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府衙內,陳知府誠惶誠恐,接待來自京城的傳旨官趙嘉誠,他向陳知府出示了令牌,那是大內侍衛身份憑證,只有皇帝身邊的人才有。
趙嘉誠奉王承恩的密遣,令陳知府去東雙河鎮張家新村微服私訪,將所見所聞如實回稟。
趙嘉誠對知府說道:「此次微服私訪要低調進行,我也要一同前去。」
陳知府與趙嘉誠商議後決定,由趙嘉誠裝扮成知府的下人,扮成客商前往新村微服私訪。
安頓好趙嘉誠,來到後堂,陳知府和夫人盧氏談微服私訪之事,陳知府說道:「當今聖上居然欽令我微服密訪新村,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一個小小的新村建設已經引起萬歲關注,不知是禍是福?」
盧氏緊張地問:「我們不會牽連進去吧,要不把女兒叫回來?」
陳知府搖搖頭道:「一個小小的新村,如果真是禍,朝廷早就派人剿滅,依我的判斷,很有可能是福。」
盧氏這才放心,說道:「我看余翔這人不錯,咱閨女有眼光。如果朝廷真能看上他了,將來定是前途無量,再說思懿也不小了。該嫁人了,要不捅破這層窗戶紙,成全思懿與余翔這門婚事?」
陳知府點點頭道:「明天私訪,我會相機行事!」
盧氏見老爺有成竹,安下心來。
第二天上午,兩架馬車停在了東雙河鎮,從兩架馬車上下來四個人,他們分別是陳知府、趙嘉誠、孫師爺和巡捕差人,陳知府一副生意人的裝扮,趙嘉誠、孫師爺和巡捕差人則是下人打扮。
站在東雙河鎮鎮口,但見兩根粗木支架,支架上橫支着一塊巨大牌匾,上面寫着「東雙河鎮歡迎您!」幾個朱漆大字。
陳知府正仰着頭看這幾個字。這時後面傳來車馬聲,有人在後面喊道:「客觀,麻煩給讓讓道!讓讓道!謝謝您吶!」
陳知府忙閃讓一邊,一輛馬車從他們身邊經過。
車窗伸出一個中年商人客氣地對陳知府招手致謝。馬車並未停留,朝着東雙河鎮裏去了。
陳知府站在路邊,見道路上人流如織,徒步走着的、挑着擔子的、趕着馬車,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路上十分熱鬧。
陳知府截住一個老農模樣的人問道:「老伯,這東雙河鎮怎地這麼熱鬧?是不是過節了?」
老農呵呵一笑道:「你也是慕名而來的客商吧?」
陳知府一怔,隨即說道:「正是!還請老伯多指點。」
老伯笑得更燦爛了,說道:「如今鎮上,天天都這般熱鬧,並不是過節。」
陳知府問道:「這麼個小鎮,為啥會天天這般熱鬧?」
老伯答道:「這托里長之福,前些日子,打.黑.除.惡,剷除了地痞惡霸,還東雙河鎮以太平,如今這裏買賣公道,童叟無欺,十里八鄉,都愛到這做生意,熱鬧得緊啊,這不,我把家裏種的菜拿來賣了,換點錢花。」
陳知府聽了,若有所思。
那老伯還好心地建議道:「客觀,趕緊去新村悅來客棧登記吧,晚了,就訂不着客房了,我呀,走囉,得趕緊把一擔菜給賣了。」
老伯說完,挑着菜籃子樂呵呵地走了。
陳知府聽他這麼一說,決定先去新村悅來客棧看看。
尋這客棧並不難,他們很快來到新村悅來客棧前,只見客棧前面停了好多車馬,剛才在鎮口見到的中年客商正在詢問客棧夥計:「什麼時候才有客房騰出?」
夥計客氣地拿出一個登記本說:「客觀,你先登記,我們會按先來後到的順序,給你留房,請你午時來確認。」
中年客商拿過登記本一看,前面登記的人有一頁多,說道:「這麼多人登記,今天怕輪不着吧。」
客棧夥計實話實說道:「別說是今天,估計三天內很難輪得到,客棧里住得都是常客,很少有退房的。」
中年客商從袖子裏拿出一塊銀子放到夥計的手裏說道:「我們遠道而來,還帶着閨女,前來做生意,順帶到婚姻介紹所給閨女在新村找個姑爺,你就行行好,幫幫忙!」
客棧夥計客氣地把銀子還給中年客商道:「這銀子可不能收,收了這銀子,我要被趕出新村的。」
中年客商無奈地收回了銀子,焦急地說道:「你看,我們好幾口人,總不能睡大馬路吧,你給指點一下,我們投宿在哪裏合適?」
夥計是個熱心人,他說道:「我們每天都能遇到像您這樣的情況,其實鎮上還有其他客棧,還有一些私房出租,你可以去住,那裏條件可能差點,但價格比這還低,如果你發現哪家宰客或者服務態度差,你可以去商務所投訴,一經查實,那家將會被嚴懲,在鎮上,你放心吧,買賣公平,安全放心!」
中年客商聽夥計這麼說,寬了些心,他繼續問道:「請問新村婚姻介紹所怎麼走?」
夥計出門,指向后街道:「婚姻介紹所就在后街,你前面拐進去就能看見。」
中年客商在登記本上做好登記後,駕車去了后街。
陳知府第一次聽說婚姻介紹所,他用眼光徵詢趙嘉誠的意見,趙嘉誠也點頭表示感興趣,於是,他們跟着中年客商的馬車來到后街。
走在后街上,他們非常驚訝,原本以為后街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沒想到非常乾淨整潔。
在后街的一個拐角處,發現有很多人排隊,隊中居然有好些年輕的女子,極為罕見,一般未出閣的大姑娘,很少出門。
陳知府瞅見那個中年客商自覺地排在隊伍後,他好奇走上前去,朝婚姻介紹所內看去。
見屋裏有幾個人婦人正在忙碌着,只聽見一個老年婦女的聲音道:「鄭老伯,你別着急,現在新村在種植紅薯,還騰不出時間來相親,等過來這段,就會有消息了,你回家耐心等着吧。」
一個老者聲音焦急地說道:「我說張婆婆,先前是你主動上我家提親,說是要把我閨女許給穆曉二,我們在家天天等,到現在都沒有消息,如今我都把話放出去了,現在親戚們都知道我要和新村結親,如果這事黃了,說出去還不招人笑話?」
老者所說的張婆婆正是媒婆張大媽,人稱外號媒婆張。
媒婆張說道:「張伯,你的事我記掛在心了,回頭我去催穆曉二,他現在是清潔大隊大隊長,忙得很,平時沒有時間,你再等等,你看後面有這麼多人排隊呢,我這邊忙,你先回去聽消息吧。」
老者還不死心,央求道:「我們全家都焦急地聽信,連嫁妝都準備好了,要是實在不行,我們不要彩禮錢不要總可以吧,早些把日子定了,省得我成天擔心,再說我們親戚連着親戚,你就幫幫忙吧!」
說罷,這老者從袖子裏掏出幾個銅錢,放到桌子上說:「張婆婆,這是我給你的糖水錢,我閨女的事就託付給你了。」
媒婆張大媽忙地把錢塞給老者道:「現在我可不是以前的媒婆張,要是擱在以前,我會放心大膽名正言順地收下,可現在,我是婚姻介紹所所長,介紹對象,是我的工作,要收下了,我就對不起里長,你把這錢拿回去,如若不然,我就不替你閨女保媒。」
老者沒有法子,只好收回了銅錢。出了門還搖頭道:「現如今,閨女倒貼進新村都難,早知道,把這事促成了,就省心了,哎~」
陳知府和趙嘉誠看得面面相覷,這世上還有上趕着要把閨女嫁給別人,別人卻挑三揀四,推推拖拖,這種事情還是頭一遭聽說。
陳知府忙地截住老者,問道:「你為何要把閨女硬是嫁給新村啊?」
老者一聽人問這,嘆氣道:「你可不知,現如今人人都嚮往新村,你看着東雙河鎮,原來破破亂亂,人煙稀少,現如今,熱鬧富庶。聽說新村里,要比這東雙河鎮強上許多倍呢,閨女真能嫁過去了,這輩子能過上安穩的好日子,就算將來男人在外戰死,光是撫恤金,就夠吃一輩子的了。嫁給新村,就等於把閨女送進天堂了,現在好多大戶人家都爭着把閨女送進新村呢!」
陳知府一聽,心裏活絡開了,想起了女兒陳思懿的事,他想從側面了解這余翔的情況,於是問道:「這余里長婚配了沒?」
老者嘆息道:「我們這等普通人家,哪能高攀,這余里長,年輕有為,做人正派,尚未婚娶,聽說他與穆村長已定有婚約,只待良辰吉日,兩人結為夫妻。兩人郎才女貌,天設一對,地造一雙!」
陳知府聽後大驚,不由得為女兒擔心起來,隨即,又搖搖頭,心道:堂堂朝廷命官的女兒,居然愁嫁,傳揚出去,還不得讓人笑掉大牙。
趙嘉誠見知府搖頭嘆息:「便問道,陳知府,想起什麼事來了?」
陳知府忙地一驚,意識到自己失態,忙說:「沒事,我們再去前街看看?」
陳知府帶着人,又轉到前街邊走邊看,街上商品琳琅滿目,公買公賣。
他們來到一個掛着商務所牌子的屋子前,只見一個年輕的女子指揮着幾個人登記收銀子,每收完銀子,便會開出一張紙條,一個交銀人將紙條揣進兜里,樂呵呵地走了出來。
陳知府忙地叫住一個交銀人問道:「你這是作甚呀?」
交銀人答道:「交稅呀!」
陳知府問:「交什麼稅?怎麼個交法?」
這人開心地說道:「今天我的生意做完了,看樣子你是第一次來這裏。我就和你說道說道。」
陳知府連連道謝。
這人說道:「這裏是每賺夠二兩銀子,要交一錢銀子,今天我賺了六兩多銀子,交三錢。今日的生意做完了,我交銀子就回家了。哈哈哈」
這人開心地大笑起來。
陳知府問:「這不是在盤削你們嗎?」
這人大笑道:「這你就有所不知了,以前沒有稅交,但是也沒有人管理啊,環境髒亂差不說,地痞惡霸橫行,收保護費的,強買強賣的,比比皆是,暗地裏所交的費用,要比這高得多。現在這鎮上,大家把錢交到明面上,你看看這個。」
交銀人從兜里寶貝似地掏出憑證:「有了這個憑證,將來就可以申請誠信商戶了,一旦成了誠信商戶,就有可能成為新村居民了,取得新村居民身份牌,可以進出新村,現今這世道這麼亂,進了新村,就能保命。」
陳知府繼續問:「這余里長豈不是做地起利,做無本買賣?」
交銀人覺得這話攻擊里長之意,便沒好氣地說道:「這鎮上的衛生不用人來做嗎?秩序不用人來維護嗎?要是真不收錢了,又回到以前那樣,我們就可都遭殃了。如果哪天這鎮上真不收稅了,我還不干呢!」
陳知府見這人有些生氣了,忙和顏悅色地說道:「您別誤會,我不是這意思,只是好奇而已。」
交銀人繼續說道:「咱們里長仗義,心裏向着窮人的,在鎮上每天交易二兩以內的是小本經營,不用交稅的。只有交易額超過二兩的才交稅。稅額不大,還有可能獲得進入新村資格,大家都自願繳稅。」
「那你估計一下這東雙河鎮一天有多少成交額?」陳知府繼續問。
那人看了陳知府一眼,想了想說:「這裏交易這麼活躍,估計一天總有幾千兩的成交額吧。」
那人說完後,便稱有事,急急忙忙地走了。
陳知府站在這裏,算起了賬,如果一天交易額二千兩,就是一百兩紋銀,聽這人說是一天成交額幾千兩,頓時嚇得一跳。陳知府想起余翔答應每年折合紋銀四百五十兩繳納稅賦,原本以為佔了便宜,現如今看來,眼光還是短淺了些。
陳知府有點自慚形穢了,想想府城比起這東雙河鎮的秩序和安全,差得太遠了,他已聽說有些商戶搬到了這個鎮子上。
陳知府偷偷地對孫師爺說:「好好地記下這些經驗,回去吸收消化,借鑑借鑑!」
孫師爺說道:「老爺,小的早就留上心了,回去得好好琢磨琢磨稅務所的事情。」
再說趙嘉誠心裏也喜滋滋的,當今聖上財力維艱,這東雙河鎮的做法,無疑是拋磚引玉,值得借鑑,說不定由此能開出一條新的生財之道,以緩解朝廷的缺銀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