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大齊廣德三年初夏,運行千年的南北漕運終於走到了歷史盡頭。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五月三十日,廣德帝劉堪下詔,自廣德三年七月初一日,罷黜漕運,清退漕軍,廢鈔關衙門、漕河御史等官職。
揚州、瓜州、淮安等地血流成河,在誅殺十餘萬叛逆後,運河上下對廢漕的反抗,被徹底粉碎。
參與叛亂的漕軍牙商流民幫派,倖存者被送入湖廣各地廠礦挖煤,或編入開拓團,乘船浮海前往庫頁島建設墾種。
五月底,膠州、連雲港、崇明島、舟山雙尾嶼等港口擴建工程完成。
六月十八日,八十艘海船自崇明島海港起航,滿載從太倉蘇杭等地抽調的稻穀草料,揚帆北上。
等到糧草運抵遼南後,先從金州轉運沉陽,再從沉陽分發遼東各地駐軍。
庫頁島墾種不足,當地駐軍補給也需從沉陽分發。
~~~
五月初八日,第二兵團收復甘肅全境,太上皇命令鄧長雄在陝西墾種清田,隨時做好入川準備。
與此同時,第四兵團進駐鄖陽府,駐軍竹山縣,竹山由此成為第四兵團的大本營。
原本歷史上,鄖陽府開設於明朝成化十二年,至民國初年廢止,歷時約四百餘年。
荊襄地區,位於湖廣、河南、四川三省之地。山巒連綿,川回林深。
襄陽上游,在元朝至正年間就已有流民聚此,終元世莫能制。
洪武初年,朱元章恐流民聚眾鬧事,禁到深山墾荒。
以鄖陽為中心,西到終南山東端,東南到桐柏山、大別山,東北到伏牛山,南到荊山設禁區,禁止百姓進入耕種。
明初衛所崩潰後,大批河南、山西、山東、北直隸等省失業者,逃荒農民,輾轉逃入鄖陽,至一百五十餘萬人。
朝廷深為「腹心之疾」。
於是採取強令驅趕和強制遺散還鄉之政策。
朝廷封山與流民反封山的矛盾激化,終於釀成歷二次大規模荊襄流民大起義。
劉齊代明後,荊襄民變不止,持續不斷的流民暴亂讓劉招孫很是頭痛。
太初二年,鄖陽流民焚毀正在營建的天心城,向南威脅武昌,向北進逼河南,造成劇烈動盪。
太上皇派秦建勛進駐鄖陽,編練新兵,一為鎮守荊襄,平息民變,二為以後入川做好準備。
~~~
巴蜀四面環山,北部米倉山和大巴山,西部,是龍門山、邛崍山、大雪山,南部是大涼山,東部是大婁山、武陵山、巫山,真正是四面險塞。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不過天府之國,太上皇是必須要控制的。
四川只是開始,雲南貴州廣西,以及更南邊的中南半島。
一個也不能少。
齊軍計劃從北、東兩路入川。
北路由漢中入劍閣,這條線路大致上與後世寶成鐵路一致,最早由秦國司馬錯伐蜀開道而成。
漢中乃四川屏障。
入川先入漢。
楚漢之際韓信暗度陳倉,蜀漢諸葛亮北伐,其中,以金牛道為主道,此路可從漢中直通成都。
其餘兩條道路,一是米倉道,一是荔枝道。
第二兵團具體走哪條路,鄧長雄與太上皇還在商議之中。
除了從陝西入川,還可以朔江而上,水陸並進,從湖北入川。
兩漢之際公孫述占白帝城,劉備入川,以及吳蜀夷陵之戰,走得都是這條路線。
這個時代三峽水路已經相當成熟,只要縴夫足夠,逆流而上不是什麼問題。
第三條路使用的較少,從竹山繞重慶東北入川。
自廣德三年起,劉招孫便開始在漢中、竹山、三峽三條路線佈局,以確保入川之戰的勝利。
~~~~
廣德三年夏,南北各地持續多年的戰亂災荒終於平息,各地風調雨順,田禾大成,國泰民安,大齊漸有盛世之態。
六月十八日,奔赴瑞典求婚的大齊使團平安返回。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對聯姻表示歡迎。
古二爺希望太上皇能夠出兵協助瑞典獲得德意志地區的霸權。
使團還帶回了羅馬教皇埃柳蒂勒斯對太上皇的冊封加冕文書。
「朕本為萬王之王,何須他加冕!」
劉招孫對這個什麼加冕忿忿不平,此刻他有些理解當年豐成秀吉接到萬曆皇帝國書時的心情了。
按照十年前太上皇給自己分封的頭銜,羅馬歸於大齊管轄,教皇是太上皇的小弟。
現在,這老頭竟要給太上皇加封,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好在太上皇心胸寬廣,不與蠻夷計較,便饒了羅馬教皇這次。
教皇還寫了封信,弗朗西斯科諳熟各國語言,便由他來翻譯。
「羅馬教宗埃柳蒂勒斯致齊國大汗信:
天主之僕役,主教埃柳蒂勒斯謹致書於韃靼國王及臣民:天主好生,創造人類動物,以及地上所有有機物質。以明神為例,故有生之物,莫不相親相愛,安居樂定,永不相擾。余聞王等侵入基督教諸國勢力範圍,所過殺戮,摧毀商業,血流盈壑。直至於今,王及部下兇狠之氣,破壞毒手,未稍休止。解除一切天然束縛,不論男女老幼,無有幸脫王之劍鋩炮火者。」
劉招孫可以容忍教皇稱他為韃靼,卻不能忍受對方顛倒黑白,胡言亂語。
「胡說!大齊沿海三萬里範圍,各島嶼、陸地,都屬於我國疆域,大齊對其擁有不可爭議的主權,收復殷州西海岸,澳洲東南部只是第一步,以後,朕還要收復更多土地。」
大祭司倒吸口涼氣。
沿海三萬里。
恐怕歐羅巴也要劃入太上皇統治範圍內。
「繼續翻譯!」
弗朗西斯科擦了擦冷汗,接着讀騾馬教皇的信。
「余代天主行教,聞王所為如此,不勝詫異。余本天主好生之德,欲合人類於一家,據敬天明神之理,特申勸告並警戒,請求王及部下止息此類暴行,尤不可虐待基督教徒。王所犯罪惡多而且重,必遭天主所遣,可母庸疑。王須急宜懺悔,使天主滿意。以前美洲,澳洲所以為王克服者,乃天主所使,非王之兵力所能也。以後王及部下亟宜停止暴行,須知天主可畏也。驕橫跋扈之人,固有時幸逃天主法網。然若怙惡不悛,始終不知遷善謙讓,天主未有不嚴刑懲罰者·····」
劉招孫呵呵一笑。
「出家之人,滿口殺伐,還要拿邪神來恐嚇朕,哈哈哈哈,出家人不好好讀經,干涉政務,也是該死。」
「替朕給他回個信吧。」
大祭司立即拿出隨身攜帶的鵝毛筆,畢恭畢敬道:
「陛下請說。」
劉招孫望着身後一張巨幅世界地圖,大手遮住歐洲全部,沉吟片刻,語氣堅毅道:
「大齊太上皇、萬王之王、朝鮮國總督、日本國國父、殷州之主、澳洲總督、東方大主教及全人類之君父:
爾大教皇,及西方基督教人民,遣使攜國書,遠來與朕講和。朕素懷遠人,召見使者,聽其言,閱其書,知爾等之意,確欲講和。
然既欲講和,爾教皇、皇帝、國王及各城市之有權勢者,皆須火速來大齊議和,聽候朕之意旨,歸附大齊,接納人類文明之沐浴。
爾之來書,出言不遜,謂朕為韃靼,妄言朕及臣民皆須受洗,改奉基督教,誣衊大齊佔據歐羅巴殖民地,實為大謬!
朕告爾,非止殷州、澳洲,凡日光月光所及,皆為大齊疆域,吾國收復故土,有何不妥?
id=wzsy>
彼等不遵大道,相聚為不善,侵佔大齊故土,自信以為獨奉基督教,而輕視他人。
朕等亦敬事天帝,賴上蒼之力,將征服全世界也。朕等亦人,若非有上帝之力相助,何能成功耶?」
~~~~
大祭司寫完信,太上皇揮退眾人,獨自一人沉思。
插手歐洲戰事,調停各國紛爭,劉招孫暫時沒這個實力。
瑞典和神聖羅馬帝國打得不死不休,東方大國鞭長莫及,劉招孫最多就是給古二爺一點聲援。
可是若不援助,劉堪的這門親事就黃了。
左思右想好久,仍不得要領。
太上皇用完晚膳,忽覺渾身肉顫,行坐不安。
當晚,劉招孫不能寧睡,起坐內室,秉燭看書,覺神思昏迷,伏几而臥。
文華殿忽起一陣冷風,燈滅復明,抬頭見一人立於燈下,披頭散髮,遍身血污。
太上皇怒道:「你是何人,半夜到這裏?」
「這些年刺殺朕的人,沒有八百也有一千,無一人得逞,你走吧,朕今日不想殺人。」
劉招孫說罷,舉起張春頭蓋骨製成的酒杯,斟滿酒,一飲而盡。
那人不答。
太上皇疑怪,起身挑燈去看,正是林宇。
鯨油燈發出澹澹的黃光,林宇急忙躲閃。
「林大個子,你不是在揚州麼?」
劉招孫心中疑惑,林宇乃是他心腹重臣,為何躲躲閃閃。
「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