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蘭術原本指望着滅里吉歹能夠趕回涼州城內,召集兵力,牽制住另一支宋軍。
在他想來,滅里吉歹至少有一個千戶的怯薛,久鎮涼州,再召來散兵、牧民,湊出兩千餘人不難。
這就好比三峰山之戰,拖雷以三萬人正面迎戰金軍十五萬大軍,又以三千人專門襲擾……打法不同,總之哈蘭術希望滅里吉歹能有些作用。
畢竟是黃金家族的子孫。
然而,他這邊還在指揮兵馬環繞宋軍,戰之膠着之時,便聽探馬匯報道:「都元帥,不好了!宗王被宋人捉了……」
哈蘭術的目光從戰場上挪開,望向了涼州城。
漢唐時,涼州城僅次於長安舊城,城牆厚實、雄偉壯觀,多年來的戰火,毀掉了所有的望樓、閘樓、箭樓、城樓、角樓,僅餘隋末修築的十五里的城牆。
光禿禿的城牆上,此時已揚起一杆宋軍大旗。
隔得遠,哈蘭術看不太清,於是策馬向那邊奔了一段,終於看到幾個宋軍正把滅里吉歹掛在旗杆上。
滅里吉歹還未死,大吼着不停呼救。
之後,「轟」的一聲大響,旗杆上的身軀如同爆竹一般炸開,血肉四濺,紛紛揚揚,旗杆上已只剩下一顆頭顱……
哈蘭術愣了一下。
這一幕給附近的蒙軍士卒們帶來了不少的衝擊,許多人甚至忘了繼續驅馬。
「鳴金!鳴金!」
哈蘭術馬上就決定退了。
阿術才接手闊端一系的兵馬沒有多久就已經死了,作為剛上任不久的副都元帥,哈蘭術還沒完全掌握這支兵馬,滅里吉歹一死,士氣大跌。
蒙軍作戰從來也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把兵馬領回興慶府,等待大汗再派遣一位宗王主持戰局就夠了。
宋軍孤軍深入,到時只要切斷了他們的輜重線,圍困一段時間,自然能大敗宋軍。
「咴!」
一匹匹戰馬的轡頭被拉着,蒙軍掉轉方向,向東北方向涌去,試圖繞過李曾伯的右翼。
哈蘭術打算撤往興慶府。
~~
興慶府即銀川。
黃河形成「幾」字,興慶府就在幾字那一撇的中段。
它位於黃河西面、賀蘭山以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也是西夏的國都。
西夏建國時,興慶府為首府、涼州府為輔郡,有「東都興慶,西都涼州」之說。
……
李曾伯是從東南方向來,攻向涼州;此時哈蘭術則是從涼州向東北方向撤往興慶府,而不是向西去守河西走廊上的州地。
因為穿過河西走廊,就是西遼故地。
成吉思汗在時,把西遼故地分封給了他的第二個兒子察合台。
察合台作為窩闊台的兄長,在大蒙古國有着崇高地位,早已在自己的兀魯思形成了幾乎獨立的汗國,也已經稱汗。
察合台死後,其孫子、曾孫相繼繼承汗位。
一個年幼的孩子坐在汗位上,引得忽必烈、阿里不哥、海都紛紛有所動作,企圖佔據察合台汗國。
去歲,忽必烈曾派兀魯克去當察合台汗國的汗,兀魯克也是察合台的曾孫,結果在路上便被阿里不哥的兵馬所殺。
之後,支持阿里不哥的阿魯忽登上了察合台汗國的汗位。
總而言之,穿過河西走廊,並不屬於忽必烈的勢力範圍……
哈蘭術並不打算守河西走廊,撤得極為果斷。
他原本還以為,宋軍根本想不到他會撤,一定是反應不過來要圍堵。
然而,李曾伯幾乎是第一時間下令,全軍轉向,突向北面,斜斜殺入蒙軍後陣。
是後陣,而非堵在蒙軍前方、封鎖住蒙軍的逃路。
這種地形,宋軍做不到全殲蒙軍,如果貿然圍堵上去,陣形必亂,反而會給蒙軍破陣的機會。
因此李曾伯只打算分割一部分蒙軍。
就好像兩隻野獸在廝打,其中一隻奪路而逃,另一隻若拼命去攔,未必能攔下不說,必然是要被咬傷的。
那不如狠狠在其後腿撕下一片肉來。
李曾伯只在一瞬間就做出取捨。
他打仗便是這樣,看似有種「時不我待」的急切與莽撞,但真到了關鍵之時,又能慎重地做出決定。
負責截斷蒙軍的又是楊奔。
與淺水塬一戰時相同,騎兵徑直突入敵陣,弩箭亂射,火球亂擲,長槊亂捅,宋軍騎兵硬生生穿透了蒙軍陣型。
東面,哈蘭術已領着八千餘騎撤離,回頭一看,只見宋軍竟是用這種蒙軍的戰術,將他的兵力割了兩千餘人。
他不由大怒,指揮一路兵馬便要去牽制住李曾伯本隊,打算包圍楊奔所部。
須臾,西面又是塵煙滾滾,一杆大纛迅速襲卷而來。
正是李瑕已領着人從後面包抄過來。
李瑕與李曾伯這種配合,分兵時各個擊破、合兵時聲勢大振,完全逼得哈蘭術沒辦法,只好含恨拋下被包圍的兩千餘人,狼狽而逃……
~~
涼州城外一片蒼茫,北山將河西走廊的綠洲與北面的浩瀚沙漠分割開來。
漢長城沿沙漠邊緣而築,有些地方已經坍塌,僅留下殘垣斷壁,但有些地段仍如磐石屹立。
遠遠望去,如同蛟龍蜿蜒。
蒙軍的黑色洪流就在這漠漠黃沙與於綠州之界向東奔涌。
它被撕裂開來,像是斷了一條大尾巴,拖着滿地的血痕。
血染在草地與黃沙之上,越鋪越開。
宋軍有了騎兵之後,蒙軍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來去如風……
之後李曾伯率兵追擊東撤的蒙軍,李瑕率兵圍殲被截留的蒙軍。
仗打到這一步,已不講究什麼兵法,只剩下殺戮。
忽然,正殺得興起的宋軍士卒回頭一看,大喊起來。
「起火了!」
「涼州城起火了……」
~~
李瑕既見涼州城中起火,只好讓李曾伯繼續主持城外戰事,他則領着一部分兵力先入城。
策馬進了涼州,一隊士卒正摁着幾個蒙軍拷問,有人匆匆迎上來。
「報,審出來了……放火的是哈蘭術的侄子忽剌出。」
「有多少人?」
「一個千人隊,據說這個忽剌出是個蒙軍中有名的猛將,他看哈蘭術戰況不利,遂放火燒城,之後殺出城門,往永昌逃了,宋禾將軍已派人去追。」
「不急着追,先救火要緊。」
李瑕催馬向城中而行,觀察城中火勢,一邊調派兵馬救火併安撫百姓。
此時城中到處都是滾滾騰起的濃煙,流火不停地往下淌,讓整個城池都燥熱起來。
糧倉、民居燒毀不少,許多人已喪生於火海……
李瑕見了,既覺憤怒,又認為蒙軍已有狗急跳牆之勢。
當年鄂州之戰,忽必烈聽從張文謙「王者之師,有徵無戰,當一視同仁,不可嗜殺」的勸告,改變了蒙古掠地屠城的舊習,命令諸將進入宋境後不可隨意殺人,不可亂燒民房,要釋放全部俘虜。
是否出於仁義李瑕不知道,只知道當時忽必烈一定是認為江南早晚是他的治下之地。
有時為將者選擇摧毀或是保全一個城池,動機在於是否打算佔下它。
闊端進成都之後,先問巫師能不能佔據成都,巫師占卜之後說「民心不歸,成都四絕死地,若住,不過二世,不若血洗而去」,闊端於是屠蜀。
沒有信心佔領,所以要屠光。
軟弱。
三十餘年來,蒙古對宋的攻勢並沒有展現出與其疆域相符的霸氣,只是不停地搶擄、屠殺,一次次被宋軍打得逃回去,下次再來,直到宋王朝流血流到力竭而亡。
當然,戰爭本就是卑劣的,能勝就好。
先卑劣,之後漸漸有了勝勢,才能讓忽必烈在鄂州之戰時展露出「王者之師」的氣場。
可一旦勝勢不在,大蒙古國只會重新顯出它的真面目。
它的弊疾比宋王朝嚴重得多,只是都掩藏在強大之後,一旦這塊強大的布被扯下,才會現出它野蠻、落後、粗糙的一面……
現在,蒙軍沒辦法再自詡「王者之師」了,面對李瑕的攻勢,他們又開始燒殺。
燒殺關隴、燒殺涼州,連他們也覺得自己是強盜、而非政權,也覺得這些城池更像是李瑕的治下之地。
因為這些城池本就是中原王朝治下之地,不知治理的強盜怎能不心虛?
而李瑕才剛剛進入涼州,卻早已視涼州為國土,開始全力救火。
……
城外的宋軍在殲滅了被包圍的兩軍蒙軍之後,也沒有繼續追擊、擴大戰果,而是迅速轉回涼州城中。
終於,軍民合力,火勢在夜裏終於被撲滅。
煙氣還在廢墟中瀰漫。
士卒們被熏得滿臉灰燼,摔坐在街巷邊喘氣。
但當有涼州百姓捧着水盆讓他們洗臉、拿出瓜果向他們致謝……氣氛便開始不同起來。
為救火而累竭的將領們此時才想起來,還沒來得及通報全城——
「告涼州父老周知,今王師入城,秋毫無犯,數百年淪落胡塵,披髮左衽,今復為漢家冠裳……」
「告涼州父老周知,今王師入城,秋毫無犯……」
這些話是李曾伯讓喊的。
他來不及安排人學着當地方言來喊,乾脆就說些他想說的。
不強求涼州百姓現在就能聽懂,反正早晚都能聽懂。
此時此刻,只要他們能感受到入城的兵馬是自己人就好。
因這一場大火,涼州百姓確實已感受到了,宋軍助他們滅火,他們也助宋軍紮營……
一整夜就在這救火、紮營、簞食壺漿迎王師的情形中過去。
此情此影,李曾伯看在眼裏,不由老懷大慰,向李瑕喊了一句,聲音卻因救火而啞得厲害。
「收復失地,真乃平生暢事。」
「李公說什麼?」
李曾伯擺了擺手,無力再說話,只是整理着鬍鬚,啞然而笑。滿腔報國熱忱,獨自在心中體悟……
「昨夜蕃兵報國讎,沙州都護破涼州。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