄉老,別管啥時候都得學習,大明沒亡年景好了,考出去幾個舉人進士。

    大明要是亡了呢,新朝也得用讀書人,流寇坐寇搶來殺去,算什麼出路?

    看上去是個非常稱職的父母官吧。

    不,這只是張縉彥給朝廷報功的手段,當時楊鶴還在陝西主撫呢。

    他說自己招安了好幾千農民軍,都安插在清澗,僅在清澗任上待了一年半,就被提拔到三原當知縣了。

    雖然都是知縣,但清澗是小縣,而三原是大縣,按洪武年的規矩,三原知縣比清澗知縣品級高。

    調令一下來,張縉彥當場拍屁股走人,都沒跟學生們道別。

    到現在清澗那邊的鄉老還想找他算賬呢,說得天花爛墜,束修都交了,說走就走。

    你他媽倒是把我們這的幾個娃娃帶走讀書啊。

    日你先人,退錢!

    真退了。

    而且不是舉縣降劉承宗之後退的。

    劉承宗剛帶兵打到咸陽,塬上戰役剛結束,張縉彥就派人到清澗會見父老,解釋當年走得急,到三原縣上任之後,送過信回來,但路上被地雷所阻,到現在才能聯繫到學生們。

    當場帶了十五個少年學子回三原。

    同時張縉彥還幹了另兩件事。

    第一,是將當年三原賦稅截留,並將實征數額一面送給西安府,一面送到山西。

    第二,則是給河南衛輝府的家人傳信,讓他們儘快遷至韓城。

    韓城,多麼精準的時機,多麼精髓的位置。

    左懋第拒絕投降,劉承宗宣佈免徵。

    然後三原知縣就把家遷過來了。

    劉獅子在性格上,本就不太喜歡這種投降不利索的人。

    給張縉彥升職,對他來說屬於是捏着鼻子,升了個布政司經歷,品級高了,不過其實這官還不如不升呢。

    因為元帥府的陝西布政司衙門,沒人。

    陳奇瑜開城投降那會,布政使、督糧、督冊都放走了,分守兵備本來也沒在城裏,經歷照磨則缺人,整個衙門基本上就是空的。

    就剩下個倉大使沒跑,除此之外還有四個門子。

    四個門子都是陳奇瑜的遠方親戚年輕人,有家有口,放進城裏那會養不起家,陳奇瑜剛給安排的工作。

    畢竟陳奇瑜也是咱的河道總督,已經夠沒臉的了,劉獅子沒必要再在這種事上駁他的面子,就沒遣散他們,繼續留下來看大門。

    張縉彥算陝西布政司第二個官兒。

    經歷,其實就掌管個文書移交,在沒有布政使的情況下,負責把各縣報到布政司的公文,移交至該去的地方。

    這個職位安排,非常明顯,劉承宗不喜歡他。

    張縉彥自己也知道,所以這位從前的縣太爺,現在幹了收發室的小職員,也沒有怨言,每天埋頭苦幹,還真把這活兒干出花來了。

    儘管衙門一共六個人、一頭驢,也沒啥活兒要干。

    但張縉彥每天把自己作息安排得非常滿。


    天一亮,就打水洗漱,先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然後在衙門整理歷年文書、塘報、公文。

    忙個差不多,到下午,就到衙門後宅的花園忙活,把竹林移到前院長廊兩側,還讓門子幫忙挪了八棵松樹。

    天快黑了就讓門子沽酒,也不多喝,喝兩杯就寫詩。

    搞得空蕩蕩的衙門,還挺有生活氣息。

    當然,上任第三天,清點倉庫,查出那個沒跑的倉大使貪污,就給辦到牢裏去了,張縉彥就兼任了從九品的布政司司獄,每天讓學生給倉大使送飯。

    也就送了兩天飯,第六天劉承宗就安排那看庫房的上路了。

    沒殺。

    人家貪污貪的大明的西安府庫,不是他的布政司倉庫,何況也罪不至死,依律得在牢裏關到明年秋天再審。

    劉獅子心說費這勁呢,咋的都得白養着,乾脆現場判了個發配三千里,充軍泰萌衛。

    讓人給他帶到蘭州去了,等楚琥爾回家的時候,跟其他天山旅行團匯合,一塊送去見周日強。

    張縉彥寫的詩劉承宗看過。

    布政司那四個門子可精明了。

    張縉彥每天干點啥、寫點啥,陳奇瑜那幾個家人當天夜裏就到秦王府找郎官通風報信。

    有首詩叫《大旱》,寫得挺精明,人家不寫陝西,寫黃河兩岸。

    河南雨多禾葉腐,河北不灑道旁土。道上遑來度徵車,道旁居人不炊釜。麥薄未足療老飢,門前吏胥呼何怒。吏胥一怒沒人家,侯門處處喧歌舞。

    雖然這個人看起來挺冷靜、挺正常。

    但劉承宗斷定,這玩意又像當清澗知縣時候一樣,開始凸人設了。

    不過無所謂。

    劉獅子已經從張縉彥的履歷認識到,此人的智、能確實都是上選。

    為官兩任,有一點騙來的功績,但沒出大問題。

    而改旗易幟,非常順滑。

    整個人特別穩,顯得對這種事遊刃有餘。

    但人品差。

    別說包袱了,那道德根本就沒有。

    為自己升官,誰都能哄,誰都能騙,除了他個人前途,什麼朝廷君父、師徒情誼,全是身外之物。

    劉承宗對張縉彥,是一點兒都不提防。

    對這種人沒啥可提防的,只要元帥府不走下坡路、有他大展身手的機會,他就會非常忠誠。

    如果元帥府開始走下坡路,那劉承宗需要操心的人可就太多了,張縉彥一個文官,也排不上號。

    張縉彥三十出頭,穿絨面貂裘,收拾得乾乾淨淨,進了軍府衙門的大堂。

    劉承宗看着他的貂裘,笑道:「冬衣發下去了?」

    張縉彥低頭摸着裘袍,滿是歡喜地應道:「是,三天前禮衙發的,小臣多謝大帥恩典。」

    帥府沒有專門的官袍料子,只有做戰袍的暗金刀紋料子。

    張縉彥身上穿的這玩意,是跟着元帥軍冬衣一塊,從蘭州拉過來的。

    只不過不同等級,裘袍的料子不太一樣。

    比如張縉彥身上這件,就只有毛領子是貂的,餘下都是狼裘。

    全貂裘袍,是參將或知府才有的待遇。

    至於都督、總兵官、總督一級,都是保暖又輕便的猞猁裘。

    不過其實貂裘也好、猞猁裘也罷,這玩意在元帥府都不稀缺,反正需求相對衛拉特的產量,很小。

    而普通士兵的兵衣,則分為三種。

    一種是俱爾灣兵工廠新制的鐵甲和缽胄,憑藉巨大的毛皮存量,只要是適合用毛皮料的地方,比如缽胄的頓項、布面鐵甲的布面、軍靴的里子,都用上了。

    第二種是蘭州軍器局的棉襖棉褲,那邊紡織業和工匠足,早前是元帥府最繁榮的地盤,因此給前線補充了大量老款式的棉襖棉褲。

    就劉承宗早前因為沒有染料,製作的那種土黃色鑲嵌皮革的棉襖。

    款式比較老,但棉花用料足。

    西安府駐紮的三個旅,主要補充的都是以上兩種。

    第三種比較新潮,小羊羔子皮的無袖短襖。

    來自曹耀,他吃的小羊羔子太多了,運給都司僉事胡志深,發動甘肅軍匠和婆姨們制了一堆羔子毛皮。

    標準就仨,均碼、無袖、短襖。

    所以做成啥樣的都有,圓領、交領甚至高領的都有,搞得顏色都有深有淺。

    不過三個標準決定了,誰都能穿,還能套到鴛鴦戰襖外頭,非常暖和,由甘肅配發給延慶、隴西兩個旅,還沒湊夠,僅補充了四分之三。

    劉承宗問過曹耀,甘肅軍匠做的冬衣,為啥不優先補充給甘肅兩個旅。

    曹耀說太醜,不愛穿。

    甘肅有些元帥軍老兵,還有不少是以前的明邊軍,又守家在地,相對來說衣甲充足,以至於都有審美上的追求了。

    現在甘肅那邊正做新的呢。

    而在軍府衙門,張縉彥得知劉承宗有招募王徵的想法之後,明顯精神為之振奮。

    他意識到,自己顯現才能的機會來了!

    他當場道:「大帥,小人以為,三原涇陽一帶因其風土,士紳多不願出仕帥府,以帥府大員出面,恐怕適得其反。」

    劉承宗皺眉道:「難道我親自去請,還請不來嗎?」

    他確實有這個打算,到王徵家看看。

    因為師成我說,這老頭歲數已經很大了,與其讓別人去做未必能成功的事,還不如自己去看看。

    不過張縉彥聽他這麼說,急忙毛遂自薦道:「大元帥何必屈尊降貴,況且三原涇陽一帶,有才者又何止王徵一人。」

    「若大帥能書手令一封,請三原的冶父母相助,至多一月,小人必為大帥將王徵請來。」

    「不止是他,還有此時里居的大同巡撫焦源溥。」

    劉承宗挑挑眉毛。

    這個張縉彥確實聰明,他的毛遂自薦,最有意思的一句話其實是請三原知縣冶鼎幫忙。

    劉承宗很清楚,冶鼎幹不了啥事,那就是個十七歲的孩子。

    冶鼎是河湟土司家的出身,他跟張縉彥的來路剛好相反。

    劉承宗進攻河湟時,其父冶國器在冰溝馬場的小城立旗抗拒,其叔冶秉乾開始在劉承宗這,被放回去傳達最後通牒。

    兄弟二人多次拒絕勸降,在莫與京投降時,命冶鼎認莫與京為義父,算是把土司後人交給元帥府了。

    後來破城,兄弟二人求仁得仁,在官署披甲執劍,沖向元帥軍的重銃隊,死在硝煙之下。

    劉承宗欽佩這兄弟倆的忠義,親自為他們安排墓地、寫了墓志銘,回頭就給河湟的冶土司除了名。

    冶鼎從小被當作土司培養,有文才也有武力,在俱爾灣書院又讀了兩年書。

    義父莫與京對其非常照顧,今年跟有秀才功名的侄子莫負禮一道,走後門推薦進了羽林營。

    劉承宗有心試試冶鼎的本事,也不樂意把這樣父親叔叔都死在自己手上的後生,放到自己宮殿門口。

    趁着給張縉彥升官,三原知縣有缺,就給冶鼎補上了知縣一職。

    但終歸年紀尚小,劉獅子的態度是,就先幹着,干不好再換人。

    劉承宗對冶鼎的態度複雜。

    可是在張縉彥看來,冶鼎的年紀、履歷,顯然備受劉大元帥親待,這絕對是元帥府的嫡系紅人啊。

    所以他才說要讓冶鼎配合,那意思就是我干成了事,絕對要分冶知縣一份功勞。

    對於這種小心思,劉獅子看得清楚。

    不過看上去,張縉彥是真的覺得能促成此事。

    若這個傢伙對招募有識之士在行,劉承宗當然樂得輕鬆,便笑着問道:「此話當真?」

    而這對張縉彥來說,無異於給了他表現得機會。

    這位前縣太爺認真又興奮,當即抱拳行禮道:「絕無虛言!」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相關:  開海  縱兵奪鼎    天尊皇婿楊九天陳藝  葉小川雲乞幽  近戰狂兵葉軍浪蘇紅袖  退下,讓朕來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頑賊第六百七十四章 張縉彥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3s 3.8706MB

搜"頑賊"
360搜"頑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