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決定授予你上尉軍銜兼御前軍事秘書官一職,欽此。」對於王守仁的這番答覆,鄭德顯得很是滿意。他召王守仁前來的目的,便是想在軍機處設立之後,有一人能夠在軍事等事務上幫助自己。王廷相雖然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但在處理軍務上卻未必比的過王守仁。再者他也覺得讓一個人幫助自己處理天下政務,現在想想也是頗為欠妥,所以才會有此決定,免得一個人權柄過大最後危及自身。
「臣領旨謝恩!」
聽到皇帝這話,王守仁雖然有些詫異,但還是趕緊行禮,繼而大着膽子詢問了一句,「陛下是真的準備在我大明軍隊之中推行軍銜制度?」
皇帝想要推行軍銜制度的事情,身為兵部主事的王守仁,對於此事自然是略知一二。可惜卻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從去年傳聞到今年也不見下文,讓所有人覺得不過是謠言而已。不過現在親耳聽到皇帝授予自己軍銜,卻是讓王守仁明白這的確是一件真事。
鄭德倒也沒有否認的意思,點了點頭解釋道,「朕決定按照官銜一樣在武官之中推行制度,分為元帥、將官、校官、尉官、士官、士兵等六等十八級,包括元帥、大將、上將……以此類推,至最低等的列兵,卿覺得如何?」
王守仁沉吟着道,「陛下效仿的是否是秦朝軍功授爵制度?」
鄭德聞言眉毛一挑,不過想想後世的軍銜制度的確和秦朝的軍功授爵制度類似,也難怪諸如劉大夏、王守仁等人聽到之後第一時間便會想到後者。不過他現在也是樂得如此,倒是省去了自己再去解釋的麻煩。
「自我大明太祖皇帝立朝百餘年以來,由於軍戶田土被大量侵佔,導致軍戶生產生活困難,導致軍丁大量逃亡軍備費弛,軍隊戰鬥力也大大削弱。故此朕才會想到用此方法激勵我大明將士,保我大明江山萬世基業永固。」鄭德故着深沉的說道,不過一個十五六的少年天子口中說出這樣老成的話來,還是讓人覺得無比的彆扭,卻也讓王廷相、王守仁二人無比動容。畢竟這兩位按照現在的說法也算的上是一位有志青年了,自然對於大明現在的一些現狀利弊有所了解,皇帝說的也的確是實情。
「聖上英明。」王守仁恭維了一句,不過還是提出了疑問,「陛下準備在武官之中推行軍銜制度,那武官職事官又給如何處置呢?」
「官職保留,品秩廢止,以後按照軍銜等級授予官職。」鄭德見王守仁一臉沉思之,疑惑地詢問,「怎麼,有什麼問題?」
王守仁道,「既然如此,那朝中武官的官服,陛下認為該如何發放呢?」
鄭德聞言一愣,這個事情他還真沒有想到,難道要引進現代的軍服樣式?他搖了搖頭,不說自己不知道怎樣設計,即使知道也不能夠這樣做。畢竟以大明朝現在的人們看來簡直是奇裝異服,實在太惹眼了也不好怎樣解釋出處。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沿襲明朝現在的武官官服,其實這也算是軍服的一種,只是名稱不同罷了。
想到這,鄭德抬起頭望向他,多少有些明白後者的意思了,點了點頭,「伯安,說說你的看法?」
「秦朝軍功爵制將爵位劃分為二十級,從一級公士到二十級徹侯,等級分明一目了然。陛下為何不按照之前設立文官官銜那樣,在軍銜上也加上品秩,如此一來豈不可以讓軍銜等級分明,俸祿官服等事物以及賞賜的發放也有了更好的規制,這樣豈不能更好的砥礪我大明將士?」
聽了王守仁這番話,鄭德一怔,仔細考慮了一下,這個主意的確可行啊。畢竟時代不同了,自己不可能真的將前世的一些東西原封不動的照搬到這個世界,結合這個社會的現狀才是王道。
「朕明白了。」鄭德也沒在這件事情上多做糾纏,轉而又提到剛才的事情上去,「剛才朕和子衡說道軍機大臣的人員,不知卿有什麼好的建議?」
軍機大臣?
這是什麼職官?
見他一臉困惑的神情,鄭德朝王廷相看了一眼,後者會意地站了出來,將皇帝設立軍機處的想法說了出來。
「天下軍務皆有兵部與五軍都督府分別職掌,陛下也可以讓兵部暫時總理天下軍務之事,又何必另外暫設軍機大臣呢?」王守仁頗為不明白的道。
鄭德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這事兒你不懂,文官武職職掌的職權皆是不同的,若讓文官管理天下軍務,那又要武官幹嘛?」
王守仁頓時語塞,只聽皇帝又接着說了一句,「朕決定讓朝中部分文官轉為武官,幫朕職掌軍機處。」
他抬起頭望向王守仁,「說起來,你也算是本朝第一個由文官轉為武官的官員了,按照你剛才提出了的軍銜上加品秩一說,朕決定授予你正五品武官品秩以示加勉。」
王守仁道,「臣謝主隆恩。」
鄭德點了點頭,又望向一旁的王廷相,「子衡,擬旨。」
後者趕緊拿出了黃絹,提筆望着皇帝,鄭德沉吟着道,「免去右都御史潘蕃兩廣總督一職,即刻入京述職。恩,大概意思是這樣了。」
聖旨寫好蓋好玉璽後,鄭德對他擺了擺手,「頒發下去。」
見王廷相拿着聖旨匆匆離去,王守仁卻忍不住出聲道,「陛下,兩廣之地近些年頗為不太平,當地土司擁兵自重屢又叛亂,還需要朝廷派一大員坐鎮,總督兩廣軍務才是。」
「哦?」鄭德瞥了他一眼,想起了去年思恩知府岑濬作亂一時,贊同地點了點頭,「那你覺得誰合適呢?」
王守仁倒是沒有想到皇帝會詢問自己的意見,張了張口什麼也說不出來。
鄭德見狀也沒有為難他,想了想道,」你去幫朕將我大明所有衛所以及軍戶相關資料整理出來。」
「臣遵旨。」王守仁點了點頭。
「二位閣老覺得皇上將六部所呈奏章按照衙門分別交於我等處理,是否是有什麼目的?」回去的路上,越想越不對勁的謝遷忍不住說道。
李東陽回頭望向他,沉吟着還未來的及開口,王璟這時候卻說了一句,「閣老此言差異,我等只是輔助皇上處理朝廷事務而已。現在即便陛下命我等分別處理六部衙門所呈奏章,也不能說明什麼,畢竟最後一切事情都取決於天子之手。」
謝遷抬頭望了他一眼,忍不住微微蹙眉。自從上次科舉之事之後,他對王璟最後站在皇帝一邊,心裏還是難免產生了一絲芥蒂。不過後者說的也的確是實情,皇上只是將之前內閣之事更具體的劃分到每個人頭上,若說又什麼目的的話,或許這是這位大明天子的目的。
「陛下先將朝廷部分賦分配之權交給內閣職掌,之後又將吏部部分官員任免之權交予內閣,如此種種作為總是讓某心有不安啊。」謝遷輕嘆一聲,心裏憂愁不安。
三人對視一眼,盡皆默然,顯然都知道這位大明元老擔心的是什麼。
「說起來此次殿試策題,才是我等現在應該操心的。」李東陽卻是直接轉移了話題。
謝遷聞言不滿的瞥了他一眼,隨着劉健辭官離開了內閣之後,兩人在朝廷一些事情之上的處置分歧越來越大,矛盾也在無形之中逐漸增加。不過因為李東陽的主動退讓,兩人關係倒沒有因此受到多大的影響,不過顯然矛盾的種子已經埋下了。
不過李東陽說的也的確是實情,畢竟會試的結果已經出來了,殿試沒過幾日要舉行了。若是還沒有擬制出殿試策題,恐怕在皇帝那裏是交代不過去的。
他挑釁地看了這位大明內閣首輔一眼,「賓之兄身為我大明內外頗有名望的才子,不知有什麼好的策題擬制出來呢?」
李東陽苦笑着搖了搖頭,「這次試題還真不一定是由我等來出。」
「此話怎講?」謝遷有些不解,不過是隨即想到了什麼,驚詫出聲道,「難道陛下要親自出策題嗎?」
明朝殿試試題為策一道,按照現在的說法是撰寫一篇論文。明朝初期策題的擬定都是由皇帝親自來做,不過顯然重八兄的後世子孫雖然經過了良好的皇家教育,還是比不過他們泥腿子出身的老祖宗那麼勤勉,所以到了明朝中後期都是交由翰林院學士以及內閣大學士來擬制策題。
一想到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天子出策題,這水平可想而知。謝遷忍不住微微蹙眉,感覺皇帝這簡直是視國之大事如兒戲,太過於胡鬧了。
「不行,我馬上進宮面前陛下。」
見謝遷二話不說直接轉身又回去,李東陽趕緊上前一步拉住他。前者一臉不滿的回過頭,迎着他憤怒的目光,李東陽淡定的說了一句,「擬制策題一事還需要我等進呈陛下,至於皇上是否採納卻是我等不能夠預料的。」
謝遷聞言也是老臉一紅,對自己話都沒聽完便如此衝動的舉動尷尬不已,不過他也是很有擔當的朝李東陽拱手一禮,「是某錯了,還請賓之兄見諒。」
李東陽倒是很大度地擺了擺手,「你我乃是同僚又是朋友,又何須如此呢?」
謝遷點了點頭,也不再多言,直接轉移到這個事情上來,「那眼前該如何是好?」
「我等三人先回文淵閣和王閣老一起商量出這此的殿試策題,再進呈給皇上圈定。若是陛下想要親自擬制策題,若是實在太過於不妥,我等再一起進宮勸阻,如何的?」
聽了李東陽的話,謝遷、王璟都是贊同地點了點頭。↗本書源自籃書,更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