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吳奪很激動。
這一隻高足杯要是永樂官窯真品,那可就賺大發了!
至少比那幾顆祖母綠要值錢。
讓我來徹底定個性!吳奪一邊想着,一邊將左手中指貼上了杯子。
什麼?
這不是永樂青花?
這······
這,這是元青花!
而且不是廣義上的包含國產青料的元青花,是狹義上採用蘇麻離青鈷料的精品元青花!
吳奪的手有點兒小抖,他先小心放好杯子,然後點了一支煙,盡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我勒個去!
元青花啊!
「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你就這樣出現在我的世界裏,帶給我驚喜······」
吳奪抽完一支煙,忍不住又點了一支。
這個民國時期的原主,居然還認錯了!
錯把精品元青花,當成了永樂官窯青花。
吳奪有點兒過於激動了,平靜之後才反應過來,這其實再正常不過。
因為,民國時期,元青花並不為人所知。
但凡有什麼書籍資料、有什麼影視作品、有什麼講座授課,說民國時期華夏有什麼人認定了元青花的,基本都是扯淡。
如今被認定的精品元青花,在民國時期,往往是被當成永(樂)宣(德)青花來的。
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一個叫波普的美國人才真正拉開了研究元青花的序幕。
也就是說,如今大名鼎鼎的元青花,曾經在華夏歷史上消沉了六百年!
即便是在今天,最集中最豐富的元青花館藏,也在土耳其和伊朗。
因為這種蘇麻離青鈷料,歷史上是「波斯」一帶產出的。
在元代,這一地區的商人,帶着蘇麻離青來到華夏這樣一個瓷器大國,他們有青料,制瓷技術卻很遜,於是,提供青料,定製瓷器。
而定製好的瓷器,則被運回。
有了這個基礎,華夏人也開始嘗試使用蘇麻離青製作青花器,所以元朝後期,也開始有以蘇麻離青為鈷料的青花器出現在華夏。
但始終沒有被推廣。
而國產青料,其實早就有了,最起碼有過宋青花。
宋元兩朝以國產青料製作的青花器,一直沒有崛起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宋人尚青,元人尚白。天青釉和卵白釉,是宋代和元代瓷器的兩大代表。
直到明朝滅元,穩固政權之後,從永樂朝到宣德朝,官方才開始大量製作以蘇麻離青為鈷料的青花器。這也奠定了青花器在瓷器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史稱永宣青花。
就在明代宣德朝之後,蘇麻離青這種進口鈷料,已經告罄,原產地的配方也失傳了。
不過,此時青花瓷因為獨有的美感,已經廣被接受,所以依然繼續產出;只是所用的青料,不再是蘇麻離青;也陸續出現了各種青料,甚至也有進口的,比如回青。
而元末曾經在華夏少量出現的「蘇麻離青」元青花,就這樣被掩蓋。
到了民國時期,提及蘇麻離青,古玩圈所知的,就只有永宣青花了。
即便是採用蘇麻離青作為鈷料的元青花出現,也往往會被認定是永宣青花。
實際上,直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華夏的古玩圈,知道元青花的人還是不多,更不用說普通人了。
真正讓元青花在華夏廣為人知的,是2005年創下當時華夏瓷器拍賣記錄的鬼谷子下山大罐,兩億多的成交價,引起了轟動。
吳奪看着這件精品元青花高足杯,激動之餘也不由感慨萬千。
逐漸平靜下來之後,他開始估價。
不算吳奪這件,如果有人說他一千塊買了一件元青花,你會是什麼反應?
不要忙着嗤之以鼻,因為這也可能是真的。
廣義的元青花,就應該是元代生產的青花瓷,而在這個範圍內,一千甚至幾百的東西是有的,而且你還未必看得上,見了實物可能會覺得雞肋。
要對一件元青花估價,首先得了解清楚所有元青花的價值檔次。
所幸,吳奪的理論知識,還是很豐富的。
最貴的元青花,是採用蘇麻離青作為鈷料的、帶有人物故事畫片的、大器型的元青花。
這樣的東西,包括鬼谷子下山罐在內,目前全世界已知的,只有九件。
另外八件是:昭君出塞罐、西廂記罐、尉遲恭救主罐、周亞夫細柳營罐、錦香亭罐、三顧茅廬罐、百花亭罐、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這九件,高高在上。
現在如果任何一件重新進入市場,上拍賣會,至少是幾億的東西,甚至最高能衝到多少都不好估量。
吳奪曾經查閱很多資料研究過,這九件帶人物故事畫片的元青花,極有可能是朱元璋控制景德鎮之後的產物,雖然時間線還在元朝,但卻有特別的意義。
其次,是採用蘇麻離青作為鈷料的、其他畫片和花紋的、器型精美的元青花。
這一類元青花,全世界已知的,大概有三四百件。其中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宮有四十件,伊朗國家博物館有三十多件。
這其中,大器型的肯定要比小器型的價值高。
吳奪的高足杯,屬於這一類中的小器型。
結合查閱的拍賣記錄,還有相關的一些市場資訊,吳奪覺得,怎麼也得六百萬起。
而檔次最低的元青花,則是採用國產青料的元青花日用器。
這一類東西也有高有低。有器型美觀青花發色不錯的,也有極為普通甚至粗糙的。
所以,檔次最低的元青花之中,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或許幾千塊甚至幾萬塊的行情也能達到;但,缺乏藝術價值的粗糙普品,幾百塊買來,也未必有什麼意思。
當然,這也得看交流對象和環境。着重提及的元青花,一般就是特指「蘇麻離青」元青花,也就是狹義元青花。
吳奪最後又詳細檢查了一番,沒有發現什麼毛病。
這是一件全品。
吳奪細細盤算了一番,最後,打算在陳鳴遠紫砂竹節筆筒和元青花趕珠雲龍紋高足杯之間二選一,先出手一件。
權衡之後,吳奪決定出手高足杯。
實際上,吳奪的決定還是很艱難的,因為他本來都不太想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