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前宰相 第一百零七章 最後的變革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

    正統天皇登基並頒佈新的法令,大名、公卿家爵位可以降等繼承,他們的知行卻不可能在當下就直接實行推恩繼承法。

    特別是有豐臣秀利剛剛減封了尾張藩的前提下,推恩繼承法在大名心中就約等於無罪而減,就算秀家想要執行這樣的法令,也需要顧忌自己的實力和大名們的心裏想法。

    所以秀家和正統天皇一再保證,只有爵位會遞減繼承,但是大名的知行不會無故減封。

    正統皇帝登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增強皇權掌握軍隊的控制權。

    他直接以舊日本天子有兩衛為理由重新編組天子衛軍,並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將軍秀家負責。

    秀家直接將其編組為御軍6衛負責拱衛京都和關東,分別是左右羽林衛,左右虎賁衛和左右龍驤衛,每個衛長官為近衛中將,如左右羽林衛中將,每衛下設3個番隊,每個番隊1800人,另有一個騎兵營,人數在600人左右。每衛共計6000人。

    羽林衛負責天皇隨身護衛,凡天皇出巡羽林衛必跟隨。羽林衛主要由吉備、關東舊豐春家武士充任,填充少量近畿、京都武士。

    虎賁衛負責舊京都和大坂的衛戍任務,一般不會出征,該衛多由近畿、西國、濃尾、越前、加賀等國武士充任。

    龍驤衛負責伏見及周圍衛戍,左衛駐守伏見,右衛駐守八幡山城。

    除了御軍6衛之外,還有專門負責伏見城和豐春城守備御本番眾兩衛番合計8000人,左衛駐守伏見,只有兩番3000人,右衛駐守豐春,有3番及1個騎兵隊合計5000人。

    御本番眾兩衛和羽林由於需要近身護衛天皇,所以必然是世代絕對忠心的武家子弟充任的。除此之外,便是從國家恩養的孤兒院中從小挑選好苗子,從小訓練戰鬥技巧,將他們培養成馬穆魯克式的戰士。

    羽林、御本番中的挑選要求也是最高的,而被挑剩下的則會被分別充入虎賁兩衛和龍驤兩衛之中。

    這兩個衛的武士、旗本超過6成徵發自藏入地旗本中,剩下的4成則向天下各大名下達徵發詔,直接從大名們的旗本、常備軍中抽血,由伏見御軍總監直接下去各大名抽丁,大名不能拒絕,如果拒絕形同謀逆。

    這支軍隊武士從天下各地選拔,被選中的武士不論是否已經為別家臣子,在御軍衛戍時期,都要遵從天皇昭命勝於主公之令。

    御軍沒有衛戍時間的限制,只有御軍覺得你年齡或者身體條件不合適了才會發遣散費將你遣散。

    至於是想要在在藏入地入籍還是回到自己的籍貫地都都可以,甚至於立功的武士,將軍還能啟奏天皇賜予其俸祿或知行直接成為只屬於天皇的武士。

    御軍和御本番眾的所有士兵的薪金由皇家承擔,即便是徵發自大名領的武士、足輕,他們的俸祿也不需要大名承擔。

    但是為了提高這部分武士的積極性,大名需要繼續根據未徵發前他的俸祿給他的家人供米錢。

    除了守備近畿地區的4萬多人和豐春城的5000人常備之外,天皇在各地還有類似東北鎮守府軍這樣的常備軍團。

    一共依南至北分為九州、四國、山陰、山陽、近畿、東海道、北陸道、關東、東北、北海道10個兵團。

    其中九州、近畿、東海道、關東、為大軍團,編制人數都超過6000人,其中關東兵團超編擁有1萬人。

    九州鎮守府駐地在筑前太宰府,兵團分左右兩衛,左衛駐守太宰府,右衛駐守熊本府。

    關東鎮守府駐地在豐春城,兵團分為左中右三衛,左衛駐守廄橋城,中衛駐守江戶府,右衛駐守水戶城。

    近畿鎮守府軍駐地在八幡山城,分左右兩衛,左衛駐守長浜城,右衛駐守大和郡山城。

    東海道鎮守府駐地在岐阜城,左右兩衛,左衛駐守大垣城,右衛駐守郡和興國寺城。

    四國、山陰、山陽、北陸道衛小軍團,兵團編制人數一共只有2500~3000人。

    四國兵團人數2500,駐守四國中心伊予江之川城;山陽軍團人數3000,駐守安藝廣島;山陰兵團人數2000駐守伯耆米子城;北陸道軍團3000,駐守金澤。

    東北鎮守府和北海道鎮守府都是中等規模,人數在5000人左右,東北鎮守府分左右兩衛,分別駐守郡山城和仙台城。北海道鎮守府兵力衛5000人,分左右兩衛,分別駐守涵館城和札幌城。

    整個常備軍總兵力為5.5萬人,這些常備軍將會徵發自周圍對應的領國異地屯戍。

    比如九州鎮守軍徵發自山陰、山陽、四國,山陰、山陽、四國鎮守軍徵發自九州、近畿。近畿鎮守軍徵發自東海道、北陸道、四國和山陰、山陽等等。

    這些兵卒、武士將會直接從大名領內進行徵發,每個大名都要根據之行提供對應的軍役賬,並承擔這部分兵役的糧餉問題。

    這樣一來在配合之前徵召御軍需要給付御軍家屬恩養米的制度,本質上都是在抽血大名。

    每次徵發的兵丁需要異地戍守2年,其中有半年是在整訓的時間和輪換的可能,真正在前線鎮守的大概只有7成左右的兵力。

    這是是常備,用以直接駐守在一大塊區域,一旦出現叛亂的情況可以迅速、方便的進行鎮壓。

    對於大名來說,他們的主要兵員還是徵召兵。在大名行動之前會有很長時間的準備動作,這些衛戍軍團就算不能直接擊破鎮壓大名,也可以配合駐紮地的大名固守到援軍的到來。

    在秀家實行武備管制之後,就連大名的武庫都會被強令被要求交給這些衛戍兵分隊來看管,目的就是削弱大名反叛的可能。

    除此之外,大名們還沒要求日常參勤交代的任務。

    天皇的本據在伏見,正好在天下之中,除了九州、東北、北海道大名被允許兩年一上洛之外,其他地區的大名都被要求每年開春上洛參勤。九州、東北、北海道大名那一年本人不用來,但是也必須派家老上洛代為交代。

    上洛交代內容其實很沒有營養,無非就是我現在治理下國泰民安,百姓豐衣足食這些場面話,不會真的有大名在參勤的時候向天皇說自己領內遇到的困難的。

    在這個旅遊業沒有發展可能的時代,大名和高級武士的公務出差就成了最好帶動沿途周圍產業的機會了。

    大名上洛都有章程,住在什麼樣的宿館,隨行有多少人都有定額,為了維持這些場面所花費的可都是錢啊!

    等到大名被削弱到沒有反抗的可能了,就到了真正實行推恩令的時候了。到時候秀家或許不會學秀利這麼噁心,推恩的過程還自己揩一手油。但是秀家一定會要求各大名在下一代繼承的時候必須根據長幼有序、嫡庶有別上報天皇分配之行。

    任何敢於私自分配知行繼承領地的行為都將會被視為對皇權的蔑視。

    等到這個時候,在推恩令下大名一代代領地被分割分配,大大名成為小大名正好配合爵位對應大名之行的分配製度。

    秀家為什麼一定要實行推恩呢?

    不僅僅是為了削弱大大名的影響力和戰鬥力,更重要的是配合秀家計劃中最後實行的【恩領奉還】。即一定知行以下的大名、豪族、旗本武士,其知行不再實封,而是將其知行折抵城米錢每年予給付。

    這就相當於當大名、豪族、旗本武士失去了對領地的真正控制,他們不再是這塊地頭的主人,不能再對土地上的百姓命令,不能再下令徵召軍隊,軍隊將會成為天皇個人所有物。

    這個制度目前只在藏入地實行,而且也只執行到2000石以下的程度,秀家的想法是以後1萬石以下皆不實封。

    秀家算過了,就以大名家平均3個兒子的生養速度,5萬石大名大概只需要3代人就會低於1萬石,到時候不僅不保留男爵的爵位,還有可能實際的封地被收回。


    除了軍隊的制度之外,在以心崇傳、長船綱直等人的助力下,秀家參照後世江湖幕府時期的諸多法度訂立了「天命正統諸法度。」

    法度中明確規定了武士、大名、商販、百姓各級的權利和義務,甚至把手伸到了寺社這邊,約束了寺社的權利和義務。

    在法度中秀家着重強調,封臣的封臣不是他的封臣,但是不論哪個登基的武士、百姓都是天皇的臣子,忠君的絕對要義是對最上層的無限服從。

    這就等於直接確定了天皇和最下層武士之間的君臣關係,當出現自己的上層和最上層命令相違背的時候,要絕對遵從天皇的命令。

    制度還有很多,一言解釋不完。總之正統天皇控制下的日本制度在秀家的操盤下,吸收了後世總結的很多問題,填補了之前制度的很多漏洞。

    制度剛剛知行的試試,必然會有大名不適應,天皇和秀家都紛紛給予了寬慰。

    畢竟御軍和鎮守軍都需要時間組建,在組建完成之前秀家對大名態度軟和一點也能起到麻痹的作用。

    當天命5年諸軍編制完成之後,秀家和正統天皇對大名們的態度就強硬了很多。

    首先是在天命5年,因為池田家和當地的島津宗族武士之間爆發矛盾,天皇昭命越中富山藩島津家介入一同處理。

    池田輝政已經在天命元年去世,由於當時法度還沒有頒佈,所以池田家並沒有推恩分家,由其長子池田利隆繼承薩摩池田家,忠継、忠雄等兒子分別繼承了部分領地,依舊掛在薩摩藩下為臣。

    但是島津義弘已經去世,他的繼任者島津家久在維護島津家同宗武士利益,還是與池田家一道維護「天命正統諸法度」問題上不斷搖擺。

    怨不得島津家久這麼躑躅,他島津家自己也是從薩摩遷移到越中來的,也面臨如何同化越中武士的問題,必要的時候必然要用強硬手段。

    對於使用強硬手段,秀家和正統天皇都是默認的,前提是不能造成惡劣影響。

    這次池田利隆之所以會被直接點名,就是因為他在壓制領內的時候搞的太過了,直接引發了叛亂。

    島津義弘則是在今年剛剛去世的,推恩的法令雖然有下達,但是秀家下手還是比較輕的。

    島津家被分為越中高岡和越中富山兩家,高岡6萬石由島津忠清繼承,富山48萬石依舊由島津家久繼承,島津家總領沒有缺失一分,比秀利當時拆封尾張藩的時候溫柔很多。

    如果說這次推恩最大的意義,大概就是讓島津忠清直接直參正統天皇了吧。

    為了彌補推恩島津家,秀家特別准許島津家久世襲伯爵1世。

    現在兩家都已經傳到了第二代,都面臨家內老臣老去,對領地控制力不足的問題。

    池田家的問題更重一些,九州當地的勢力更強。池田利隆難為了增強控制力,平衡領地內九州派和池田舊臣派系之間的平衡,一味的壓制九州派最終引發了叛亂。

    而島津家久則在處理越中問題上比較出色,但是被秀家要求介入薩摩調停之後陷入到到底是維護法統,還是維護島津宗族的人情問題上。

    沒有辦法,幾百年間島津氏太能生了,同宗武士有這麼多人,就算島津義弘當年帶走了一部分,在薩摩這塊地方島津氏依舊是土皇帝。

    池田輝政因為是豐臣五大佬的原因,下面的土地主們不敢放肆,再加上他為人較為圓滑處理的比較好。

    但是池田利隆當政之下,為了維護自己內部的勢力平衡,不至於讓池田家變成被島津氏架空的大名,池田利隆這才不得不改懷柔為強壓。

    而兩邊都有矛盾和掣肘的結果就是調和越來越難,鎮壓叛亂半年都沒有成果。

    正統天皇一怒之下,下令改易池田氏、島津家久兩家。池田利隆遷封信濃伊那郡大部10萬石。爵位由一等侯爵降為二等伯爵。

    他的6個弟弟和叔叔池田長吉,分別被授予1~3萬石的安堵,池田氏總知行在21萬石左右,但是卻被拆的七零八落。

    島津家久因為搞不定薩摩的親戚們,被直接剝奪越中礪波半郡10萬石。

    至於薩摩島津氏宗族及其他謀亂的豪族,交由足利氏家前去這平亂。所有牽扯到謀亂的豪族,舉族流放北海道。

    但是秀家感念島津義弘過去的貢獻,准許島津家久施恩於這些島津流犯。你島津家只要不嫌累贅,你在你那38萬石領內要多少人就領走多少人,省下來的你吃不下的再流放北海道。

    這其實是一道毒丸,越中本來就是人口大國,島津家的領地之行早就有分配了,在當下被處置減封的情況下還導入這麼多人口,越中島津家的財政很有可能被拖垮。然後就是重蹈池田家的覆轍。

    但是島津家久又不能不念及同宗的情誼,畢竟這些人多多少少和已經遷移越中的島津分家帶着關係,島津家久需要照顧自己現有家臣的情緒。

    最好的處理方式其實是收留一部分親善的,無視一部分疏遠的刺頭。但是這樣島津家久必然會和那些未被收留的分家關係愈加惡劣,到時候說不定會鬧出同姓不同宗的笑話出來,有礙的還是島津家的名聲。

    宇喜多詮家是在薩摩被遷移後被秀家安置過來領有薩摩全領27萬石的新大名,爵位為三等公爵。

    至天命15年,正統天皇在秀家的輔弼下完全控制了日本本國3島,向南控制了琉球,向北最遠拓荒到了葉庫島南端。

    在當下日本的記錄中,小冰河期的葉庫島已經是世界的最北極了,因為當下這裏神志連土豆都種不活,即便是再吃苦耐勞的人都懶得繼續向北拓展。

    足利氏家天命12年因為平定北海道有功,被升為二等公爵,領地被加封筑前大部45萬石。

    原本另有廄橋5萬石的宇喜多義家遷封北海道松前全領7.2萬石,本領為涵館城,為二等公爵頭銜。

    涵館周圍的北斗平原還有很多沼澤地,只要繼續開發松前最後肯定是超過15萬石的領國。

    原本另有阿波德島8萬石的豐臣春家以及另有贊岐高松8萬石的豐臣誠家被過繼到了無子的豐臣秀久名下,兩人在天命17年秀久去世之後繼承岐阜藩領地。

    岐阜藩被秀家拆成岐阜30萬石和大垣23萬石,分別由這兩個兒子繼承,本應都為一等公爵,但是其中豐臣春家因為平定北海道有功,繼承了岐阜30萬石晉爵三等郡王。

    尾張藩在秀貞去世之後被秀利強行推恩分封,結果到手還扣了10萬石下來。後來借着正統天皇登基,這部分知行被補了過去。

    現在借着領地重構,秀貞的幾個兒子也被重新安排,嫡長子豐臣家貞被秀家依舊授予岡崎全領33萬石。其他幾個兒子分別去繼承茨城、贊岐、米澤、尾張知多郡等領地,依舊以豐臣苗字立世。

    在秀利死後,正統皇帝登基,秀家改苗字回了宇喜多,秀久被重新歸入秀吉名下傳嗣,秀貞就成了秀長唯一的兒子。

    本來在秀貞晚年,企圖給自己的幾個兒子改苗字為德川和松平都被秀家拒絕了。秀利登位之後,在德川秀忠的建議下,除了家貞之外其他的幾個兒子都被同意了改苗字。

    德川、松平之旗,又一次飄蕩在東海道的天空上。

    但是對於秀家來說,不論從什麼角度去討論,他最無法辜負的便是秀長對自己的恩情,所以他也必須要為秀長留下傳嗣。

    所以在正統皇帝登基之後,秀家就強令那幾個兒子都把苗字改回豐臣,要是真的這麼喜歡德川、松平苗字,那就去北海道去陪自己的叔叔伯伯去。

    原本另有紀伊和歌山8萬石的豐臣慶家改苗字為宇喜多慶家,另有紀伊大部16萬石,為一等公爵。

    秀家後來又生出了3個兒子,21子宇喜多政家被授予到了出羽秋田15萬石,為二等公爵;22子宇喜多利家被授予阿波大部14萬石,為二等公。23子宇喜多昌家被授予石狩一國札幌10萬石,為一等公。

    最後經過改封遷封大變革之後,宇喜多秀家及其家族,控制了日本大部分的領地,北海道控制着松前、石狩、上川、下川、北見等富饒之地,成為日本後300年絕對的掌控者。

    在這種絕對掌控下,秀家建議正統天皇實行稅制改革,重商稅而輕田賦。收歸天下礦山、大城町為國有,掌握天下財稅來源,各地大名雖有怨言,卻是無任何敢表現的不滿的。



  
相關:    詭異監管者  抗戰:從八佰開始  雄兵連之武安君  重生後我成了拼爹界槓把子  禪城醫女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備前宰相第一百零七章 最後的變革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2s 3.9146MB

搜"備前宰相"
360搜"備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