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亂世買黃金,盛世興收藏。時下,古玩收藏與交易已成為繼股票和房地產後,最為熱門和時髦的投資方式之一。
越來越多的民間收藏愛好者,將其作為閒暇時的一種「雅嗜」大加追捧。殊不知,在詭譎而神秘的古玩行當中,時時上演着魚目混珠的欺詐詭計。特別是一些「眼力」不高卻出手闊綽的新入門玩家,很容易成為騙子攻擊的目標。
而就在這望湖樓古玩城中,這位李總不僅生意做得精明,而且還有一些眼力,然就是這樣,他還是這樣一步步陷進了騙子精心編制的「連環套」中。
張天元站在一旁聽着李總唉聲嘆氣地講着自己的故事,這對這個事兒大概有了些了解。
李總是西鳳市一家投資公司的老闆,這些年來,他經營有方,身家豐厚。因為平時身邊有一群熱衷收藏古玩的商界朋友,他也逐漸迷上了古玩,並決定「試水」收藏幾件拿得出手的物件。
他最先做的,就是在望湖樓古玩城中購買了幾個攤位,做起了古玩生意,打算先摸摸這一行的情況,了解一下古玩這個東西,免得日後受騙。
還真別說,他這生意做得是相當不錯的,因為望湖樓古玩城當初擴建的時候他就在裏面投了錢,故而他在這裏租賃一個攤位,那簡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別人只當他是玩玩,卻沒想到他玩得越來越大。
2012年7月,李總到銀通區銅柱縣洽談恆溫冷庫合作項目,認識了古玩市場的「拉縴」人,也就是負責賣家與買家聯絡、說合併收取佣金的介紹人賈骨。賈詳說擁有着悠久歷史的銀通區銅柱縣有一個信譽口碑都不錯的古玩收藏家,他手上有一批剛剛出土的秦漢時期青銅器準備出售。
李總一聽就來了興致,心動不如行動,生意還沒洽談完,就急匆匆地按照賈骨的提供的地址、聯繫人,馬不停蹄地趕到了銅柱縣。當天午後,他就在銅柱縣東郊一個村子裏,見到了當地收藏家陳彤王。
話說這陳彤王,雖是偏居鄉野,卻絕不像是普通平凡的農民。一件老式的月牙白對襟上衣,一條黑綢褲,紋絲不亂的頭髮,很有些仙風道骨、世外高人的儒雅。
特別是說起話來咬文嚼字、出口成章,對現今收藏界流行的各種寶物如數家珍,完全是資深玩家的派頭。
再看陳彤王的家,更是不落俗套、古色古香,清一色的紅木家具,與周邊民宅的建設格局和裝飾迥異。從繁華大都市初來此處的李總,猶如進入幽謐的桃花源一般,更是有了「奇人高人在民間」的感慨。
明白李總的來意後,陳彤王從裏屋拿出了一個黑匣子。他戴上白手套將匣子小心翼翼地打開,裏面用層層紅布包裹着一個小巧的銅馬車,斑駁的綠色銅鏽清晰可見。
隨後,陳彤王向李總誠懇地道出了青銅器的來歷和「揮淚」出售的「隱情」。原來這是他本家的一個侄子,在窯廠打工刨土燒磚時挖出來一批青銅器,這架銅馬車就是其中的一個。因家中老人生病無錢醫治,才不得已放到他這裏「寄賣」。
對古玩心癢多時的李總,覺得自己遇到了「撿漏」的好機會,心中便湧起了將寶物收入囊中的衝動。但畢竟是在爾虞我詐的商場搏擊多年的商人,李總還是暫時按耐住了欣喜,並告訴陳彤王想請西鳳的朋友來「掌眼」後,再商談買賣事宜。
李總說的朋友,正是他公司的副總張六一。張六一是一位多年的古玩收藏「發燒友」,甚至可以說是李總古玩愛好的「啟蒙者」,尤其擅長鑑定瓷器和書畫,並持有陝州省收藏家協會頒發的「會員證書」。所以,李總對張六一的鑑賞眼光和能力深信不疑。
同年7月23日,接到李總的電話後,張六一立馬放下手頭上的工作,次日便乘飛機抵達銅柱縣。雖說玩寶物的年頭長些,但畢竟是術業有專攻,張六一將銅馬車反覆謹慎地打量考究後,對寶物的真偽優劣還真的有些「莫衷一是」。
老道的陳彤王看出了張六一的疑慮,便一改之前拒人千里、高高在上的「仙人」風範,表現得格外熱情好客。他體貼入微地說,遠道而來的朋友就是貴客,買賣不成情意在。隨後,陳彤王邀請李總和張六一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蹟,美其名曰「古城銅柱尋寶鑑寶之旅」。
在陳彤王的熱情引領下,李總和張六一飽覽了素有「要看帝陵,便道銀通」的銀通區大大小小的景點。
在銀通區秦兵馬俑博物館,他們看到了以鎮館之寶青銅犧尊為代表的一系列古代青銅器;在中國古車博物館,他們見到了一架架發掘出的古車馬。特別是在遊覽的最後一天,陳彤王帶領他們從一處廢棄的窯廠經過時,不經意地指出那地方是古代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遺址所在處,也正是那架青銅馬車的「發掘地」。
就這樣幾天下來,三人慢慢熟悉熱絡起來,並有相見恨晚之感。而李總和張六一也逐漸卸下戒備,為陳彤王深厚的古玩專業知識所折服,並決定買下他手上的那架「青銅馬車」。
同年8月1日上午,就在雙方交易前,陳彤王顯得格外厚道和仁義,進行了一番言詞誠懇的「友情提示」。他說雖然自己憑藉多年的經驗認定這件寶物價值不菲,但到底是不是真品不能保證,還請兩位朋友三思後再購買。但之前一步步的「循循善誘」,早已使李總和張六一放鬆了警惕,成為了願者上鈎的魚兒。最終,雙方以15萬元的「友情價」成交。
陳彤王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賣的雖然是假古玩,做的卻從來都不是「一錘子買賣」,甚至經常能引來「回頭客」。而李總,就成為了這樣「任打願挨」的受害者。
第一次交易後,李總把玩着手上的青銅器,是越看越喜歡,並想着一有機會就再購進幾件「寶貝」。在隨後的半年時間內,在張六一的陪伴下,他多次重返銅柱縣,並分三次買下了陳彤王手上其它的銅俑、銅獸、銅燈等21件古玩,並支付款項累計208萬元。
2013年初春,在一次古玩收藏圈朋友的聚會上,李總樂呵呵地展示了自己購得的「寶物」。然而,一位朋友的提示警醒了他,古玩的真偽可以到專業的機構請專門的人員「驗明正身」。
一開始,李總對此還不怎麼在意,心道自己好歹也是個古董商人,怎麼可能會被騙呢,所以根本就沒有把朋友的警告放在心上。
他反而覺得這個朋友其實是嫉妒他,所以才會這麼說的。
不過有一天,他的攤位上來了一個人。這個人叫莫邪,這人對青銅器非常在行,看了一眼他那些東西之後就說肯定是贗品。
他心裏頭不服氣,可是卻越來越不踏實了。
因為他讓人調查過莫邪。雖然查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卻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莫邪這個人,竟然是個盜墓賊,而且對於青銅器的鑑定。也是頗有造詣。
不久,李總找到了幾位西鳳的文物鑑定專家,證實其所購青銅器皆為贗品,是用化學方法「作舊」的高級仿製品。
轉眼之間,重金淘來的珍寶成了贗品,寶物成了廢物。李總萬萬沒想到自己栽在了騙子的手上,他整天懊悔不已。而作為李總「參謀」和「軍師」的張六一,也因為一連串的失誤心懷愧疚,並主動辭職離開了李總的公司。
然而事實上,這個所謂的軍師張六一,其實也是整個騙局的關鍵人物,他早就跟陳彤王勾搭成奸了,兩個人多次平分了詐騙來的錢財。
2013年6月間,不甘白白受騙的李總登門找到了陳彤王「討要說法」,但狡詐的陳彤王卻拿出了所謂古玩界「不承諾保真」、「買者自慎」的遊戲規則大打太極。陳彤王堅稱,古玩業的行規是「不打假」、「不三包」,只要一脫手就不能退貨,再說當時自己也進行過「友情提示」,盡到了提示和說明的義務,對方屬於自願購買,所以錢堅決不能退。
李總幡然醒悟,這是狡詐的陳彤王費盡心機設了一個套,引誘他一步步陷入這個「連環計」中,即使發現也翻身不得。同年7月,李總果斷到當地警察局報了案。
經警察人員偵查發現,陳彤王出售的「古玩」根本就不是所謂的「出土文物」,而是從一個河南「文物販子」手中買來的工藝品。
後來這位李總通過朋友還了解到,在銀通區警察機關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時,關於陳彤王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如何定性的問題一度存在爭議。經辦案檢察官進一步審查發現,當年出手賣給陳彤王工藝品的洛州人證實,李總購得的物品正是他出售給陳彤王的工藝品。
法院審理認為,陳彤王主觀上明知自己手中出售的物品不是出土文物,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欺騙方法,使受害人陷於錯誤認識並「自願」購買其手中的「文物」,從而騙取巨額款項。陳彤王在交易過程中的「友情提示」行為,也是其實施詐騙的一種手段,其行為構成詐騙罪,由此做出上述判決。
說起來,這個李總也算是幸運的,畢竟最後法院的審判是偏向他的,否則的話,他真得是叫天喊地都無法申冤了,到了那個時候。才真正是叫苦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