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李績一言不發,腳下不停,衝着這座帳篷門口肅立的禁衛微微頷首,靠近門口的一個禁衛便側身將帳門的門帘撩開。筆硯閣 www.biyange.net
李績當先而入。
房俊走到門口,環視左右,見到這些人皆乃昔日戍衛太極宮的皇帝貼身禁衛,都是勛戚子弟,其中不少人甚至相互認識,甚至還能說上幾句話,然則此刻這些禁衛卻目不斜視,將房俊視若無物。
這些都是真正的皇帝心腹,隨時隨地都可以為了皇帝獻出生命,但凡李二陛下出宮便寸步不離,即便李二陛下御駕親征也帶在身邊。此刻這些人戍衛於此,似乎已經說明了這座帳篷的重要……
房俊深吸口氣,抬腳走進帳篷。
門帘在他身後放下,使得帳篷內的光線瞬間暗了下去,但是這足以讓房俊看輕帳篷內的擺設。
冷冷清清的帳篷內,唯有一口巨大的棺槨擺在當中,新鮮的木料散發着獨有的香氣,並未油漆雕畫的棺槨上可以見到清晰的木頭紋理,在空空蕩蕩的帳篷里,予人一種泰山壓頂一般的沉重。
儘管李績早已向東宮太子稟報陛下駕崩之消息,但此時此刻,仍舊感到心頭好似被壓了一塊局勢一般,憋得他透不過氣,心臟一陣一陣抽搐。
或許,李二陛下算不上最好的皇帝,他殺兄弒弟、逼父退位,甚至還有一些任性,優點與缺點一樣鮮明。但是來到大唐這些年,李二陛下對待他卻從來都是寵信非常,甚至可以用放縱來形容,固然時不時打罵一番,但從不曾真正厭惡於他,最終總是會縱容他離經叛道的行事方式。
胸懷廣博、虛心納諫,這是多少明君聖主都不曾真正擁有的高尚品質。
然而如今,那位手執日月、開闢皇朝,註定要在歷史之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受到無數後世子孫敬仰的一代英主,離開了他恢弘莊嚴的宮闕,只能躋身於這一副棺槨之中。
即便當初在太子那裏聽到準確的消息,他卻一直有着一種懷疑或者說是奢望——以為這只是李二陛下自編自導的一幕戲劇,以此來達成他心心念念都想要完成的豐功偉業。
畢竟曾經的歷史當中,這位皇帝雖然在東征高句麗之時可能受傷或者染病,但還是好生生的回到長安城,繼續引領這個龐大的帝國一步一步走向興旺富強,奠定了由古至今首屈一指的輝煌盛世。
但是現在,面對這副巨大的棺槨,所有的懷疑與奢望盡皆破碎……
看着房俊先是愣愣的發呆,繼而臉上浮現痛苦哀怮之色,直至緩緩跪在棺槨之前,眼淚一串一串無聲灑落,李績並未勸解,只是淡淡說了一句「心裏有什麼話,跟陛下說說無妨。」
而後,就那麼負手轉身,走出帳篷之外。
門帘掀開的剎那,寒風湧入,吹起棺槨一側陶盆之中黃紙燃後的灰燼,零星灰屑盤旋而起,在半空之中飛舞飄蕩,宛如秋葉……
生死成敗,浮塵一夢
李績並未返回中軍大帳,而是就站在兩座帳篷中間的「夾道」處負手而立,任憑寒風穿堂過隙,撩起衣袂獵獵作響,卻渾然不覺寒冷。
因為他的心火熱。
他清晰的知道自己眼下之所為,將會為這個帝國帶來何等天翻地覆的變化,將會一舉肅清兩漢以來的朝堂弊端,使得皇權臻達一個無與倫比的高度集中,真正的令出中樞、天下景從,而不是政令不出京畿,天下名義上歸屬於朝廷,實則盡在世家門閥掌控之中。
他不僅軍事才能冠絕當世罕有人及,政治天賦也已經點滿,深切明白世家門閥之存在看似鞏固了天下根基,實則門閥之利益必然凌駕於帝國利益之上,只要門閥存在一日,帝國便永遠存在分崩離析之風險。
門閥之禍,深入根基,不可調和。
……
身後腳步響動,李績轉過身,見到面色隱隱激動的房俊,無聲的笑了笑,伸出手拍了拍房俊的肩膀,溫聲道「此間之事,非你所能左右,還是速速回去長安為好,當前局勢變幻莫測,莫要因為一時之疏忽大意,導致抱憾終生。」
房俊深深體會着這句話當中的意味,緩緩頷首,道「既然如此,那在下便先行告辭。哦,李思文這廝如今身為東宮六率之副將,獨領一軍,作戰勇猛戰功赫赫,太子殿下甚為青睞。」
自叛軍起兵之日,東宮六率便一直面對十倍於己之敵軍艱苦奮戰,減員嚴重卻死戰不退,鬥志始終旺盛,堪稱太子的左膀右臂,立下汗馬功勞。與此同時,李思文、程處弼、屈突詮、秦懷道等人自然被太子視為肱骨,可以想見,只要東宮能夠渡過此番危難,以太子之性格,這些人都將被逐一敘功,不僅升官進爵不在話下,一生一世都將屹立於權力中樞。
前程似錦。
李績笑了笑,淡然道「遭逢亂世,大丈夫自當功名馬上取,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有什麼樣的造化不僅要自己雙手去爭取,更要聽天由命,畢竟戰陣之上刀槍無眼,縱然身為一軍之統帥,也有可能被一支冷箭取走性命……回去告訴他,父祖的爵位功勳不足為恃,唯有自己一刀一槍拼回來的功勳,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這番話看似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許,卻依舊沒有透露半分李績本人的傾向……
房俊抱拳施禮「如此,在下這便告辭。」
「嗯。」
李績頷首,依舊背負雙手,身形如標槍一般停止,渾身上下洋溢着軍人氣息,叮囑道「此番你在雁翎關伏殺長孫安業,消息必然已經傳回長安,長孫無忌豈肯善罷甘休?他必然算準你回程之路線予以伏殺,為長孫安業報仇,所以你定要多加小心,切勿輕忽大意,免得丟了性命。」
由洛陽前往長安,關隴軍隊早已控制了潼關,所以長孫安業可由「南北崤道」從容行走,但房俊卻只能由商於古道原路返回。如此,長孫無忌自可從容佈置兵卒於房俊必經之路設下埋伏,予以截殺。
房俊深以為然,只看長孫無忌寧肯違抗朝廷律令,亦要將長孫安業自嶺南流放途中召回,便知對其有多麼器重。雖然一直使其幽居府邸,不見受用,但此時派遣長孫安業前來說服李績,豈不正說明其在長孫無忌心中之地位?
這樣一個好幫手又是親弟弟慘死於房俊刀下,長孫無忌不發瘋才怪,派兵半途截殺自己,實在是理所應當……
然而聯結關中、洛陽的道路就那麼兩條,走「南北崤道」就要一路穿越函谷關、潼關,等如一頭扎進叛軍大營之內,周邊幾十倍於己的叛軍圍剿截殺,必死無疑。
相比之下,商於古道地勢更為險要,也更為狹窄,縱有龐大兵力也難以鋪陳,頂了天也只能派遣一支精銳軍隊,半途設伏予以截殺。
關隴有什麼精銳軍隊?若是十幾二十年前,歷經戰陣南征北討的關隴兵卒血染征袍,個頂個都是久歷戰陣的悍卒,想要從中挑選一支以一當十的精銳簡直不要太容易。然而時過境遷,二十年養尊處優的奢靡生活早已磨滅了關隴兵卒身上的悍勇之氣,如今的關中子弟除去十六衛當中的府兵之外,余者非但難言精銳,甚至不堪一擊。
否則也不會造成眼下叛軍以數倍甚至十數倍之兵力優勢,亦無法撼動東宮六率之尷尬局面……
房俊有自信,能夠率領麾下親兵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一路殺回長安。
他衝着李績再次施禮,道「英國公保重。」
轉身大踏步離去,來到營地之外與自己的親兵匯合,一路打馬疾馳,按照原路沿着洛水溯流而上,直奔商於古道。
李績站在原地目送房俊遠去,目光深邃,不知想着什麼。待到身後響動,他回身看去,卻是諸遂良自那座小帳篷中探出頭來,四目相對,對他微微頷首,似乎喊他過去。
李績走到帳門外,深吸口氣,整理一下衣冠,面容凝肅,這才邁步而入。
寒風吹動旌旗,烈烈招展,可見到中軍大帳以及這座停放棺槨的帳篷旁邊,還緊挨着一座小帳篷……
。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