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荀子的時代,是強秦大楚的時代,齊國在之前燕秦趙魏韓的合縱之下已經元氣大傷。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連橫合縱,連橫就是一個大國帶一群小國,合縱就是一群小國聯盟。齊國損傷慘重,而秦國因為吞併漢中和蜀地,一時間成為了西方霸主。
現在各國都面臨一個問題,如果秦國連橫成功,那麼秦國獨大。要是小國合縱對抗秦國,那麼楚國提升。
這就有了強秦大楚的問題,因為現在七雄就這兩個國家面積最為巨大,也是最可能改變戰國格局的國家。
秦國現在也產生了虹吸效應,很多人才在齊國稷下學宮求學,但最後都跑秦國去了。
荀子現在就在稷下學宮的祭酒,管理學宮事務。現在稷下學宮充滿了功利的味道,因為大家來學習都是為了名利,而不是為了學問,不是為了天下安危,而是為了榮華富貴。
對於這種情況,荀子老人家自然不可能繼續認同孟子的性善論了,作為諸子百家集大成者,他高調地提出了『性惡論』。
要推理出性惡論也很簡單,首先欲惡同物,就是大家喜歡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大家討厭的東西也是一樣的,大家喜歡和厭惡的標準是一樣的。美食、美女、奢華、舒適,這些都是大家喜歡的東西。死亡、衰老、疾病、貧困、飢餓這些也都是大家都討厭的東西。
但是欲多而物寡,喜歡美好事物的人很多,但物質卻很少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所以天下大亂,所以從追求物慾這點就可以推斷出人性本惡。
荀子寫《非十二子》就是把代表各個學派的十二個學者拉出來痛罵一頓,當然了主要罵的是已經去世的人,罵他們誤人子弟。雖然不包括孔子,但對孔子的弟子可不客氣,罵他們是『賤儒』,這個賤不是形容詞,而是動詞。不是說孔子弟子是卑賤的儒生,而是罵他們把儒家變得卑賤。
既然孔子的徒子徒孫讓儒家變得卑賤,那麼如何讓儒家再次偉大?自然是要聽荀子的。
這就好像孔子說春秋時代太爛,堯舜禹的時代、周公旦的時代才好是一個道理。孔子是榮古虐今,荀子是反其道而行,不說古代好,而說古代學者壞,說他們使得儒家卑賤,其實都是要爭奪對好的解釋權。
荀子的目標是要讓儒家再次偉大。要提出一個觀點,要讓大家快速接受,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罵人。不要看他支持什麼,看他反對什麼,往往更能幫助大家理解主張。
也難怪日後儒家都不太願意承認荀子是儒生,也難怪荀子最著名的兩個學生,李斯和韓非子都是法家代表人物。畢竟要是承認荀子,也得承認荀子批判儒家的內容,那到時候就荀子一脈是儒家正宗,其他儒家分支都成『賤儒』了,這誰受得了?
最後的結果是荀子最出色的弟子成了法家,荀子不但沒有成為最正宗的儒家,反而差點被開除儒籍。畢竟誰都受不了自己的師祖被罵成『賤儒』,師祖是賤儒,那他們這些徒子徒孫不也賤儒了?承認荀子,就是自己罵自己。
荀子為了證明自己是好的,是正確的,先把以前的學者批判了一番,讓大家不要和他們學,要跟自己學。
「讓儒家再次偉大。」芸姚表示非常有志氣,而且荀子也確實脫離了孔孟的道德自覺,而是先預設了人性之惡,這點確實是很進步,不過剩下的就全是儒家的糟粕了。
芸姚再次來到凡間,這次她就一個人,因為馬上就要去天庭參加蟠桃會去了,時間很緊,所以主要就是挑選一批人,等他們死後可以去朱城讀書,然後參加天官科舉。
芸姚再次來到稷下學宮,雖然以前學宮裏也都是為求出人頭地的學生,但都沒有如今這麼紅果果,現在所有人都只是為了名利。特別是有了很多成功案例之後,這些學生更是躍躍欲試,不擇手段。
在芸姚來的時候,荀子正在處理一些偽書。
李斯和韓非也在幫忙,其中就有《仲尼說力》。
「這套竹簡肯定是有心人特地為了針對老師而寫。」李斯說道「韓非,你是韓國貴族,藏書眾多,有沒有聽說過如此奇談怪論吧?」
韓非學識淵博,以前也讀過這套竹簡「我讀過,雖然是假託孔子之名,但無關君子,無關道德,全是些奇談怪論。而且裏面還是孔子和女弟子的對話,內容離奇,難經推敲,我也只是當做消遣。」《仲尼說力》的形式和《論語》一樣,也是通過孔子和學生的對話進行的。只是論語中並沒有承認孔子有女徒弟,但《仲尼說力》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孔子和女弟子的對話,而且還是女弟子主導,反而孔子像個學生。
「老師說欲多而物寡,所以我們才要明分使群,但《仲尼說力》卻說可以用類似墨家機關術的技術把所有人都變成諸侯,讓每一個人都有吃不完的糧食,穿不完的布匹,養數不盡的牲畜。若欲多物也多,則老師之主張危矣,我看寫這本偽書的作者不壞好心。」李斯說道。
韓非說道「確實如此,不過這些方法根本不可能實現。最擅長機關的墨家都沒法讓人過上這樣的日子,更不要說偽書的幻想了。」
明分使群是荀子應對欲多物寡的對策,『分』這裏是指身份。使群,就是建立社會的意思。所以明確身份運行社會,這點其實和孔子說的一樣,只是他認為孔子的正名已經不管用了,現在應該重新再正名一次。所以荀子才把孔子的弟子都罵了一遍,再重頭開始,重新通過新的禮儀確定社會地位。
那麼既然大家都是壞人,誰來設立新禮儀,誰來做這個救世主呢?荀子認為是君子。
荀子認為君子是可以重建禮儀的,君子可以通過修身由內而外地釋放出一種品格,擁有這樣品格的君子就可以設立新的禮儀,重新把世界推回正軌。
那麼君子哪裏來?修身而來,如何修身?按照禮儀修身。那禮儀哪裏來?君子那來。君子哪裏來?禮儀修身而來。禮儀哪裏來……
在荀子這邊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是先有禮儀,還是先有君子,就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完全解決不了。
如果舊的禮儀還能培養出君子,那麼荀子罵十二子就沒有道理了,因為這十二子就是按照舊的禮儀要求自己的。但如果舊禮儀沒用,新禮儀又從哪裏來?這個問題荀子是回答不了的,除非有一個天生就是君子的人,不需要修身就能獲得崇高的品德,但如果有這樣的人,那性惡論又站不住腳了。因為大家都是天生的壞人,哪有天生的君子?
。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