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最新章節!
朱元璋的戰略眼光,是毫無疑問的。
拿下集慶,就代表着他們擁有着那五十萬軍民的高大城池,雄踞一方,有着自南向北徐徐而圖的可能。
這是朱元璋提出來的,但是最開始實施的,卻不是他。
而是起義軍另外的一支隊伍,也就是當時朱元璋名義上的上司,張天佑,郭天敘。
兩人出兵集慶,可惜的是,元兵不斷的抵抗,第一次出兵,無功而返。
這和朱元璋沒有太大的關係。
而另外一邊,剛剛奪取了太平的朱元璋,所遇到的對手,是元將,蠻子海牙。一方面巨艦鎖江,另外一方面民兵元帥也率軍前來。
兩人水路並進,一時之間,朱元璋的勢力,有些岌岌可危的感覺。
不過此時,大將徐達與鄧愈兩齣奇兵,一戰之下,敵手一潰千里。陳埜先兵敗被俘。
這個人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而正是這個人,將郭天敘與張天佑直接送葬,在兩人第二次圍攻集慶之時,此人突然反水。
從而導致紅巾軍大敗。兩人直接被殺。
起義軍的勢力,瞬間變得有些危急。
蠻子海牙再來,要一舉剿滅當時的紅巾軍勢力。
水師再次封鎖采石磯,隔絕南北。徐達,常遇春兩人都為軍中先鋒,再敗蠻子海牙,隨後攻下集慶周邊小鎮,最後,則隨朱元璋攻下集慶。
攻下之後,朱元璋命徐達為大將,東克鎮江。
當時,張士誠也已經佔據了常州,對於鎮江和集慶也是虎視眈眈。
龍潭一戰,徐達大破張士誠,隨後增兵直圍常州。
張士誠援軍趕來,徐達在城外設伏,將其擊敗。隨後繼續圍住常州。
第二年,直接克服常州,隨後繼續攻佔,寧國,宜興,常熟,徐達領兵甚至直接擒獲當時張士誠的弟弟,張士德。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對於徐達來說,或許是最好的註解。
因為他本身就沒有那種特別輝煌的戰績,然而在一連串平淡無奇的戰役當中。
徐達,真正的做到了席捲天下的恐怖實力。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或許便是如此。
隨後徐達留守應天,與天完將軍趙普勝作戰,這老哥人送外號雙刀將軍。
也不是什麼簡單角色,每每作戰都是身先士卒,揮舞一把雙刀。戰鬥力相當的不錯,乃是陳友諒麾下大將。
退走之後,徐達繼續出兵,進攻安慶,攻克潛山。
陳友諒沒想到自己偷雞不成蝕把米,自然心中不爽,在當時,陳友諒算得上是當時的老大了。
於是陳友諒氣勢洶洶的領兵進攻池州。
池州所在,乃是常遇春與徐達坐鎮的地方。
兩個人自然不會讓陳友諒好過。
設下一個埋伏,於九華山下,一戰直接將陳友諒的精兵打敗,這一戰斬首一萬,生擒三千。
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戰績,因為這本身就是陳友諒的精銳。
然而。
常遇春和徐達,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絲絲的分歧。
徐達本身就不願意多造殺戮,他是一個純粹,而且幾乎是完美的人。
所以對於殺俘,他覺得沒有必要,更何況大家都是義軍,不說吸收進來,多多掠奪人口,充實自己的地盤,也是一個好事。
但凡是亂世,人口都是相當重要的資源。
而常遇春看的,就簡單了一些。
「這是一支精銳,必須殺,不殺的話,絕對會有後患的!」
徐達沒有答應這件事情。
原本是上報朱元璋,再進行定奪。
而常遇春直接趁夜殺俘,活埋了近乎於一半的士卒。
這件事情,雙方都很不開心。
嬴政:「殺俘,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當然,在我這裏除外。」
李世民:「也是,白起殺俘是一件好事,但常遇春殺俘,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李治:「這還有人看不出來嗎?」
趙匡胤:「這是真的不一樣啊,畢竟,白起那時候,那就是殺的異族人,為自己的國家統一而鋪路,但是現在,但凡是起義軍,那就必須要可以聯絡能夠聯絡的力量。
殺了俘虜,反而會造成自己名聲的問題,說到底,他們都是吃不起飯的農民,你們實際上,個人與個人之間或許有着分歧,但最終的目的,絕對是沒有區別的。」
這話說的當然是沒有錯的。
就像是三分魏蜀吳,最後三國歸一統。不管是魏蜀吳,最後的目的都是統一天下,儘管互相之間對立,但大目標是不變的。
而且人口本身就是相當重要的資源。
所以起義的時候,一定要一個好名聲,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你。
才能夠讓你的勢力,繼續的膨脹下去。
劉邦是最懂這個道理的人。
而恰巧,項羽就是完全不明白這件事情的人。
說起來,還真是有些奇妙的感覺。
朱元璋的善惡觀其實很簡單,他不是說對農民很好,或者說對農民很壞的那種人。
他只是單純的將麾下的子民,看成了他畜養的牛羊。
就是這麼簡單,所以那些官員貪污,他就殺,直接把那些傢伙殺死,因為他們侵擾了自己的利益。
所以你要說朱元璋對子民不好,那倒不是這樣的。
而且雖然說起來扯淡,然而但凡只要是能夠做到這件事情的人。
那基本上,都能夠說得上是明君。
至少不會太爛。
只能說,可能本身就是比爛的世界吧。
但這件事情,毫無疑問的激怒了陳友諒。
第二年,陳友諒率領着他幾乎可以說是當時華夏最強悍,最華麗的艦隊,順水而下,直接攻佔了採石,太平兩個地方。
這個地方距離應天相當的近,順水而下,輕而易舉就能夠抵達應天。
有着大艦,有着樓船,有着河流,這就代表着後勤保障之類的,幾乎於無憂無慮。
這地方可是朱元璋的老巢,應天一破,朱元璋直接就成了無根之水,無本之木。
這一戰橫空出世了另外一個人。
但徐達在其中所閃爍的光芒,也是絲毫不遜色於劉伯溫。
於是就在應天,獅子山下。
一場八萬對陣四十萬的大戰,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