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周五斤則將牛車寄放在市集口拐進去的一個胡同里,那裏騰出一個廢舊的院子,專門用來寄放市集的牛車騾車或者板車這些的。筆硯閣 www.biyange.com
然後就去攤上幫着宋秋。
說好了下午送粽子來,這個點剛好是都吃了中飯的時候,因此宋秋一到市集,就有等着取粽子的人過來了。
「這天熱氣出來了,這個點還真不比清早涼快,要不是我閨女嫁得遠,我寧願明早取粽子咧!」一婦人抹了一把頭上的汗,她來得早,排在了頭一個。
說着見宋秋頭髮簾都貼腦門上了,比她還熱,也是忍不住笑了幾聲,又道:「小姑娘,你們是哪個村的?怎麼到鎮上這麼遠嗎?」
她送粽子來辛苦,別人等着取粽子也不輕鬆呢,宋秋跟着笑了笑,「我家是松山村的,離鎮上遠,這粽子又麻煩,煮都要煮兩個時辰的,所以沒辦法呀。」
「原來是松山村啊,那是有些遠,都就白水鎮那邊了吧?要不是屬於咱們盤石鎮,別說,去白水鎮趕集說不得還近不少咧!」婦人是個話兒嘮,跟宋秋一連說了好些話。
又是問宋秋年紀又是問這問哪的,弄得宋秋差點招架不住。
見後頭等着的也沒幾個,實在聽得她嘴裏嗡嗡嗡的耳朵子累得慌,宋秋忙岔開話道:「嬸子昨兒訂了多少來着,趁現在人少,我先給你吧。」
那婦人這才意猶未盡的歇了話頭,想着要快些取了粽子往閨女家去,才趕緊道:「我沒多說,就六個大粽子,兩串九子粽罷了,喏,剩下的銀錢。」
說着,將十四個大錢數過來。
宋秋伸手接了,在破布上找到相應的數量,又問了婦人的名字,對上了號,就劃了一道槓。
這邊周五斤就幫忙將粽子數好拿給婦人。
宋秋也不忘提醒一句,粽子送給人可要趕緊吃,涼了熱上一熱就行,可不好久放,真要放,就鎮在井裏。
等這婦人去了,陸陸續續就又有許多人來了。
宋秋便趕緊按着破布上念名字,一個一個對上了號,收了餘下的銀錢,周五斤依舊負責給粽子。
忙中有序,大家也不推搡,很快,就都將市集預訂的粽子都取完了,也沒有多餘的要賣的,宋秋和周五斤便趕緊搬上剩下的,拿了牛車回來,一起往同方藥鋪去。
送完同方藥鋪的,就可以趕緊回家了,要不然,回家天都給黑了。
經過橋邊,宋秋迅速跑對橋對面買了五個肉包子回來,給周五斤三個,自己兩個,大中午的趕路,肚子還空着呢。
肉包子吃完,同方藥鋪也眼見着看到了。
宋文知早在門口望着了,見人來了,滿頭大汗的,也不急着看粽子,反叫他們進去,在隔間裏坐上一坐,喝一杯茶解解渴。
宋秋也確實渴了,喝了一杯茶之後,才道:「大哥,你預訂的一百個大粽子和三十串九子粽都給你送來了,要送人的可要趕緊送,不好久放的,真要放,有冰鎮着再好不過。」
她也是看着同方藥鋪大,指定是用的起冰的,才說這話,有得冰放,當然比放井裏更好。
宋文知點點頭,將剩下的銀錢三百文結給宋秋,還是一角碎銀塊子,看着跟頭前那個差不多。
宋秋看着,就想着上次那個還多出十文呢,這個只怕也差不多,就說了說,要給找補。
宋文知不由笑道:「怎麼着你也叫我一聲大哥了不是,這麼熱得天給我送粽子來,就十幾個子的事,不用見外。」
周五斤本也是個善談的,在旁邊聽這話,忍不住插了一句,「還別說,宋掌柜姓宋,我們阿秋也姓宋呢,還是本家!」
他常在鎮上跑的,自然知道宋文知的名號。
宋文知一聽這小姑娘也姓宋,也是驚奇,「原來咱們是同姓,還真是本家,那你這聲大哥叫得也沒錯啊!」
他打頭眼看這姑娘就面善,又是同姓,真認個乾妹妹也是樂事,只不過,眼下可不好慌忙說這事的。
畢竟,認乾妹妹也不是小事。
所以宋文知暫時也沒有多提別的。
宋秋也忙着回家,和宋文知閒說了幾句,交接了粽子,就趕緊告辭了。
在鎮上耽擱了大半個時辰,等出了鎮子回到松山村,夕陽已經落到西山邊上去了。
這還是夏天,天黑得晚呢,要不然,已經是天黑了。
到了家,在家裏忙活一天的老袁氏等人也將將包完剩下的一百八十斤糯米的粽子,個個累的都是腰酸背痛,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宋秋看在眼裏,知道這活計不輕鬆,但眼下她也累,還不敢歇着,立馬就開始煮起了粽子來。
這麼多的粽子,眼下不開始煮,寅時初指定就出發不了了。
至於其他人,宋秋謝過了他們,也是沒時間留他們吃飯的,結了工錢,只等明兒忙完這一遭,再好好謝他們,畢竟工錢是工錢,幫了他們這麼多的忙,可不能就這麼算了。
宋秋在心裏已經決定要請他們吃一頓飯了,只不過總要等過了端午節去的。
明兒就是端午節了,平安大集肯定人多,所以宋秋一邊煮粽子,一邊也在跟老袁氏商量,「寅時初還是我跟五斤叔一起往鎮上去,奶你和梨花帶些粽子去平安大集賣,等我送完了預訂的粽子,就馬上往平安大集趕,走小路半個來時辰我就能跑到的,說不得正好能趕上忙那一陣呢,到時候賣完了,咱們就上松山寺燒香去。」
老袁氏聽着,也點頭說好,「我也這麼想着呢,所以下晌就跟你鄧奶奶說過了,明兒再借梨花幫幫忙,她都應下了。」
明兒要送去鎮上的預訂差不多就是七百個左右的大粽子,一百來串的九子粽,這些要緊着先煮。
而明兒要拿去平安大集賣上一賣的,先煮完這些再煮也行,畢竟去平安大集不用那麼早,可以晚一個時辰多的,用來煮也夠了。
鍋里煮着粽子,根本騰不出空來,祖孫倆個就摘了幾根嫩黃瓜就肚子。
宋秋還怕煮不及,估摸着周家做了晚飯吃了,就背了滿滿一背簍粽子上他們家借大灶一起煮。
這樣,她和老袁氏還有張梨花,就一人守着一口鍋的,足足忙活了一晚上。
等到寅時初,才算是煮出了要送去鎮上的粽子,和周五斤一起往鎮上去。
而老袁氏和張梨花就留在家裏接着煮粽子,差不多煮好,再往平安大集趕。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