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爆發之前,大家都覺得我們eu的軍工能力怎麼也算是世界三大軍事帝國之一,大革命遺產的明珠,結果這次和帝國一打起來,我們才發現我們的完善性太差。詞字閣http://m.cizige.com
目前據我的觀察,eu軍的持續作戰能力比想像的更糟糕,尤其是在自產武器裝備上。
現在我們已經動員了十六個旅的國土防禦部隊,但令人非常憂心的是,我們的兵工廠實際上沒有大量生產槍支的能力,出現了一般中東國家都沒出現的缺槍問題。
乃至於現在這些前線部隊用上了過去的莫辛納甘步槍,馬克沁重機槍,m/45衝鋒鎗。例如z華聯邦援助了一批輕型機甲,援助的時候把鐳射槍拆了,結果我們eu沒有大量生產12.7重機槍的能力,於是很多機槍塔裏面居然架了把衝鋒鎗。
議會的議員先生們還諷刺說這些裝甲車是鋁皮盒子,可就是這些鋁皮盒也是士兵眼中的瑰寶。
輕兵器已經很糟糕了,重兵器就更糟糕。我們現在最缺的是什麼呢,是可翔艦。但其實可翔艦並不是很難搞的東西,完全可以用軍用卡車改裝,搞個簡易版其實挺簡單的。像日本解放陣線那種bpm-97射手型可翔艦,只要保證炮夠,我認為一般鄉下的汽修廠一個月也能搞出十輛八輛。畢竟卡車都能改裝甲車,改可翔艦並不困難。然而我們看到現在eu用什麼運輸呢?suv和皮卡。我們甚至連所謂第三世界那種汽車修理能力值都沒有。
然後我們的士兵年齡過大,很多時候都是60歲老兵扛着60多歲的槍坐着皮卡車參戰,裝備水平極差的國土防禦旅,士氣自然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結果第一階段完全毫不意外,出現了大量的投降。問題是現在是網絡時代,投降和抗命全上網傳播了,搞的旁邊其他部隊也想投了。我也不知道這樣動員,對實際戰鬥力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過最糟的還不是武器,戰略戰術才是根本,這方面只能說我們的軍隊從頭到尾都打得很擰巴,缺乏進攻精神,主動性太差。
開戰前我們在東部囤積了大量常備軍以及民眾武裝,這支有戰鬥力的重兵集群毫無疑問是準備劍指帝國的進攻性軍隊。但是在俄軍發起進攻後,這支龐大的,對於我們來說可以說是不可再生的進攻性力量幾乎未展現其進攻能力就被迫轉而採取堡壘戰術,蹲在城市裏不時襲擾帝國軍,結果就這支主要力量反而成為了賬面上的軍隊。
這樣主力蹲坑的後果就是帝國軍即使在兵力絕對不足,補給線一團稀爛,整個處於一個莫名其妙狀態的時候居然仍然還是能保持着主動權。不管是在戰爭初期迅猛進攻到戰線近乎崩斷,還是在發現速勝不可能轉變戰術後大踏步撤退的混亂時期,我們eu的各種軍隊都毫無建樹(如果您一定要認為步兵用肩扛導彈打幾台坦克機甲就算建樹那也行)。甚至於現在俄軍不但放棄突出部拉平了自己戰線,甚至創造了一個華沙突出部的時候,我們的軍隊仍然在蹲坑。
單純從軍事角度來看,我認為最初我們的軍隊應該立刻撤退,丟掉邊境城市群來把戰線拉平,這樣我們的守軍至少能解放出來相當的戰前常備軍作為機動進攻力量。
當然,如今這個政策已經完全不可取:目前eu軍隊在重裝備和技術兵器大量損失之後已經不具備進攻能力,只能暫時採取堅守戰術擺一個被動挨打的架子。用戰前常備軍加民兵死守城市堡壘,這一戰略的唯一目的就是拖延時間。
但拖延時間需要的目的是尋求改變,本質上應該是,「放棄當前戰場進攻能力和主動權的方式來換取未來更強大的進攻能力和主動權」。
不過好在目前帝國軍也沒打算進一步增兵,也不打算強調進攻速度,而是利用自己的炮兵優勢,在無人偵察機的支援下,對作戰地幅進行長時間的偵察監視,一旦發現目標,則使用炮火圍殲。同時綜合使用機甲、炮兵或可翔艦力量,對敵方防禦地幅實施遮斷,切割對方的防禦體系,截斷對方補給,從而把整塊敵人分塊消滅。」
報告末尾,對眼下不利的華沙守城局勢,蕾拉給出了解決方案。
「總而言之,在我們能積攢出足夠多的進攻力量前,戰線緩慢移動和冗長的巷戰會是這一階段的主旋律。但在這段時間,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出擊,這就需要我軍必須放棄消極防禦,採取機動防禦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