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謨已經被弄蒙了,這些事情他自然知道,神宗皇帝豈止是不喜歡泰昌皇帝父子,甚至恨不得沒有他們才好呢!那樣他就可以傳位給自己喜愛的鄭貴妃的兒子福王了,為了能夠傳位於福王,神宗皇帝可是為此與大臣們對抗了數十年,由此可見泰昌帝父子的rì子可想而知。
不要說讀書了,在偌大的宮廷內,連最低的生活保障都沒有,最是驚人的是有人居然大白天的追到東宮要殺掉泰昌帝,可想而知其處境之悽慘。只有神宗皇帝死後泰昌帝登基為帝王,朱木匠成為皇太子,崇禎也成為真正的皇子。泰昌帝才為他們找了老師,可是泰昌帝沒有當幾個月的皇帝就駕崩了,後來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朱木匠才登基為帝,崇禎成為信王,這個時候崇禎都已經十六歲了,才開始真正的教育。可能就是因為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才是先皇帝昏庸的主要原因,而此時崇禎帝提起這件事情,周嘉謨真的不知該怎麼說。
好在崇禎帝並沒有問他什麼敏感的問題,略微沉吟了一下,崇禎帝繼續開口道:「朕自從為信王以來,每日學習聖人經典,然而朕畢竟非是天資聰穎之人,啟學又完,因此就算是點心得,可卻也有很多困惑,不知道周愛卿能不能為朕解解惑?」
看了看新皇稜角分明的臉,周嘉謨更加的茫然了,這位皇帝究竟要說什麼?自己雖然是進士出身,可是並不以學問出名,討教學問這樣的事情為什麼找上自己?難道新皇另有他意,來不及多想,只能硬着頭皮道:「陛下不恥下問,微臣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好,很好。」聽了周嘉謨的話,崇禎皇帝頓時大喜,從龍書案後面緩緩的站了起來,來到了周嘉謨的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
周嘉謨頓時受寵若驚,在大明朝很少會有皇帝和大臣做出如此親密的動作,崇禎皇帝笑了笑,淡淡的道:「朕前幾rì看到一段話,可是忘卻了大半,不知道愛卿聽說過沒有?」
「請皇上示下。」周嘉謨躬禮說道。
「是這樣的,朕只記得其中一句,就是:誦讀聖賢書,所謂何事?不知道愛卿有沒有聽過?」看到周嘉謨的樣子,我的心裏就一陣好笑,緩緩的將自己的問題拋了出來。
聽了這個問題周嘉謨的心裏就是一沉,雖然略有些明悟卻似乎還沒抓到,只能緩緩的道:「這句話出自南宋文天祥的名句,是他在臨死時留下的。」
「那愛卿知道這段話的全部是什麼嗎?」崇禎皇帝見周嘉謨含糊其辭,便將後面的問題也拋了出來。
「臣記得,全文是這樣的說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周嘉謨此時已經猜到這位崇禎皇帝要說什麼了,心中也是暗暗的想,這位皇帝遠比他的年齡來的老道,可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那些想要愚弄他的大臣,最後下場肯定很慘。可是換一個角度來講,這樣的皇帝卻很可能是一位好皇帝,也許是江山之福,社稷之福,萬民之福。
「愛卿給朕解釋一下這段話好嗎?」崇禎皇帝看着一臉怪異的周嘉謨,知道火候已經差不都了,微笑着道。
「陛下,臣相信以陛下的聰慧,自當早就領悟了這段話里的含義了。」周嘉謨也不傻,宦海沉浮,幾經磋磨,這個人已經是油滑了很多。年輕時候那份報國的雄心已經被消磨了很多了,可是和崇禎皇帝一番交談之後,心中的報復似乎再一次被點燃了,年輕時候的夢想似乎也再一次醒了過來。雖然是這樣,可是還是抱着人到中年的矜持,繼續和崇禎皇帝打着太極拳。
周嘉謨話里的意思崇禎皇帝自然能夠聽懂,他無非實在告訴自己,自己的話他已經聽懂了,有什麼話就直說吧!這麼繞來繞去的有意思嗎?
緩緩的點了點頭,崇禎皇帝沉聲道:「借用一句諸葛武侯的話,益州之疲弊,此真存亡之秋也。蜀國隨疲憊,可是卻也有諸葛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今我大明可謂大廈將傾,國家也是千瘡百孔,可是這個時候,大明的這些大臣在做什麼?」此時壓抑在崇禎皇帝心中的怒火,似乎找到了宣洩的場所,崇禎皇帝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裏不斷的迴響。震懾這這大殿,也震懾着周嘉謨的身心,他的身子都為微微的顫抖。懷才得遇英明主,那麼自己也可以一生無憾了。
「他們在爭權奪利,在蟻噬大明的千里之堤,他們有沒有想過,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或者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換個主子而已,可是這麼多年的聖賢書都讀到哪裏去了?平rì了滿嘴的清高之詞,可是誰少拿一點都不行。正應了那句話,筆下有千言,胸中無一策。文天祥臨死前說過,讀聖賢書,所謂何事?」崇禎皇忽然間言辭犀利,聲高震瓦。
周嘉謨沒有想到崇禎皇帝居然會說出如此這樣的一番話,他不由抬起頭看着崇禎皇帝,可是看到的卻是崇禎皇帝堅毅而憤怒的眼神。雖然是憤怒的眼神,周嘉謨看到了一絲信任更多的卻是堅信。此時的他不禁想起來自己年少的是的夢想,想起了曾經發下的治國平天下的豪言壯志,胸中頓時一種東西要噴涌而出。
狠狠的將頭磕在地上,聲音顫抖着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臣願效仿諸葛武侯,願為陛下馬前卒,萬死不悔。」
崇禎皇帝眼神收回,見此會心一笑,伸手將周嘉謨緩緩的扶了起來,拍着他的肩膀道:「卿不負朕,朕必不負卿。他rì若大明亡國,朕希望愛卿能在朕的身邊。」
「如果真到那個時候,臣必不在陛下身邊,臣雖然武不能上陣,文不能定天下。可陛下以國士帶我,臣必以國士報之。到了那時,臣願提三尺青鋒,為陛下戰死殺場。」周嘉謨此時心裏已經生出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這一生能遇到這樣的值得報效的君王,自己何惜一死?這或許就是文人的氣節,文人的骨氣,文人的脊樑。
用力的拍了拍周嘉謨的肩膀,崇禎皇帝用力的道:「有什麼想法,經管放手施為,朕給你做主。」
「陛下,朝中臣子大多結黨營私,想要澄清吏治,第一步是要澄清朝堂,將這些結黨營私之人全部趕出朝堂。然後選賢任能,才能迅速的澄清吏治。」周嘉謨將自己的意見拋了出來,這是他為官這麼多年的經驗之談。他的心中對於面前的這位帝王有了強大的信心,說起話來自然不再有絲毫保留。
「朕何嘗不想一舉掃除黨爭,澄清吏治,可是談何容易。朝堂上的勢力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愛卿上任之後,可以先選拔一批有能力,有才幹的官員。將他們的能力全部都記錄下來然後送到朕這裏來。等到時機成熟,朕自會一舉解決黨爭,澄清吏治。」周嘉謨的意見自然是好的,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大明朝積弊已久,正可謂積重難返,想要一步成事,自然是不可能了。
「是,臣遵旨。」雖然崇禎皇帝沒有準了自己的辦法,可是周嘉謨的心裏卻更加的安心了,因為皇帝是老成謀國之言。此時他的心裏更加的安心了,幹勁也更足了。
帶着滿心的歡喜和對未來的希望,周嘉謨離開了乾清宮,此時他仿佛看到了大明的中興。一個強大的王朝,一位賢明的君主,還有自己一代賢臣,必將留名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