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也。一筆閣 m.yibige.com
方才一幕,親兵在帳外,眼饞不已的向帳內偷看,此時此刻,畫面似乎和李孟羲在教材中看到的那副照片完全重合了。
一模一樣。
即有前世之師,為何不鑒。
官兵上下一體的軍隊,必然比古典時代將官差異懸殊的軍隊戰鬥力更強。
這種強大,不是訓練,戰術,以及裝備等因素可以彌補的強大。
將兵上下一體,不分高低貴賤,劉備有些難以理解這種平等觀念。
劉備如此,關羽也是一樣。
關羽沉吟半天,問,「若不分高下,上下一致,為將者無有威嚴,如何將兵?」
李孟羲笑了,「只是口糧一致,酒肉一致,如何有損為將者威嚴?將軍莫非以為,治軍關鍵在酒肉否?如此,豈不為酒肉之軍?」
李孟羲反駁到。
關羽一聽,覺得有幾分道理,微微點頭。
並且,關羽有自己的一番理解。
有酒同喝,有肉同時,這是意氣相投的手足兄弟之間方為,若將官與普通士卒同飲同食,便是把所有士卒視為兄弟。
而若軍中千萬人親如手足,上陣併力殺第,如此之軍,怎能不強。
於是,這一頓牛肉之後,新的軍規定下了。
首先是,軍中無論官職大小,非有功賞,無人能隨意支配酒肉等一應糧草輜重。
其二,軍中上下一體,口糧鹽巴衣物之類,將官待遇與士兵等同。
第二點的變革影響是深遠的,放眼漢末所有軍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是士兵的待遇和將官的待遇是完全一樣的。
——
反正今日無事,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眾人開始聊起兵法,自然是關羽口述,劉備李孟羲兩人背記。
在下午時分之時,同時有兩人有事前來稟報,李孟羲和劉備學習兵法的過程便不得不中斷了。
魯犁前來說,柳氏已織完一匹麻布,並且,魚鷹舟已經做成。
一旁,同來的民夫營百夫長說,漁網有十二張已經織成。
同時好幾件事完成了。
「那就,去看看?」李孟羲徵求兩人意見。
同時可有兩個地方去,一個是木工營,可去木工營看攜行具和魚鷹舟,然後,可以直接就近在民夫營轉轉,看漁網編的怎麼樣。
按李孟羲所想,先去看漁網,再去輜重營看柳氏織好的麻布如何,這樣先近後遠,是最合理的。
然而,劉備和關羽捨近求遠,想先去看看所謂的攜行具如何。
其實原因是這樣,漁網,劉備關羽都見過很多,而李孟羲所說的攜行具,已經前後做了一二十天了,攜行具到底能做的如何,劉備關羽很好奇。
轉眼間就來到木工營地,全軍之中,木工們忙碌程度遠超其餘所有人。
眾人到來時,好多木匠正忙碌着,要麼鋸木頭,要麼在篝火上,拿着方木把木頭來回加熱準備加工車輪,少部分人還抬頭打聲招呼,大多數人忙的頭也懶得抬。
從繁忙的營地中穿插而過,在木工營地一角,眾人看到了一張小小的織機,在織機一旁,柳氏早把麻布扯下來捲成了一匹,抱在懷裏,就等着眾人過來。
軍中現在能織麻布了,雖然,劉備和關羽並不如李孟羲那樣能清楚的了解技術能力會帶來何種影響,但兩人依然對這完全在行軍時織出的麻布感到驚奇。
劉備還好,接過柳氏的麻布的時候,禮數周到,關羽都不帶正眼看人的。
劉備拿過麻布,抻開打量半天,用手摩挲了幾下麻布的紋理,「就是硬了點。」劉備說到。
「就是要織的硬一點才好用。」李孟羲在旁答到。
見李孟羲踮着腳想看布匹,卻因為個子低看不到,劉備於是就把布匹遞給了李孟羲。
布匹到手,李孟羲抓起麻布,折了兩折,只覺得入手硬邦邦的。
就是這種硬度,用來做背帶正合適。
攜行具最後一個環節的原材料準備妥當了。
隨後,便在木工營地,魯犁把之前做好了的一些z形木架,還有樹條簍拿了出來。
找來一床鋪蓋,先把稿席捲成桶,放在木架最底層,然後用繩剎在架子上剎緊。
然後,樹條簍放在鋪蓋卷上,同樣和木架綁在一起。
接着,柳氏抱來了一堆用帳篷布縫成的大袋子,拿出一個袋子,放進簍里,袋子打開,剛好差不多和簍子容積一般大。
袋子是裝怕雨的被子衣物用的。
在防雨袋上,繡着一些小的布條,此時袋子放進簍里之後,柳氏拿着布條,往簍子上的左右前後各系一下,袋子就被固定了。
魯犁配
合的很好,當柳氏把袋子綁好之時,魯犁恰好把自己的被子抱過來了。
柳氏很依然的就把被子接着,然後給細心的疊成塊,裝進背袋之後,袋口用繩子收束緊,再把袋口上方,一個方形的布條放下來,袋口就被蓋住了。
李孟羲驚奇的發現,柳氏在固定布片的時候,用的是扣子。
所謂的扣子,就是綁在細麻繩上的一根短棍而已,扣環也是用麻繩挽成的一個小環,繡在袋子正面。
當系扣子的時候,把短棍豎着穿進繩環之中,扣子就扣好了。
因為沒見過扣子,李孟羲還真以為漢代人不用扣子呢,敢情人家知道扣子的。
攜行具最重要的部分,打理完了。
此時的攜行具,木架最下方,是最沉的稿席,稿席上,放着簍子,簍子中是防雨的大袋子,袋子中,裝着被褥和衣物,而在袋口處,為了防止雨水進入袋子中,有一塊防雨布蓋下來扣在繩環上。
至此,攜行具主要部分已經齊全了。
剩下最後的一點,架子得縫上背帶,方便背負。
然後,柳氏就拿着剪子要把剛織好的麻布剪成一縷縷的背帶。
忙了兩三天才織成的布匹,說剪就剪,柳氏有些可惜,下手一時猶豫。
李孟羲還以為柳氏是忘了背帶剪多寬呢,「三指寬。」李孟羲提醒。
刺拉一聲,柳氏用剪刀劃破了麻布,剪出三指寬的一綹。
一個攜行架,大概需要四條背帶,兩條從肩上過,兩條從肋下過,最後交於胸前。
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