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韓愈苦心備戰,第三次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無奈再次失敗。大筆趣 m.dabiqu.com
連續三次的失敗讓韓愈遭受巨大打擊,心情十分難過。因此他多出入酒肆,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不問外事。
整日意志消沉的韓愈,讓他的朋友擔心不已。其中就有已經在京兆府做了小官的好友崔立之。
崔立之得知消息後便去信韓愈,把他比作獻和氏璧的卞和,認為他的才能被人賞識後,一定能名揚天下,勸慰他不要憂傷。
韓愈看過此信後,心情有所好轉,給友人回復了著名的《答崔立之書》。書中詳細記錄了他顛沛流離的求學之路和歷經磨難的求官之途,回復崔立之「仆之玉固未嘗獻,而足固未嘗刖,足下無為我戚戚也。」同時也言明他會繼續上書宰相求官,即使做不了官也要著書立說,名傳後世,兩者總有一個能實現。
然而鼓足勇氣的韓愈,三次上書宰相,均沒有得到回覆。
就在韓愈三次上書的這年春天裏,關中地區大旱,朝廷財政收入緊張,不得不縮減開支。
而自知被別人設計陷害的裴延齡也一面賄賂宮裏的韋賢妃為其吹枕邊風,一面自掏腰包向皇帝李适獻上皇莊的巨額收入。皇帝李适很快又器重於他,十分寵愛。
裴延齡這種小人睚眥必報,他以財政緊張為由,剋扣軍隊糧草,轉而向皇帝李适惡人先告狀。污衊陸贄、張滂等人失勢後心懷不滿,公然散播謠言、惡意中傷朝臣,意圖動搖將士軍心。
這可觸犯了李适的逆鱗了,殊不知「涇原兵變」的導火索正是朝廷剋扣徵調將士的糧草。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涇原兵不滿朝廷賞賜不均,起兵叛亂,快速攻入長安。叛軍擁入皇宮府庫、公侯宅邸、商賈門庭燒殺掠奪,長安被叛軍大肆洗劫。隨後叛軍擁立賦閒的前盧龍節度使朱泚為帥,朱泚得以入主宣政殿,自稱大秦皇帝,並派韓旻領兵圍攻奉天。
皇帝李适見叛軍勢大,不得不倉皇出逃,在霍仙鳴、竇文場等宦官等護衛下狼狽前往奉天。三日後,大將渾瑊率宗族子弟及家屬趕至奉天,李适才鬆了一口氣,馬上授予渾瑊京畿渭北節度觀察使,防備朱泚。
皇帝李适在奉天立即下詔徵發附近諸道出兵勤王。神策河北行營節度使李晟、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神策兵馬使尚可孤、河東節度使馬燧、鎮國節度使駱元光,紛紛集結兵馬前往長安,救駕勤王。
而朱泚瘋狂圍攻奉天,皇太子李誦親自督戰,渾瑊誓死抵禦,即使身中流矢猶戰不已。但城中糧草俱盡、甲冑匱乏,情勢依舊危急。士卒在饑寒交迫中,數次擊退叛軍攻城,死傷不計其數。就在奉天岌岌可危之際,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軍來援,與官軍前後夾擊,在澧泉大敗叛軍。朱泚恐懼,退回長安,奉天之圍得解。
然而李适聽從宰相盧杞饞言,不肯召見平叛有功的李懷光。李懷光又自恃功高按兵不前,請斬盧杞等奸臣。李适不得已加封李懷光為太尉,並賜鐵券,以示信任。而李懷光認為反臣才賜鐵券,竟突然反叛。他公開與朱泚連兵,反抗朝廷,聲勢浩大。皇帝李适不得已從奉天逃走,前往漢中梁州,直到李晟、渾瑊等人收復長安後才返回。
可想而知,近一年的逃亡生涯讓李适對於剋扣糧草引起軍隊兵變之事極為忌憚。半信半疑的他藉故到禁苑打獵,而護駕的神策軍士兵恰好向他訴苦。
勃然大怒的李适,相信了裴延齡的讒言,隨後就下詔將陸贄貶為忠州別駕、張滂貶為汀州長史、李充貶為涪州長史、李銛貶為邵州長史。裴延齡痛恨的這些人全部被逐出了朝廷。
名相被貶、大臣遭謫、奸臣當道,此事的朝堂一片烏煙瘴氣。大唐剛開始走向的復興之路的大好局面似乎也沒有了。
官場的劇烈變動讓韓愈膽戰心驚,可憐一身才學無處施展。
憤懣不平之際韓愈寫下了名傳千古的《雜說四首》,即《龍說》、《醫說》、《崔山君傳》、《馬說》。
第一首《龍說》借龍和雲相互依託的關係暗指君臣之間相互成就的關係,希望君主舉賢任能,渴求為君分憂、報效朝廷。
第二首《醫說》「善醫者,不視人之瘠肥,察其脈之病否而已矣;善計天下者,不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之理亂而已矣。」用醫人來比治國,強調嚴明秩序的重要性。
第三首《崔山君傳》記錄兩種人,一種是貌丑而心美的賢者,另一種是貌美而心如禽獸。暗諷像裴延齡一樣的後者「平肋曼膚,顏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則人,其心則禽獸」,根本不配稱為人。
第四首《馬說》更廣為人知,把千里馬比作人才,把伯樂比作發現人才之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深刻抨擊了人才被埋沒的現象,讓千里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韓愈。
韓愈心中抱負難以施展,心情鬱郁、苦悶難解,言辭之間自然充滿憤世嫉俗之意。
考試失敗、求官不得後,韓愈又不想輕言放棄,只好經逗在長安。然而兩月的時間過去了讓他越來越失望。這段時間反而是韓愈他創作的一個高峰。
但韓愈盤纏用盡仍然一無所獲,心灰意冷之下只得離開長安,返回家鄉。韓愈東歸至河陽時,見行人用籠子裝着白烏鴉、白八哥西去長安,進貢給天子。他無限感慨,於是寫下名傳千古的《感二鳥賦》。
「出國門而東騖,觸白日之隆景。時返顧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韓愈出了國都向東奔馳,頂着炎炎烈日,一邊回頭張望一邊感傷落淚,無限懷念西逝的長安之路。
「今是鳥也,惟以羽毛之異,非有道德智謀,承顧問、贊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薦進,光耀如此。」鳥因外表奇異而得到欣賞,自己滿腹經綸卻無人賞識。
「餘生命之湮厄,曾二鳥之不如」我的命運連兩隻鳥都不如,何其哀也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