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容從常山郡悄然折返易州,從原路返回代州,而後張興仆固碭則是兵分兩路,預備反攻幽州大計的時候,從安北大都護府遠道而來的兩萬兵馬,在數日前就已經全數抵達朔方夏州。乙李啜拔的元配髮妻同羅夫人施那在年前得了長子僕固懷恩書信,下狠心軟禁了丈夫,重新主理夏州仆固部事務。這一次安北牙帳城的這支兵馬全都由她親自出面負責安置,並供應糧秣,盡力掩藏了所有風聲。
朔方靈州朔方節度使府中,郭子儀終於正式升了節堂。他正位節度使也已經有幾年了,此時此刻環視麾下文武,雖是有幾張新面孔,但更多的卻是當年他的同僚下屬。想到杜士儀昨天揪着他的領子說出的那一番話,儘管這種場合容不得半點馬虎,他仍舊微微有些分神了。
「大帥的家眷還在長安,這樣冒天下之大不韙,倘若被楊國忠此輩誣陷為叛逆又如何?」
「天下公道自在人心,能夠振聾發聵的喉舌,也並不是只掌握在昏君奸相之手」
想到那昏君兩個字從杜士儀口中迸將出來的時候,自己有多驚恐,郭子儀這會兒都忍不住嘴角抽搐。在這君臣父子禮法森嚴的時代,出了什麼問題全都往奸佞橫行禍國殃民上歸罪,半點不敢涉及天子,更何況君明臣賢的開元盛世仿佛就在昨天。可是,李隆基這些年都於了些什麼?忠臣良將一個個遭屈,朝堂上酷吏奸佞橫行,民間賦役越來越重,逃亡的流民越來越多,甚至於邊鎮冒功不計其數,將帥剋扣士卒糧餉,甚至還鬧出過譁變。
最最要命的是,就在安祿山高舉叛旗,已經擺明了車馬造反之後,朝廷的反應卻遲緩得可怕,而且竟然因為安祿山一句宣言,李隆基竟是軟禁了太子李亨,如今李亨已經很久沒出現在人前了,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更不要說安思順被人舉發通敵,大宅付之一炬,同樣生死不知,其家眷竟是被通緝,可如今整個關內道沸沸揚揚的傳言是,領副元帥出征的哥舒翰因為舊怨,栽贓陷害安思順
已經兵荒馬亂的時候還不忘勾心鬥角,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大帥,大帥」
郭子儀一下子被這聲音叫回了魂,見滿堂文武全都用充滿疑惑的目光看着自己,他不禁有些尷尬,重重咳嗽了一聲,卻是開門見山地說道:「自從安賊叛亂之後,席捲河北,肆虐河南,都畿道危在旦夕,潼關亦是難保,可這種時候,長安城中卻群魔亂舞我已經和安北大都護杜大帥商定,即日出兵」
此話一出,節堂中登時一片譁然。漠北大亂之後,安北牙帳城就和中原斷絕了消息,儘管朔方節度使府曾經多次上書朝廷請求出兵,但一直都被楊國忠死死摁了下來,據說天子也授意靜觀其變。如今安祿山突然反叛,杜士儀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怎不叫人驚疑?就在這時候,如今已經是朔方節度使府節度判官的杜甫突然高聲問道:「郭大帥,杜大帥人在何處?」
郭子儀親自來到節堂左右方,打起了帘子。下一刻,就只見一身金紫衣袍的杜士儀,帶着虎背熊腰面色沉毅的僕固懷恩出現在眾人面前,剎那之間,堂上一片喧譁,有人搶上前去行禮,有人忙着追問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還有僕固懷恩的昔日同僚下屬則是忙着問漠北仆固部的情形。這亂糟糟的情勢一直持續到杜士儀伸手按壓示意肅靜,才總算是恢復了起頭的靜寂。
「我知道大傢伙心裏有很多疑問,我不妨在此一一做個解答。」
這裏是自己曾經當過十幾年節度使的地方,下頭的軍將之中幾乎全都是熟面孔,因此杜士儀並不諱言此前漠北大亂的某些真相,除卻都播的西進並不僅僅是安祿山的攛掇,也有他的授意這一點,那是絕對秘而不宣的,其他的都可說。當他說到自己在羅希秉之事後,上了血書痛陳楊國忠以及安祿山之事,朝中天子卻置若罔聞時,節堂上的文武官員不禁感同身受。得知杜士儀探知安祿山聯合羅盈出兵,上書舉發這件事,朝中殊無回音,大多數人都義憤填膺。
朝中不是亂臣賊子,便是奸相庸臣,這都是什麼世道
「所以,那時候我實在是氣不過,便召集了安北牙帳城的諸將屬官說,朝廷既然罔顧我們辛辛苦苦建城的辛勞,罔顧我們的血汗和性命,我們又何必苦苦糾纏?不若便這麼冷眼旁觀,看這天底下是否還有公道後來,在得知安祿山叛亂的消息之後,我也曾想過袖手旁觀,橫豎安北牙帳城遠在烏德犍山下,中原不管打成什麼破樣子,又和我何於?想當初若不是看到朝中群魔亂舞,陛下卻執迷不悟,我又何必一直呆在朔方,而後更是遠去漠北勸諫既然無用,還不如眼不見心不煩」
這樣的憤懣言辭,別人說出來也許矯情,可杜士儀少年成名,曾被人譽為鐵骨錚錚,為官近三十載,憑藉資歷早可回朝拜相,可他卻始終甘於呆在邊鎮,甚至連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也主動請纓,早已在將士們心中建立起了一個正面形象。就連郭子儀自己,也不禁暗自嘆息不已。
「可真的想要袖手旁觀,我卻又覺得虧心我生在京兆,求學於嵩山,可謂是生於關中,長於河洛,若是因一時憤懣,棄生我養我的地方於不顧,豈不是豬狗不如?非但是我,安北牙帳城中八成是蕃軍,中原如何本與他們無關,可得知安祿山叛亂,我要出兵南下討擊叛賊,一時蕃軍人人爭先,個個奮勇,留守的兵將還都是拈鬮決定的,最後還是李光弼運氣不好,於是方才留下」
說到拈鬮,節堂中的氣氛頓時輕鬆了不少,很多人跟隨過杜士儀的舊部都想到了那些往事。而讓他們更加動容的是,杜士儀的態度,安北牙帳城那些蕃軍的態度。隨着越來越多的人看向了郭子儀,這位朔方節度使長嘆一聲,索性直截了當地說道:「想當初叛軍乍起,東受降城的消息送到,我就曾經派信使去朝中報信,可結果卻是遭到了一番造謠生事的嚴厲申斥,以至於耽誤了起頭壓制叛軍最寶貴的時間而安賊從河北河南一路打到洛陽這些天,我也幾乎是一日一書,道是漠北已無事,請求許我發兵往援關中,可結果呢?一再請命,朝中卻一再嚴命我就地守御,這是為什麼?」
郭子儀一下子提高了聲音,怒聲說道:「那是因為楊國忠只當叛賊是紙糊的泥塑的,不想讓我朔方兵馬建功,他只當朝廷大軍一出,安祿山這叛軍就會變成齏粉,可結果呢?如今洛陽岌岌可危,哥舒翰縱有通天本事,可只憑他因為與安思順不和,便偽造書信陷害他,他就不是一條光明磊落的漢子,哪裏能得人心?更何況麾下不是他帶慣的河隴兵馬,而是一堆東拼西湊的烏合之眾,而楊國忠竟然覺得這樣的兵馬比我朔方雄軍更值得信賴和安祿山的幽燕平盧大軍不同,我不是不能出兵,而是不敢出兵,我之家眷,在座不少將校的家眷,都留在長安,若是我等被大為逆賊,長安城中豈不是要血流成河?」
郭子儀到底不像杜士儀那樣百無顧忌,只是把矛頭對準了楊國忠。即便如此,對於朝中厚此薄彼,正當軍情緊急卻依舊放着朔方雄軍不顧,眾人仍舊群情激憤。所以,當杜士儀再次開口,告知眾人安北牙帳城已經有一路大軍開往河東,此刻應該已經進入河北腹地,直撲安祿山老巢,而自己這兩萬安北大軍會與朔方兵合力往援關中,解生民於倒懸,救社稷於不倒的時候,收穫的恰是清一色的贊成聲。
而偏偏就在這時候,節堂之外猛地起了一陣騷亂,緊跟着一個親兵竟是不管不顧地擅自闖了進來,聲音顫抖地說道:「潼關的探馬經由河東道趕回來,說是……說是哥舒翰大敗,八萬大軍十不存一,如今業已退守潼關」
為了獲知前方的戰局,利用地理優勢,郭子儀派出了不計其數的斥候潛入都畿道以及河南道,此刻送回來的這個消息無疑成為了狠狠壓在眾人心底的一塊巨石。哥舒翰大敗,便意味着洛陽很可能再也保不住,同時潼關必然守備空虛,若是叛軍直接打過潼關,那長安可以說就完了
在場的並不僅僅是郭子儀和杜士儀的家眷在長安,不少出身十六衛的將領亦是有親戚或是家小在那座大唐帝都。一想到長安被破的後果,隨着一個人高聲請戰,應和的聲音此起彼伏。
郭子儀本就藉口練兵,做好了所有進兵準備,從糧秣到馬匹全都齊全。由於這些年西受降城和安北大都護府的互市,朔方最不缺的就是馬匹,就連步卒也有馬匹代步,甚至那些身家豐厚的還有備用的戰馬。因此,晌午時分,當一支支兵馬列陣開拔,南下京畿道時,就只見萬馬奔騰,呼嘯不絕,那沉悶的馬蹄聲仿佛匯聚成了一股洪流,直要把大地震碎