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月票和推薦!
華納兄弟正式確定,一個叫坐沃爾特-布羅夫斯基的導演將執導最新的一部d漫改超級英雄電影《自殺小隊》。
選在這個時間段公佈,墨菲自己的猜測,華納兄弟未必沒有顯示強硬態度的意味,但這對他並沒有什麼作用,畢竟他不是一定要拿到《神奇女俠》的導筒。
回到家裏,他又專門登陸社交網站看了看,沃爾特-布羅夫斯基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
不過,墨菲倒也沒覺得奇怪,荷里活有很多導演他不認識,比如曾經的喬恩-費儒,如果不是《鋼鐵俠》這部影片,相信不止是他,相當多的影迷都不會認識這位胖子導演。
荷里活有很多名聲不顯的導演,在執導知名製作之前,已經在獨立電影圈子或者其他更小的電影圈和廣告圈裏,從事了多年導演的工作。
據傳《自殺小隊》的投資可能高達1億5000萬美元,找來這樣一名導演執導,即便與華納兄弟之間有點小矛盾,但墨菲也相信他們肯定不是瘋了,必然有自己的理由。
在荷里活,像這種有足夠資歷的小導演執導大項目的例子屢見不鮮。
圈外的人看來,這些導演一定是天才,新出道就能獲得大公司的信賴和欣賞,拿到製作成本上億美元的大製作的導筒……
但圈內沒人會這麼看。
這些所謂沒有名氣的新手導演其實都是老手,只不過沒有當過商業大片的導演而已,現在的荷里活商業片體系完善,製片人制度能保證影片品質不會因導演一個人大失水準而變成徹底災難,何況這些導演根本不會有最終剪輯權。
類似這種情況,必然是有重量級人物的力挺和引薦,這方面的作用相當的關鍵。
另一方面,荷里活內大部分工匠級別的導演往往都擅長不止一個類似,可以應對多鍾類型片,除了一些特殊類型外例如歌舞片、黑色電影因此,只要細心考察,敲定的導演的人選,基本沒有所謂不適合的情況。
比如找雷德利-斯科特導演一部純粹愛情片,也不會差到哪裏去,只不過導演興趣不在此罷了。
還有,製片人、藝術總監和經驗豐富的剪輯師,都是項目的保障,荷里活爆米花商業片的大部分普通導演只是串起整個項目的人而已,有時甚至僅僅是現場表演指導。
在荷里活典型的商業運作提醒下,那些同質化嚴重的爆米花商業電影,導演的重要性被削弱了太多。
就拿卡拉-費斯正在運作的戰警的重啟版《戰警:第一戰》來說吧,已經敲定的演員邁克爾-法斯賓德、詹姆斯-麥卡沃伊是卡拉-費斯這個製片人選的,劇本是編劇早早寫好的,作為導演的馬修-沃恩沒有最終剪輯權。
別說是他了,卡拉-費斯重啟的另一個《異形》系列,已經定名為《普羅米修斯》的項目中,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都沒有最終剪輯權,難以想像吧?
雷德利-斯科特無疑是荷里活一線導演,但他在劇組裏面的權力被壓低到了極限,因為他的上一部影片賠的很慘,在以票房成績說話的商業電影圈,一切就是這麼現實。
在這些普通的商業大製作裏面,對於製片公司來說,導演就是過來打工的,不聽話,製作人完全有權力換了導演。
這種高投入的商業製作,在荷里活其實在創作上是極為僵化的,就是怕因為去創新不小心碰到觀眾的禁忌而賠錢,所以總能感覺到現在大片拍出來起承轉合都差不多。
很多時候,這種一般的爆米花商業大作,製作方也不想找類似墨菲這種要求權力極大的導演,因為他們這類導演有想法有最終剪輯權,可這是幾億美金的製作,可容不得一個人如此揮灑創意。
這個邏輯的另一面是,類似墨菲這樣的導演願意去受這個氣嗎?
其實不僅在大製作中導演經常不認識,演員也經常不認識,或者就是認得出但是不是什麼特別有名氣能引起尖叫的。
因為其實這類電影把大部分的預算都砸到特效里了,導演和演員這塊當然是越少越好,大牌的導演和演員不僅拿工資還得分票房,製片公司就算賺錢了也賺不開心。
當然,這些觀眾沒聽說過的導演肯定是被製片公司嚴格考量過的,雖然名聲相對欠缺,但現場拍攝肯定沒有問題,這其中有大量的廣告、攝影師、b級片出身,在荷里活以往的經驗里,很多導演也是從這裏出來,所以製片公司也樂於從這些領域中選人,這些其實都是荷里活導演中自下而上的選拔管道。
看看如今的荷里活,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廣告出身的導演扛起了a級製作,就是因為廣告出身的導演對於視覺效果都很有一套,雖然故事經常講的稀爛,有很重的廣告思維,但這就回到最開始的問題,觀眾去電影院裏看的大多還是場面和效果。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大導演拍預算比較高的電影時都把製片人給兼了,或者製片人給自己更加親近的人來當,比如墨菲在培養蓋爾-加朵,就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自主權,還有拿到更多的收益。
嚴格說起來的話,大導演+大明星+高投入這種模式的風險是最高的,荷里活歷史上因為這種模式票房滑鐵盧而一個公司都不行了的這種案例太多了,如果不是真的有足夠的保障,製片公司也不會那麼有信心去做一個這種模式的電影。
想要做這種項目,都要能看到足夠的盈利前景,比如像墨菲和斯皮爾伯格等這些導演這樣,有着大量超級成功的履歷,項目即便無法從票房上面回本,也能通過後期收入實現盈利。
都說荷里活電影是工業體系,什麼是工業?就是標準化流程和風險控制貫徹到每一個方面。
就這麼說吧,那種典型的爆米花高成本電影+不熟知導演的組合這種製作,交給六大公司去拍,差不都能給拍出類似的視覺效果,交給那些精心挑選的不知名導演們去拍,在製片人的嚴格控制下,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在這些片子裏,導演如果真的有才,那對這片來說是錦上添花,萬一導演有問題,這片也不會徹底毀掉。
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墨菲投資了一系列這種類型的電影,比如《變形金剛2》等等,這些影片基本都是這種類型,爆米花的特質,相對較小的風險。
當然,在極少數的商業電影裏面,製作公司會變得小心謹慎,不會輕易做出投資的決定,這類的影片一定要有名編加名導的配置來保駕護航。
這類電影一般都是原創電影,風險很大。
所有一切,其實說到底都是風險成本的控制。
荷里活對於風險控制的把控之嚴格,圈外的人難以想像,即便是墨菲如今的項目,也無法拿出來就獲得投資方的綠燈,必須的審核程序肯定要走。
哪怕是那些看起來非常牛比,一看就與眾不同的項目,同樣也會受到風險成本的控制。
《黑客帝國》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沃卓斯基姐弟還是沃卓斯基兄弟的時候,這哥倆拿着《黑客帝國》的劇本去找各種製作人,製作人看了之後根本不鳥他們,認為這種莫名其妙的東西拍成電影只會賠的一塌糊塗,連續在荷里活碰壁之後,沃卓斯基兄弟沒辦法,為了增加劇本和計劃的說服力,專門找了一個漫畫家朋友幫他們以mat日為藍本創作了一部漫畫給眾多的製片人看也就是後來廣受盛讚的動畫版mat日在眾多製作人手中輾轉之後,其中一個才將信將疑的拿着漫畫給華納兄弟的高層看,可華納的高層一開始根本相不中,說這故事既把宗教又把哲學和商業動作融合到一起,完全是在胡搞,根本不想投資。
後來,沃卓斯基兄弟沒辦法,又多方貸款自費拍了一整套的短片,這才將華納兄弟的一干高層打動了。
這件事簡單來說,第一點是劇本的市場評估預測風險過高,電影公司不是傻子,不可能一看到這麼扯的東西就驚為天人,他們不是傻子;第二點就是導演和編劇的名聲不夠,如果劇本不是沃卓斯基兄弟,換成現在的墨菲或者斯皮爾伯格,絕對是另一種效果。
對於荷里活的一線導演和新人導演來說,這完全是兩碼事。
關心了下華納兄弟的甄選導演情況,墨菲隨後的時間裏繼續打磨自己的劇本和計劃,只要不出太大的意外,這會是他的新項目。
洛杉磯就像是紐約一樣,表面看起來無比繁華光鮮,但任何一個世界,只有有光明的地方,總會有黑暗的存在。
不過在這個時代,黑暗總是掩藏在深處,輕易不會顯露在公眾之前。
舊中國城,一間很普通的倉庫裏面,幾個人聚在一起檢查着槍械,為接下來的行動做最後的準備,在他們正前方的牆上,掛着一個男人的圖像,男人臉上有幾道傷疤,面部線條硬朗,一看就是意志堅定之人。
「看好了!」打頭的那人用彆扭的英語說道,「這就是我們要殺的目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