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開始修煉 第267章 稱王建制

    測試廣告1或許是和去年的考試間隔只有半年,或許是朱武自立的跡象越來越是明顯,宣和七年的考試並沒有多少宋國學子參與,招攬的人才明顯也不如前兩年。樂筆趣 www.lebiqu.com

    不過,同樣是因為這一科參加的宋國學子不多,錄取的士子大多都是燕京人。這些人許多是燕京大族出身,讓朱武和他們的關係緩和了許多,更得到他們擁護。

    尤其是朱武派大臣出使金國,將金國朝堂中大多是完顏氏女真貴族、少有漢人的消息傳回後,許多對金國還有幻想的臣子也徹底死了心,真正效忠朱武。甚至出錢出力,幫朱武抵擋金兵。

    這讓朱武度過了擴軍後最艱難的時段,堅持到了夏收。有了夏收的糧食,朱武短時間不用為糧草而擔心,躊躇滿志地望着南方,隨時準備進軍。

    也就是在這時,宋國在先後招撫張萬仙、賈進,擊潰張迪之後,童貫率領大軍,把聲勢最大的高托山平定下來。這讓童貫在朝野中飽受讚譽,道君皇帝高興之下,以童貫收復燕雲的功勞,冊封他為郡王。童貫成為了大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宦官王爺。

    這個消息傳出,不但在宋國議論紛紛,燕京文武大臣,更是激憤不已。收復燕京是朱武的功勞,除了朝廷外人盡皆知,如今朝廷封童貫為王,怎不讓人義憤?

    也因為此,勸說朱武自立的文書多了起來,許多人都向朱武上表,請求稱王稱帝。尤其是那些新投靠的燕京大族,更是抓住機會表現,許多人都希望朱武封王,為他們封爵加官。

    那些梁山泊出身、追隨來到燕京的將領大臣更不必說,他們在察覺到宋國對燕京無能為力、金國也根本奈何不了燕京後,同樣勸朱武自立,博個功臣身份。

    這樣一個局勢下,即使朱武說不同意,群臣也不答應。在經過三揖三讓後,朱武在宣和七年、道歷三千八百二十二年六月自稱明王,廢除宣和年號,採用道曆紀年,在燕京稱王建制。

    消息傳出,燕京官吏百姓,都是歡呼雀躍。佔據燕京三年,朱武對這裏的改變人所共見,燕山府路百姓,對朱武極為擁戴。

    朱武見此情景,心中很是愉悅,在燕京設立百官,封賞文武大臣。以中書堂參預機務、輔佐治國理政。設正二品中書平章政事、從二品中書參知政事、正三品中書參贊政事,主持中書事務。

    中書堂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除了輔助朱武票擬批答外,再無其它職權。在中書堂任職的官員如果沒有兼職,無法繞過朱武,下達任何命令。

    故而,中書堂地位雖尊,卻並沒有實權。這是朱武為限制相權,仿照明朝內閣所設立的機構。

    「以王倫、吳用為平章政事,晁蓋、宋江、耶律大石、左企弓、劉彥宗為參知政事,主持中書事務。」

    「以盧俊義、魯智深、公孫勝、喬冽、林沖、柴進、李應、許貫忠、扈成、蔣敬、蕭讓、朱貴、裴宣、金大堅、聞煥章、虞仲文、韓昉為參贊政事,參預中書事務。」

    首先將中書堂的官員任命下來,朱武決定在自己領兵南下時,以留守的中書堂官員,處理燕京事務。

    然後,朱武對各院下屬的處進行調整,將名稱改為傳統的部、寺、監,處理具體政務。

    各部設正三品尚書、從三品侍郎,處理各部事務。部下設置各司,設正五品郎中、從五品員外郎,處理各司事務。各司下設處科,設正六品主事、從六品從事、正七品知事、從七品佐事,處理相關事務。

    另有一些重要性稍低的處,被改制為寺監。設正四品正卿、從四品少卿,處理寺監事務。寺監下轄各署,級別等同於處。

    「職官處提升為吏部,掌管官吏選授、封勛考課事務。以蕭讓為吏部尚書,負責吏部事務。」

    「民政處、財務處提升為戶部,掌管戶口、稅賦收支事務。以王倫為戶部尚書,蔣敬、宋清為戶部侍郎。」

    「宣傳處、教育處提升為禮部,設儀制司、祠祭司、宣傳司、教育司,掌管禮儀、祭祀、教育、宣傳、貢舉等事務。以王倫兼任禮部尚書,聞煥章、韓昉為禮部侍郎。」

    「外聯處提升為鴻臚寺和光祿寺。鴻臚寺掌管四方交往、藩屬朝貢,以樂和為正卿。光祿寺掌酒醴膳羞、宴飲食物,以朱貴為正卿。」

    「刑法處提升為刑部,掌管刑名司法、刑獄訴訟事務,以武松為刑部尚書,李云為刑部侍郎。」

    「工程處提升為工部,掌管百工山澤、工程營建事務,以扈成為工部尚書,陶宗旺為戶部侍郎。」

    「鹽務處提升為鹽務監,掌管鹽業鹽政,以杜遷為正卿。」

    「工商處提升為商務監,掌管商業稅務,以杜興為正卿。」

    「醫務處提升為醫務監,掌管醫療衛生,以安道全為正卿。」

    將政務院各處提升,朱武又增設了宗正寺、太常寺、太府寺、太僕寺、國子監、將作監、都水監等機構,安排前遼降臣任職,把政務院部寺監體系,初步建立起來。

    只是即便如此,仍舊有許多機構空缺,一些沒有具體部門掌管的事務,被朱武劃歸政務參贊會議決議、庶務處執行。這個政務院僅有的沒有提升、也沒有被裁撤的機構,變得極為忙碌。

    與此同時,朱武將軍務院改稱為樞密院,把下轄的各處,同樣提升為部。在部下設立各廳,級別與司相同。

    因為不是傳統的六部,也不想培養武將的文官習氣,朱武將樞密院各部主官稱為部長和副部長,各廳主官稱為廳長和副廳長,和政務院各部區分。強化兩者區別。

    至於都察院各處,則被改稱總署,設立有獨立監察權的分署,由監察御史掌管。資政院、翰林院、大理院變動並不大,只是將下屬機構提升。在沒有平定天下前,朱武沒有多少精力用於這些機構。

    有着以前打下的基礎,各院機構轉變,稱得上十分平穩。除了政務院變動較大,花費了一個多月才梳理清楚外,其餘各院很快就完成轉變,建立明國朝廷。


    「中書堂、政務院、樞密院、都察院、資政院、翰林院、大理院。」

    「這個一堂六院體系,應該沒多大問題吧!」

    參考了明朝、唐朝、宋朝甚至後世的官制體系,朱武雖不敢說這樣的設置盡善盡美,相比宋朝的權責不分、官制混亂來說也要高效很多,尤其是其中蘊含的科層制、會議制、任期制等官僚體制精髓,更是讓每個官吏都能在這套體系中知道自己的職位和責任,讓他們知道自己能向哪個職位晉升,發揮出更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這樣的體系調整,一時並沒有展現出效果。許多人也沒有認識到朱武明確任期、將法官等專業職務獨立出去的用意,他們都沉浸在封官加官的喜悅中,憧憬着朱武能再進一步,他們在將來能成為開國功臣、獲得開國爵位。

    察覺到這些人的想法,朱武將自己擬定的爵位體系,同樣公佈出去。並且封王倫、晁蓋、宋江、吳用四人為侯爵,盧俊義、林沖、陳達、楊春等人為伯爵,並且世襲罔替、與國同戚。讓所有的官吏將士都知道,只要他們立功,自己不吝嗇封賞。

    這讓明國上下,都陷入興奮之中。人人都想着建功立業,獲得世襲爵位。尤其是那些最有可能得到爵位的軍中將士,更是一個個摩拳擦掌,想要開戰立功。

    就在這種情況下,宋國君臣終於知道朱武不滿童貫封王,在燕京稱王建制的消息,這讓他們驚訝的同時,陷入憤怒之中。道君皇帝更是急招童貫回京,任命他為河東、河北宣撫使,統率兩地兵馬,負責圍剿燕京。

    然而,命令剛下達不久,燕京又傳來朱武封晁蓋為侯、晁蓋就在梁山泊的消息。這讓宋國君臣驚慌之下,急調山東兵馬防備晁蓋,同時派人招撫,許諾給晁蓋封侯。

    這個條件,晁蓋自然是沒有答應,但他也沒有立刻拒絕,而是和宋國虛與委蛇。打算在朱武南下時,再按命令起兵。

    宋國君臣無奈,又不敢在這時逼迫晁蓋造反,只能調集人馬,防備晁蓋起兵。張萬仙、高托山、賈進作為受招安的盜匪,有的被調去河北攻打燕京,有的被調去濟州防備晁蓋。

    聽到這個消息,晁蓋把朝廷招攬的條件廣為宣傳,這讓剛剛接受招安不久的張萬仙、高托山、賈進等人,盡皆產生不滿:

    「晁蓋不過是朱武部下,都能成為侯爺,我們身為首領,怎麼不能封侯?」

    「朝廷太不公道,讓人心裏寒心!」

    嚷嚷着要朝廷封侯,他們才肯出兵。

    擔心他們像朱武一樣在受招安後造反,又沒有兵馬把他們再次平定,宋國君臣在驚慌之下,許諾在平定朱武后封他們為侯,這讓跟隨童貫再次北伐的西軍的將領得知後,同樣產生不滿:

    「我們辛辛苦苦打了那麼多仗,剿滅了不知多少賊人,卻連封爵的機會都沒有,更不可能世襲。」

    「還不如去河北,帶兵投靠朱武呢!」

    對朝廷是滿腹牢騷,甚至投靠朱武的話都說出來。

    消息傳到東京,宋國君臣更是驚慌。他們都沒有料到只是一個封爵,就引發這麼多事端。但是為西軍將領封爵的話,他們又實在不願。不說宋朝現在爵位大多授予文臣,爵位不世襲的事情,早在大宋立國之初就定了下來。給將領冊封世襲爵位的事情,根本沒人敢想。

    不過,西軍的重要性要比剛受招安的賊軍高許多,為了安撫西軍,宋國君臣把封侯的事情闢謠,明說沒有大功,不會授予爵位。

    這個結果,不但讓剛剛有封爵希望的張萬仙、高托山、賈進等人不滿,西軍一眾將領,同樣也不滿意。尤其是那些立下大功、卻只能看着童貫封王、自己卻沒有絲毫爵位的西軍將領,更是覺得朝廷不公,不給自己封爵:

    「童貫能封郡王,我的功勞就不夠封侯嗎?」

    「什麼時候才能像燕京那樣,武將能封侯拜相!」

    封侯拜將、出將入相,一向是武人的追求,但是在如今的宋朝,卻根本沒有可能。除了那些與趙家皇室聯姻、世代將門的開國功臣家族有機會獲得爵位,其他武將想要封爵,簡直難如登天。更別說出將入相,成為朝中宰執。

    「狄青都沒有封爵,好不容易當上樞密使,還被文臣排擠得憂懼而死。」

    「我們這些武將,還是不要亂想了!」

    一時間,因為朱武稱王、冊封爵位的事情,整個大宋的武將,都有些心思浮動。許多人都察覺到,武將在大宋的地位不正常。

    尤其是看着童貫一介宦官,卻貪天之功受封郡王,許多人更感到義憤難平,對朱武的起兵理由,多了一些理解。

    領兵征戰多年,童貫絕不是個草包,軍中的心思浮動,很快被他察覺。這讓童貫是憂心忡忡,感覺前路危險:

    「遼國幾萬人就能打敗西軍十幾萬,朱武卻帶領梁山泊人馬,把遼軍消滅乾淨。」

    「他又練兵多年,在燕京養精蓄銳,我麾下的殘兵,卻一直在南征北戰剿匪。」

    「這樣比較下來,我如何能帶領幾萬殘兵去打燕京,難道要依靠河北兵馬、還有剛投降的盜匪?」

    對前程極為悲觀,童貫北上之時,自然極為緩慢。先是在大名府調集河北兵馬,又以朝廷免河北山東賦稅為由,請朝廷運送糧草,供應大軍後勤。

    這樣折騰了幾個月,等到童貫在朝廷催促下,終於率領兵馬北上時,金國南侵的消息,終於傳了過來。

    得知馬邑的兵馬投降,金兵在完顏宗翰帶領下已經破了雁門關,已經直趨太原後,朝廷急調童貫前往河東,又起複種師道為河東、河北路制置使,徵調西軍增援。測試廣告2



第267章 稱王建制  
相關:  鏡像大千    開局簽到荒古聖體  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人生重啟二十年  我老公明明很強卻過於低調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從水滸開始修煉第267章 稱王建制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6s 4.0275MB

搜"從水滸開始修煉"
360搜"從水滸開始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