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觀眾或許包括了很多人,比如一起陪同的宋方官員。
他們看着湯思退的表演,或捏着鬍鬚連連點頭,或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慨嘆不已,仿佛湯思退一言道盡了國家弊端叢生的根本原因,仿佛湯思退所說的就是挽救這個腐朽墮落的國家的唯一方式,除此之外再無他法。
一切都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一切都是當代人沒有按照聖人所說的去做、去實踐、去執行,所以才會有今日的禍患。
不過辛棄疾並不是他台下的觀眾。
他是個冷眼旁觀者,所以他實在搞不懂吃飽肚子和聖人教誨之間有什麼直接聯繫,更是感覺自己實在是受不了湯思退的厚臉皮和指鹿為馬的能力了。
如果宋朝的官員都是這樣的一群人,也難怪他們保不住大好河山,只剩下這半壁江山。
要是他們繼續那麼無恥,想來,這剩下的半壁江山也不會太久了。
辛棄疾也是接受過傳統精英教育的,他自幼熟讀儒家經典,曾一度嚮往古之賢人所描述的理想國,一度嚮往那個人人講究禮儀的大同世界。
雖然他現在已經不再信奉儒家學說,但是裏頭的很多東西他依然記得。
同樣的,蘇詠霖也記得。
所以當初蘇詠霖曾經抽空和辛棄疾閒談如果真的按照孔老夫子的設想治理國家會如何,然後蘇詠霖指出了一位大神級實踐家——
王莽。
從他的遭遇里,可以看到真正的聖人門徒為了實踐聖人理想而做出的努力以及最終的下場。
聖人只是說,沒有條件讓他去做,但是在西漢末年那個時代,這位大神是真的去做了。
他言必稱三代,事必據《周禮》,【每有所興造,必欲依古得經文】,他把一切政令、設施都弄得古色古香,一部《周禮》幾乎是王莽新政的藍本,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恢復那個古老的時代,他是真的想要帶着全社會一起大倒車的。
這還不算鐵杆聖人門徒?
可他得到了什麼?
那些儒家的文人墨客們就真的不知道王莽所作所為都是聖人特別希望的?
他們不知道聖人就特別想讓全社會倒退回西周那個秩序井然的時代?
他們知道,只是他們不能承認王莽的改革本質就是復古改革,是按照聖人的最高理念來的,這要是承認了,豈不是說明聖人理念根本不可能實現,是徹頭徹尾的失敗?
那儒家的政治生命不就要宣告結束了嗎?
那就只能全盤否認王莽,否認他的改革,重新改造儒家的政治理念,使得這一理念更加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需求。
聖人的理想從那以後只留存在書本之上,再也不會被付諸實踐,儒家門徒們也只是借着聖人的理念,私底下做的事情就不足為外人道也了。
蘇詠霖的這番說辭敲碎了辛棄疾心中對儒家經典中描述的【三代之治】的最後一點留念。
從那之後,辛棄疾只把儒家經典當做道德、哲學書籍去看,且看的越來越少,倒是開始對一些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多家涉獵,為政之道方面則多讀蘇氏政論,多參加蘇詠霖秘密組織的復興會內部研討會議,在那裏面討論政治。
時至今日,當他發現南宋方面還在如此無恥虛偽的堅持着所謂的儒家治國理念、並且把這一理念當做他們為所欲為的遮羞布時,他不由得感到了發自內心的厭惡。
「我以為,在這茫茫大雪之下,那些流民最需要的是禦寒的房屋和飽腹的糧食,而不是聖人的教誨吧?能讓他們吃飽穿暖,應該比什麼都重要。」
湯思退聞言,愣了愣,又看向了辛棄疾,似乎有點驚訝辛棄疾為什麼沒有被這宏偉的藍圖和偉大的悲願所折服。
旋即,湯思退又有了新的說辭。
「糧食當然需要,房屋也當然需要,這些都是會有的,但是如果沒有聖人教誨,又如何能有這些呢?正是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啊。」
湯思退笑了,笑的頗為曖昧。
辛棄疾則是忍不住的皺眉與厭惡。
對於這一點,蘇詠霖當初也是覺得非常無語,在內部會議上多次強烈抨擊趙恆的這一做法,認為這是極為短視、醜陋的行為。
勤學向上、實現終極理想,治國平天下,那是多麼崇高的一件事情?
理想主義在現實主義者面前會顯得幼稚,但是沒有理想主義,也就沒有現實主義的進步了。
所以讀書進學當然是為了治國平天下這樣最高等級的理念,歷朝歷代也都是如此堅持的,只有你趙家皇帝用赤裸裸的金錢和女人來籠絡士人。
讀書就是為了錢和女人?
堂堂皇帝和國家宣傳機器居然那麼直接純粹?
老美都知道厚顏無恥死乞白賴的宣揚自己是民主燈塔,做了壞事死不承認,死抱着自由民主的旗幟不鬆手,大有一副死都要和自由民主死在一起的架勢,就算全世界都知道老美的德行,人家自己騙自己騙得一愣一愣的。
輪到你大宋倒好,直接承認做你趙家的官就是為了錢和女人。
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辛棄疾此時的感覺也和蘇詠霖一樣,和這幫人是真的沒什麼可說的了。
他沒什麼說的,湯思退卻有很多想要問的。
且不說辛棄疾的來意,就說日前他聽聞的明國要開科舉並且對科舉制度作出重大改革的傳聞,他就很感興趣。
這種非正式的半官方接風宴會上不適合談論正事,但是談談科舉未嘗不可。
於是湯思退就把話題引到了科舉考試上。
「聽聞北朝即將開辦科舉,且要對科舉做出一些更改,敢問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
辛棄疾正好也不想再談這類事情,便順着湯思退的話題繼續了下去。
「這具體更改哪些方面呢?」
湯思退幫辛棄疾倒了一杯酒。
「改的還是比較多的,簡單來說,就是皇帝陛下準備恢復唐時分科取士的辦法,招募更多的人才。」
辛棄疾話說完,湯思退端着酒壺愣了一下。
「分科取士?」
「對,分科取士。」
「這……倒是很大的變動啊。」
湯思退放下了酒壺,開口道:「做出如此之大的變動,北朝不擔心引起一些混亂嗎?」
「當年南朝的王相公是如何取消分科取士的?如今我朝不過是恢復而已。」
辛棄疾帶着些嘲諷的意味笑了笑。
「這……呵呵呵呵……」
湯思退尷尬一笑。
「我朝之分科取士,倒也不完全和唐時一致,也是有很多變更的。」
辛棄疾的心情漸漸好起來,夾了一塊肉送到嘴裏:「我朝之分科取士,分文理法工四科,每一刻都有對應的考題與取中標準,中試之後都是進士,不分高低貴賤。」
「文理法工?這……敢問辛總長,何為文理法工四科取士?」
湯思退覺得有點難以理解。
法倒是可以理解,可是這文代表什麼?理代表什麼?工……不會是工匠的工吧?
湯思退的問題很快得到了辛棄疾的解答。
「文就是與南朝現在的進士科取士一樣的考試,主要考經典,當然了,我朝還增加了農業相關的內容和《荀子》相關的內容。」
辛棄疾第一個解答就讓湯思退震驚了。
考農業什麼的還不算什麼,但是這個《荀子》,是那個被宋儒廣泛批判的《荀子》嗎?
那個宣揚人性本惡所以不為人待見的《荀子》嗎?
「辛總長,這荀子該不會是……」
「就是大儒荀子所著的《荀子》。」
辛棄疾笑着點了點頭:「我朝陛下非常喜歡荀子,決定將荀子納入科考範圍之內,與其他經典並行。」
湯思退頓時被雷的外焦里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