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欠身施禮,劉表聽得臉色一陣變化,默默地凝視劉備和諸葛亮一陣後,忽然臉色顯出幾分落寞說道。\\www.yibigЕ.com//
「我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賢弟可來助我。我死之後,弟便為荊州之主也。」
劉表此言不知是試探還是真心。但劉備難免心中有幾分竊喜,不過卻還是凝聲高喝道。
「兄何出此言!備不惜生死,鼎力相助,只望能助兄長保住漢室皇土!量備安敢當此重任!」此時,諸葛亮卻暗中頻頻以目視劉備,示意此正是取得荊州大好時機。但劉備視若不堵,目光清澈坦然地與劉表相視。
少頃,劉表意味深長地嘆了一口道。
「竟然賢弟不願,我亦不好強迫。有關借兵一事,容我徐思良策。」
劉備聽言,遂與諸葛亮辭出退去。
回至館驛,諸葛亮臉色露出幾分惋惜,忽然問道。
「竟然那劉景升欲以荊州託付主公,主公本可兵不血刃,名正言順得之荊州,奈何卻之?」
劉備聽言,腳步猛地止住,臉色連變不止,心中暗付道。
「這諸葛孔明智多勝妖,豈會看不出此時萬萬不是顯露圖謀荊州之心的時候。更何況,劉景升今日之言,多是試探,根本非真心實意。難道這諸葛孔明亦是在試探我?」
劉備想畢,臉色一凝,帶着幾分怒色轉身喝道。
「景升待我,恩禮交至,如同親兄,備安忍乘其危而奪之?軍師勿要多言!」
諸葛亮聽得真實,不由嘆道。
「主公,真乃仁慈之主也!是亮失言。」
就在諸葛亮與劉備商論間,忽有從人來報,公子劉琦來見。
「呵呵,看來天有定運,荊州遲早屬於主公。」
劉備和諸葛亮對視一眼,諸葛亮微微一笑,似乎早有料到劉琦會來,示意劉備趕快接見。
「孔明不得放縱,慎言!」
劉備皺了皺眉頭,忙用眼色示意諸葛亮,然後出門將劉琦接入。劉琦剛進,便是大哭,泣拜求道。
「繼母不能相容,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憐而救之。」
原來自從襄陽之事後,蔡瑁未能殺得劉備,後來聽聞劉琦與劉備多有接觸,故而心有忌憚,告之蔡氏。蔡氏自此對劉琦更為提防,仿佛無時無刻都想暗中除掉劉琦,劉琦發覺,終日如履薄冰,寢食不安。此時,聽得劉備來到荊州,立馬趕來求救。
劉備聽罷,遂安撫劉琦一陣,劉琦哭聲不止,跪地不起。劉備用目示意諸葛亮,向其索計。諸葛亮卻輕搖頭道。
「此乃劉公子之家事,亮不敢與聞。否則被他人得知,還以為亮與皇叔,唯恐天下不亂。還請劉公子先回吧。」
諸葛亮言語甚是無情,劉琦多求無用。少時,劉備將劉琦送出,附耳低言道。
「賢侄莫怪,孔明非是無情無義之人。他之所以拒絕,全因怕牽連於我。來日我使孔明回拜賢侄,可如此如此,彼定有妙計相告。」
劉琦聽言大喜,遂謝拜而去。
次日,劉備故意裝着腹痛,令諸葛亮代往回拜劉琦。諸葛亮心知劉備心意,也不拆穿,當下允諾,騎馬來至劉琦宅前,入見劉琦。劉琦趕往迎接,邀入後堂,與諸葛亮分賓主坐定。
茶罷,劉琦跪地便是一拜,向諸葛亮求道。
「繼母難容於琦,日夜欲將加害。琦只望能予保身,望先生出言相救。大恩大德,琦沒齒難忘!來日定當厚報!」
諸葛亮聽言色變,厲聲喝道。
「亮與皇叔客寄於此,豈敢教人骨肉相殘之事?倘有漏泄,為害不淺。天下人必言我與皇叔不仁不義。劉荊州欲難相容!公子這是要害我等死無葬身之地耶?」
諸葛亮說罷,起身告辭。劉琦見狀,連忙告罪,挽留諸葛亮於室內共飲。酒過三巡,夜色漸晚,宅中下人大多已去歇息。
劉琦忽言。
「琦有一古書,請先生一觀。」
諸葛亮應諾,隨劉琦同去,劉琦引諸葛亮登上一小樓,諸葛亮見樓中空無一物,疑聲問道。
「書在何處?」
劉琦又再雙膝一跪,泣拜道。
「琦命在旦夕,先生忍無一言相救乎?」
諸葛亮聽言,二話不說,作色而起,便欲下樓,只見樓梯已撤去,無奈折回。劉琦低聲告道。
「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拖累皇叔,故不肯出言。如今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先生之言,只有琦一人聽得,敢情先生賜教。」
諸葛亮詳裝為難,嘆聲說道。
「疏不間親,實乃不義,亮何能為公子設謀?」
「先生不肯相救,琦命固不保矣,即死於先生之前!!!!」
劉琦忽起瘋態,言畢,乃掣劍欲自刎。諸葛亮眼裏看得透切,心中暗付道,到此足矣。連忙阻止說道。
「公子莫要輕生,亮已有良策。」
劉琦聽言大喜,連忙拜謝道。
「先生快快教我!」
「這劉琦果然對主公多有依賴,雖是懦弱,但勝在出身尊貴。正好可利用,先留一條後路,以防未來不測之用。」
諸葛亮心中暗付,想畢,張口教道。
「公子身在荊州,蔡氏恐你奪權,必然加害,不死不休。時下黃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韓玄才能平庸,難當大任。公子何不上言劉荊州,乞屯兵守江夏,則可以避禍矣。」
劉琦聽言大喜,忙拜謝教,隨即乃命人取梯,送諸葛亮下樓。諸葛亮已將計教,便是辭別而去,回到館驛來見劉備,具言前事。一些佈置,兩人雖無直言,但心中明朗,劉備甚喜。
次日,劉琦晉見其父劉表上言,欲守江夏。劉表猶豫未決,劉琦乃長子,不忍讓其遠去,故而請劉備共議。劉備與諸葛亮早有商議,向劉表答道。
「江夏重地,固非他人可守,正須一親信之人,方可保其不失。公子與兄長乃至親,公子有此等大志,正好以其磨礪,兄長不妨派其而去。」
劉表也覺是理,微微頷首道。
「賢弟所言是理。先日聽細作回報,近聞曹操於鄴郡作玄武池以練水軍,看來其確有南征之意,不可不防。賢弟借兵之事,我深思一番。時下局勢不穩,我確不敢多借兵馬於賢弟。最多只能借予一萬,至於軍令狀之事,賢弟大可不必。」
劉備聽後,心裏頗有惋惜,但亦知劉表難處,不敢再逼。隨後劉表與劉備再談一陣,劉備便是辭退,準備歸去新野。
次日,劉表已將一萬兵馬點齊,遣於城下。劉備接領,與劉表謝言一番後,見劉表臉色慘澹,臉上盡顯蒼老之色。
「兄長不必擔憂新野之事,自有弟來抵擋曹賊。兄長還需多多保重,莫要太過辛勞,荊州正是危難之時,兄長身體牽乎整個荊州!」
劉表聽言,心中頗為感動,遂言道。
「賢弟勿憂。兄自有分寸。」
說罷,劉表、劉備眼中皆有水幕,甚是感人。兩人各為辭別,劉備與諸葛亮引一萬兵馬回往新野。
數日後,劉備剛至新野,潘、張等將見果真借得兵馬,皆有喜色。但唯有諸葛亮眉頭深鎖,不知其心中所思。
劉備見狀,心中一緊,連忙問道。
「孔明為何愁容滿面,難不成心有所憂?」
諸葛亮微微頷首,當下言道。
「若依我之計,此時曹操應已向西北出兵,但只見其調動兵馬,卻遲遲未有見其兵馬有動。我料想事中必有變故。主公當應先做提防。」
劉備聞言頓時大驚失色,忙又問道。
「孔明言下之意,莫非曹操即將會來南征荊州?這眼下正是征伐西北的大好時機,曹操用兵如神,豈不知此道理!」
諸葛亮輕搖鵝毛扇,思索一陣後,微微露出一絲笑容。
「只怕是有大韜略之人,教曹操北上南下齊齊而發,雙管齊下,早日一統天下!」
劉備聽言,嚇得不由渾身一抖,暗嘆曹操氣概驚天。諸葛亮神色一凝,忽然問道。
「明公自度比曹操若何?」
諸葛亮此話一出,頓時令周遭將士皆起怒色,這答案一看便知,劉備若答,豈不是自取其辱。但劉備卻是心中坦然,重重說道。
「不如也。」
諸葛亮聽後,反而展露笑容。自知者,方能看出其弱,得而改善,成以大勢。諸葛亮最怕劉備是那剛愎自用之人,因先前幾番小勝,便性起倨傲,如此縱使有十萬大軍,劉備亦絕不可能抵擋曹操。
諸葛亮這笑容,讓劉備反而心定不少,遂即聽到諸葛亮發言。
「主公勿憂。眼下定要早作準備,整頓兵馬。亮自教之,可以待敵。若曹操當真派軍來攻,亮自有良策應付。」
劉備聽言大喜,對諸葛亮更為依賴。隨後日子,諸葛亮朝夕操練二萬兵馬,教演陣法,做好應付曹軍的準備。
話說,曹操派劉曄趕往益州來見劉璋,作禮畢。劉璋便問來意。劉曄目光爍爍,即宣告聖旨。劉璋一聽,曹操教他從東川出兵,頓時大驚。劉璋性子懦弱,正是猶豫不決。此時,法正踏步而出,凝聲說道。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