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三事 第兩一九章鏖戰淞滬——奇襲

    其實,參加奇襲的這支部隊,兵力並不多,只有一個連。

    7點半,姚家灣正面戰鬥打響,日軍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北面的時候,這個連悄悄的由西面的周家宅出發,向日軍側後方摸來。

    當初日本人仗着雨雪天的掩護偷渡蘊藻浜,這回,中國軍隊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同樣是借着大雪視線不良的掩護,這支隊伍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全連保持靜肅,悄悄的渡過小河,經過一個多小時小心翼翼的行動,接近了姚家灣和紀家橋的中間地帶。一聲令下,突起發難。

    戰鬥一打響,這支奇兵盡顯猙獰面目。全連官兵,拿的不是步槍,而是駁殼槍。

    駁殼槍,大夥在影視作品上看多了,就是一種手槍。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這樣的惡戰怎麼會拿手槍上陣。那是因為,駁殼槍里有一種型號,外號叫二十響,能20發子彈連發,近戰的時候比步槍管用多了。那年頭,中國人可沒衝鋒鎗,駁殼槍就成了偷營劫寨打突襲的必備良藥。當時的各派中國軍隊,全連用駁殼槍的手槍連一點都不稀奇,甚至還有編成手槍團甚至手槍旅的。

    這個手槍連,一手駁殼槍,一手手榴彈,在姚家灣日軍陣地後方鬧起來了,這一場富有中國特色的奇襲,把日本人頓時攪得大亂。

    其實,這個手槍連根本沒有進入姚家灣或者紀家橋,這兩者之中的任何一個日軍據點,然而他們還是掐斷了日軍的咽喉,兩個日軍佔領的居民點之間的咽喉要道。

    不過,這樣的奇襲同樣是危險的,暴露在曠野中的手槍連,孤懸於敵軍兩個據點之間,後路又有小河阻隔,一旦遭到日軍夾攻,幾乎就是陷入死地。但要消滅他們,前提是據守的日軍還有出擊的實力。但是日本人,已經沒有實力了。

    先說河這邊的,成功渡河的日軍第14聯隊第2大隊,經過一天血戰,也已經是疲憊不堪了。19路軍戰士在12個小時裏發起四次全線進攻,雖然始終不能正面突破日軍陣地。但是日本人自己也已經要撐不住了。

    不要忘了,這群日本兵之前可都是沒有作戰經驗的。從1905年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人只打過小規模的青島圍攻戰和出兵西伯利亞干涉蘇聯,一直沒有打過什麼大仗。這個混成第24旅團,只有旅團長下元熊彌少將等少數人,才參加過日俄戰爭。大隊長中隊長都沒有上過戰場,更何況一群菜鳥大兵。

    第一次上場,就碰到這樣不要命的狠角色,你要說不怕,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國軍隊反擊開始沒多久,這個14聯隊第2大隊就開始討要援兵,聲稱遭到三倍於己的中國軍隊圍攻,陷入苦戰。

    現在,連後路都被手槍連掐斷了,這群日本兵就更加驚慌。如果有援兵,那麼他們還敢於死守下去,可是派援兵又談何容易,因為日軍偷襲紀家橋已經引發了連鎖反應。

    東面的中國軍隊156旅,南面的121旅都開始採取積極行動。在東北面的吳淞,156旅第5團抽出兩個營向日軍發起襲擾。在南面的,121旅也抽出第3團兩個營發起進攻。日軍混成第24旅團總共只有4個大隊,沒過河的3個大隊一邊要分頭截擊這些中國軍隊,還得抽出兵力留守張家浜碼頭,保護登陸場。要想大規模馳援蘊藻浜以北,守住紀家橋橋頭堡陣地,已經變得不可能了。

    一次進攻,引發了幾個方向的戰鬥,此時的下元少將,肯定有一種捅了馬蜂窩的感覺。

    到了這個份上,既然守不住,就只能後退了。下元熊彌少將心不甘情不願的下達了撤退的命令。為此,他派出了24聯隊第1大隊作為援軍,趕往紀家橋。然而這個大隊只能幫助疲憊不堪的14聯隊第2大隊迅速一起後撤,並不能留在紀家橋一起參加防守,否則下元的機動兵力就沒了。

    日軍兩個大隊合流,且戰且走,這可不是一個手槍連能在沒有陣地依託能攔得住的。日軍趁夜迅速放棄蘊藻浜以北全部奪取的陣地,退回河南岸。戰線基本恢復了戰前態勢。

    紀家橋這一仗,被稱為一二八開戰以來,最激烈的一戰。這一仗,日軍企圖突破蘊藻浜,建立橋頭堡陣地的計劃被徹底打破,紀家橋之戰頓時名揚海上。

    紀家橋之戰落幕了,這一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結果呢?


    19路軍參謀處長趙一肩的作戰紀要是這麼說的:「是役計當場斃敵千餘,傷者無計。我亦傷亡千餘。但見蘊藻河畔,死亡枕藉,有如山積,河水為紅,慘不忍睹。」

    如果,真能光打死敵人就有千餘,那當然是好。可問題是混成第24旅團總共也就四千人左右。如果真打死一千多日軍,再加上合理比例的傷員,24旅團基本上就要全滅了。

    而19路軍血戰史的說法,則把日軍的傷亡設定為「斃敵500餘名」,縮小了一倍。

    然而,日軍自己的傷亡數字,卻和中國人的戰報差距極大。

    當時,日本陸軍通報給海軍方面的數字是,2月13日戰死6人,戰傷37人,

    到了戰後日本編寫的滿洲事變作戰概要,則變成了戰死10人,戰傷29人。

    但後來,根據日本陸軍省在幾個月後編制的逐日戰死者名單,日軍在2月13日,總計戰死人數為13人。當時日本的陸軍省內部檔案詳細的記錄了這13名戰死者的名字、軍銜和部隊番號。

    首先渡過蘊藻浜的第14聯隊第2大隊共計戰死8人,按軍銜分別為伍長有光榮人、松本一三,上等兵花城豐源、上田保、富田榮、伊崎榮、上田公、市野作太郎。救援接應的第24聯隊第1大隊戰死3人,伍長安里嗣榮、上等兵根間秀勝、三浦元喜。

    此外,第48聯隊也有兩名戰死者,估計是在和其他方向反擊的中國軍隊衝突中戰死的,分別為山本虎之助少佐和伍長後藤利八。

    從一堆的數字的迷霧中,我們至少可以知道,日軍的傷亡,絕沒有19路軍戰報宣傳的那麼大,否則混成24旅團在接下去的戰鬥中,別說活蹦亂跳了,就是能不能上場都成問題。但也絕沒有日本人自己所記錄的那麼少,其實不管是中國軍隊還是日本軍隊在軍功戰損方面都是謊報成性,一天一夜的惡戰,再加上被突襲的損失,直至戰局不能持續,戰線不能維持,最後被迫撤退,日軍的戰損至少當在百人以上,傷亡數字至少在一成以上,才能迫使日軍後撤。

    而中國軍隊自身的傷亡,同樣也是數字不一。趙一肩的作戰紀要中,把部隊傷亡報成「千餘」,然而122旅參戰只有兩個團的番號,實際參戰只有一個半團左右,人員最多不超過三千人,要是傷亡千餘,這兩個團就不會再放在前線呆着了。何況整個61師六個團在整個一二八事變中傷亡也只有四千人。

    作個比較就很清楚,閘北交戰的156旅兩個團,六天加起來傷亡313人,其中傷亡最大的第6團,傷亡也就是兩三百人,就離開閘北被拉下去休整了。相比之下,122旅這一個半團傷亡千餘,就非常不合常理了。至少我們知道,這些部隊日後在第一線很活躍,並沒有大傷元氣。

    而實際上,對於自身傷亡,19路軍抗日血戰史的記載則要少很多,122旅的傷亡數字被縮小為「我軍死傷亦450名」,計有日軍傷亡三倍左右。

    其實,這樣的數字戲法,絕不僅僅發生在122旅身上,121旅在內部總結上也抱怨,下面各部隊在上報自身傷亡數字上往往誇大,以至於上級不能準確判斷情況。

    而78師156旅守閘北,同樣在數字上作文章。戰鬥一天,第6團團長上報,全團屬下1700人,已經傷亡700,只剩千人。不過這個沒蒙住老行伍出身的蔡廷鍇,蔡廷鍇老實不客氣叫張團長拿剩下這「千餘」人繼續頂。結果打完六天,最後一算,包括6團在內的兩個團,在閘北戰場的傷亡全加起來也只有三百多人。

    因此,寫戰報,不管敵人傷亡還是自己的傷亡,都是報得越高越好。敵人死多了,那是功高,自己人死多了,那是勞苦,順便還能藉機抱怨叫苦。改改數字,勞苦功高,何樂不為。

    對於那些軍官們而言,當他們在戰場上拼死衝殺,捨生忘死之時,他們就是英雄。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戰後宣傳做點小手腳小聰明,這本來就是軍中常情。而這樣的故事,還將有很多很多。

    但是不管數字怎麼玩,日本人在紀家橋的敗退是不爭的事實。

    ;



第兩一九章鏖戰淞滬——奇襲  
相關:  民國一九三二    絕代神主  星辰之主  龍皇武神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逆劍狂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民國二三事第兩一九章鏖戰淞滬——奇襲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4s 4.0428MB

搜"民國二三事"
360搜"民國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