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王文和蕭鎡二人開口,其他的大臣也從奏疏上移開了眼睛,各自交換着目光,殿中湧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
儘管有些快,但是,這副場景明顯還在大家的意料當中。
整飭軍屯的大方向是肯定的,但是,在實際的操作當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還是那句話,如此大的陣仗,牽扯的不是兵部一家,而是整個朝廷的各個衙門。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要說配合兵部推行的章程,各個衙門肯定是願意的,但是,真的到了做的時候,必然會出現操作上的困難。
現在,還是兵部和吏部,翰林院這些同為天子近臣之間,便已經出現了矛盾,之後要應付的事情,還多着呢。
一時之間,不少人都將目光投向了于謙。
他們想知道,在費了這麼多工夫準備之後,面對實際操作當中的頭一道坎,而且,還是來自於同為天子黨的「困難」,一向勇往直前的于少保,究竟會怎麼處理……
然而這一次,于謙的態度,卻非常的令人感到玩味。
他沒有像以前一樣據理力爭,而是輕描淡寫的對着王文拱了拱手,道。
「大冢宰和蕭學士說的是,這一點是兵部考慮不周,不過,方才我也說了,這只是兵部初步的打算,畢竟,選授官員並非兵部的執掌,所以,只是一個提議而已,具體如何做,還是要看吏部的意思。」
「不過……」
前面的話,于謙都說的十分柔和,柔和到讓殿中的群臣,都覺得眼前不是那個堅定了方向之後,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于謙了。
直到最後的兩個字,老大人們才終於嗅到了于少保原本的風格。
而于謙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口氣雖然平靜,但是堅定的開口道。
「剛剛大冢宰也說了,能夠理解兵部為何要如此提議,所以,雖然困難,但是煩請吏部務必想想法子,這六十員的欽差御史,是萬萬不能缺的!」
王文眨了眨眼睛,有些覺得不可思議。
如果他沒看錯的話,于謙,于少保,於石灰,現在在跟他耍無賴?!
什麼叫煩請吏部務必想想法子?
那意思就是,你愛咋辦咋辦,反正最後我就是要人唄!
王老大人一時有些無語,躊躇了片刻,他轉頭向一旁的左都御史陳鎰,開口問道。
「陳總憲,老夫沒記錯的話,都察院御史滿額一百一十人,現有九十三人,六科給事中滿額四十人,現有二十九人,不知這些人當中,如今有多少可以抽調出來,派到邊境清查軍屯?」
陳鎰顯然對此有所準備,只略一沉吟,便道。
「十三道御史巡按諸府,兼有巡鹽,巡漕,巡關,巡糧等諸事,不可廢弛,人手不算寬裕,最多能夠撥出五到八人。」
「至於六科,朝廷這幾年事務繁多,各部都在加班加點,六科稽察六部百司,政務同樣繁重,至多能夠勻出三到五人,再多的話,只怕會影響朝廷政務的正常運轉。」
如果在朝廷的衙門當中,選一個人數最多的的,那肯定非都察院莫屬。
但是,這是因為都察院的特殊體制決定的。
都察院掌監察之職,為了保證言路的通常,沒有其他衙門一樣的層層設置,對於全國的各州,府,縣,由都察院直接派出御史巡查,每年定期述職,奏疏直送中樞。
所以,十三道御史加起來核定員額一百一十人,看似很多,但是須知,大明如今有兩千多個縣,六百多個州,府。
這一百多個御史,放到全國的範圍內,其實也就剛好夠用而已。
其次就是六科,相較於十三道御史,六科更加獨立,嚴格意義上來說,六科本身就是獨立的衙門,其主官是掌事的都給事中。
但是實際上,由於對六科的考核權,由都察院和吏部共同掌握,所以通常意義上,朝中也將六科歸於都察院。
所以一定程度上來說,陳鎰這個左都御史,是可以同時代表科道的。
六科給事中人數各不相同,一般情況下,吏科四人,戶科八人,禮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共計定額四十人。
和十三道御史不同,六科不必出巡各地,只需要留在中樞覆核政務,看似輕鬆,但是實際上,六科的事務繁重,還在內閣之上。
在朝堂當中,六科往往最出名的時候,是和皇帝嗆聲,阻止天子胡亂下詔。
但是事實上,那是偶發情況,六科真正要監察的,是日常的政務決議,謂之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按照事務的不同分類,從地方衙門,到朝廷六部各個衙門,所有的奏疏遞上來,在經過內閣票擬,天子硃批之後,在正式擬旨之前,統統要送到六科重新進行覆核。
這個覆核主要是制度上的覆核,以吏科而言,官員任命流轉,是否符合銓選的規則,被流轉的官員情況是否屬實,有無謬誤,若一切無誤,則副署後,頒行到對應的衙門,若有誤,則送回宮中,駁斥對應的衙門。
換句話說,小到普通的犯人的流放斬首,大到類似整飭軍屯,東宮出閣這樣的大事,六科都要參與其中,日常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因為深度參與各種朝廷政務,六科還要負責監察百司,一旦在覆核政務的過程當中,發現是因為大臣舞弊徇私而導致的,還要負責彈劾。
如果說十三道對應的是地方,那麼六科對應的就是中樞。
科道並立,構成了大明龐大而完整的監察體系。
從這個角度而言,六科合起來一共一百五十人的定額,其實並不多。
所以,陳鎰說的是實話。
科道看着人多,但是實際上真正能抽調出來的寥寥無幾,很多的緊要之處,根本就離不了人。
何況,托去年土木之役,還有前段時間京察的福,科道現在不是滿員狀態,想要從中抽調出去清查軍屯,就更加困難。
於是,聽完之後,王文的眉頭皺的更深了。
「照此說來,如今科道能調撥的人手,大約在十人左右,如此一來,若要滿足兵部剛剛的需求,至少要選授五十名科道官員,如此一來,科道的實際官員數量,必然會超出原本核定的員額。」
「如此龐大的數量,且不說一次性選授難以保證都是可用之才,縱然是選授出來,吏部也要考慮,在此次整頓軍屯之後,這些官員該如何安置。」
「如今六科十三道的實際官員,大約有一百一十九人。」
「故而老夫覺得,可以自翰林院選拔十人,自春闈當中選優秀者十人,暫時補充到科道當中,另外再煩請陳總憲辛苦些,從六科十三道抽調出二十名御史及給事中,協助兵部清查軍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