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在長安一
隨着大量地方人馬的匯合,越近長安,隊伍就越發崢嶸鼎盛,前後綿延,看不到邊,
唯一讓我欣慰的是,幾天後傳報解思的奇兵隊,在潼關前的青馬驛,成功截住這伙神出鬼沒的傢伙,一場大戰突刺衝殺下來,崔佑乾部剛轉職的騎馬步兵,在馬上戰鬥根本不是這些的前安西騎軍老兵的對手,三千對一千居然被殺的大潰而逃,連潼關都沒能逃進去混雜着同羅人向北逃竄,稍稍給我找回一點面子。
「這就是上京長安」,我深深吸了口氣,勒馬居高遠眺,雖然在我那個時代,早已經聽過無數的描述和猜想,但初見真實的所在,還是不禁為它的雄渾瑰麗,巍峨宏偉而目眩神移了很長一段時間。
「不錯,這就是上京」岑參有些顫聲接口道,雖然離開不久。
身後左右的隨同諸將,早多少露出一些激動、期盼、神往、茫然、震撼。乃至追懷傷神,近鄉情切之類的情緒,更有人失聲哽咽起來,哪怕最久的,也僅僅離開不過兩年,就是因為眼前這座,也不知道寄託了多少人的夢想和回憶,代表了無數人希望與誓言的城市。
又回來的感覺真好。
作為一個時代的標誌,
據我那個時代的考證,唐長安前身是隋大興城,為大臣宇文愷設計,為體現統一天下、長治久安的願望,標榜「法天象地」,帝王為尊,百僚拱侍的氣象。將城池建設得超前宏邁,以及容納更多的人口以及遷徙江南被滅各國貴族以實京師的宏偉計劃,。
唐朝的建立後,唐高祖與龍首原上新起基址,對唐長安舊城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建,多方的補葺與修整,使城市佈局更趨合理化。根據後世的遺址發掘,唐長安面積已達近百平方公里,是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王國都城大7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2倍,已然是當世第一大城。
但親眼實際看來,依舊比想像中的更讓人震撼,雄據黃土高原台地上的長安城,前抵子午谷地、後枕龍首山,左臨灞岸,右抵澧水,如一頭灰暗的巨獸,虎視三水關原。
站在子午嶺支脈的首原山上,可以看到白居易詩中的「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所描述的城市佈局。長安城自北向南,由高向低順階而下。以承天門、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門等一組組高大雄偉的建築物串聯成中軸線,將長安城分為東西兩個對半,東半54坊為萬年縣治,西半55坊為長安縣治。南北縱列大街11條,東西橫列的大街14條,將外郭城切成109個長方形的坊和東西兩個大市,二市各佔兩坊之地。
其中被稱做皇城的宮殿、官署群靠北居中,正位於中軸的起點,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宮城又更北靠牆居之,長千四百四十步,廣九百六十步,周四千八百六十步。正中描金漆瓦,朱柱玄牆的,是皇帝常居的太極宮群,與東側的東宮群、西側的庭掖宮群等的連片建築,共同構成所謂之西內。
而北靠城牆出玄武門,就是大小連片被稱做「禁苑」的皇家園林、遊獵區。西接宮城東北隅的是大明宮,長千八百步,廣千八十步,曰東內。在皇城東南,更小一些宮殿群,就是於開元初年擴建修置,玄宗老皇帝作為臨淄王舊邸的興慶宮,謂之南內。形成了所謂三宮大內的皇家居所基本格局。
根據天象組的測定,從東牆的春明門到西牆的金光門之間,東西寬為十九里多,從南牆的明德門到北牆的玄武門偏東處之間,南北長為十七里。牆高城厚,聳立雲霄,垛口箭樓,綿延不絕,所謂城上寬可行車,牆階闊可奔馬,巨石條壘的城洞門樓,高深寬長,光目測就至少有半里之厚。
光突出在城北牆外龍首山高地上的大明宮,就佔地十餘平方公里,及的上一座中等城市規模。開元二十年,又築夾城以併入曲江芙蓉園,又在長安東南角又凸出了一大塊,使長安城變成一個東寬西窄的不規則的長方體,也使長安的實際周長達到了恐怖的八十餘里,。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光騎最快的馬環城跑上一圈,就要大半天的工夫,如此廣闊的地域和規模,無論要想圍城一方,還是守城的一方,沒有足夠的兵力,很困難的事情,難怪西北軍之眾,也會出現反映不及,個個擊破的問題,就是西北軍的幾十萬的大軍,沿着城牆平鋪開來,每里城牆也根本灘不到多少人,因此真正的攻防撕殺,都集中在十幾個城門上。
因此我擁有兵戈連雲的十幾萬人馬,真正站在這座巨城之下的時候,還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無力。只是高聳的城頭上冷冷清清,遍部布各種攻戰撕殺留下的殘跡斷痕,一處處崩裂的垛口,死氣沉沉的連鬼影都不見一個,若不是還飄搖着叛軍特有的將字旗,我還以為這是一座棄城呢。
雖然崔部最後那一着,讓我損失了大部分攻堅用的東西。但好歹到了長安城下,不的做點什麼,表示一下「到此一游」之類的,實在太對不起自己,
「準備攻城吧」
城外,附牆延伸出的無數民居集市的建築,還有遍佈四野的豪富、權貴之家的莊園、林苑,大部分被燒搶成白地,但那些殘柱舊基,梢以加工就是很好的彈藥。而被引入灞、澧兩條支流,而看起來闊波洶湧的環城之水,早已經被西軍填平了許多段,顯然叛軍解圍後也心思沒去挖開,倒讓我省了許多事。
得令下去,各軍迅速展開,大量的土木工程作業之後,首選鋒士的將兵,身披輕鋼織甲,緊握的刀槍手盾,靜靜的蹲伏在最前列壕溝里,一言不發的看着再次回到城下的神機營,更加的輕車熟路的,操作組裝完成的石炮,轟隆有聲的劃空而過,在巨石厚磚的城垛上砸起一片土石飛濺。
在一處莊園廢墟的台座上,眾多將佐,無論熟悉和不熟悉的,本軍還是外軍的,正軍還是輔兵,直屬還是地方的,都環立在巨大的高比例城市模型沙盤前,露出迥然各異表情,聽那首席值日參軍馬克已侃侃道來。
他乃是天水名門馬家的子弟,祖上據說與雲台二十八將的伏波將軍馬援有關,在西北軍中服役歷史相當悠遠,到了他這一代,據說他家老爺子覺得家門世代武人出的太多,希望有所改變,特別以儒門「克己復禮,墩禮守教」來命名。西軍兵敗重獲後,因為參與過西北軍攻城的謀劃,所以被臨時補充到參軍中來。因為家世將門作風,嚴謹自律到讓人無趣的著稱,又被人稱做「克己馬」。
說去軍策來,他也是一板一眼的
「長安外郭城有北五東南西各三,共計十四門,再加上緊靠北城之外的大明宮六門,實外二十門。」
「我軍首選在這西北角的開遠門突破,一旦開城,一路將以最短的時間和線路,穿過普寧坊和義寧坊、休祥坊和金城坊,輔興坊和頒政坊之間的橫街,直取安福門下。」
「另一路梢遲,將從居德坊、懷德坊、崇化坊沿牆南下,做出大肆詳攻金光門、延平門,以牽制外城諸敵」
「克復安福門,我軍後續兵馬再分三路,一路入廣運門,北向攻進庭掖宮,沿牆取玄武、玄德、安禮三外門,引大軍入。」
「一路南下,首取將做監,再取衛尉寺,司農寺控制諸武庫,甲弩坊,左藏庫,佔領含光、朱雀諸門,飼機阻擊南內來敵。」
「一路沿皇城宮城之間的大街,沿途肅清掃蕩南衙諸營,以及左右監門、千牛、驍、武、威、領軍諸衛衙署、駐地,最終控制東牆的沿喜門、景風諸門,防備外郭之敵。」。
「至於其他十九門,按照大人的要求,已由大量民壯義勇,開展針對性的土木作業,確保有足夠的深壕溝塹,延阻潰軍逃入城中」
正在爭相請命之中,突然前陣傳來警號。
石炮才陸續發了幾組,依舊死氣沉沉城上,變化就發生了。遠遠可見哐啷有聲的,高大的開遠門緩緩大開,不由前陣緊張的警惕起來。
頓時警號錯鳴,前鋒營前後變陣齊步退後百步,一整列的長槊隊箭步小跑,迅速穿過他們間隙,擁到前列,迅速在外圍組成一個上下三疊的弧形槍拒陣,卻見門洞空空如也,只能看到長長的瓮城甬道後,同樣空蕩蕩的出口,然後城中煙火撕殺聲四起,不由不明所以的面面相覦,卻手心發汗的愈加握緊了兵器,
就聽馬踏聲響,在空擋四壁中迴響,孤零零的一騎飛奔出,手揮一隻烈焰一般色彩的朱鳥旗,高喊起來。
於是我們就這麼輕易進入了長安。
殺入長安過程,實在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和值得濃墨重彩的,無非就是長久的謀劃和苦心經營的伏子,終於在各種外因內因的促生下,開花結果了。
到了此時此刻,所謂當世第一大城,被稱做「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的京畿,十不存一二,十幾萬人馬放在其中,空空蕩蕩,也沒有多少人氣。
因此,初春斷續的小雨中,走在號稱二十車並行的天街,朱雀-承天門大街青石板路上,並沒有想像中百姓挑漿引食、焚香齊案,萬眾夾道歡迎,歡呼雀躍的情形,兩邊三丈一哨五長一列,站的也都是肅立警戒的軍士,個個都是鐵臉肅容,如臨大敵的情形。沿街露出牆頭的坊樓扇扉中,偶爾也有隱隱露頭的人家,卻也是門戶禁閉,不敢出來,除了隱約傳來的撕殺聲,清靜冷寂的仿佛鬼蜮一般,讓前呼後擁的我頗有些錦衣夜行的無趣,卻也無奈的很。
畢竟長安城實在太大了,這外郭一百零九坊,都有高大的坊牆門樓,四角還有望火緝盜的看樓,只要四門一閉,就是一座獨立的小城。還不算那些高度和厚度,比外牆更變態的的宮城、皇城。誰知道還有多少叛逆死忠的殘餘,藏身其中仍在頑抗,這城中還有幾部的降軍,也是不安定因素所在,在接管一切,完全掌握局勢之前,都容不得絲毫的鬆懈。因此,這個有歷史意義的入城儀式的場景中,只有大隊人馬沿街行進沉重而壓抑的腳步聲,和此起彼伏的攻殺。
稍讓我欣慰的是,隨着諸門陸續高高升起的青龍旗和辟邪旗,一些隨軍的畫師已經站在城頭上,擺開筆墨,用大卷長軸分別將這個場面分別描繪下來,以資傳世紀念。
隨着大隊的行進,曾經春初雨細密的天空中,陰鬱如鉛塊的雲團,也適時破開了道道金光,錯落在銀亮嶄光的甲衣上,讓人人都沐浴在一種莫名的光輝和神采中,
站在街道盡頭朱雀門前的是,黑壓壓一片各色袍服的人群,轟然一聲齊刷刷的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