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哲發現的那件鼻煙壺的主人,可真不簡單。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因為通過回朔,陳文哲發現他傳承了博山地區,不止一項的頂級手藝。
就算是廚藝,他也十分厲害。
比如清梅居香酥肉乾手工技藝,這個手藝源於西域,形成於清朝神都。
後由清梅居創始人王萬起,於1936年在博山西冶街創辦清梅居,並開始製作香酥牛肉乾。
如今清梅居香酥牛肉乾生產,依然採用手工製作。
產品通過專賣店、超市、電子商務銷往全國各地。
既然廚藝厲害,並且以此為生,那麼自然就會製作宴席的席面。
所以博山地區十分出行的四四席食俗,也就做的很好。
可以說,這個也是當年那位大師十分拿手的傳統手藝。
博山「四四席」是近百年來,博山人宴請賓客的一種菜餚規制。
這種席面可供八人一桌聚餐的四平盤、四大件、四行件和四飯菜計十六品。
從美食角度講,「四四席食俗」順應四季變換,將菜品原料及魯菜烹製技法,伴隨季節時令輪迴而產生變化。
這迎合了時令間「四季變換」、「四時常鮮」的自然規律;
從美器角度看,「四四席食俗」寓含食器和酒具的使用規範,追求左餐格調和宴席風格的統一和完美。
「四四席食俗」於1919年在博山聚樂村飯莊創建。
它完美融合了魯菜文化中,菜餚體系與宴席格局的諸多精華,成為魯中地區乃至魯菜文化體系中,最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既然連整體的席面都會製作,一些獨特的菜餚,自然也做的很好。
做席面,做的最多的還是肉菜。
所以像是炸肉、烤肉自然也會做。
博山傳統炸肉製作技藝,就是其中一絕。
博山菜餚咸鮮醇厚,自成一格。
博山炸肉,就是博山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傳統美食。
焦黃酥脆的炸肉上沾着均勻的花椒麵,咬一口,薄薄的麵皮酥脆,質嫩的肉滋味十足。
現在博山炸肉以其特有的風味,走進博山千家萬戶,還登上了國宴之列。
所以,博山傳統炸肉製作技藝,也被列入zb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除了炸肉,還有順祥齋烤肉製作技藝。
上世紀民國初年,一位頂級大廚為掌握一門手藝,在學習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用小爐烤肉,挑擔子上市,因質量精到,備受顧客歡迎,人以其名送「周氏順祥齋」稱譽,順祥齋烤肉從此成名。
博山烤肉,皮酥柔嫩,氣味幽香,食而不膩,非常受人們歡迎,譽滿山城。
皮酥肉嫩,入口不膩,味美可口。
熱烤肉加白糖,用鮮荷葉包後再吃,肉酥嫩、味鮮適口;
涼烤肉加綠豆小粉皮再加雞蛋,做成湯菜,味道更為鮮美;
另外還可做各種冷、熱拼盤、燴菜等。
除了做各種才,還有就是糕點和酥鍋。
景德東糕點製作技藝,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景德東糕點製作技藝源起於博山,輻射zb地區,歷史悠久。
這種糕點品種多樣,花式繁多且滋味各異,具有酥鬆綿軟,口味純甜、純咸等特點,成為一代人味蕾的記憶、喜愛的食品。
源遠流長的景德東糕點製作技藝,無論是從手工作坊、家庭傳承到現在的企業化、精細化傳承方式,還是製作工藝革故鼎新都凝聚了一代代勞動者的智慧。
無論是品牌文化還是傳統技藝,都蝕刻着鮮明的地方特色。
再就是酥鍋,這種美味如今傳遍魯中,但是這道傳統菜品,最初發源於博山。
酥鍋最初口味偏咸,在冬季當過年菜來做,一大砂鍋全家人能吃很長時間。
博山有句民諺:窮也酥鍋,富也酥鍋。
製作酥鍋的原料,可以根據自家境況自由混搭。
富有之家做酥鍋,整雞整魚擺進砂鍋里;
蓬門蓽戶做酥鍋,魚頭魚尾、碎肉雞架照樣一鍋燉。
正所謂,「家家做酥鍋,一家一個味」。
陳文哲感覺這一次他算是學到了,不止是手工藝,還有廚藝。
也幸虧那位大師生活的年代特殊,要不然很多都是獨門絕藝,人家憑什麼交給他?
六七十年代,可真是個神奇的時代。
在那個年代,很多保密秘方,都有可能流傳出來。
當然,廚藝是活命的資本,不得不學,不得不干。
但是手工藝可是那位老人家的興趣愛好,現在我們所有人都知道,興趣愛好可是最好的學習動力。
那位勞恩也一樣,他最頂級的技藝,還是手工藝。
比如博山剪紙,那位老人就十分拿手。
剪紙是一種用剪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
在博山,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本身生動活潑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含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
剪紙的樣式很多,總體分為單色剪和彩色剪。
每種樣式又包含多種剪紙技法,它們的用途也各有不同。
只不過到了現代,雖然剪紙的歷史悠久,但實用性卻隨着時代的變遷而衰落。
加之利潤微薄,剪紙工藝陷入後繼無人的尷尬境地。
陳文哲現在看到這種手藝,也算是學到了一種絕技。
除此之外,還有製作原來農村兒童用的虎頭帽、虎頭鞋,高蹺,龍燈、大頭娃娃的手法。
當然,這些陳文哲也不過是隨意的學一學,畢竟這不是他的興趣愛好。
陳文哲真正的興趣愛好,還要是瓷器、書畫、凋刻等手藝。
書畫平時他學的很少,主要是這屬於製作瓷器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門手藝。
可以說,製作每一件瓷器,都是一次作畫的經歷。
所以,陳文哲還是十分重視書畫技藝的。
而那位老人,就有這最頂級的內畫技術。
我國內畫藝術起源於鼻煙壺,是集書法、繪畫、料器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品。
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京、魯、冀、粵四大流派。
魯派內畫特製的彎型毛筆,伸入口小如豆的壺內反向作畫。
將國畫的皴、擦、染、點、勾、撕等技法引入內畫,格調典雅、筆觸精妙,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