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人口大約 4 至 5 億,是現在的 1/3。那麼,清朝房價是現在的多少呢?
最靠譜的比較,是用普通人的年收入來比,看到底多少年的收入可以買一套房。
七個例子
由於清朝人不研究房價,所以查不到系統的材料,只能找幾個例子,不知道是否能全面反映出當時的情況:
例一:乾隆十六年 (1751 年),天津丁予范在劉家胡同二道街買了一塊地,蓋了一處四合院,這四合院佔地近一畝,蓋了 10 間房,連買地帶蓋房,花了 180 兩銀子。
例二:道光十八年 (1838 年),天津任秀坡花 200 兩銀子,把丁予范在劉家胡同二道街開發的這套四合院接了下來,加蓋一間客房、一間門樓、三間書房、三間板房,總共投資了 350 兩,最後賣了 600 兩。
例三:乾隆十二年,北京內城西北角太平湖東 (新街口),七間半 85 兩,相當於現在 12750 元。
例四:乾隆十三年,北京內城新帘子胡同 (長安街南,新華門與和平門之間),四間瓦房 70 兩,相當於現在 10500 元。
例五:康熙五十七年 (1718),北京大興縣北城日南坊 (坊名「日南」,相當於某某街道) 有一所樓房出售,該房臨街,下面兩間開店,上面兩間住人,樓後加蓋廂房一間,合計 5 間房,賣了 210 兩 (參見張傳璽《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
例六:乾隆五十八年 (1793),安徽休寧縣二十一都二圖 (「都」相當於鄉鎮,「圖」相當於行政村) 也有一所樓房出售,不臨街,但宅基較大,房子共 4 間,賣了 270 兩 (同上)。
例七:咸豐七年 (1857),浙江山陰縣三十六都三圖有人賣房,共計平房 3 間,賣了 60 兩 (同上)。
當時米價
為了能與現代可比,按大家常用的糧價來做衡量。
在清朝米價的波動比較大,按最太平盛世的清乾隆年間算,糧價大約 15 文錢/升。一升米據說大於 1 斤,不到 1.25 斤,按照最多 1.25 斤來算,現今超市的米價 1.8 元/斤,則一升米價格為 2.25 元/升。1 兩銀合 1000 文,1000/15×2.25=150 元,清乾隆的 1 兩銀子相當於現在 150 元。
房價與米價比較
1 兩=1000 文,則新街口的房子 (七間半) 換算=85000 文,新帘子胡同的房子 (四間)=70000 文,分別相當於 5667 升米和 4667 升米。
如果每間房子按照 25 平方米計算,新街口房子面積 187.5 平方米,新帘子胡同的房子面積 100 平方米,則新街口的房價為 30.23 升米/平方米,新帘子胡同的房價為 46.67 升米/平方米。
一升米據說大於 1 斤,不到 1.25 斤,姑且按照最多 1.25 斤來算。超市的米價 1.5 元/斤,則一升米價格為 1.88 元/升。目前,新街口的二手房單價在 3 萬元/平方米。
用升米來衡量,今天的房價就是 15958 升米/平方米。
今天的房價糧價比,是清代的 528 倍!也就是說,今天要想買同樣的房子,得用比當年多 527 倍的糧食去換。
——————
清代歷年米價考:
清代米價 (二) 期別
—每公石平均價格 (單位: 庫平兩)
1641-1650
——1.263
1651-1660
——1.201
1661-1670
——0.856
1671-1680
——0.652
1681-1690
——0.864
1691-1700
——0.737
1701-1710
——0.965
1711-1720
——0.926
1721-1730
——0.880
1731-1740
——1.000
1741-1750
——1.144
1751-1760
——1.637
1761-1770
——1.722
1771-1780
——1.528
1781-1790
——1.609
1791-1800
——1.965
1801-1810
——2.175
1811-1820
——2.150
1821-1830
——1.942
1831-1840
——2.418
1841-1850
——2.256
1851-1860
——1.708
1861-1870
——2.623
1871-1880
——1.739
1881-1890
——1.440
1891-1900
——2.405
1901-1910
——3.895
彭信威著《中國貨幣史》
————————
作者語:以上資料,大家只是當一個物價參考就好,實際上跟現代比的話,用米來當參照物並不恰當,畢竟清朝的糧食產量跟如今的糧食產量有相當大的差別,而銀、銅的產量價格也大不相同。至於本小說里的參照物,實際上是按照現代社會的人民幣來算,這就好比是外匯,因為人民幣可以買到現代社會的產物。清代與現代社會類比,可以參考現代黑非洲窮國跟中國的對比。
清代房價與米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