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一輩子都和糧食打交道,在研究出產量高的雜交水稻後,就開始朝着其他方向發展。
首先雜交水稻的口感不是特別好,在大家有其他選擇的時候,不喜歡吃雜交水稻。
袁老就開始進一步研究,爭取做到口感好,產量高。
現在的雜交水稻已經越來越好吃了。
解決完以上問題,接下來就是擴大種植面積,佔據華國二分一以上耕地面積的鹽鹼地就成了攻克目標。
一般鹽鹼地都是湖泊乾旱或者靠近海洋和礦產等原因,已經有很多辦法可以改善鹽鹼地。
比如用水澆灌,更換表面土層,種植其他適應鹽鹼地的植物,長期種植改善土質。
以前的大部分方法,基本都是從改善土質的方向出發。
現在袁老用的卻是直接在鹽鹼地種植水稻的辦法。
就連海洋里也有很多植物可以生存,水稻自然也有希望做到,只是因為植物屬性的關係,可能需要進化數百萬年才可能做到。
但人類干涉的情況下,也許能夠加快這個過程。
此時袁老就在給陳涵介紹鹽鹼地水稻實驗的詳細情況。
「我們現在培植的水稻叫做鹽水稻,這一切都要感謝陳日盛教授,當年我公開雜交水稻培育方法後,全國各地都在外面尋找野生水稻然後雜交。」
「1986年的時候,陳日盛還是個年輕的研究員,他偶然發現在海邊灘涂上長着一些類似雜草又和水稻相似的植物,仔細研究才發現,這就是水稻!」
「當時他便精心照顧,最終收穫了第一代鹽水稻,用這些水稻註冊了專利,這就是第一代鹽水稻,名字叫做海稻86。」
「將近四十年過去,我已經垂垂老矣,陳日盛也從研究員變成年老的教授,最近我大致完成了雜交水稻的研究,終於騰出手準備和陳日盛教授一起,看能不能解決海稻的問題。」
「目前我研究出的最新一代雜交水稻早稻畝產600多公斤,晚稻畝產900多公斤,一畝地雙季產量就可以達到1500公斤了,而海稻86經過多代培植,目前從畝產幾斤,已經達到了300多公斤,和雜交水稻差距還比較大,而我們國家鹽鹼地又非常多!」
袁老絮絮叨叨的將情況和陳涵說了一遍。
聽完介紹後,陳涵吃驚不已,原來雜交水稻已經做到了畝產1500公斤!
他查看的資料我們大量進口的大豆等作物,畝產不過200公斤不到。
海稻也突破300公斤了,也就是說某些鹽鹼地已經可以種植海稻品種,讓糧食產量進一步增加。
華國目前肯定還是缺糧的,否則也不用每年進口那麼多糧食。
如果不進口,日子肯定還是能過下去。
但糧食價格一定會變的更加昂貴,不但糧食更貴,飼料食用油豬肉等等都會更貴。
解決問題最根本的辦法,依舊是增加糧食產量。
讓華國糧食多到吃都吃不完,這樣就可以拿糧食餵豬餵雞鴨,甚至出口。
至於穀賤傷農等問題其實是不用擔心的。
現在農村其實很少以糧食來當成主要賺錢的手段了,一般賣糧的也是大型種植基地,只有工業化種植才不至於虧本。
普通農民種田賣錢,很大概率賺不到什麼錢。
現在隨隨便便在縣城或者大城市打工一個月賺的錢,就能比得上家裏幾畝地一年的收成。
「300公斤也很不錯了啊,那現在鹽鹼地有多少土地種上了海稻呢,我們國內不是有13億畝鹽鹼地嗎?」陳涵問道。
袁老聞言苦笑着搖搖頭,沒有說什麼只是帶着陳涵加快了腳步。
幾分鐘後陳涵來到另一塊田,這塊田的水稻發育的非常好,稻穗爆滿陳涵估計這樣的一畝地起碼能有好幾百公斤收成。
「這就是海稻86最新一代,畝產300公斤,之前也同樣是海稻86,預計畝產不到100公斤,知道原因是什麼嗎?」袁老嘆氣道。
陳涵稍稍思考馬上就得出了結論,疑惑道:「是因為鹽鹼地含量不同嗎?那塊地您說含鹽量3%的水澆灌算是輕型鹽鹼地,這塊呢?」
「海稻86多代改良,最初只能在0.3%含鹽量的鹽鹼地生存,現在能保持住300公斤畝產,但含鹽量不能超過1.5%,就連大部分輕度鹽鹼地都要簡單稀釋優化以後才能夠使用。」袁老解釋道。
原來是這樣,難怪海稻一直沒有大力推廣開。
現在袁老和陳日盛教授連手,估計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
想要稀釋鹽鹼地需要用到非常多的水,而一般鹽鹼地區域本身就缺水。
而且有些地方鹽鹼地形成就是因為雨也可能有問題造成的。
陳涵也明白他來三亞主要攻克的目標是什麼了。
「袁老放心,我一定會盡力解決這個問題!」陳涵拍胸脯保證道。
他重生那會兒正是袁老離世的時候,陳涵也不知道那時候袁老和陳教授一起研究的這個項目有沒有成功。
不過他反正現在就打算插手,有幾千萬靈魂之力陳涵非常有信心。
而且這一世,陳涵會盡力研發醫療技術,讓人類壽命延長。
袁老還有好幾年的時間,肯定來得及的。
聽見陳涵自信滿滿的話後,袁老笑了笑,也許這個年輕人真的能夠創造奇蹟呢。
反正袁老覺得自己和陳教授可能性不大了。
陳教授86年發現了海稻86,研究了四十年,已經到了瓶頸。
現在他和陳教授年紀都很大,誰有說不準還有幾年可以活,這也是袁老想讓陳涵介入的原因。
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鹽鹼地問題得到解決。
希望華國糧食不需要再進口!
這些進口糧食的外匯,完全可以用在進口稀缺的礦產,或者需要的機器設備以及技術上。
不管是腳盆國還是漂亮國,都在大量從國外進口礦產,他們也不使用,就是進口然後埋在地下。
自己的礦也不挖,這都是在將錢轉化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當然漂亮國比較流氓,人家發動印鈔機就可以用白紙在全世界換資源。
天氣比較熱,眾人在實驗基地參觀了一圈後就回到了實驗室。
這是一棟五層高的樓房群,數棟大樓構成了三亞最大的水稻海稻基地。
以前袁老不在三亞實驗,這裏是陳教授的地盤,他在這裏經營了幾十年。
袁老也是今年才來到這個基地幫着研究海稻問題。
五層的小樓總共有三棟,背後有個小山破,上面有十幾棟小院。
陳涵一看就喜歡上了。
得知可以挑選一個空房子住後,馬上帶着萊塞塔選了個比較高的小院。
袁老年紀大了沒力氣陪着陳涵閒逛,是三亞海稻基地的一個研究員田星帶着陳涵逛的。
陳涵看到這些設施後好奇的問:「田哥,我感覺你們是不是挺有錢的啊,這修的小樓,條件也太好了吧!」
因為陳涵翻過山破,原來另一側也全是小院別墅。
另一面正對着海灘,大海一覽無餘啊!
而且到處都是椰子樹還有一些綠色的熱帶植物,和另一側金黃的水稻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面水稻,一面風景,陳涵都能想像到這裏的研究員平時是怎麼生活的。
田星笑的滿臉開花,顯然這裏的確非常不錯。
「也不算特別有錢吧,海稻86是陳教授的品牌,每年我們也要給各個省事育種,年收入幾百萬,當然除了賣種子收入,還有各種補貼以及另外的一些公司營業收入,所以還不錯吧。」田星解釋道。
陳涵看到了遠處海灘有不少遊客在海里玩耍,不遠處甚至有一個高級酒店,不知道是幾星級酒店應該很賺錢。
「這些不會都是你們研究所的產業吧?」陳涵驚訝道。
田星緩緩點了點頭。
隨後解釋道:「嗨呀,這不算什麼啦,當年陳教授剛研究海稻的時候就申請到了很多地,因為發現海稻的地方就是海邊,陳教授考慮到氣候問題也選擇了海邊。」
「你回頭看咱們的實驗基地,是不是四面被山圍住了?這裏的環境非常好,海邊一般有大風,其實不適合當水稻基地,但現在這裏即便外面大風也不會影響到下面的水稻。」田星自豪的說。
原來是這樣,想想看八十年代的是,三亞估計還是個窮鄉僻壤呢。
而且那時候也沒有什麼旅遊的概念,想在海邊那一塊地肯定非常輕鬆。
陳教授還真是走運,而且有商業頭腦。
不但建起來一個水稻基地,為國家做貢獻,還把外圍的海灘建設成為旅遊景區,甚至修了高級酒店。
說不定這個酒店都是三亞海稻基地的產業。
這裏環境可比陳涵的陳家別墅還要好的多了,陳家別墅看不到海,這裏從小院出來散散步就能到山坡上看大海,沿着環山走道走下去就能到達海邊。
走起來估計要十幾分鐘,但這裏既然被開發成了旅遊景區,自然有代步的電動車。
用的是高爾夫球場的那種小型電動車,陳涵發現每個小院裏都停着一輛。
實驗室在山下的幾棟大樓里,住的地方就在這邊,每天可以開着小電動車去上班。
見到陳涵對這裏比較滿意,田星介紹道「袁老住在最頂層的那個小院,裏面比較大,因為袁老的醫護人員還要保姆也在,下面的房子就小一些,也沒有廚房,可以去食堂吃飯,食堂在那棟樓一樓。」田星指着前方說。
一般研究水稻,都要很長時間,有可能一呆就很多年。
田星畢業就來這個基地,已經娶妻生子,也分到了房子。
還給陳涵解釋說他們自己家裏也不開火,食堂的伙食非常好,經常都能吃到海鮮。
因為陳教授太賺錢了,這裏又不完全屬於國有研究所,所以對身邊的人都非常好。
陳涵這才知道為什麼這裏和其他實驗基地有那麼多不同,因為這裏一切都是陳教授自己可以做主。
來三亞本來是打算見見袁老,沒準備待太長時間,而且也沒辦法長期待在這裏。
他還要照顧微生物,但來了之後,看到這麼好的環境,陳涵倒是想在這邊住一段時間。
就是微生物比較麻煩,陳涵看了看萊塞塔,頓時來了主意。
萊塞塔的飛行器要是能夠使用的話,那他就可以在住在這裏,每天抽個半小時回趟陳家別墅就行了。
在海邊還特別方便,自己可以每天早上清晨的時候從水裏乘坐雪茄型飛行器回到陳家別墅。
三亞距離深城用其他交通方式至少也要大半天時間,但用蜥蜴人的飛行器,也就吃頓飯的事,還可以把所有微生物都給激活了。
看來要想辦法說服萊塞塔才行。
研究海稻陳涵也沒什麼把握,初略打算先研究個一個月左右,下個月就是諾貝爾獎頒獎的日子,到時候還要抽時間打造一個分身。
其實陳涵還有另外一個想法,那就是讓萊塞塔變形成他的樣子去瑞仕領獎。
這傢伙有生物戰甲,也不怕別人針對,正好幫他出國轉一圈。
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在兩個月內取得生物戰甲的幹細胞,然後用陳涵的微觀加速能力,讓生物戰甲快速成長起來。
目前還是把水稻研究先做好,陳涵不想讓袁老失望。
小山上的空房子不少,陳涵最後選了一棟靠近袁老別墅的房子,以後偶爾還可以去串串門。
挑選好房子後,田星又介紹了一番這裏的生活方式。
平時如果不習慣食堂的話,還可以沿着山後的公路下山去海灘景區,那邊完全是商業開發區,有美食街還有各種玩樂的地方。
而且如果喜歡潛水的話,也可以在海灘那邊租借到設備。
水稻基地範圍很大,周圍都用高牆圍起來的,後山的路也有保安24小時值班,陳涵和萊塞塔又去辦理了兩張出入卡。
折騰到了晚上,袁老做東請陳涵在食堂吃了一頓飯,最後讓陳涵明天或者後天來實驗室找他報道,他將海稻的研究資料給陳涵。
除了海稻的資料外,還有幾十年研究雜交水稻的經驗。
「其實實現水稻鹽鹼地種植除了雜交還可以用轉基因的辦法,可惜我們國內轉基因技術比較落後,也只能用雜交的模式探索出一條路了,而且轉基因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以後你們要是吃透了技術倒是可以深入研究研究,我這一代也只能在雜交上折騰了。」袁老拍着陳涵肩膀說道。
「轉基因確實是未來的方向,以後要是有機會我肯定會研究一下這項技術的,袁老肯定能長命百歲看到咱們華國也擁有領先的轉基因技術的那一天的。」陳涵堅定的說道。
「好好好!看到你們這些年輕人在,我們這些老傢伙也就放心了,陳教授最近視察海稻收穫去了,等他回來我介紹他給你認識,他在海稻上的研究可比我還厲害,現在水稻收割後,很快又可以種植,你要快些熟悉雜交海稻的相關技術細節。」袁老繼續指點說。
三亞是個寶地,像是廣息水稻一年兩熟已經非常不錯了,但在三亞,全年都可以種植水稻!
陳涵也很重視這次新一輪種植,鄭重的點頭答應下來。
告別袁老後,陳涵提議去海邊走走,萊塞塔自然也沒有意見,陳涵準備說服萊塞塔讓他每天能夠蹭飛行器回一下深城。
陳涵可是知道,萊塞塔能夠隨時召喚她那個特殊飛行器的。
即便現在在三亞,幾分鐘後,飛行器就能從陳家別墅來到這裏的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