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在種田文苟住了正文卷第一百八十四章:丫丫樹唐景雲得意的直挑眉,道:「那是,為了製作出白糖,我投入了不少進去。」
趙小舟認真道:「我以朝廷的身份買,你多少錢賣?」
唐景雲樂道:「以我們之間的關係,送給你又何妨?」
制白糖的方子唐景雲一開始就沒打算只握在自己手裏。
握也握不長久。
白糖一旦出現,有的是人絞盡腦汁想得到。
她若不把方子撒出去,自己的製糖房就別想安生了。
說送就送,唐景雲直接就將方子遞給趙小舟,還說:「這個時候剛好還可以種紫雀木,立即修書一封回去叫人安排,還能先大賺一波。」
趙小舟拿了方子,看了一遍,才道:「我先替朝廷謝過。」
唐景雲道:「其實也不是讓你們白拿,再幫我宣傳宣傳就可以了。」
宣傳的自然不是方子,這個還是需要藏着的。
宣傳的是白糖出自誰之手!
雖然她只是出錢請人研究,加快了白糖出現的步伐而已。
趙小舟點頭,一臉理所當然道::「這是自然。」
這可是幫他的唐先生揚名的好機會,自然不能放過。
先不說趙小舟收到白糖方子後的反應。
沒過幾天,唐景雲對幾種肥土樹推廣的詔書就來到了溫縣。
去年赤葉紫穗槐等就被唐景雲找出來。
那時候整個大牙口子村就有種植這些樹木。
後來,來大牙口子村幹活的人多,這些樹被更多的人得知。
徊都城紫花苜蓿的移栽,穎都城千畝桑樹的種植,以及唐景雲上京的花山和茶山之類的,都有這些樹木的影子。
它們有名字,但因為最開始是從大牙口子村出去的,樹有好幾種,效用相同,最開始的人就把它們統一叫做丫丫樹。
到顧和旭發詔書推廣,丫丫樹在好幾個地方已經先一步得到了推廣。
不過知道的人相對整個大元朝來說還是少數。
到後來丫丫樹被更多的人叫做護地母樹。
但最開始那一撥人,卻已經改不了口了,一直叫丫丫樹。
種子店的肖老闆,就是從唐景雲這裏知道的丫丫樹。
他手下本身就種有不少花草樹木,自然也需要這些。
所以第一時間就收集了不少樹種下。
若沒有這些樹葉加持,他那些絨毛香茶花的培育也不會那麼順利,還能賣出到上京去。
同時,肖老闆還有遠見。
他看出了丫丫樹背後潛藏的價值,從去年起,他就四處找人進各種山里搜集種子,培育了不少樹苗。
詔書發到這邊後,趁着這股東風,肖老闆就到處賣樹苗,也着實掙了不少錢。
唐景雲開始叫鯉水村收紫雀木的時候,趙大魁也回來了。
他之前帶了一批丫丫樹過去種植,在當地請了不少有經驗的樹農照看,帶了一批貨就離開了。
像上次一樣,他邊走邊賣,等到家時,貨物就銷售完了。
趙小舟這次倒是沒再找唐景雲專門幫他種紫雀木。
唐景雲種宿根蔗,她有養料,不擔心下一次紫雀木的出芽率,他全留的蔗蔸,就沒必要再留種。
趙小舟就直接從唐景雲這裏買了紫雀木梢頭叫人拉走。
紫雀木開始砍收,鯉水村的人都動了起來。
砍的砍,運的運,製糖房裏所有人也都動了起來。
有先前的練習,如今個個都是熟手,運作起來都很快。
唐景雲種的這個紫雀木,比先前他自己花錢從別處買的好很多,莖幹粗大。
收穫的時候,唐景雲特意叫人算了算。
鯉水村一畝紫雀木地,最少能產七噸的紫雀木樹根,也就是一萬四千多斤的樹根。
而普通甘蔗每根能榨三四兩的甘蔗汁,唐景雲家的這個,一根最少也能榨七八兩齣來。
那就是每畝能榨將近一萬斤的紫雀木汁。
這些紫雀木汁甜度更佳,含糖量很高。
六斤紫雀木汁就能熬一斤蔗糖出來。
算下來,一畝紫雀木地,唐景雲最少也有一千六百多斤的蔗糖收穫。
她種了三百畝的紫雀木,每一次收穫是兩百多噸的蔗糖。
從大元朝總體產量來看。
她這點蔗糖其實還不夠看的。
但別人家同樣種三百畝的甘蔗,收穫還不一定有她一半多。
這樣算下來就比較可觀了。
在大元朝,多數普通人家都只吃飴糖。
蔗糖在大元朝還是奢侈品。
以前最低等的蔗糖也要幾錢銀子一斤。
唐景雲的蔗糖是脫色製成白糖的,價格理所當然地還要翻一翻,
哪怕只比其他蔗糖貴一倍。
那唐景雲的蔗糖生意,每年的收益也有幾十萬兩的銀子。
同樣的地,收益與家裏的水果茶葉比,賺得錢少很多,
不過唐景雲種植紫雀木,本身就不是為賺錢而來的。
所以,倒也不在乎。
這天,唐景雲從鯉水村回去,和趙小舟在村口下了馬車。
兩人一邊走,一邊看村裏的農田。
在鯉水村,唐景雲聽到幾個老農念叨。
說夏收的收成不好。
唐景雲自己不會看,但是她有系統。
她用系統掃描了小麥和油菜。
根據說明對比,兩者都顯示缺水。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
即便如唐景雲這種不懂種地的都知道這句話。
然而今年入春後,卻蘚少下雨。
即便好不容易下一場了,老天爺也吝嗇得很,雨水量連土地表層都濕透不了。
唐景雲手裏有養料,它所含的能量足以給植株提供所有的需求。
她種植下的所有植株對下不下雨都無所謂。
但其他人的土地就不一樣了。
植株缺水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不耐旱植株的枯萎、發育不良。
最後畝產減少。
大牙口子村里還有不少地都種着小麥和油菜。
此時小麥已經由青轉黃,眼看着就要到收穫的時候。
唐景雲找到一個本村的老大爺。
問他今年地里的收成怎麼樣。
雖然村里大部分人都請外村短工幫忙打理田地,但像這些年紀大的,還是將土地看得很重。
每天都習慣去田裏溜達一圈,看看情況。
唐景雲一問,這老大爺就樂呵呵地說:「看着還成。」
唐景雲點了點頭,又道:「那您覺得,比之去年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