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第六百一十六章:一人滅國
「你怎麼知道,這個王玄策戰略意識差的?」
李淵問。一筆閣 www.yibige.com李元霸笑而不語,沒有直接回答。
李淵也都不好逼問,不過李淵卻認為李元霸應該是對的,至少在國際關係方面,李元霸比起很多人都要厲害。
因為李元霸在後世還是有着一個國際關係專業的法學碩士,自然不會擔心什麼。其實李元霸對於這個王玄策的評價,其實也就是猶如他所說,適合當一個副使,不適合當一個正使。
最好的辦法也就是留在國內,讓他負責去和外國談判,這樣獲得的利益絕對很大,這個才是王玄策最好的用法。
可是讓他出去進行單獨做主外交,那這樣他是不合格的。也許很多人推崇他一人滅一國的行為,可是對於真正的外交家來說,只是會罵王玄策是一個傻~子,戰略意識奇差的傻~子。
當年王玄策固然一人滅一國,可是王玄策這口氣是出了,發泄~了這口氣之後,那大唐得到了什麼?
大唐出了一口氣之外,別的什麼都沒有得到。反而,後來整個大唐,都因為他這個王玄策的一人滅一國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大唐後來的衰落,雖然不能夠全都怪罪王玄策,可是卻也是王玄策有所影響了。當年他出使印度,結果印度爆發了叛亂,權臣篡位。
最後那個權臣伏擊了大唐的使節團,只剩下了王玄策和蔣仁師倖存逃跑。
可是王玄策發誓要滅了這個印度,結果他也就是這麼做的。
他去吐蕃請求松贊干布借兵,然後還有你泥婆羅國也都借兵,最後一路上消滅了印度大量的敵人,最後完成了一人滅一國的壯舉。可是仔細分析,這個一人滅一國最大的受益方是誰?
不是大唐,而是吐蕃。
當年大唐和印度並不接壤,所以無法吞掉這個印度的領土。
真正獲得好處的是吐蕃,吐蕃可以趁機大量吞掉印度的領土和人口,獲得了大量的土地還有各種的資源,讓突破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可是大唐,卻因此失去了一個牽制吐蕃的戰略上的盟友。
當年吐蕃和大唐關係可沒有後世教科書那麼簡單,文成公主入藏並非是真正的為了交流,而是為了安撫吐蕃,實現大唐的另一個戰略計劃。
事實上大唐和吐蕃的關係非常複雜,既是盟友也是敵人,和當年戰國時期秦國和晉國之間的關係很相似,非常的複雜。雙方合作時候也要避免對方捅刀子,可是這個王玄策居然做了一個蠢事,選擇消滅自己的潛在盟友,為自己的潛在敵人增加實力。
雖然使節團被殺,是莫大的恥辱。
可是作為外交人員,一切要以國家利益為重,要以國家戰略利益為重。
他跟吐蕃借兵攻打印度,這樣高興的是吐蕃,這樣大唐不可能繞過這裏去統治印度,所以真正統治印度的反而是吐蕃。這種消滅後顧之憂的事情,吐蕃當然樂意去做了。
說不定,吐蕃還正好高興這一點,他們害怕大唐和印度合作一起牽制他。
這下終於是可以消滅印度,解決後顧之憂了。
當解決後顧之憂並且獲得了快速發展之後,到了唐朝中期的吐蕃成了大唐的最大敵人之一,甚至攻克過長安。雖然王玄策使節團被殺而滅了印度,可最後卻造成了自己首都被攻克。
使節團被殺,和首都被攻克,這個孰重孰輕顯然是不言而喻。
王玄策在戰略意識上明顯不行,他做了這種資敵的蠢事。
為了出一口惡氣,也就忘記了國家的戰略佈局,忘記了國家的戰略目的,居然把一個潛在盟友給滅了,然後幫助了一個潛在敵人。
當年吐蕃之所以願意借兵,多半想的也是這樣,趁機解決後顧之憂。「皇上,我只是想說一句,千萬不要讓王玄策作為外使。
他的戰略意識不太好,只能夠作為辯士,卻絕對不能夠讓他執掌符節。
而且他容易意氣用事,他在戰術上是無可挑剔的,不管是口才還是軍事能力,都是非常不錯的。
可是他卻明顯不是一個戰略意識足夠的人。
他雖然說遠交近攻,可是卻並沒有真正的體悟到這個遠交近攻的核心。
他只是能夠作為一個政策的執行者,卻絕對不能夠作為一個決策者。」
李元霸說。王玄策雖然說什麼遠交近攻,可是從他「一人滅一國」的作風來看,明顯不是一個真正懂得遠交近攻的人。
當時大唐應該「近攻」的是吐蕃,並非是印度。
他恰恰相反,遠攻近交。
大唐吐蕃和印度之間的關係其實好比秦國、晉國還有當年的鄭國的關係。
秦國和晉國聯手攻打鄭國,後來眼看鄭國要滅亡的時候,燭之武說服了秦穆公,讓秦穆公退兵了。燭之武的理由很簡單,那也就是秦國和鄭國之間隔着晉國,秦國不可能直接統治鄭國,那受益者反而是晉國。
晉國吞了鄭國之後,實力必然會增加,那個時候他們解決了後顧之憂之後必然會對秦國開始進攻。
相反,如果留下鄭國,鄭國將會在背後牽制晉國,讓晉國無法能去和秦國開打。
而印度也就是類似於鄭國,如果留着印度那吐蕃將會後顧之憂,不敢對大唐開戰。可是王玄策卻滅了印度,這樣等於是給吐蕃這個敵人解決了後顧之憂了。
秦國和晉國可是關係非常密切,有着「秦晉之好」的說法。
可是他們之間也都在互相暗中捅刀子,所以說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這個王玄策沒有看透這一點,更是沒有真正體會當年燭之武退秦的精髓,所以才做出了這種雖然出了一口惡氣,可是卻對於國家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很大害處的事情。「當年王玄策最好的辦法不是去滅印度,而是去幫助印度君王復國。
他卻把那個篡國者的行為定性為了整個印度的罪行,這樣不但等於是間接承認了那個印度篡國者的合法統治,這樣反而會把那些篡國者的反對派逼~迫他們站在了篡國者那邊。
當面對外敵的時候,他們肯定會被迫一起共抗外敵。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