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東跟吉米跟其他人一樣,一直在觀望着谷歌上市的情況。
作為谷歌公司的大股東之一,深空公司的表態非常重要。
這段時間也有不少金融界的記者約吉米他們採訪,就是想要問問谷歌的情況以及深空公司對這次上市的態度。
深空公司現在持有谷歌百分之十五的股份,一旦谷歌上市成功,那麼深空公司手裏的股票肯定會大漲。
其實沒多人知道深空公司買這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花了多少錢,但是所有人都相信,只要谷歌上市成功,那麼深空公司這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肯定能夠大賺特賺。
現在谷歌那邊還沒有公佈他們的期望價格空間,但如果按照一般的情況來算,谷歌的市值也能達到五十億美金以上,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就價值七億五千萬美金,就算稀釋之後折半,也還有三億七千多萬美金。
深空公司購買那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肯定沒有花到三億七千萬美金,而且谷歌的市值大概率還會往上提。
而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叫做艾米的金融分析師忽然發表了一篇文章。
她在文章中提到,現在大家都在算深空公司在這波上市中能夠多少資金增長,但是就沒人想過,深空公司會不會趁着這次的機會,去認購谷歌公司放出來的股票?
有人會說,這不是瘋了麼,要是這樣的話,谷歌乾脆就讓深空公司買他們的股份就好了。
很多人認為,谷歌之所以會上市,就是想要讓員工手裏的股份能夠套現,因為谷歌本身是不缺錢的。
前段時間,谷歌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不小心說漏嘴了,他們雖然要募集二十七億美金,但是到現在還沒有想好這些錢要怎麼花。
事實上,谷歌現在的銀行賬戶裏面還躺着五億美金的現金,他們跟深空公司一樣,根本就不缺錢。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深空公司直接收購谷歌員工手裏的股份,讓員工套現?
反正按照谷歌現在的結構,不管深空公司持有多少股票,也沒有辦法影響到拉里·佩奇他們在公司的決策權。
另外,深空公司就這麼看好谷歌公司,這時候還要買進?
這篇文章出來之後,很多人表示質疑,他們認為這是谷歌跟深空公司故意炒作,就是為了把股票的價格給提上去。
而就在這篇文章發出來沒多久,谷歌公司就將自己ipo的期望價格空間修改為了108-135美金。
這一舉動,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好多人都出來罵谷歌公司瘋了。
為什麼說谷歌公司瘋了?
因為這個發行價格,是其他同類公司的七倍,差距太大了,如此高的價格,讓人懷疑這次谷歌上市到底是要幹什麼。
如此高的價格,這麼強勢的態度,也引起了華爾街跟主流媒體的強烈反感,再加上前段時間艾米的那篇文章,很多媒體都認為深空公司跟谷歌這是在故意炒作。
既然如此,那老子不玩了。
原本谷歌上市的承銷商之一,投行界的頂樑柱美林證券公開表示,他們要退出谷歌的ipo項目,並且建議自己的客戶對這個股票持謹慎態度。
畢竟是金融界的,美林說話還是留了一線的,只說讓客戶們持謹慎態度,沒有直接讓客戶們不要認購股票。
當然了,明面上留了一線,暗地裏就不一樣了。
自從谷歌公佈了期望價格空間之後,就有不少投行開始抹黑谷歌,並警告自己的客戶離谷歌遠遠的,他們說谷歌是一個大爛攤子,投錢進去只能賠錢。
而這時候,之前因為分析亞馬遜一戰成名的拉維跳了出來。
拉維表示,這次谷歌上市,完全是深空公司跟谷歌聯合起來的陰謀,而谷歌也將會成為一個無敵黑洞,不管多少錢進去都會被吸乾淨。
拉維這段時間過得有些不太如意。
之前他因為抨擊亞馬遜,獲得了大票的關注,很多人都將他奉為神明。
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常勝將軍,這兩年他的一些金融分析也出了不少的問題,很多人開始不相信他了。
影響最大的就是前段時間亞馬遜股票的暴漲,這讓拉維丟盡了面子。
當年拉維在自己的那份金融分析報告裏面指出,亞馬遜的模式永遠都不可能掙錢,所以不看好他們。
但是現在的結果證明,亞馬遜的模式是可以做到盈利的,這跟拉維之前在報告裏面分析的不一樣。
而且,亞馬遜剛開始漲的時候,拉維還告誡自己的客戶,千萬不要跟進,亞馬遜的這波拉高,非常不正常,有可能是深空公司在作妖,後面很有可能還會下來。
但這麼長時間過去了,亞馬遜的股票根本就下不了,而且看起來似乎還有可能往上漲。
這一波,讓他的那些客戶少賺了很多。
有時候,少賺錢,比虧錢還要讓人憤怒,這些客戶責任歸罪到拉維頭上……事實上,本來就是拉維的責任,確實是他說亞馬遜的股票要跌下來的。
現在,拉維終於找到了機會,出來幹了深空公司一波。
拉維在文章裏面沒有直接擺明了說,但是意思也很明顯了,那就是深空公司在後面搞事情,就是為了拉谷歌上市的發行價,然後早點套現。
……
而深空公司這邊,不管外界如何紛紛擾擾,他們都沒有任何動靜。
記者採訪,只要問他們跟谷歌有關的問題,他們都是一問三不知。
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
而就在這時候,《紐約時報》竟然也出面向谷歌跟深空公司開炮,他們抨擊谷歌的上市計劃是在重返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互聯網虛假繁榮,這裏面蘊含了太多的泡沫和欺騙。
面對《紐約時報》的開團,深空公司開始發聲了。
當天傍晚,深空公司發了一條公告,標題非常大。
【互聯網時代將會真正地來臨!】
這個標題一看就知道,是在跟《紐約時報》對着幹。
你《紐約時報》不是說谷歌公司的上市是在故態復萌,重返泡沫麼?那我深空公司告訴你,互聯網時代要真正來臨了?
深空公司的這篇公告剛發出去,《紐約時報》立馬回懟,他們認為,深空公司旗下那麼多互聯網公司,又購買了很多互聯網公司的股票,肯定是要吹噓互聯網的,因為只有這樣,深空公司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
但事實上,互聯網的發展需要有規律的,不是這樣蠻幹的。
這一次深空公司沒有再發文回應,只是發了一個「看戲」的表情。
因為《紐約時報》跟深空公司的下場,也讓這場原本只有金融界關注的上市,被更多普通人關注到了。
【這波我支持深空公司,互聯網的發展不是那些沙雕可以想像的。】
【谷歌的發行價也太高了吧,一百零八美金,誰買得起?】
【怎麼買啊,我想買。】
【你是托把,這麼高你還要買?】
【哈哈,你看誰都是托,我認為一百零八美金還是可以承受的。】
【你要不是托,那你就是要被騙的傻子。】
【一百零八美金還說可以承受,你是多有錢啊。】
【這麼貴的發行價,我都沒見過,谷歌真是瘋了吧。】
【雖然我是yu的書迷,但是這波深空公司的操作,確實是想要做高股價。】
【呵呵,之前亞馬遜股票開始漲的時候,你們也是這樣說的。】
【是啊,現在亞馬遜的股票我買不起了啊。】
【看現在深空公司的表現,好像還是非常看好亞馬遜的,我已經入手了。】
【我也入手亞馬遜股票了,不管了,放幾年再說,我相信深空公司的眼光,肯定還要漲。】
【一群傻子,等着虧錢吧。有你們這群傻子,深空公司肯定要賺瘋了。】
【你們就等着吧,後面股票價格上來之後,深空公司肯定要拋售。】
【他們是要買的。】
【他們買個屁,你就等着吧。】
【除非深空公司接手,不然谷歌這波發行的股票根本就賣不掉。】
【深空公司如果要接手,就不怕砸在手裏?】
【他們已經有百分之十五的股份了,砸一點在手裏也沒什麼,如果能把股票抬起來,他們可就賺瘋了。】
【這麼一說,倒也是的。】
……
而谷歌這邊面對各方的壓力,他們也做了一點小小的讓步,那就是把發行價定在了八十五美金,比之前期望空間最低的一百零八美金少了二十三美金。
但即便如此,這個價格也是其他正常同類公司發行價的五倍,依舊非的常離譜。
反正這一系列操作,也讓投行們對谷歌公司表示失望,他們不再向客戶推薦谷歌的股票,甚至還會黑谷歌公司,之前很多投資者都有意願想要購入谷歌的股票,但是這時候受到投行們的影響,都在觀望了。
當然了,距離最終上市還有段時間,具體最終如何,誰也不知道。
……
另一邊,明基移動也發佈了他們最新款的手機明基s3。
這一代的明基手機,並沒有給消費者太大的驚喜,除了機身更薄,信號更好,電池更持久,屏幕更大之外,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改進。可以說,這就是一個加強版的明基s2,而且這些加強都是跟着時代而已。
這兩年其他品牌手機也在進步,明基手機的這些改變,其他手機也在做,大家的屏幕都在變大,機身越來越薄,電池越來越持久,所以明基s3的這些提升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
不過現在明基手機的基本盤還是音樂用戶,主要靠着明基商店收割消費者,所以倒也不擔心銷量會出現什麼問題。現在明基商店的用戶已經培養的挺好了,不用擔心s3不夠驚喜而流失。
其實,如果單看明基s3的話,這款手機還是不錯的,音樂手機的特性挺突出的,也對得起五千多的價格,但是之前好多人都在說,明基移動新一代手機可能是智能手機,所以好多消費者就期待着深空公司能出一款智能手機。
但是結果明基s3出來之後,跟明基s2相比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因此達不到消費者的期望。
【不是說智能手機麼?在哪兒呢?】
【是啊,我還以為是智能手機呢。】
【啊,為什麼你們會認為是智能手機啊,官方一直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宣傳啊。】
【官方沒宣傳,但是深空公司之前一直在往這方面發展啊。】
【就算是往這個方向發展,也不可能這麼快吧,去年開始,今年成品手機就發佈了?】
【反正之前各種消息,都說深空公司要做智能手機了。】
【深空公司可能是要做晶片的,至於做不做智能手機,那就不知道了。】
【希望明年的s4能是一款智能手機。】
【為什麼要執着智能手機呢,我上次玩我朋友的智能手機,一點也不好玩啊。】
【正因為其他智能手機比較拉胯,所以我們希望明基移動能出一款好用的智能手機啊。】
【反正我覺得新款手機挺好的,值了。】
【唉,確實還不錯,但是我期望比較高啊。】
【明年應該也不會有智能手機,到現在沒聽到真正的動靜。】
【如果真在研發智能手機,怎麼可能不對外公佈消息?】
【我現在疑惑的就是,他們如果研發智能手機,手機系統到底用不用塞班?】
【不知道啊,為什麼不用塞班,大家都在用。】
【大家都在用,他們就更不能用了,用了不就被拿捏了?】
……
雖然s3的期望不太高,但是銷量倒是還不錯,比去年的s2還要高一點,當然了,跟那些爆款的手機還是不能比,只不過明基s3的挺高的,所以看起來還算可以。
其實明基移動要出智能手機這事,是別的廠家宣傳的。
因為這些廠家知道,明基移動今年不可能做一款智能手機出來,最快也是到明年,既然如此,這時候的宣傳反而有反向效果。
這些宣傳讓消費者們對產品有了更高的期待,後面很難達到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