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辨仿款和真款,仔細觀察款識的風格、筆法、字體、位置、款色和字數、結構,並結合器物的造型、胎質、釉色、裝飾等方面互相印證,認真推敲,就可以看出來。
這裏面沒有多少竅門,只有多看,多記,只要記住了真正的款識,看出仿款還是不難的。」
張天元有心幫這位瓷器方面的門外漢,不願意這實誠人上當受騙,所以說的比較詳細。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辨別真假要都那麼容易,恐怕遍地都是鑑定師了。
款識方面的學問可不是一定半點。
如果真要辨偽,那要記的東西就多了,幾乎從古至今所有瓷器的款識風格都要銘記於心。
這樣一來,最起碼看到了之後,你心裏頭會有個譜兒。
包括款識的書寫筆法、字體結構、排列形式、落款的部位等等,心裏頭要明白。
歷代陶瓷器上的款識五花八門,類別繁多,根據款識特點來斷代和辨偽,是鑑定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
觀察款識要注意書法、字體、字數、位置、款色、結構和內容等,同時還應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
在鑑定中遇有可疑之處,應特別注意,細加推敲,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你比如說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汝窯,十分著名。
英國達維護特基金會收藏的一件汝窯圓環形火照,上有「大觀元年歲次丁亥三月望日將作少監監設汝州資窯務蕭服視合青〓初試火照」三十三字款銘,這件帶款銘的火照長時期被視作中國陶瓷史上的珍貴資料。
但是,我們仔細推敲就發現了問題。
火照是用來測定窯內溫度的,其形狀一般都是〓形,下部尖形是為了便於插入放滿砂粒的匣缽里鈎出。
但這件火照為圓環形,直立插放十分不便,歷來窯址中也沒有發現過這種形狀的火照。
同時把印有瓷窯務官蕭服的名字寫在火照上,放入窯內去燒,這也不合情理。
此外,火照是十分普通的東西,一般因陋就簡利用器坯改做,凡帶款銘的都出自工匠之手,隨意寫成,字跡潦草,而這件火一反尋常,製作規矩,字體工整,決非出於工匠隨手之作。
因此,這是一件騙人的假古董。
再以青花寫款為例:元代和明初的顏色深厚下沉,有黑色結晶斑點和凝而不舒的現象;尤其宣德時,藍色中有黑、灰等色雜夾其中。
成化款則舒展清晰,藍色優美;嘉靖事青中泛紫,十分濃艷;萬曆以後色調勻淨,但發色不深,清初作品也大抵如此。
康熙款色調明快,幽倩艷麗;道光以後則藍色渙散,淺淡上浮。
還有上浦博物館收藏有一件宋代定窯白瓷折腰碗,底足刻「鳳華」二字款銘,在國內外書刊上多次被發表介紹,一些學者認為「鳳華」是宋代宮殿的名稱,因此,肯定這是一件宮廷用器。
經過專家的仔細觀察和研究,認為這種看法值得商榷。
理由如下:底足上的「鳳華」二字刻款處,釉層破裂,說明系後人刻上去的,什麼時候刻上去的,現在很難確定。
從字體看,無論是風格或筆劃與現在所見其他「奉華」、「鳳華」款均不同,特別是「華」字令人注意。
綜合其它情況來看,也有不少疑問。
宮廷用瓷質量要求很高,質次的宮廷決不會採用。
這件折腰碗製作工藝上很粗糙,屬定窯中一般製品。
定窯採用覆燒,其燒制工藝優點之一是可以防止水平變形,所以定窯器物中盤、碗之類變形較少,但此碗可見變形現象。
定窯的紋印花、劃花、刻花極為精緻,尤以印花見長,一般精良的定窯器,特別是宮廷用瓷,都有花紋裝飾,但此碗全器沒一點裝飾花紋。
尤其底足的製作特別粗陋,有一部分甚至沒有施釉而露胎,這在定瓷中是少見的。
此外「鳳華」作為宮殿名稱,不見於宋代文獻記載。
因此,可以認為「鳳華」二字是後人刻上去企圖以假亂真的偽款,此碗不是宋代宮廷用器。
當然,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有些東西款識非常逼真,很難辨別清楚,像徐姓川州人這樣的外行,那就危險了。
不過他手中的這個玉壺春瓶上的「大清乾隆年制」款識實在是水平太次,太差。
只要稍微仔細一點,稍微懂一點,應該就不會看走眼的。
乾隆朝的官窯年款,有楷、篆兩種書體,但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為主。
多數不加圈框。
以青花款為多,還有金彩、紅彩、藍料彩與刻款等。
堂名款之多,較康熙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人名款中,以「唐英」、「瑤華道人」等有名,唐英為督窯官,瑤華道人為乾隆的王子。
而這件東西也不知道是制款的人腦子抽抽了還是真不知道,居然還在款上加了框。
說實話,能把這東西當真的行家,還真不多。
&是張老師,款識的事兒咱暫且不說,這上面的粉彩應該不會假吧,北宋時期哪有粉彩啊,就算是仿北宋的,這也太大意了吧?」
徐姓川州人還是不太能接受。
畢竟這東西當初他收來的時候一個都十萬塊呢,這一下子讓張天元說的只值兩三萬,他肯定是要找理由來辯駁的。
&仿製的人怎麼想的我不知道,不過這個還真不是粉彩,而是新彩。」
張天元解釋道:「瓷器釉上彩的一種,舊稱洋彩。
光緒年間,先自德國後自日本輸入的『洋彩』亦稱『新彩』開始在景德鎮盛行,這種顏料色彩純正鮮艷,是一種低溫釉上彩繪顏料由銅、鐵、錫、錳、鈷等多種不同金屬氧化物製成。
顏色極為豐富,其中部分紅色系列的顏色中含有黃金。
例如綠瑪瑙紅,珠寶紅等。
新彩的特點是,繪畫程序比較簡單,可直接用筆蘸取色料在瓷上作畫,表現力較強,可以任意畫出濃淡條理,並可隨意調配顏色,在畫完燒過之後,還可以反覆罩色,屢次回爐燒制。
恰是因為有了這種洋彩,瓷上肖像畫才開始萌芽。
新彩原名叫『洋彩』,建國以前新彩所用的色料和表現技法都由外國輸入,描繪的紋樣也模仿西方,作品粗糙,技術不高。」
&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