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池景行此時所唱的《ヤキモチ》(《吃醋》),正是此前他在百花電影節上唱過的《起風了》的原版,這首歌原本是另一個時空的《深夜食堂》的片尾曲,原作者為島國歌手高橋優。樂筆趣 www.lebiqu.com
優先生並非學院派音樂人,而是類似於江湖派的創作型歌手,能夠嫻熟地駕馭民謠、搖滾、流行等多種現代音樂風格,——與目前國內音樂地位比較高的周宇豪和池景行是一個類型,
至於這首《ヤキモチ》,其歌名的直譯是「燒年糕」,也有「嫉妒」之意,這個一語雙關的名詞用作歌名,出現在《深夜食堂》這樣一部與與飲食有關的電視劇中,真可謂是相得益彰了。
這首歌的主歌部分運用了大量切分節奏,這樣做的其實為了模仿女孩子的俏皮可愛,畢竟,這首歌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吃醋」。
在傳統日系流行歌曲中,在最後的副歌前往往會加入一段管弦樂的到solo,一般是小提琴或薩克斯,也有用到鍵盤或電結他的,但這首歌並沒用到這樣的solo,而是在間奏之後,用一段獨白的人聲來進行過渡了。
而隨着伴奏漸弱,與間奏時的暴躁型旋律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增加這首歌的對比性和感染性,聽眾也不會產生審美疲勞。
不過,池景行選歌顯然不用考慮太多因素,他之所以選擇這首歌,其實是因為有現成的編曲,——當然也不無叛逆之意。
被臨時抓來當成壯丁嘛,當然要小小表達一下不滿啦,要不然,他唱過的一些歌曲,比如說《十年》、《好久不見》也同樣是有現成編曲,同樣有還沒唱過的粵語版的。
在春晚上唱粵語,哪有唱日語更驚世駭俗啊?
不過,華夏原本就是個包容的民族啊。
既然有不少外籍表演嘉賓登台,既然已經出現過了英語歌,怎麼不能唱日語呢?
但當他報出日文歌名時,現場的大多數觀眾和電視機前的無數觀眾就都有了不太好的預感,各種猜測之後再聽到他唱出的第一句時,許多人便忍不住嘀咕了起來。
「瓦特?歌名好像是日語?池哥這是要在唱日語歌嗎?」
「果然!不幸被我猜中了,這也太……太特立獨行了吧!」
「前面幾句聽來怪怪的,還是《起風了》比較順耳,再往下聽聽吧,池哥從來不會令人失望的。」
「以前總是奇怪《起風了》中歌詞——『那長野的天依舊那麼暖』中的『長野』是啥意思,現在終於破案了,——顯然,池哥顯然是先填的這首歌的詞啊!」
「雖然聽不懂什麼意思,但是感覺很好聽的樣子,等待着出音頻之後單曲循環吧!」
「……」
相比《起風了》,池景行此時所唱的《吃醋》的開頭並不算驚艷,甚至還有人覺得有些刺耳,但聽到副歌部分後也就真香了。
這首歌就像一瓶烈酒,其濃烈的情緒不是那麼平易近人,等接受了,也就再也離不開了。
不過,即便此時聽的是池景行唱的《吃醋》,無數的觀眾們還是自然而然地將情緒代入到了《起風了》這首歌中。
年紀越大的人,越有更多的感慨。
誰不曾年少?
誰不曾意氣風發地大喊着,這個世界是屬於我的!
誰不曾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同樣也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回報,甚至為了理想去赴湯蹈火,為了胸中的一腔熱血不畏艱難險阻。
而現實,卻是無比殘酷的。
真正能實現理想的終究是少數,太多的人都在默默無聞中向現實屈服了。
不得不說,聽着《吃醋》的觀眾將情緒代入到《起風了》之中的情況,實在是太詭異了。
更詭異的是,當池景行唱到第二段時,一些現場的觀眾和無數的電視機前的觀眾,便忍不住跟着輕聲哼唱了起來。
「從前初識這世間萬般流連。」
「看着天邊似在眼前。」
「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
「如今走過這世間萬般流連。」
「翻過歲月不同側臉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顏。」
「……」
三分多鐘後,當這首《吃醋》落下最後一個音符時,全場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許多坐在電視機的觀眾也情不自禁地為池景行鼓起掌來,儘管人家根本就聽不見。
也有無數人,在聽完這首歌之後,都忍不住用指肚子拭了拭眼角的並不存在的淚水,——感動的,——好像他們真聽懂了這首歌似的。
實際上,聽的都只是旋律,代入的都是《起風了》。
不過,此時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中,還真有不少人能聽懂日語的。
當舞台上的燈光暗下來,池景行的身影漸漸消失之後,便忍不住與旁邊的朋友、家人分享起來。
「這首歌的歌名翻譯過來,就叫《吃醋》,歌中寫的是愛情,而《起風了》唱的是人生。」
「日語聽的是年少時的戀愛、青春單純的美好,而華語唱的是悲傷與同款,失去與迷茫。」
「感覺池哥唱這個版本更富感情。」
「下一個節目還是池哥吧?希望他唱一首華夏風。」
「不喜歡聽情歌,希望池哥來一首嘻哈或搖滾。」
「……」
毫無疑問的是,「池景行要在今晚唱兩首歌」已經成了無數人的共識了,儘管他們並沒聽到確切的消息,但他們就是認為他有這樣的實力。
不過,這些人顯然沒意識到,幾乎每一個登台的明星,都只有一個節目的時間,區別只在於,是一首歌的時間還是一個語言類節目的時間了。
即便他們真的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顯然也會堅持自己的判斷,其理由就是,——池哥不是有雙重身份嗎?——一是超一線歌手,一個是全國電影票房冠軍級的導演。
池景行比其他歌手擁有多一倍的出場時間,這很合理。
顯然,這些人猜對了。
現場觀眾的掌聲甚至都沒停歇,一段頗具華夏風的旋律便很快響了起來。
而隨着燈光大亮,觀眾們便立即看到舞台上多出了八扇屏風,兩邊各立着四位穿着淺粉色古裝長裙、抱着琵琶的年輕女子。
背景板中,卻是一個正在緩緩往左流動的巨大書軸,其上顯示的文字為,「《蘭亭序》——王羲之,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