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看了看沈義倫,毫不猶豫地說道:「遷都之事朕思之日久。往昔忙於統一天下,收復諸侯小國,無力及此。今江南光復,大業初定。正是遷都的上好時機。若說遷都不便,也是實情。但萬事開頭難,真的開了頭也就沒有什麼大難了。遷都之事莫非比平北漢、降南漢、收復後蜀、南唐還難嗎?實話跟你們說,朕不光要遷都洛陽,將來還要定都長安。」
到了這個時候,隨行參知政事盧多遜不能不說話了,他上前啟奏道:「陛下,京都遷移乃是大事,應慎之又慎。臣聞國之安危,在德不在險,請陛下三思。」
趙匡胤道:「盧卿之言固然有理,然開封地處偏僻,長居於此,神州之大,諸多地方鞭長莫及。不出百年,天下民力竭矣。」
盧多遜一想自家數十年經營的根基全部在開封一帶,若是遷都洛陽,勢力和利益的損失極大,不由急了,雙膝跪地,一臉正氣的諫道:「陛下上承天命,下馭萬民,開封帝王之居,人傑地靈,必不致如此。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其他眾臣見陛下向來寵信的副相如此說,再沒有顧忌,也都紛紛附和。趙匡胤知道並不是臣僚們都不理解自己的意圖,而是此事直接涉及或者說影響着包括眼前這些臣子在內太多人的利益。雖然心中不爽,但這裏又不是在朝中議事,不可太過勉強,只好暫時聽從了他們的意見,想待回京後再從長計議,行遷都大計。
這樣想着,趙匡胤正要再說什麼,卻有侍者來報,說是留守開封的馬軍都軍頭、領毅州刺史馮鑫前來求見。
馮鑫在諸多的禁軍將領之中,是深得趙匡胤信任的一個,此時正是趙匡胤眼中的紅人。趙匡胤登大位不久,為周知天下之事,曾經讓馮鑫博訪國中。馮鑫處事十分縝密,所奏諸事件件屬實,因此很得趙匡胤歡心,特別是前一段時間跟着潘美攻伐南唐,立下大功,四月初剛回到開封,趙匡胤便擢升其為馬軍都軍頭兼毅州刺史,加封開國縣伯之位。
可自己剛離開開封不久,他匆匆趕來幹嗎?趙匡胤傳他晉見。
馮鑫向趙匡胤跪拜後,趙匡胤問道:「你有何事?」
馮鑫奏道:「臣有要事稟報。」說着便將一份摺子呈給趙匡胤。後者打開一看,卻是狀告江北大元帥潘美的,上面列舉了十數條罪狀,說潘美在攻伐南唐時擅自下令大軍屠城,燒殺搶掠、貪鄙成性、橫行不法等等。
趙匡胤看完之後,盯視了馮鑫良久,問道:「此事可真?」馮鑫道:「陛下,臣以項上人頭保證此事件件屬實。」
趙匡胤一臉怒容,他在大軍攻伐南唐之前,特意給潘美有過交待————切記一定要嚴守軍紀,靠恩信爭取江南民眾,萬勿濫殺無辜,搶掠財物。
可是潘美竟然敢違背自己的命令。最主要的是此事自己竟然今日才得知。他派到潘美軍中親信太監總管王繼恩為監軍,王繼恩竟然沒有給他匯報此事,還有以華夏衛府情報能力此事不可能不知道,為何華夏衛府也沒有給他匯報。
心中念頭閃動,趙匡胤已經怒火衝天,轉身對站在一角一直很少說話的許方義說道:「許卿!潘美在攻伐南唐時擅自下令大軍屠城,燒殺搶掠、貪鄙成性、橫行不法之事,你們華夏衛府情報司是否知道?」
許方義臉顯意外之色,當即便說道:「回稟陛下,此事發生之日,華夏衛府情報司便已經得知此事。」
趙匡胤一聽許方義話中意思竟然肯定了潘美下令大軍屠城,燒殺搶掠、貪鄙成性、橫行不法之事,不由臉色鐵青,說道:「那為何不向朕稟報?」
許方義當即臉色微變,跪下說道:「陛下!臣以為這種事情陛下派到宮中的監軍定會向陛下匯報,所以便沒有向陛下匯報,這是臣的失職。」
許方義雖然說的有些牽強,但也能說得過去,趙匡胤有意籠絡華夏衛府幾位出生草莽的司使,將其收為自己的真正的心腹,便神色一緩,說道:「好了,你起來吧!以後軍中大事,即使朕另有耳目,但華夏衛府情報司也要匯報。」
許方義說道:「多謝陛下,臣謹遵陛下旨意。」
言畢,許方義退到了一邊。趙匡胤臉上怒色卻是比之前更甚,當即說道:「傳朕旨意,讓潘美和王繼恩直接來洛陽來見朕。」
有小黃門恭敬稱是,轉身離去。
一邊趙光義始終面色平靜,只是眼看自引導自己這位皇帝哥哥來到洛陽之後,第二步計劃已經順利實現,不由心中欣喜,微微有些激動,趙匡胤做事向來雷厲風行,馮鑫匯報此事之後,會當即召潘美和王繼恩來洛陽,這本來就是意料中的事情。
只是潘美和王繼恩一前一後,還在北上開封的路上,趙匡胤派去傳旨的人一去一回,至少也有半個月左右。
…………
…………
陰雨綿綿一直持續了兩三天,這一天終於放晴了。雨後新晴,天藍氣爽,趙匡胤蓄心中的陰霾和抑鬱也一掃而光。他決定今天去洛陽南郊祭祀天地,以感謝上蒼連續幾年賜予大宋的五穀豐稔。
趙匡胤的車駕剛來到洛陽市區的大街上,忽見大街兩邊人山人海,萬頭攢動。當今皇上來洛陽巡幸的消息,早在幾天前便傳遍了千家萬戶。這幾天一直下雨,皇上沒能出來,他們便沒有機會一睹聖顏。今日聽說皇上要去郊祭,洛陽城一時萬人空巷,百姓們扶老攜幼,一大早便擁上了街頭。他們要親眼看一看這位一手締造了太平盛世的真龍天子,看看這位給了他們十幾年安定生活的當今皇上。
見宋帝趙匡胤那非常簡樸的車駕儀仗緩緩走來,百姓們不約而同地「呼啦啦」跪滿大街兩側,一拉溜兒排開,竟有四五里長。「皇上萬歲,萬萬歲」的歡呼聲突然爆發,此伏彼起,震天動地。
趙匡胤不顧侍衛們的堅決反對,堅持讓他們把馬車簾打開,他要親自面對自已這些善良質樸的臣民們。他向大街兩旁放眼看去,但見大男小女,老老少少,都在瞪大了眼睛向這裏張望着,滿臉虔誠,有的眼裏還閃溢着激動的淚花。他心裏滾過了一陣陣熱浪,自己這些年嘔心瀝血,宵衣旰食,盡力為百姓們造點福祉,在這一天終於得到了回報,百姓們臉上流溢的發自內心的笑容,是對他的最真誠的回報。他感到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踏踏實實的欣慰。
這在這時候,從人群里站起來三位老人,都已是七八十歲的老者,鬍鬚花白,滿臉皺紋,都一律穿戴簇新。為首一位,手捧着一個盤子,上面放置着一把酒壺、幾個酒盞,顫巍巍地走到大街中間,面對皇駕跪了下來。
侍衛們正要上前驅趕,趙匡胤喝止了他們,下令停下車駕。趙匡胤從轎子上從容地走了下來,滿大街的民眾立時爆發了山呼海嘯般的呼喊「萬歲」之聲。
護駕的禁軍將士和隨行的文武大臣們一下子緊張起來,齊呼啦地圍了上來。趙匡胤擺擺手讓他們退下,自個兒緩步向那三位老人走去。
那三個老者磕頭之後,其中一人說道:「萬歲爺,我輩都已屆耄耋之年,自小經歷顛沛動亂,戰火兵燹,直到暮年才欣逢盛世,得以安居樂業,享受天倫之福。這些都是陛下所賜,洛陽百姓無不感戴莫名,永世不忘。今日公推老夫等敬太平天子一杯薄酒,聊表洛陽萬民愛戴之心。」
趙匡胤十分激動,親手將三位老人扶起,連聲說道:「好!好!朕喝,來,朕與三老共飲一杯。」侍從們趕緊跑過來斟酒,趙匡胤與三位老人各執一盞,向銜旁百姓們照一照,正要喝下去。禁軍侍衛副統領李仝義卻趨前一步,低聲勸道:「陛下,做做樣子則可,莫要喝下去,以防不測。」顯然是在提醒宋帝趙匡胤,怕酒中有毒。
趙匡胤看看李仝義,卻突然哈哈大笑:「朕從小生在洛陽,長在洛陽,自信平生沒有愧對洛陽百姓。朕不相信洛陽的鄉親會來害朕。」說罷,一仰脖子,將那杯酒咕咚咚喝了下去。
那三位老人早又跪在當地,叩頭謝恩道:「多謝萬歲賞臉,吾皇萬歲萬萬歲。」一邊說着,熱淚卻禁不住流了下來。趙匡胤再將他們扶起,拱手向三位老人,向大街上千千萬萬的民眾告別。當他向馬車上走去的時候,自己的雙眼也潮濕了。
在南郊祭祀完畢,趙匡胤不再坐馬車,而換乘了一匹棗紅駿馬。他要在洛陽城轉一轉,仔細地看看他當年那些十分熟悉的地方。這一下可苦了那些負責警衛的侍衛禁軍,一個個鞍前馬後,跑來顛去,緊張地警戒着四周的動靜,搜索着各種可疑之處,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大意。
等下還有一更,兄弟們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