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這個時候的匠人是一絲不苟的,對於技術的傳承尤其的重視,尊敬,祟拜。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這個時候的很多技藝都是家傳,絕不外泄的。也是這種方式導致了許多技藝的消失。但你不能說他們錯了。
究竟是時代的原因。
張軍今天教了他們制筆的方法,那他就是這幾個木匠的制筆之師,幾個人會恭記一生,還會把這件事一代一代傳下去,世世代代感恩。
這種鉛筆如果面世流傳開來,也絕對會以張增筆來命名。
張軍到是沒想過這麼多,就是感覺有了石墨,如果不把鉛筆制出來那就有點遺憾了。再說也方便自己。
「等有了空餘時間,你等可以試製一下,如果成功,當流芳百世。」
「謝過郎君。」幾個木匠站直了身體躬身行了個大禮。
「無須如此,把事情做好就好。」這事兒張軍還真沒放在心上,太師椅,床,桌凳,這都教了好幾樣了,也不差這一支筆,自己這教師的名號是跑不掉的。
還有鐵匠那邊的爐子打造,軍器坊那邊的神臂弩,改良橫刀,狗腿刀和三棱刺,以後很大可能被人叫成張增刀,張增刺,張增弩這樣的渾名。
想一想還是挺興奮的,想來不久之後皇帝陛下也能聽聞自己的大名了。美滋滋。
有了鉛筆,寫字的速度就上來了,張軍回了三堂拿了麻紙開始整理思路。其實用毛筆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慢,而是筆速跟不上思路。
就像習慣了用電腦打字的人,或者習慣了手寫的人,冷丁讓他把電腦換成筆,或者把筆換成電腦,都是這樣的結果,手腦不同步,然後就是思維被擾亂。
張軍其實也有打算,工匠都是自己府下的,如果東西弄出來了,很成功,那就成立個公司(工坊)做唄,去市場上銷售,自己自然掙大頭。
武器方面肯定是不可能拿去銷售,但成功以後可以向皇上表功,封賞是少不了的。都有利可圖。
何況就算沒有利,他也必須得做。
高慶在一邊絞盡腦汁,拿出了十二分功力,把一份上書擬得妥當,拿過來讓張軍過目。看到張軍拿着個奇怪的東西在紙上寫的飛快。
「郎君這是……此物……石黛?」
「對,黛筆,書寫比毛筆要快速極多。我用毛筆書寫跟不上思維,總會擾亂打斷,極其痛苦,便想了這麼個法子,很有效果。」
其實他用這個寫字也是彆扭,但總比毛筆要快一些,還能將就用。主要就是太軟,力氣用不對就斷了。
「可否一觀?」
「不用這麼客氣。」張軍把手裏的黛筆遞給高慶,接過他手裏的上書草稿來看。用鉛筆一張都寫不滿的字數,足足寫了六七篇。
高慶拿着黛筆翻來復去的仔細看了看,又試着在紙上寫了幾筆,發現確實比毛筆要快的多,不由得也來了興趣:「郎君,此物……可能大量造作?」
「嗯,我已經安排下去了,需要些時日試製。石黛過軟,需要弄硬一些才好用,待製作出來我送你一些。」
「那就謝過郎君了,此物……大有用途。大有用途。天下寒士之喜呀。」
「你有興趣?」張軍看了高慶一眼:「如此……待工坊建成,就交由別駕督辦好了。」
「當真?」
「嗯。咱們要建一些工坊用來補納開支,為日後籌謀,督辦事務重大,別駕當勝任之。」
「謝郎君不疑,慶,肝腦塗地。」
「言重。我與你等均為同僚,日後自當同享甘飴。」
「敢不從命。」
「不用更改,就如此吧,別駕文采斐然,令某心嚮往之啊。」張軍把上書草稿還給高慶,表揚了一句。確實寫的好。
事還是張軍交待的那些事情:替朝庭除了李逆也給張鎰報了仇,剪了朱逆附屬,恢復了鳳翔的官制,安撫民情,召訓府兵,正積極操辦準備奉王令支張。
也提了請聖上詔諭能臣前來鳳翔接任節使的事兒,一句違逆的話沒有,但怎麼看着都有點張軍已經掌控了鳳翔兵馬,民眾悅服的意思。
總而言之就是鳳翔現在又姓李唐了,偽逆已經全部除掉,民眾歸心,兵強馬壯,隨時可以候王命而出,也積極的請皇帝派人來接管。
整個上表,張軍的偉岸形像躍然紙上,那就是一個優秀的,愛國愛皇得到軍民擁護的,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隨時可以為王命去拼殺的難得的忠臣良將。
但是吧,問題也就在這裏了。都掌控了全府軍民,得到了擁護,可以隨時號令了,皇帝只要不傻,他能派誰來?派誰來接手都得頭疼。
這會兒到處正亂,又有李懷光逼反在前……意思就是那麼個意思,但是一句過格的話都沒有。文字的鬼力表現的淋漓盡至。藝術啊。
高慶對自己的文筆肯定是有信心的,不過得到了張軍的誇讚那也是高興,喜滋滋拿去抄寫。
張軍這邊繼續埋頭和麻紙戰鬥。要寫的東西有點多,可這些東西又無法找人代筆。那句話叫什麼來着?自己約的炮,含着淚也得打完給。
先規劃整軍。這是重中之中,日後的憑仗所在,一切的根本,不能有半點閃失。
至於府治民生稅收農工商相關什麼的,都得往後排。
情況是現在的局勢還沒有糜廢,早一天晚一天影響不大。主要是有劉承旨一直在理政,雖然受戰亂影響,但鳳翔一直沒有失控,也沒有間斷。
朱泚造反的時候他在長安閒居,沒和鳳翔發生什麼直接關係。
後面李楚林發現朱泚已經顧不上(管不了)鳳翔後,殺了張鎰自立留後,但時日太短,還沒等他有什麼作為就被張軍幹掉了。
就是不知道這個劉承旨在這其中站在哪一邊,起了些什麼作用。不過也無所謂,越是聰明的人,越會審時度勢。笨蛋也爬不到這個位置上來。
話說這個劉承旨,張軍到這會兒還沒太弄明白這個人的來路。他連自己的來路都沒弄明白呢。
在唐代這個時候,人的名字可不是能隨便起的,字義,含義,意義,都不能隨便用。
就像這會兒的主流起名都是單字,尤其是官貴人家,謫子是絕對不用雙名的。
雖然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很多在名後面加個之字的方式變成雙字名,比如顧愷之,王羲之什麼的,但仍然未能撼動單字名為尊貴的習慣。
唐代的雙字名主體是下等民,平民也有但並不多見。像李懷光他們那種是皇家所賜,本身是胡族。
而這劉承旨。承旨啊。這是……皇帝給取的名字?這裏面是什麼關係呢?
在這個年代,當官的幾乎沒有什麼平民,下等民就更不可能了。階級是基本鎖定的。像張軍,他可以肯定自己就是官二代,而且親爹的官職應該不會太低。
都是官員的後代繼續當官,雖然有科考制度,但也只是從優選拔而已,階級已經限制了哪些人能參加,哪些人不能參加。
下等民和大部分平民連本書都弄不到,識幾個大字就已經相當了不得了,怎麼科考?
好在大唐並不鄙視商人,風尚開明,還有比較積極公正的軍功晉升系統:讓平民甚至下等民也沒有完全斷了上升之路,只要你敢拼。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