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之後,聯軍也發現了虎牢關上的西涼軍撤兵了,而且同樣不見的還有孫堅的江東軍,而根據探子情報,江東軍是昨夜連夜拔營啟程的,顯然是得到了西涼軍撤軍的消息,準備前去爭奪首功了,因此袁紹立即下令大軍開拔,準備進入洛陽,拜見天子!
董卓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經率軍離開了虎牢關,而回到洛陽之後,他立刻下令準備遷都,而洛陽作為大漢的首都已經有近兩百年了,又是光武帝光復漢朝之後遷都的,哪能說遷都就遷都,於是朝中大臣自然是十分抗拒和反對的。
董卓為了保全性命自然是不會聽信這些大臣的話,他一連罷免了領頭的幾個最有威望的官員,將他們貶為庶人,還下令處斬了幾名還要勸諫的官員,這樣一來,滿朝文武果然都不再敢啃聲了,他都看出來了董卓是打定了主意,已經不能更改了。
此時的洛陽經過兩百年的建設,更加上從舊都長安城遷過來的大量人口,城中百姓十餘萬戶,近百萬人,西涼軍將他們按一百人編成一隊,準備等到路上如果聯軍追擊過來的時候用來阻擋聯軍,而至於洛陽城中的商賈巨富,董卓更是不可能帶他們走,於是下令西涼軍以各種名義將這些商賈家族全部抄家,隨便給他們安上一個什麼罪名處死之後,將他們的財產全部掠走。
而董卓好色更是世人皆知,他令人闖入後宮,將皇宮內的諸多妃子秀女全都擄到軍中,供他享樂。
西涼軍裹狹着數十萬百姓,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向着西邊的古都長安而去,而負責殿後的西涼軍按照董卓的吩咐,將人去城空的洛陽城付之一炬,洛陽城的大火一起,負責擔負殿後和伏擊工作的李肅和徐榮兩人立即引兵追趕西涼軍的主力了。
孫堅出兵最早,只是他並沒有料到董卓會放火燒毀洛陽,等他來到洛陽城的時候,整個城市的大火已經燒得差不多了,孫堅只能派兵前去滅火,一邊派人通知袁紹,告知他們西涼軍的動向,以等待下一步的安排。
洛陽城還是被燒毀了,這讓站在洛陽城東邊的劉志感到十分的傷感和惋惜,儘管他早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幕,但是當他親身站在這座北上燒的滿目瘡痍的古城面前時,依舊感到一種深深的震撼,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元代詞人張養浩的《潼關懷古》,在歷史滾滾車輪面前,真的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記載,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在攻入了洛陽之後,眾人就發生了分歧,最後鬧得不歡而散,最後各自回到自己的地盤,這一次會盟也就到此結束了,而沒能迎回皇帝,也就使得大漢王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徹底的崩壞,天子的影響力大大的降低,各路諸侯為了爭奪地盤爆發了數不清的戰鬥,而東漢的人口也從四千多萬人急劇下降到三國末期的600萬人,這期間不知道有多少個家庭破碎,不知道有多少具骸骨橫臥荒野。
劉志在想,自己或許真的只是一個過客,等到他弄清楚羅盤上的秘密之後,他或許就要返回他來的那個時代去,只是在這之前,他能不能做一點事情來改變一下這個世界目前的格局呢?
由於洛陽城變成了一片廢墟,而西涼軍又向西逃竄了,所以十八路諸侯只能在城外的空地上紮營,而就在這個時候,聯軍的內部出現了一些分歧。
孫堅、曹操和劉備等人主張向西進軍,追擊逃竄的西涼軍,將漢獻帝迎回來,洛陽距離長安超過七百里,一路上路途遙遠,道路也不是很好走,加上西涼軍的隊伍中還有數十萬的百姓,他們的速度肯定走不快,如果這個時候起兵去追擊的話,是肯定能夠追到的。
只是大部分諸侯都沒有繼續進軍的願望了,他們前來會盟,本意是來爭取利益的,眼下不僅利益沒有看到,而且耗時耗力又耗財,不僅洛陽變成了一片廢墟,而且西涼軍還跑了,讓他們繼續追趕,眾人就都不願意了,一來路途遙遠,諸侯中有的距長安很遠,比如北海的孔融、河北的袁紹、南陽的袁術,有的擔心如果時間再拖久一點的話,只怕是他們自己的地盤就會遭到別人的蠶食了,十八路諸侯各懷鬼胎,各自盤算着自己的利益,是絕沒有可能繼續向西行軍的,且不說向西去會消耗多少的時間,就算是他們追上了西涼軍,這一仗能不能打贏,眾人心裏並沒有底氣。
袁術身為大軍糧草總管,這個時候最先倒起了苦水:「盟主啊,不是我們不願意出兵,而是後勤的糧草供應實在是跟不上啊,大軍從會盟的時候我讓人統計過,各路諸侯帶來的糧草,只夠我們支撐一個月的時間,而眼下時間過半,這一路向西,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且不說我們的糧草夠不夠用,要是萬一被那董卓派出騎兵將我們的糧道給截斷了,那我們可就麻煩了,到時候五十多萬張嘴只怕都要和西北風了。」
袁紹其實也不願意繼續追擊,只不過他是聯軍盟主,這個事情不能他來表態,不然的話到時候天下的人,尤其是那些士子們就會在後面說他的壞話了。
袁紹做出一副難以抉擇的樣子,其實他也很擔心自己在河北的地盤,他在來之前就跟公孫瓚的幽州軍打了好幾場,而公孫瓚雖然這一次帶來了白馬義從,但是他的主力部隊可還留在幽州的,不過袁紹也將自己的幾員大將,包括顏良文丑幾人,都留在了河北,短時間之內沒什麼問題,但是若是時間一長,只怕就會生變,河北地界上這個時候不僅還有數十萬黃巾軍殘留,而且還有烏桓這樣的異族在一旁虎視眈眈,西邊還有實力強大的黑山軍,局勢十分的複雜,袁紹也不想在洛陽這裏拖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