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制要求相對較低,多限於花鳥蟲魚神話等「禮制」之外的題材。
有時皇家會作為「趣味」把玩器採購,但多為官員、富商使用。
這一類瓷器,一般由內務府採辦,在jdz設有專門的督陶官,長年燒造。
清末後停產,於008年10月8日,由我國官窯陶瓷國際集團正式恢復製作。
而陳文哲肯定是想要復燒所有時代的官窯瓷,但是這在短時間內不太可能。
所以,這一次他研究的主要是宋代的官窯。
官窯起自唐,有兩種涵義,一是指貢器,一是指官廠。
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紀~十四世紀),官窯多有貢器,少有官廠。
當時採取的形式是「官監民燒」,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
這種瓷器,就叫做貢瓷和官窯。
那時,唐代在產瓷區設有司務。
如唐景隆初褚綏為新平景鎮司務,奉詔監燒獻陵祭器。
宋代設監,如太平興國年間,派殿前承旨趙仁濟監理越州窯務。
到了元代則設局,以提領監陶,後改為本設總管。
他們燒出的「景德年制」,「樞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別稱為「景德窯』,「樞府窯」等。
官窯之謂,在我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
就廣義而言,是有別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
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即是一種專稱。
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汴梁,今開封)和臨安(今杭市)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
故又有「舊官」和「新官」之分,前者為北宋官窯,後者為南宋官窯。
官窯是在宋大觀及政和年間於汴梁所造,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鳳凰山下設立官窯,又稱修內司官窯或內窯。
郊壇下設立的郊壇下官窯,器形較多,有直徑大過一尺的大型產品。
從118年元世祖忽必烈設置「浮梁磁局」,到二十世紀清朝覆亡,景鎮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廠所在地。
我國的官窯制度,在景鎮延續了63年。
景鎮也由此擁有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精巧的官辦瓷廠。
景鎮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絕流入民間,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
讓這座城市成為我國品類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豐富的官窯遺址和「地下瓷都」。
再說回北宋官窯,北宋官窯也稱汴京官窯。
相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窯。
南宋顧文薦《負暄雜錄》記載:「宋宣政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
當時的京師即汴京,因宋代汴京遺址已沉入地底,到今為止,尚未發掘出北宋官窯遺址。
因此,對於北宋官窯遺址缺乏考古發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資料的支撐。
時到今,關於北宋官窯遺址在何處,仍有不同說法。
一般有三種說法,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
二說否認北宋官窯的存在;
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它與南宋時的修內司官窯先後存在。
支持第三種說法的人較多。
北宋官窯傳世品很少,形質與工藝與汝窯有共同處。
器多彷古,主要有碗、瓶、洗等。
胎體顯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澹青、粉青、月白等。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釉質瑩潤溫雅,尤以釉面開大裂紋片着稱,不同於南宋官窯和汝窯及龍泉窯瓷器。
底有文釘燒痕,有「紫口鐵足」的特徵。
南宋時先後設立了「修內司窯」和「郊壇下窯」。
南宋官窯器,胎為黑、深灰、淺灰、米黃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質細膩。
釉面乳濁,多開片,釉色有粉青、澹青、灰青、月白、米黃等。
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
而採用刮釉墊燒時,足上露胎而呈偏赤鐵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
器型除碗、盤、碟、洗等日用器皿外,還有彷商周青銅器的尊、鼎、爐、觚等陳設瓷和祭祀用禮器。
到今杭市鳳凰山麓尚留有: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南宋官窯郊壇下窯址等歷史遺蹟,現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到了明代,採取「官辦民燒」的形式,開始有官廠,專燒進貢的瓷器。
如在景鎮設御器廠,也稱景鎮御窯廠。
特派廠官,經費出自地方,編役人夫,設窯達五十幾座,專門燒造御器即貢器。
瓷器燒制經過兩宋時期的發展,不論在燒制工藝,還是器具種類方面都達到了高峰。
】
各時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種,如永樂甜白、永宣青花、成化鬥彩、嘉萬五彩等瓷中翹楚。
永樂帝在位時,景鎮瓷器生產蓬勃發展,這一時期是我國瓷器燒制承上啟下,內外交流的重要階段。
永樂時期,上承宋元,下啟康乾,並廣泛與外國交流學習。
此時的能工巧匠們,除了繼承前輩的精巧工藝,彷制元代的典型器物外,還大膽進行創新改良。
所以燒製成永樂甜白,青花,釉里紅等極具時代特色的新瓷器。
尤其是多色低溫釉上彩瓷器,打破了以往瓷器多為單調色彩的傳統,使之更賞心悅目。
這為後來的成化鬥彩,嘉萬五彩乃至康雍乾粉彩瓷器燒制,奠定了基礎。
借鄭和下西洋和外使出訪之際,永樂瓷器得以與世界其他地區交流。
主要是外銷瓷,和賞賜附庸國專用瓷。
這一時期從外國進口顏料和學習技術,如永樂青花所用的蘇麻里青。
永樂瓷器中也出現了一批地域色彩濃厚的尹斯瓷器,這既是對前朝的繼承,也是新時期向外國學習的證明。
清代是我國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時期,其制瓷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受等級森嚴的封建統治制度和制瓷歷史傳統影響,清代的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的款識,在題寫上也有一定的慣例。
同時又新開創了金彩、墨彩、琺瑯彩等題寫工藝。
而且各種堂名款、花押款、吉語款也更為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